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的疗效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15.76 KB
- 文档页数:2
非侵入性药物治疗方法成功治愈外伤性眼内炎作者:魏丽丽刘立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08期摘要:目的评价非侵入性药物治疗方法治愈外伤性眼内炎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住确诊为眼内炎,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非侵入性药物性治疗外因性眼内炎14例14眼,平均38岁,致病因素均为眼球穿通伤后。
结果随访4~8月,平均6月,14眼炎症均得到控制。
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指数11眼,提高至0.05以上3眼。
结论非侵入性药物治疗对于外伤性眼内炎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眼内炎;眼感染/治疗;非侵入性药物治疗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内眼手术、内源性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尤其对于眼球穿通伤的患者经常是患者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摘除的原因。
目前主要采取玻璃体切除和玻璃体腔注药治疗眼内炎。
但对于炎症反应仅局限在眼前段,玻璃体无明显混浊,眼底无血管炎病变的外因性眼内炎患者可以采取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非侵入性药物治疗,眼内炎得以治愈。
我院2006年通过非侵入性药物方法成功治愈外伤性眼内炎14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住确诊为眼内炎患者45例45眼。
予以单纯玻璃体腔注药18例18眼,予以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注药13例13眼,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非侵入性药物性治疗14例14眼。
其中男13例13眼,女1例1眼。
年龄6~74岁,平均38岁,其中10岁以下儿童2例。
致病因素:均为眼球穿通伤后,穿通伤部位均局限于眼外伤分区一区,均未累及眼后段。
致伤时间:5~480h。
伤后行角膜清创缝合13眼,角膜伤口自行闭合1眼。
其中1例为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后20d出现眼内炎症状。
前房渗出物培养阳性8例,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
1.2诊断标准[1] 明确眼部外伤史,视力骤降、畏光、流泪、剧痛等症状及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混浊或积脓,玻璃体混浊,前房渗出物涂片,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
1.3非侵入性药物治疗的适应证首诊时患者角膜伤口闭合好,并且眼球伤口均位于眼外伤分区第一区,未伤及晶状体,晶状体囊膜及悬韧带完整,未破坏眼球前后段天然屏障,眼后段相对安静,眼B超示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可窥及红光反射,视力光感以上,可以在密切观察下先行非侵入性药物治疗。
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眼科46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针眼是因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如麦粒的眼病。
相当于麦粒肿。
2.1诊断依据2.1.1初起胞睑痒痛,睑弦微肿,按之有小硬结,形如麦粒,压痛明显。
2.1.2局部红肿疼痛加剧,逐渐成脓,起于睑弦者在睫毛根部出现脓点,发于睑内者,睑内面出现脓点,破溃或切开排出脓后,症情随之缓解;2.1.3严重针眼,胞睑漫肿,皮色暗红,可伴有恶寒发热,耳前常有^核,发于外眦部,每易累及白睛浮肿,状如鱼胞。
2.1.4本病有反复发作和多发倾向。
2.2证候分类2.2.1风热外袭: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微肿,触痛明显。
苔薄黄,脉浮数。
2.2.2热毒炽盛:胞睑红肿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便秘。
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2.2.3热毒内陷:胞睑肿痛增剧,伴见头痛,身热,嗜睡。
局部皮色暗红不鲜,脓出不畅。
舌质绛,苔黄糙,脉洪数。
2.2.4脾虚湿热:针眼屡发,面色少华,多见于小孩,偏食,便结。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2.3疗效评定。
2.3.1治愈:红肿消散或脓液排出,疮口平复。
2.3.2好转:红肿缩小,症状减轻。
2.3.3未愈:症状未改善,或溃后硬结不消复发。
3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胞生痰核是因痰湿凝集胞睑皮下生核状硬结,不红不痛,皮色如常,推之能移的眼病。
相当于霰粒肿。
3.1诊断依据3.1.1胞睑皮下可触及圆形大小不等核状硬结,按之不痛,皮肤推之能移,核大者皮肤面稍隆起,睑内呈紫红色。
3.1.2若自行破溃,在睑内排出胶样物,并可在睑内形成肉芽。
3.1.3核小者无不适,核大者有重坠感,若复感外邪,可出现红、肿、痛;若自睑内穿破者、可引起磨疼。
3.2证候分类3.2.1痰湿结聚:胞睑内生硬结,隆起,不红不痛,皮肤推之能移,病程缓慢,逐渐增大。
眼内炎和全眼球炎的诊疗及护理
眼内炎和全眼球炎,是指致病微生物进入眼内引起眼组织化脓性感染,称为眼内炎。
同时有眶内组织化脓性炎症者,称为全眼球炎。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为穿孔性眼外伤。
【主要表现】
(1)病史:常有穿孔性眼外伤史。
(2)症状:患者发病急骤,患侧眼睛剧烈疼痛,视物不清。
(3)体征:检查眼睑发红,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浑浊、水肿,重者视力仅有光感,前房可见炎性渗出物或积脓,玻璃体反黄光。
全眼球炎时眼球突出,可有全身发热、头痛等症状。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治疗与护理】
(1)抗感染治疗: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可给予青霉素,成人剂量400万~600万单位/次,加人生理盐水100毫升内,2次/日,静脉滴注;小儿剂量2.5万~5万单位/千克体重/日,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每次应在1小时内滴完。
也可选用头孢曲松钠,成人剂量2~4克/日,静脉滴注;小儿剂量20~80毫克/千克体重/日,分2次静脉滴注。
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成人剂量0.9~1.2克/次,加人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内,1次/日,缓慢静脉滴注。
(2)散瞳药治疗:可用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次/日。
(3)糖皮质激素治疗:在大剂量抗生素应用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
糖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
(4)手术治疗:发病2~3日内,可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
(5)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避免一切用力动作,保持安静,防止眼部压力增高。
