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83.83 KB
- 文档页数:2
营养支持护理在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讨论针对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本院15例胃癌根治术后急性胃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给予营养支持护理,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营养指标。
结果:各项营养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
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急性胃瘫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护理,各项营养指标恢复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急性胃瘫;营养支持护理【中图分类号】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68-02在临床医疗中,胃瘫也可称作胃无力症或者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癌根治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经过大量医疗实践证明,充分的营养支持是促进胃瘫恢复的关键所在,现将本院2010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例胃瘫患者,实行营养支持护理的具体内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62±2.5岁),所有病人都符合以下标准:①经胃癌根治术后,肛门已经排气,进流质食物或者半流质事物过程中发生恶心、腹胀、呕吐等现象[1];②每天胃引流量大于600ml,持续7d以上;③没有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可能引起胃瘫的疾病。
1.2 治疗方法:首先,要求患者禁食,减轻胃肠压力,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其次,通过十二指肠镜,将导丝置入到患者的空肠或者十二指肠中;再次,成功置管后的首日,开始注入生理盐水,次日加强“能全力”营养,逐渐从100ml过渡到2000ml。
根据患者的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等情况,对滴速进行调整,确保能量全部被吸收[2]。
1.3 监测指标:分别在营养支持之前和营养支持之后的第二周、第三周进行尿液检查,测定氮平衡;同时在开始营养支持的当天、第二周、第三周测量患者体重,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
XX第X人民医院个案护理体会题目术后胃瘫综合征姓名 ______科室胃肠外科1、病例介绍一般情况,床号:30床姓名:骆国建性别:男年龄:61岁诊断:胃恶性肿瘤主要病情: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疼痛,为隐痛,持续不缓解,明显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门诊上腹部CT示:胃体后壁增厚,考虑恶性肿瘤病变,进一步胃镜检查:胃镜取活检示:(胃窦)-腺癌。
2月14日门诊拟“胃恶性肿瘤”收入院。
入院后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于2月18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
患者术后一周后进食出现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腹胀,无腹泻、腹痛,无呕血,无黑便。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否认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阳性指征:血常规血:红细胞I3.70*10^12∕L血红蛋白I112g∕L生化血:白蛋白l28g∕L免疫血:C-反应蛋白t37.2mg∕L残胃造影:1)胃-空肠吻合造影剂部分通过,局部粘膜增粗,水肿,残胃造影剂滞留;2)食管-胃角扩大,造影剂反流。
治疗要点:一般治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PN/EN;高渗温盐水/普鲁卡因洗胃;皮质激素⑴药物治疗,胃肠动力药⑵胃镜治疗⑶中医中药治疗⑷2、护理诊断:(1)焦虑(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3)引流失效的可能(4)活动无耐力3、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心理安慰,鼓励患者配合治疗,由于患者恶心、呕吐明显,时有顽固性呃逆,长期不能进食,需大量补液,多有焦虑、害怕、消极悲观情绪,应耐心向患者解释,消除其紧张心情和恐惧心理。
取得患者的信任,树立信心。
告之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要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胃瘫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完全可以非手术治愈的。
(2)营养支持:①肠外营养(TPN):胃瘫初期尽早使用TPN提供营养支持力对恢复胃壁功能、阻断恶性循环有明显的作用。
TPN的配置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入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24小时内输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不宜中断,同时避免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输注PN液宜选择较粗大静脉,预计全胃肠外营养(TPN)时间超过7天者,采用经中心静脉输注的方式,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应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发生静脉炎后及时更换输注部位,局部湿热敷、外涂药物。
胃癌术后胃瘫患者1例的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术后以胃排空延迟为特征的非机械性梗阻[1]。
PGS常发生在胃、十二指肠术后[2]。
2014年9月,本院普外科收治1例胃癌患者,该患者术后合并胃瘫,通过心理护理,正确的饮食指导,留置胃管期间个性化护理,早期营养支持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患者治愈出院。
现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患者,男,49岁,因胃癌收治入院。
入院检查:生命体征平稳,无冠心病、糖尿病病史。
胃镜示:胃体癌。
完善术前准备后于9月22日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中~低分化腺癌。
