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下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4.03 KB
- 文档页数:2
低场磁共振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特点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4月在医院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颈椎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总结105例颈椎病患者的磁共振影像特点。
结果:生理曲度异常的有91例,椎间盘信号异常及突出的有41例,椎管狭窄15例,黄韧带肥厚10例,椎体骨质增生21例。
结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更全面而准确颈椎检查方法,对临床诊断青年型颈椎病起到重要意义,从而使临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颈椎病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为最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¹。
颈椎病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但近年来随着电脑普及,升学及就业的压力增大,青年人颈椎病患者逐渐增多。
颈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是颈椎病最常见及最先出现的影像特点,磁共振平卧中性自然位扫描不仅能清楚显示患者颈椎曲度情况(图1),并对椎间盘变性、突出程度及相应椎管内情况做出准确判断。
现在对我院四年来105例青年颈椎病磁共振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有患者105例,男62例,女43例,年龄15~40岁,平均25.5岁,患者病程15天~2.5年,平均30.0天。
学生29例,公司职员32例,教师及讲解员25例;职业司机10例;其他职业9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主要分头部症状,颈肩背部症状,四肢症状,心血管症状及混合症状,其中头痛、头晕、眩晕及颈肩部疼痛的有76例,手臂发麻的有25例,心悸4例。
所有患者均按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原则进行诊断。
1.3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仪器为PHILIPS0.23T磁共振仪,颈椎相控阵线圈,采用中性自然位。
常规扫描参数,失状位T1WI TSE-460/18ms,FOV360x337mm;T2WI TSE-4000/128ms,FOV360x337mm,轴位B-FFE3D-9.6/4.8ms,FOV186x220mm。
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线摄片特点目的对于40岁以下的中青年患者的X线过往影像资料进行回顾和研究,尤其针对颈椎的正面片、侧面片进行比对分析。
以期对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的X 线摄片的特点进行总结。
方法对于我卫生院从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共计826例中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面、侧面X线摄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存在指端麻痹、上肢牵拉性疼痛的患者补拍双斜位X片。
结果统计有541例患者的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发生了改变,占比65.5%;632例发生了颈椎的骨质增生,占比76.5%;204例颈椎椎间孔狭窄,占比24.7%;223例颈椎椎间隙狭窄,占比27%;82例项韧带钙化,占比9.92%;11例颈椎滑移,占比1.33%。
结论在中青年颈椎病患者中,其主要的患病特征为骨质增生和颈椎正常的生理弧度发生了病变。
在X摄片中对普通患者的正面、侧面摄片比对,有助于对颈椎病提前发现和确诊治疗。
标签:脊椎病;中青年;X线摄片颈椎病是现代都市中青年人群的多发疾病,多与长期坐在电脑前游戏和办公有密切关联。
据统计目前发病率已经达到了6%~10%。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1],是颈椎病发病呈现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本文拟对我院过往的826例中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面、侧面X线摄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在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我卫生院从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共计826例中年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面、侧面X线摄片作为研究资料,患者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33.4±12.3)岁。
患者都是因为感觉颈椎不适到我院进行拍片检查,患者中男性441例,女性385例。
1.2方法对所有患者采取X线摄片的正面和侧面颈椎影像拍照。
并对其中存在指端麻痹、上肢牵拉性疼痛的患者补拍双斜位X片。
以了解神经是否因为颈椎椎间孔狭窄而受到压迫。
对于在X线摄片中发现颈椎排列不整齐的,加拍过屈或过伸的动力拉片以确认颈椎是否滑移。
青年颈椎病的影像与临床分析作者:刘金凤辛英朱兆霞朱琳朱晓娜王志平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3期摘要:目的分析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以提出颈部预防保健建议。
方法对192例颈部平片异常的影像及临床症状、查体资料分析发病常见原因。
结果颈椎曲度改变160例,伴发颈椎轻微骨质增生30例;颈部酸胀、疲劳、或者活动时有异响121例;颈部不适伴有头晕者15例;伴有上肢麻木者9例。
结论青年型颈椎病在长时间保持一种不良颈部姿势者常见,有颈部不适应、高发职业者,应及时检查或平时多加注意颈部保健,采取积极措施可减少颈椎病发生以及避免进一步加重。
关键词:青年颈椎病;颈椎曲度;颈椎病治疗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简称,指颈椎间盘、椎体、关节突关节、韧带、肌肉等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致使其相邻的神经根、血管等组织受到压迫、刺激,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青年颈椎病主要是指无明显退行性变如骨质增生、严重的椎间盘突出等器质性改变的颈椎病。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中青年颈椎病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1],本文主要分析中青年颈椎病的影像、临床表现以及相关预防治疗措施,以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体检中心15~45岁健康体检者颈椎异常X线片192例,以及体格检查信息,分析颈椎病的诱因、临床症状及影像表现。
1.2 方法 X线摄片,使用万东DX-1000型DR摄取颈椎正侧位或侧位片,采取立位或坐位时,要求受检者颈部放松,防止过度前屈或后仰造成假阳性出现,以听鼻线垂直于探测板为准。
中心线对准C4椎体即甲状软骨平面,投照距离1.0 m,摄取标准颈部正侧位或侧位片。
2 结果影像学分析:曲度改变标准采用Borden法,192例体检者颈椎曲度改变160例,其中包扩曲度变小92例,变直57例,曲度后突8例,呈S状弯曲3例;伴发轻微颈椎骨质增生30例。
临床症状及体征:颈部酸胀、疲劳、或者活动示有异响121例;颈部不适伴头晕者15例;伴有颈肩部、上肢麻木者9例,经CT或MRI证实为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压迫所致。
