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墙、柱的高厚比验算
- 格式:ppt
- 大小:540.50 KB
- 文档页数:10
墙、柱高厚比验算
一、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明白验算墙、柱高厚比的重要性;
掌握一般墙柱高厚比及带壁柱墙高厚比的验算;
了解带构造柱墙高厚比的验算。
能力目标:具备验算一般墙柱高厚比的能力;
具备验算带壁柱墙高厚比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墙柱高厚比的验算
难点:带壁柱墙高厚比的验算
三、教学方法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例题分析等方法。
四、教学实施
课前:教师利用云课堂APP部署任务,学生在课前观看本节的内容,并答复教师在云课堂APP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课中:教师首先强调砌体结构中高厚比验算的重要性以及同意高厚比确实定方法;然后分别讲解一般墙柱及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高厚比的验算。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并讨论PPT中的例题,之后请各个小组将讨论的结果派代表进行论述,小组进行互评打分,最后老师点评。
课后:教师通过云课堂APP部署相关知识点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总结学生学习的缺乏。
五、教学小结
学生通过云课堂APP进行本次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并进行下次课程任务部署。
4.3 墙柱高厚比验算将一块块的砖从地面往上叠砌,当砌到一定的高为什么要验算墙、柱的高厚比?度时,即使不受外力作用这样的砖墩也将倾倒。
若砖墩的截面尺寸加大,则其不致倾倒的高度显然也要加大。
若砖墩上下或四周边的支承情况不同,则其不致倾倒的高度也将不同。
混合结构房屋中,砌体结构及其构件必须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外,还必须保证其稳定性。
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中规定,用验算墙、柱高厚比的方法来进行墙、柱稳定性的验算。
4.3 墙柱高厚比验算高厚比验算主要包括三个问题: 一是允许高厚比的限制;二是墙、柱实际高厚比的确定; 三是哪些墙需要验算高厚比。
4.3 墙柱高厚比验算4.3.1 允许高厚比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及理论校核得到墙、柱允许高厚比值,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表6.1.1采用表 6.1.1 墙、柱允许高厚比[b ]值这是在特定条件下规定的允许值,当实际的客观条件有所变化时,有时是有利一些,有时是不利一些,所以还应该从实际条件出发作适当的修正。
砂浆的强度等级墙柱M2.52215M5.02416≥M7.52617注:1 毛石墙、柱允许高厚比应按表中数值降低20%;2 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3 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体高厚比时,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对柱取11。
4.3 墙柱高厚比验算4.3.1 允许高厚比及影响高厚比的因素允许高厚比的影响因素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拉接墙的间距;支承条件;砌体类型;砌体材料的质量和施工技术水平; 构件重要性(承重墙与非承重墙); 砌体截面型式(如:是否开洞); 构造柱截面及间距;房屋使用情况(有无振动荷载)。
4.3 墙柱高厚比验算表 6.1.1墙、柱允许高厚比[b ]值根据弹性稳定理论,对用同一材料制成的等高、等截面杆件,当两端支承条件相同,且仅承受自重作用时失稳的临界荷载比上端受有集中荷载的要大,所以非承重墙的允许高厚比的限值可适当放宽。
修正,否则,需要按照墙体厚度进行修正。
计算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 卩2,要注意计算所得值大于等于 0.7,否则取为 0.7。
成立,则意味着墙体的高厚比满足要求。
3.举例分析〔例题〕某单层食堂,横墙间距 S = 26.4m ,为刚性方案, 间有一个1500 X 3600mm 的窗洞,墙高 H=4.5m ,墙厚240mm ,砂浆采用 M2.5。
试验算外 纵墙的高厚比是否满足要求。
【B 】=22 【解】外墙承重, 故片=1.0 ;外墙每开间有1.5 m 宽的窗洞,:,, b s 1.5巴 =1 —0.4 咒亠=1 —0.4咒——=0.818s 3.3n H 0 4500 P =——= ----------- =18.75 h 240A 巴卩 2[P] =1.0 X0.818 X22 =18.0不满足要求。
砌体高厚比验算详解及例题 1.计算公式 墙、柱高厚比按下式进行验算: 0=土< 已卩2 [P] h式中H 0 —墙、柱的计算高度,按表 8— 3采用; h —墙厚或矩形柱相对应的边长; 出一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
240 mm >h >90mm 可按插入法取值。
h ――有门窗洞口的修正系数。
按下式计算: h = 240 mm 时 也=1.2, h =90mm 时凶 = 1.5 ,b s 卩2 =1 -0.4」>0.7 s 式中 s ――相邻窗间墙之间或壁柱之间距离;b s ――在宽度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 [3 ]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
2.计算步骤及要点 (1) 计算构件的实际高厚比,即计算高度和相应方向边长的比值,对于墙体来说, 也就是计算高度和墙体厚度的比值。
判断所验算的墙体是否为承重墙,如果是承重墙,则已=1.0,即不需要进行判断墙体实际高厚比是否小于允许高厚比,即P =丄^ <生卩2 [P ]是否成立。
hH 0=H ,外纵墙承重且每 3.3m 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