术后第6天拔除胃管进流食后出现中上腹饱胀,可见胃型、反复呕吐,为含有胆汁的胃液,每次量600ml左右,经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诊断发生术后胃瘫。
遵医嘱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治疗,胃镜下留置鼻空肠管,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3%温盐水洗胃,并给予甲氧氯普胺20mg,2次/d,静脉注射,配合理疗、足三里封闭,14d后患者症状缓解,术后21d开始鼻饲(混合奶1次/1~2小时),逐步减少肠外营养,术后38d拔除空肠营养管,逐步进流食,患者住院72d后胃动力恢复,痊愈出院。
2.护理2.1 心理护理诱发胃瘫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是精神因素,术后长期不能进食、出现恶心呕吐或者切口持续疼痛等不适症状会使患者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抑制迷走神经功能。
胃瘫病程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心理护理应该作为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有效地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或消除患者焦躁的情绪。
心理护理要突出个性化,针对患者的性格进行宣教及告知,也能更好地得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3-4]。
2.2 胃管护理给予患者胃肠减压可有效缓解患者因胃内容物的刺激导致出现胃粘膜受损现象,对患者胃张力的恢复[5]起到帮助作用。
一旦患者诊断为胃瘫,护理人员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在床尾放置醒目标识。
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胃管,并对患者做好宣教,告知置管的意义。
【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胃瘫综合症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胃大部切除后不伴肠吻合口或输出空场袢等机械因素的残胃无力、排空迟缓的疾病,是胃手术后一种较严重的并发症[1]。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共31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恢复了胃肠功能,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原发病:胃癌18例,胃溃疡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12例,毕Ⅱ式吻合19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Bar-Natan标准:术后急性发病,表现为严重腹胀、恶心、呕吐,腹部叩诊有振水音;胃引流量每日超过600 ml~800 ml,持续10 d以上;胃镜和/或钡餐检查提示胃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除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术后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无明显的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1.3 临床表现患者停止胃肠减压及进流质或半流质后出现上腹部胀痛,反复大量呕吐,肠鸣音减弱,体检时发现胃振水声,无气过水声;患者无明显腹痛,大部分患者有肛门排气;胃管引流量每日800 ml~2100 ml,持续引流至痊愈后拔除;本组均采用胃肠碘水造影或胃镜检查,表现为胃肠道通畅或吻合口轻度水肿,胃扩张,蠕动减弱,排空延迟或暂停。
1.4 治疗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保守治疗10 d~35 d均恢复胃功能;术后2周~3周恢复胃动力19例,3周~4周恢复胃动力9例,4周~5周恢复胃动力3例;住院14~37 d,均未发生营养失调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
2 护理2.1 心理护理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者宣泄心中的恶性情绪,解除其焦虑紧张的心情;保持良好轻松的心态有利于预防胃瘫发生及促进胃瘫恢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以利于尽快消除病痛,尽早康复。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
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
(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
(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
(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
(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
(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
(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4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伴有酸臭气,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积血而形成粘连,伤口内常放置引流条。
术后密切观察伤口出血的情况。
方法是对包扎敷料的渗血范围用笔做标记,通过观察渗血范围扩大的速度、敷料被血浸湿的程度以及颜色来判断伤口出血的情况。
如果伤口出血过多、过快,应立刻通知医生,此时常需手术探查止血。
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2h 伤口感染敷料被血液浸湿明显,渗血从直径1c m扩展至5 cm。
由于护士及时发现并经医生手术探查止血,避免了对患者的更大损害。
有些患者肌腱粘连的范围大,手术切口长,为防止创面渗血,伤口敷料包扎时需适当加压。
术后仔细观察指端的血运情况,注意指腹的张力、湿度和毛细血管充盈反应,发现有血运障碍的征象时,如手指颜色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毛细血管反应丧失时,可松开包扎过紧的敷料,恢复手指血运。
本组有2例因术后敷料包扎过紧,手指出现血运障碍的征象,经及时松开包扎过紧的敷料,使手指的血运得以恢复。
2.2.3 康复护理 肌腱粘连松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再粘连的必要措施。
一般在术后24h~48h即可除去敷料,由专业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手指主动屈、伸锻炼,护士亦在旁配合,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耐心纠正训练中不成功的动作,对每一细微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以增强患者的信心。
