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四章_感觉和知觉
- 格式:wps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教学要求:1.掌握感觉、知觉的概念。
2.了解感觉、知觉种类;感觉的一般规律、知觉的基本特征、直观教学的形式和特点、正确进行直观教学的措施。
3. 掌握青少年感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1. 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 知觉的特性;教学重难点:感觉、知觉的特性,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教学过程:导学提示感觉与知觉是最初级,也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通过感觉, 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 通过知觉, 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 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
现实生活中,纯粹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感觉总是与知觉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也称感知觉。
心理学对感知觉的研究有着最长的历史和最为丰富的内容。
〔一〕、什么是感觉。
1 、感觉的概念。
〔1 〕导入:课堂小实验〔2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区别于日常概念“感觉”。
〕【研究实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的剥夺感觉的实验。
【心理点评】感觉虽然试一种简单的心理活动,但却十分重要。
首先,感觉向大脑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通过感觉的人可以了解外界事物的各种属性,保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知识的源泉。
而以上实验可以证明刺激和感觉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二〕感觉的特点1 、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的事物。
〔不是过去的事物或间接的事物〕2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不是事物的整体〕3 、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以客观事物为根源,以主观解释为形式〕〔三〕感觉的分类:根据感觉器官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2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略作解释〕三、知觉的含义及其分类〔一〕什么是知觉,1 、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我们与周围环境互动的重要方式。
感知觉并非孤立的存在,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觉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
感觉是指我们的感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皮肤等)对外部刺激的直接反应。
例如,当光线进入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这就是视觉感觉的产生。
同样,当声波撞击耳膜,引起内耳的振动并转化为神经信号,我们就有了听觉感觉。
然而,感觉仅仅是对刺激的初步捕捉,知觉则是对这些感觉信息的进一步加工和解释。
知觉赋予了感觉以意义,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识别所感知到的事物。
比如,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堆线条和颜色,而是一个完整的物体,如一本书或一张桌子,这就是知觉的作用。
视觉感知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之一。
我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大小和距离。
颜色感知不仅仅取决于物体本身反射的光线波长,还受到我们的视觉系统和大脑的处理方式的影响。
例如,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我们对同一种颜色的感知可能会有所不同。
形状感知则依赖于我们对物体轮廓和线条的识别能力,大脑会自动将这些零碎的视觉信息整合为一个有意义的形状。
听觉感知同样重要,它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
语言交流、音乐欣赏等都离不开听觉感知。
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能够专注于某一个声音源,这得益于我们的听觉选择性注意机制。
同时,我们还能够通过声音来判断声源的方向和距离,这对于我们在环境中的定位和行动至关重要。
除了视觉和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其他感觉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触觉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质地、温度和压力。
通过触摸,我们可以辨别出物体的光滑与粗糙、热与冷。
嗅觉帮助我们识别各种气味,有些气味能引起愉悦的感受,而有些则会让人感到不适。
味觉则让我们能够区分出甜、酸、苦、咸等不同的味道,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和喜好。
感知觉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一、填空题1关系。
23、观察的品质包括:4、运动知觉是指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应,可分为567.89觉。
10.观察的品质有观察的目的性、二、单项选择题1、知觉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对象的影响仍然相对不变的特性称为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的时间依次出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幻觉D时间错觉3、月朗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现象B对比C后象征D视觉障碍4、胃的剧烈收缩所引起的疼痛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外受感觉D运动觉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A继进对比B回想C适应D继时对比6、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称为()。
A思维B感觉C知觉D概括7、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反应称为()知觉。
A深度B大小C形状D面积8、视觉属于()。
A内受感觉B本受感觉C机体觉D外受感觉9、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是()知觉。
A运动B空间C方位D时间10、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应是()感觉。
A外受B内受C本受D皮肤11、费希纳指出符合对数定律的是()。
