励志篇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
- 格式:docx
- 大小:8.77 KB
- 文档页数:3
河南选调生面试技巧:面试中万能的木桶定律木桶原理的十种演变演变一: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
每个水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水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
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地把水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水桶多得多。
这就是说,我们要发挥一个人、地方、组织的长处,避免它的短处,这样能够提升我们整体的实力。
从这个角度,有助于我们回答知人善用、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等相关的题目。
例如这个题目:古代有一家人,大儿子很老实,二儿子聪明,三儿子是瞎子,四儿子是瘸子,五儿子是驼背,外人看来这家人日子肯定难过,但是老爷子安排大儿子种地,二儿子经商,三儿子按摩,四儿子纺线,五儿子搓绳。
这一家人的日子反而过得红红火火,谈一下看法。
可以从老爷子这个角度去谈怎么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
对于这个题目:“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请谈谈你的看法。
也可以从如何扬长避短这个角度去阐述。
演变二:木桶储水多少同样取决于各块板之间的配合程度。
木桶储水的多少也取决于板与板之间的配合程度,即板与板之间的缝隙大小。
在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是一块木板,而且每块木板都会有自已的长处和短处,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个员工要能包容别人的缺点,发挥自已的优点,相互协助,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会缩小相互配合的缝隙,达到储水量。
水桶的长久储水量,还取决于水桶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
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
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水桶、一个团队。
从这个角度,可以用来很好的回答有关团结合作的问题。
例如:1.在火灾时,有一种蚂蚁会滚成一团,逃出危险,对你有什么帮助? 2.五个手指虽然不一样长,但却能谈出美妙的旋律,请谈谈你的看法。
十、公民社會是什麼?如前所述,一個成熟的自由社會,需要培養公民具有容忍多元、理性對話、公共精神的公民道德,但是要如何才能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學校道德教育之外,這些年來許多學者大力提倡所謂建立「公民社會」的呼聲,認為發展公民社會可以解決當前的政治困局。
施明德先生發起的「倒扁」運動,自稱為「新公民運動」,認為這次運動是實現公民社會的價值。
但是這個運動過程中,產生「挺扁」和「倒扁」群眾多次的緊張對立和零星的暴力衝突,許多學者批評這是民主倒退,而非公民運動。
正反雙方似乎都肯定「公民社會」的價值,但對於施明德先生的「倒扁」活動是否為一個公民運動,卻呈現兩極的看法,「公民社會」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一個以捍衛公民社會價值自居的運動,卻帶來社會更多的爭議和對立?「公民社會」──一個誤解國內學者所稱的「公民社會」,應該是英文civil society的譯名,平時我不使用這樣的翻譯,因為這種譯法會產生概念上的混淆和誤導。
以前南方朔先生譯為「民間社會」,應該是一個比較可以接受的譯法,如果能譯成「民間會社」,我認為更貼近原意,因為這裡的society,指的並不是整個大「社會」,而是人民經由自由結社所形成的小團體。
所謂civil society是指自由社會中,人民在憲法保障之下,自由結社所形成的各種團體。
人民自由結社的結果,當然會產生多樣性,因為每一個民間結社的目的不一定相同。
有些結社是為了公益,譬如:董氏基金會、慈濟功德會;有些為了聯誼,譬如:歌友會、同鄉會;有些則具有政治目的,譬如:扁友會、宋友會;像獅子會、扶輪社等象徵一定社會地位的團體,也是一種自由結社。
但是不論這些結社的性質如何,它們都不是以實現政治上的「公民」精神為其目的,所以西方有些學者將civil society歸類為非公共領域。
非公共領域和私領域並不完全相同,由於civil society不是純粹是「私的」,但是它也不是政治意義上的「公」,而是介於「公」、「私」之間的一個領域,因此用「非公共」稱之,其實是恰當的。
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营销理论在继承国外先进营销经验和通过自我摸索,积累了一大批市场营销的新理论,其中,一个几乎所有营销人都耳熟能详的理论,就是木桶理论。
其实,就木桶理论在中国,特别是在管理领域,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已经超过当时最原始的定义了。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营销学上刚引进的木桶理论的含义,就是指: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板的长度。
它是设置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水就是企业的竞争能力。
能储多少水,代表的就是有多少竞争能力。
而不管这水是怎么来的、如何保持储存、如何使用……等等。
这个理论最初在策划咨询界、广告界非常流行,用于与企业的项目洽谈上提出,多少让企业感觉新奇,以此拉个业务倒是挺管用。
后来,由于市场的竞争加剧,木桶理论越来越显得其深度上的苍白,许多企业开始真正理解并思考该理论的实际作用,而不是挂在咨询公司嘴上漂亮的口号。
于是木桶理论也经过了众多的补充和演变,其内涵也越来越丰满了。
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水桶定律木桶原理(Cannikin Law)什么是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木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木桶理论”也即“木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木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
其二,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会觉得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是理解和赞同了: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
因为长的板子再长也没有用,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
“决定木桶容量大小的竟然不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其中最短的木板!”这似乎与常规思维格格不入,然而却被证明为正确的论断。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企业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在一个团队里,决定这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不是那个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的人,而恰恰是那个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落后者。