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目的:分析研究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青少年颈椎病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标准的X 线正侧和双斜位平片,行颈部椎体及椎间盘CT扫描,定位扫描时头尽量后仰,从曲度改变、增生、椎间盘改变、韧带改变、滑脱五个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总结该病的主要X线和CT影像表现。
结果:CT扫描结果显示在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改变以及滑脱等方面的检出率显著高于X线组,而X线组对曲度改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两种扫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青少年颈椎病有着非常突出的影像学特点,X线检查为最基本的一种检查方式,其可发现颈椎存在的多数异常性改变,而CT则可以直接观察患者的椎间盘和侧隐窝的有关情况,其的灵敏度在一定程度上显著优于X线片。
标签:青少年颈椎病;影像学特点;临床诊断价值青少年颈椎病为特殊类型的颈椎病,它的表现可以区别于其他成年型的颈椎病[1]。
于现代的临床治疗过程里,医生们的诊断通常凭着患者临床的表现,以及医生自身的临床经验和判断,缺少和成年型的颈椎病一样存在的客观而且统一的临床诊断标准[2]。
患者的病情处理方式的好坏往往直接取决于有关医生对于该种疾病的了解程度。
为更好地服务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认识到该病的影像学特点,本文通过对100例15~25岁经临床明确诊断为颈椎病的青少年患者进行X 线以及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及外院(合作方)门诊就诊的100例15~25岁的青少年颈椎不适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晕、头痛,以及颈肩部疼痛和上肢疼痛、麻木、压颈试验阳性。
患者大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均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病。
其中头晕25例,头痛26例,颈肩部疼痛91例,上肢疼痛麻木31例,压颈试验阳性47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照标准X线正侧及双斜位平片,行颈部椎体及椎间盘CT扫描,定位扫描时头尽量后仰,从曲度改变、增生、椎间盘改变、韧带改变、滑脱五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总结该病的主要X线、CT影像表现。
青年型颈椎病X线诊断的探讨分析张伟摘要】目的:分析X线诊断青年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及意义。
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性探讨这些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
结果:经分析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点,表现为颈椎生理曲线异常改变的占54.00%,钩椎关节增生占12.00%,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占20.00%,椎间孔变窄占10.00%,颈部韧带或软组织钙化占4.00%。
结论:X线片能够较精准地反映青年型颈椎病病人的颈椎病变状况,在疾病诊断及治疗工作中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关键词】X线;临床诊断;青年型颈椎病;征象特征【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95-02颈椎病即为颈椎综合征,指的是人体颈椎间盘发生颈部损伤、退行性病变、颈椎肥厚增生等问题,致使颈部精髓、神经和血管受到显著压迫及刺激,进而诱发多种症状的综合征[1]。
此病原本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近些年来,临床上青少年患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内青年型颈椎病发病率已超出10%[2]。
颈部强直性压痛、上肢麻木、头昏、头疼等典型性颈椎病症状对青少年的日常学习与工作形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此文以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为对象,回顾探讨上述病人的X线片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意义,具体报道见下。
1.对象、方法1.1 病例来源择取2014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接诊并行X线检查的50例青年型颈椎病病人,入选病人都参照WHO颈椎病的相应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年龄不超过30岁;临床症状以颈部强直性压痛、手臂麻木及疼痛、头部昏痛、心悸胸闷、耳鸣、恶心等为主,大部分病人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相关症状;已排除颈部畸形病变、颈部外伤等疾病的可能性。
包括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13~29(24.8±4.17)岁;相关症状出现时间最短14天,最长5年,平均(1.2±3.48)年;职业分布:15例在校学生,10例单位办公职员,8例教师,11例司机,4例厨师,2例其他职业。
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诊断的影像特征目的总结青年型颈椎病的X线平片影像特征,探讨X线平片对青年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青年型颈椎病患者83例,观察83例的X线平片,总结83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的平片影像特征。
结果青年型的颈椎病患者多有曲度的改变,其占总例数的942%,颈部韧带钙化的表现占总例数的48%,椎间隙改变的表现占总例数的12%,椎间孔改变的表现占总例数的181%,寰枢关节不对称的表现占总例数的381%,钩突增生的表现占总例数的692%。
多在C4、C5、C6椎体发病。
C5~6椎间受累常见。
83例青年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平片特征明显。
结论青年型的颈椎病患者的X线表现为:(1)钩椎关节刺样增生;(2)患者多有失稳、双边征、生理曲度改变等表现。
标签:青年型颈椎病;X线平片;影像特征颈椎病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及电脑教育从小学抓起及普及,颈椎病现今已经多有年轻化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上颈椎病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颈项强直、压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胸闷、心悸、恶心、耳鸣等也年轻化,在日常X线检查当中见到这一类患者的颈椎片有其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2009年3月~2011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青年型颈椎病83例,所有患者都进行了X线检查,笔者对所有患者的X线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男47 例, 女34例, 年龄11~45岁; 其中11- 25岁15例, 25~35岁28例, 35~45岁40例;患者的病程为10 d~4年。
12临床表现分头部症状,颈、肩背部症状,四肢症状,心血管症状及混合症状。
头部症状13例,间断或持续性头痛、头晕,有时呈偏头痛,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颈、肩背部症状69例:颈肩背酸胀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僵直、肩背部肌肉酸胀、疼痛等,多为一侧性,有的可向头及双上肢放射;双上肢症状17例:一侧或两侧上臂出现酸胀、痛、麻木、无力、不能举肩、功能障碍很像肩周炎,有时可向肩部放射;心悸8例,混合症状16例,具有头、颈、肩背部及四肢症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