A 心理量和物理量的关系B心理量变化和物理量C物理量的变化和心理量D感觉和感觉阈限12、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A 感觉B知觉C记忆D注意13、内脏痛觉属于()A外受感觉B本受感觉C内受感觉D感受性14、从黑暗处到明亮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A嗅觉B皮肤觉C暗适应D明适应15、没有适应现象的感觉是()A嗅觉B皮肤温度觉C触压觉D痛觉16.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感觉B.反应c.知觉D.阈限17.人对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感觉能力是( ):A.感觉阈限B.绝对感觉阈限C绝对感受性D.差别感受性18.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出磨苹果感到光滑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心理学第四章练习题[感知觉部分]一、名词解释1.感觉、知觉、超感知觉、错觉、幻觉感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指把感觉得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
超感知觉是一种以特殊方式感知世界的能力。
错觉是对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是指客观环境中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受性是指相应于绝对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差别感受能力是指相应于差别感觉阈限的感受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让人感受到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使人觉察出差异的刺激量。
3.适应、后像、结构优势效应、知觉的理解性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器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后像是指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在头脑中暂时保留片刻,这种现象即后象。
结构优势效应:在模式识别中,刺激模式的整体结构优于部分,整体的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事物,赋予其某种意义,并用语词把它标识出来。
4.双眼视差人的两眼相距约65mm,当我们看立体物体的时候,两眼从不同角度看这一物体,物体投射在左、右两个眼底上的视像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就是双眼视差。
二、填空1.外部感觉有触肤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五种。
内部感觉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三种。
2.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而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
3.感觉的基本规律有感觉的适应、感觉的对比、联觉。
4.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通常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社会知觉、错觉三种。
5.直观教学的三种直观形式是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三种。
6.色觉有三种基本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听觉的基本特性有频率、振幅和波形。
7.1860年,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进一步研究了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E=k lgI+C 公式。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填空题
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__。
感觉P104
2、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带有某种倾向的__知觉。
不正确的P131
3、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__,这个过程是__。
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__,这个过程是__。
提高,暗适应,下降,明适应P110
4、__细胞对光线非常敏感,允许昏暗光线下的视觉;__细胞对特定波长的光波特别敏感,产生心理学的色彩体验。
杆体细胞,锥体细胞P110
5、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__关系。
反比关系P107
6、习惯化是由于刺激的反复呈现所导致的反应__的现象。
降低或减少P110
7、知觉的一般特征主要有__、__、__、__。
知觉产生的三个阶段是__、__、__。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信息,组织信息,赋予意义
P116-120,114
8、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科学规律是__,这个定律主要适用于__的刺激。
韦伯定律,中等强度的刺激P108
9、双眼的距离线索主要是双眼的__和__所提供的距离信息。
双眼辐合,双眼视差P121
10、人们常使用的印象管理策略有__、__、__、__。
迎合,自我美化,自我表露,威胁,恳求P129-130
二、单项选择题
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C )P107
A.差别感受性B.最小可觉差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或限
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 )P110
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D.感觉的掩蔽
3.电影使一系列静止的拷贝画面连贯起来,前一副画面的印象还没消失,下一副画面又出现在视觉中,使观众在银幕上看到活动
的人物、车辆等场景,这是(A)
A、动景运动的作用 B.适应的作用 C.对比的作用
D.联觉的作用
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C)P120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
D.理解性
5. 我们对物体的知觉直接来源于( D )。
A近距刺激 B 远距刺激C物体本身
D判断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的( C )。
P109
A整合 B 对比C适应 D
联觉
三、多选题
1.感觉反映的是(A,C)P104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
物
2.产生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多种,如(A,B,D)P122 A.线条透视B.运动视差C.视轴辐合D.眼睛的调节
3.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的现象叫(B,C)
P124-125
A.运动知觉B.似动现象C.动景现象D.现象
4.内部感觉包括(A,B,C,D)P104
A.运动觉B.平衡觉C.内脏感觉D.机体觉
5.空间知觉包括(A,B,C,D)P121
A.大小知觉B.形状知觉C.深度知觉D.方位知觉
6. 错觉的性质包括___________ (A,C,D)P
A歪曲的知觉B虚幻的知觉C特定条件下的知觉D对事物的歪曲带有固定倾向的知觉
四.名词解释
1、感觉P104,
2、知觉P114,
3、感觉阈限107,
4、绝对感觉阈限P107,
5、敏感化P110,
6、绝对感受性P107,
7、知觉的理解性P119,
8、似动现象P125,
9、感觉的适应P109,
10、社会知觉P125。
五、简答题
1.请你说说听觉的信息加工原理。
P105-106
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加工特性有哪些?P115
3. 知觉的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什么意义?P116-120
4.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准确性怎样才能提高?特征,种类,错觉5.你有知觉偏见吗?怎样才能克服?P126-129
6. 错觉是不正确的知觉,这与“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这个命题矛盾吗?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