因为,最短的木板在对最长的木板起着限制和制约作用,决定了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影响了这个团队的综合实力。
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让短板子达到长板子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充分体现团队精神。
木桶原理的产生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若仅仅作为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木桶定律”可谓是极为巧妙和别致的。
但随着它被应用得越来越频繁,应用场合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已基本由一个单纯的比喻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
这由许多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不仅可象征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也可象征某一个员工,而“木桶”的最大容量则象征着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最牛管理学:各种版本“木桶理论”解析现代管理学中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它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一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
在实践中,木桶理论这一富含哲理的观念,被用来解释许许多多的现象。
但是,在原始表述中由于未曾涉及其适用范畴和约束条件,一些具有很强创新思维能力的学者,就根据不同环境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演绎、引申,形成了木桶理论的各种新版本。
*木桶斜放理论有人认为,补短毕竟要加大投入,是件费力而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因此应当合理挖掘现有要素的潜能,就是要在用上下功夫,扬长避短,甚至故意突出其长处,也许比一味弥补其短处更有效果。
如果继续用木桶的比喻来说,就是将木桶向长板一方倾斜放置,比正着放置要增加更多的容量。
这种认识好像有点强词夺理或者偷换概念,但似乎也自成一说。
*这个新木桶理论版本是在启示人们:用人贵在用其所长。
正如日本松下幸之助老先生所讲:用人不求全,有 70分的人才就好。
*木板密合理论也有人认为,对一个木桶而言,如果木板长度都合适,但相互之间如果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或者说无法达到应有的容量。
因此强调要注意强化木板之间的密合程度,防止水从缝隙泄露。
*这个版本的新木桶理论显然是在启发人们,对一个组织的战斗力而言,其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能力,也由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所决定。
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不但要均衡,更要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各部门、人员之间在各有所长、各司其职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木板密合理论可以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协作、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木桶装水的能力,必须有两个措施相配合:加长木板,并让木板之间结合得更紧密。
*铁桶理论桶为水而做,水因桶而立,一个木桶,即使是铁桶,无论其桶壁多厚多坚,只要在桶底有个米粒大的小眼儿,水必然流失,如果不加修补,这桶也就成了一个废物。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摘要:文章首先介绍并引用了木桶理论的内容与论点,论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全过程的核心环节———知己、知彼和抉择。
分析了木桶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认为木桶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都具有指导价值和启迪作用。
关键词:木桶理论;大学生;生涯规划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09)06-0170-03“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科学中的一个著名理论,在企业管理应用中,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自己管理系统中的“短木板”,敢于揭短,善于补短,才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对于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大学生来说,木桶理论对大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客观认识职业自我,正确评估职业生涯、做出明智的抉择等环节和步骤来说,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迪作用的理念。
能够合理运用木桶理论,善于发现自我综合素质中的“短木板”,并能善于补短,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核心步骤,做到知己、知彼,并与环境和机遇恰到好处的匹配、抉择,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人才。
一、木桶理论的内容木桶原理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传统的木桶理论的核心内容为:一只沿口不齐的、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木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
但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要想提高水桶的整体容量,不是去加长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最短的木板。
传统的木桶理论忽视了桶底的作用,其实决定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仅仅取决于某一木板的长度,还包括桶底的质量。
木板再长,如果桶底有漏洞,则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此外,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和桶底的作用,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以上就是有学者提出的“新木桶原理”,认为木桶的容量既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底板、木板间的缝隙以及木桶的桶箍。
中考优秀作文素材:木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
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
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 ( 或称短板效应 ) 。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