由于传统的思维习惯,患者术后常不敢活动,担心切口裂开、出血,护士需及时解释,鼓励他们及时锻炼,同时教授科学的锻炼方法。
一般术后1d~2d时,每天锻炼1次~2次,每次充分屈、伸手指2次~3次。
术后3d~4d时,每天锻炼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伤口的内出血和肿胀,并且抑制肌腱的再粘连。
术后2d~3d时可开始进行理疗,采用超短波、蜡疗及体疗等手段,可起到消除肿胀、软化瘢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提高疗效的作用。
2.2.4 疼痛的护理 由于手部神经支配丰富,肌腱松解术后,患者常会感到伤口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除了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利休息外,我们还根据疼痛的程度,按照止痛剂“三阶梯”的应用原则,在功能锻炼前0.5h左右给予口服适宜的止痛药,使患者得到无痛治疗。
胃癌术后的护理措施引言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
胃癌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严密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饮食调理、伤口护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胃癌术后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术后病情观察术后病情观察是胃癌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以下是术后病情观察的要点:1. 观察体温和全身症状术后第一个小时内,应每15分钟测量一次体温,1-2小时内,应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之后可以每小时测量一次。
同时,还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2. 观察口唇颜色和皮肤湿润度监测患者的口唇颜色是否正常,皮肤是否湿润,以判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水分情况。
3. 观察呼吸和心率术后第一个小时内,应每15分钟观察一次患者的呼吸和心率,1-2小时内,应每30分钟观察一次,之后可以每小时观察一次。
4. 观察伤口情况术后伤口是感染的主要入口,应每天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5. 观察排尿和大便情况术后患者常因麻醉药物和术中输液导致尿量减少,应密切观察尿量,如有少尿或无尿情况应及时处理。
大便情况也需要观察,如有便秘或腹泻需及时处理。
饮食调理术后的胃癌患者由于手术后胃功能较弱,需要进行饮食调理,以恢复胃肠道功能。
以下是术后饮食调理的要点:1. 逐步恢复饮食术后患者应从少量、低脂、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开始,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饮食应以高蛋白、低脂、低渣、易消化为原则。
2. 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术后患者需要避免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以免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影响恢复。
3. 多食少食,少量多餐术后患者应少量多餐,每次吃饭分成多次进食,不要吃过饱,以减轻对胃的负担。
4. 忌烟酒术后患者应忌烟酒,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恢复。
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胃癌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正确的伤口护理可以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胃癌的术后护理要点及护理知识胃癌概述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或其下层组织的恶性肿瘤。
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在晚期才被发现。
胃癌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术后护理要点1. 伤口护理术后的伤口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术后护士应每天检查伤口,观察是否有渗液、红肿、发炎等异常情况。
伤口愈合好的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拆线。
2. 饮食护理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切除部分胃,消化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因此,在术后早期,患者需要进行液体饮食,如流质饮食、小米粥等,逐渐过渡到软食和普通饮食。
患者应慢慢咀嚼,避免过快进食导致消化不良。
此外,要避免辛辣食物、高脂食物和油炸食品等刺激胃黏膜的食物。
3. 注意营养摄入术后患者需要注意补充营养,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患者应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豆类、奶制品等。
此外,患者也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服用适量的营养补充剂。
4. 规律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简单的体操等。
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5. 心理护理胃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生活改变,很多人会有焦虑、恐惧等情绪。
护士应与患者进行交流,给予他们安慰和支持。
在术后患者中,开展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用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调整情绪,重建信心。
胃癌术后护理知识1. 监测并发症术后患者需要被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常见的并发症有术后出血、感染、胸腹腔积液等。
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同时监测术后病情的变化。
2. 积极预防感染术后患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感染。
护士应注意手卫生,遵守洗手规范,佩戴好口罩、帽子等防护措施。
对于需要留置导尿管或胃管的患者,应及时更换管路,保持清洁。
3. 药物管理术后患者常常需要口服或静脉注射一些药物,如止痛药、抗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