②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时用力努挣。
③避免局部热敷。
姓名: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床号:民族:汉已婚籍贯:职业:退休家庭住址入院日期2013-12-25 15:30 记录日期 2013-12-25 16:00 病史叙述者本人可靠程度佳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
现病史患者1年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力逐渐下降,无眼胀、眼痛、畏光、流泪等其他任何不适,无暗影遮挡、闪光感等症状,曾在外院就诊,当时检查、双眼视力:0.4,诊为“白内障”,局部用药治疗,无效果,近1年来,自觉视力下降明显,右眼视力为手动,左眼视力为0.02;为明确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收住院,拟行手术治疗。
门诊检查左眼前房渗出及积脓,诊断为术后眼内感染收治入院。
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可,饮食、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二便正常;既往史左眼白内障术后1周;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地方病史、职业病史。
近期无预防接种史。
否认外伤史。
否认中毒史、无输血史。
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否认咳嗽、咳痰、咯血史。
高血压病史20余年,口服硝苯地平片,血压控制可。
糖尿病病史20年。
无心前区疼痛史。
否认慢性腹痛、腹泻、呕血、黑便史。
否认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紫癜史。
否认昏迷、偏瘫、性格改变史。
否认关节肿痛、运动障碍史。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
无疫区、疫水接触史。
无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卫生和生活习惯良好,无抽烟、喝酒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爱人健在,子女体健。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及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 36.6°C 脉搏: 79 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 120/6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
步入病房,查体合作,自主体位,表情自然。
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无皮下结节,无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头颅无畸形,毛发生长正常。
眼科检查见专科。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翼无煽动,鼻腔通畅无异常分泌物,鼻中隔无偏曲,上颌窦无压痛。
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方案治疗眼内炎彭娟;沙翔垠;杨瑞明【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方案治疗眼内炎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09-07/2011-08眼内炎住院患者27例27眼,采用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取玻璃体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盐酸万古霉素,全身使用盐酸万古霉素联合左旋氧氟沙星.炎症无明显好转者,2~4d 后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使用含盐酸万古霉素的灌注液.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和玻璃体混浊情况.对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27例眼内炎均治愈,视力均有提高.细菌培养检出率56%.革兰氏阳性菌占67%,对盐酸万古霉素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氧氟沙星较敏感.8例患者经过静脉滴注及玻璃体腔内注药后眼内炎症控制,19例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临床症状体征好转.结论:早期细菌培养对眼内炎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盐酸万古霉素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治疗眼内炎.【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07【总页数】3页(P1308-1310)【关键词】眼内炎;盐酸万古霉素;玻璃体腔注射;玻璃体手术【作者】彭娟;沙翔垠;杨瑞明【作者单位】510260,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510260,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510260,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眼内炎是眼科最严重的并发症。
眼内炎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棘手,很多患者最终眼球萎缩甚至需要眼内容摘除或眼球摘除[1]。
盐酸万古霉素是一种对革兰氏阳性球菌有高效作用的多肽类抗生素,该药已成为治疗眼内炎的首选药物[2]。
但文献报道仍有一定比例敏感菌导致的眼内炎症使用盐酸万古霉素后无法控制[3]。
我们对眼内炎患者实行盐酸万古霉素的综合治疗,即玻璃体腔内注射盐酸万古霉素,静脉滴用盐酸万古霉素和氧氟沙星,联合盐酸万古霉素灌注下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第1篇一、引言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过敏等。
结膜炎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本报告旨在总结结膜炎的治疗经验,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我院眼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结膜炎患者,共100例。
其中,细菌性结膜炎50例,病毒性结膜炎30例,过敏性结膜炎20例。
2. 治疗方法(1)细菌性结膜炎:采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治疗,如氧氟沙星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膏等。
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配合使用抗病毒药物。
(2)病毒性结膜炎:主要采用抗病毒眼药水或眼膏治疗,如阿昔洛韦眼药水、利巴韦林眼膏等。
必要时,可结合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3)过敏性结膜炎:首先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过敏原后,避免接触过敏原。
同时,使用抗过敏眼药水或眼膏,如色甘酸钠眼药水、酮替芬眼药膏等。
必要时,可口服抗过敏药物。
3. 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眼部检查无炎症表现。