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或木桶定律”又称短板理论”。
“木桶理论”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启示 1: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
改变木桶结构可增加储水量从木桶原理中,我们可以发现,
木桶的最终储水量,不仅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木板间的衔接与配合。
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木桶的储水量。
比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木桶的储水量就会
比正立时多得多; 或为了暂时地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
到短板处,从而提高木桶储水量。
启示 2:通过激励让“短木板”变长
毫无疑问,在企业中最受欢迎、最受关注的是明星员工,即
少数能力超群的员工。
管理者往往器重明星员工,而忽视对一般员工的利用和开发。
这样做很容易打击团队的士气,从而使”明星员工”的才能与团队合作两者间失去平衡。
想要避免这个问
题,管理者就需要多关注普通员工,特别是对那些”短板员工”。
“木桶理论”的五种演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营销理论在继承国外先进营销经验和通过自我摸索,积累了一大批市场营销的新理论,其中,一个几乎所有营销人都耳熟能详的理论,就是木桶理论。
其实,就木桶理论在中国,特别是在管理领域,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内涵已经超过当时最原始的定义了。
木桶理论的最初含义是指: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长度。
营销学上刚引进的木桶理论的含义,就是指:木桶的最高储水量取决于木桶最短板的长度。
它是设置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水就是企业的竞争能力。
能储多少水, 代表的就是有多少竞争能力。
而不管这水是怎么来的、如何保持储存、如何使用……
这个理论最初在策划咨询界、广告界非常流行,用于与企业的项目洽谈上提出, 多少让企业感觉新奇,以此拉个业务倒是挺管用。
后来,由于市场的竞争加剧,木桶理论越来越显得其深度上的苍白,许多企业开始真正理解并思考该理论的实际作用,而不是挂在咨询公司嘴上漂亮的口号。
于是木桶理论也经过了众多的补充和演变,其内涵也越来越丰满了。
演变一: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直径大小。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一个木桶,因此,木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直径大的木桶,其储水量自然要大于其它木桶。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基础扎实,有的基础局促,有的资源面广,有的资源面窄,这都对企业的最初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演变二:在每块木板都相同的情况下,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形状。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长相同的条件下,圆形的面积大于方形的面积。
因此圆形木桶是所有形状的木桶中储水量最大的,它强调组织结构的运作协调性和向
心力,围绕一个圆心,形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圆。
因此,从做企业来说,企业的每一块资源都要围绕一个核心,每一个部门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目标而用力,作为总经理来说,偏颇任何一个部门都会对木桶的最后储水量带来影响。
有一句话说得好,结构决定力量,结构也决定着木桶储水量
演变三:木桶的最终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
每个木桶总会有最短的一块板,最初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最短板的高度。
不过,在特定的使用状态下,通过相互配合,可增加一定的储水量,如有意识地把木桶向长板方向倾斜,其储水量就比正立时的木桶多得多;或为了暂时的提升储水量,可以将长板截下补到短板处,从而提高储水量。
木桶的长久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桶各木板的配合紧密性,配合要有衔接,没有空隙,每一块木板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顺序,不能出错。
如果每块木板间的配合不好,出现缝隙,最终只能导致漏水。
一个团队,如果没有良好的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
单个的木板再长也没用,这样的木板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木桶、一个团队。
如果把木桶比作企业竞争力的支持元素,那么储多少水就是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静止的并且是理想的一种假设为前提:即所有木桶都是放在同等的取水状态,比如是下雨的天气,所有木桶都在接收落下来的雨水,并且不管接住的雨水用于何处、如何使用等等。
因此,这样一种学术平台,本身就是缺少实践的土壤。
其实,储水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做企业、做品牌,也并不仅仅是一个储水的过程,不是储水越多越好。
其实最重要的还在于如何更有效率地储水和如何使用所储之水。
木桶理论的动态演变:
首先,在储水前要清楚这样一个疑问,是先有水还是先有桶?先有大木桶还是先有小木桶?按照木桶理论,必然是先有木桶,再有水,然后不断调整,从小木桶到大木桶,从短木桶到长木桶,没有哪只木桶一开始就非常大非常深的。
然而在实践上,也许是先有水再有木桶,或者是先有不成形的木桶,甚至只有几块木板,而不是桶,然后通过这几块紧缺的垄断的木板资源,赚到第一桶金,然后才做出第一个木桶。
其次,储水量的多少是动态的,目标设定储多少水,决定于做多少长的木板,而不是越多越好。
多了是浪费投资,少了是不求进取。
储水量的多少,有时并不是企业竞争的全部,市场竞争并不是所有木板都超过对手,有时为了竞争需要还故意卖个破碇给对手,而以自己的集中优势攻别人的相对弱势取得胜利。
就如田忌赛马。
当敌众我寡时,就需要集中一点予以击破。
这就是相对竞争优势。
木桶理论中水的使用演变:
所有的储水过程,还在于都是为了让水得到最大的使用价值,是可资使用的水
一个木桶,首先它至少要有两块最牢固的木板装成提柄,以能轻松提取。
这两块长板必须能负荷起整个木桶的重量。
这就是板块的明星效应:光光这木桶的板都一样长,只是说明你有这个储水潜力,如何发挥潜力及把它运用出来,必须要有一定的借力,运用提或拉的动作操作起来。
君不见,无论中外的影视明星走到哪,镁光灯就会闪到哪;这就是明星效应,中国难得有几个好的影星,却有几百上千的媒体记者走到哪跟到哪。
因此,明星的效应,就是制高点的效应,它具有以点带面的导向作用。
从木桶本身来说,一个木桶至少要有两块木板比其它木板更长更牢固,才可以在上面装上借力的提柄,在装提柄位置的木块要特别经得起提拉,所谓提纲挈领就是此意。
作为企业,必须要培养核心竞争优势,以这一二点核心优势能够统领整个公司的发展。
否则只是作为一个光溜溜的木桶,实在困难将它提起。
同样,一只太深的木桶,却装着太浅的水,这必将将影响木桶的使用效率。
这同样也不是一个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
最后,我们认为,世界上没有所有木板都一样长的完美木桶。
这样的木桶,只有存在于理论当中,做企业,不仅仅是做一只木桶这么简单,要不然,所有的木工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