(2)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眼部检查炎症减轻。
(3)无效: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炎症无变化。
三、结果1. 治疗效果100例结膜炎患者经治疗后,治愈60例,好转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
(1)细菌性结膜炎:治愈4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2)病毒性结膜炎:治愈1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
(3)过敏性结膜炎: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5%。
2. 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1)抗生素眼药水/眼膏:细菌性结膜炎治愈率最高,为90%。
(2)抗病毒眼药水/眼膏:病毒性结膜炎治愈率为50%,好转率为33.33%,无效率为16.67%。
(3)抗过敏眼药水/眼膏:过敏性结膜炎治愈率为50%,好转率为75%,无效率为25%。
四、讨论结膜炎的治疗方法多样,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抗生素眼药水/眼膏在细菌性结膜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治愈率高达90%。
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院收治126例眼内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
结果:观察组在术前及Ⅱ期手术术后视力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观察组在眼内炎发生率及标本培养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我院对眼内炎患者治疗中,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眼内炎眼球穿通伤是一种常见的眼外伤,由球内异物引起,其继发化脓性眼内炎的概率较高,一旦发生,将对视力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时可能导致失明和眼球摘除。
在临床实践中,引起化脓性眼内炎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以及链球菌等常见菌种,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低[1-2]。
因此,我们在处理球内异物导致的穿通伤病例时,采用了眼球清创缝合和眼内万古霉素注药的紧急措施,并对以往仅进行眼球清创缝合而未进行眼内注药的病例进行了回顾,以评估其在球内异物继发化脓性眼内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
本文研究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眼内炎,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于2019年4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1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给予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
其中对照组61例患者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31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39.7±2.8)岁;观察组65例患者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39.6±2.7)岁。
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急诊下行眼球清创缝合。
聚维酮碘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观察刘丹容;易娟;余时智;易姝【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5% povidone‐iodine o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ataract surgeries be‐tween September 2013 to August 2015 in the hospital .Among the patients ,5% povidone‐iodine was used on 807 eyes of 587 cases in the conjunctiva sac before surgery ,while povidone‐iodine was not used on 947 eyes of 692 case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patients′conscious symptoms and 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Six cases and none patients suffered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in non povidone‐iodine group and povidone‐iodin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 .131 ,P=0 .034) .A total of 295 patients had com‐plained of ocular irritation after using povidone‐iodine immediately .But the incidence of pat ients′conscious symptoms(χ2 =2 .123 , P=0 .145) and the score of corneal fluorescent staining one day after the surgery (Z=1 .363 ,P=0 .173) and one week after the surgery (Z=0 .569 ,P=0 .570)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 sion 5% povidone‐iodin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endophthalmitis in patients with cataract .%目的:观察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眼内炎的疗效评价
*导读: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
眼球内炎症有感染性、非感染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
其中以感染性的眼内炎(多为非肉芽肿性)和肉芽肿性的交感性眼炎最为严重。
由于化脓性细菌或真菌进入眼内引起眼内葡萄膜组织的感染称为化脓性葡萄膜炎。
因为化脓性细菌和真菌的毒力较大,往往侵犯所有眼内组织,包括玻璃体、葡萄膜、视网膜,甚至角膜及巩膜,故又称为眼内炎,严重者可发展成为全眼球炎。
本病多发生于眼部穿孔性外伤后,及眼内异物伤后,因穿孔性眼外伤及眼内异物之致伤物污染又未及时给以处理,少数病人发生于角膜溃疡穿孔后,也有极少数病人发生于重症败血症,但因此时病人大多处于昏迷或谵妄的状态,故一般无暇顾及眼部情况。
罕见的情形也见于内眼手术后。
眼内炎的疗效评价:
1、治愈:眼红及充血消除,玻璃体及前房积脓消退,视力提高;
2、好转:眼红及充血减轻,玻璃体及前房积脓消退;
3、未愈:症状及体征加重,眼球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