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加减法_小学四年级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 KB
- 文档页数:6
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教案5篇通用四年级下册数学加减法的教案1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329×6 =2×987=1974(人) =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口算加减法9篇口算加减法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小结: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整理。
(1)口答。
根据238 + 482 =720 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 – 230 =300 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4题。
口算加减法 2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二、学习新课(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B.250+400=650,650+70=720C.25+47=72,250+470=720(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二)教学例2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540-370=170A.540-300=240,240-70=170B.540-340=200,200-30=170C.540-70=470,470-300=170D.54-37=17,∴540-370=170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4.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三)教学例31.出示例3、口算:(1) 17万+8万=_________万由学生自己说思路(2)27万+19万=_________万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3)27万-4万=_________万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4)35万-28万=_________万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2.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34万+18万= 23万-18万=250万+750万= 50万-27万=(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三、课堂练习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5020042037025430580一60200310450254806302.口算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五、课后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20+60= 350+460= 330-80=250+490= 270+28= 760-450=520+480= 670-500= 400-260=2.口算下面各题.170+320= 100-51= 630+27=850-40= 650+180= 860-47=240+56= 520-360= 910-180=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口算技巧训练一、加减法的口算技巧训练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环节。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加减法的口算技巧对于日常生活和学习都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口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加法的口算技巧训练1. 规律归纳法通过观察加法的规律,帮助学生快速计算,提高口算能力。
例如,利用规律归纳法可以对以下两类加法进行训练:a) 数字递增加法学生通过观察数字递增的规律,快速得出结果。
例如,计算2+3+4+5+6+7+8+9,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数字递增的序列,只需要将序列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相加,再除以2,得出结果为 (2+9) / 2 = 11。
b) 数字相同加法学生可以利用数字相同的规律,快速计算出结果。
例如,计算5+5+5+5+5,可以将 5 乘以 5,得出结果为 25。
2. 跳数加法跳数加法是通过让学生跳过一定数量的数来进行计算。
例如,计算5+9+13+17+21,学生可以跳过 4 个数来计算,将首尾相加再乘以组数,得到结果为 (5+21) * 5 = 130。
三、减法的口算技巧训练1. 定位减法定位减法是通过在数轴上定位数值的位置,快速计算减法的技巧。
例如,计算 27-9,学生可以在数轴上找到 27,然后向左移动 9 个单位,得到结果为 18。
2. 补数减法补数减法是利用减法中的凑整原则,将被减数和减数补足为一个十位数或整十数,然后计算差值。
例如,计算 87-49,学生可以将 49 补足为 50,再用 87 减去50,得到结果为 37。
四、综合应用在完成加减法口算技巧的训练后,学生还需要进行综合应用的训练,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1. 挑战速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速算题目,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例如,计算37+48 或者 56-29,学生需要根据所学口算技巧快速计算,并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减法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画图、列式、口算等方式解决加减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2.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在《加减法的应用》这一章节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于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减法的应用》。
自主探究1. 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实例,理解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尝试用画图、列式、口算等方式解决实例中的问题。
合作交流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减法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巩固练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
总结提升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练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的总结发言,评价学生对加减法应用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加减法意义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加减法的运算符号及其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内容,四年级数学教材中的加减法相关内容。
2. 教学工具,教学板书、教学PPT、教学实物。
3. 教学环境,教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将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题目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口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1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又买了3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小红有8块巧克力,她吃掉了4块,还剩下多少块巧克力?”让学生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讲解(20分钟)。
教师通过教学PPT和实物,向学生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以及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
并且引导学生探讨加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4. 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加减法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并且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5. 拓展(1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如“小明有一些苹果,他分给小红3个,还剩下5个,小明原来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这些问题。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够认识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运算技巧一、加减法运算技巧的重要性加减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的基础,掌握加减法运算技巧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至关重要。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巧和解题能力。
本教案将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通过讲解加减法运算技巧,以及针对不同难度的应用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算基本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加法运算技巧1. 规律性计算法加法运算中,学生可以通过寻找规律进行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化。
例如,当计算数列1+2+3+4+5+6+7+8+9时,学生可以发现相邻两项之和相等,从而简化计算。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9=102+8=103+7=104+6=105+5=10最后将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答案:45。
2. 拆分法拆分法是加法运算中常用的技巧,通过拆分一个较大的数为两个较小的数相加,使计算更加简便。
例如,计算17+8时,学生可以将8拆分为5和3,然后进行计算。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22+3=25最后得到最终答案:25。
三、减法运算技巧1. 借位法减法运算中,当个位数不足以减去被减数的个位数时,需要向高位借位。
借位法是一种常用的技巧,通过向高位借位进行减法运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化。
例如,计算672-389时,个位数6不足以减去个位数9,需要向十位借位。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2借1后,2变成1212-9=3(十位数不足以减去百位数,需要向千位借位)2借1后,7变成1717-8=96-3=3最后得到最终答案:283。
2. 退位法退位法是减法运算中的另一种常用技巧,通过向高位退位进行减法运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
例如,计算734-126时,个位数4不足以减去个位数6,需要向十位退位。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3退1后,3变成13(十位数不足以减去百位数,需要向千位退位)7退1后,进位到百位,百位数变为66-1=57-2=5最后得到最终答案:508。
四、加减法运算技巧的应用题1. 应用题一小明身上有15元钱,他买了一本价值8元的书和一块价值6元的玩具,那么小明还剩下多少钱?解法:可以使用加法运算技巧,将15减去8再减去6,得到最终答案:1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口诀教学一、引言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式。
掌握加减法口诀,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计算,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加减法口诀,帮助四年级学生巩固数学基础,提高计算效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教授加减法口诀,使学生能够:1.掌握加法口诀;2.掌握减法口诀;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口诀进行计算;4.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2.配套练习册;3.计算器;4.实物或图片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入加减法概念,请几位学生上来进行示范计算。
例如,5+3、8-2等。
2.通过示范计算,引导学生体会计算过程中的规律和规则。
(二)教学内容1.教授加法口诀(1)运用手指来进行加法计算。
例如,1+1,教师示范用手指表示,右手拇指和食指对应1,左手拇指和食指对应1,将两个手指合并,得到答案2。
(2)以10为基准的加法计算。
例如,8+5,先将其中一个数补齐为10,即8+2=1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数,即10+3=13。
(3)加法的交换律。
例如,2+3和3+2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5。
2.教授减法口诀(1)手指表示法。
例如,5-2,教师示范将5根手指展开,分为两部分,然后将2根手指弯曲,剩下3根手指,即为答案。
(2)以10为基准的减法计算。
例如,9-6,先找一个数与6相加等于10,即4+6=10,然后再从10中减去剩下的数,即10-3=7。
(3)减法的前后关系。
例如,5-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都等于3。
(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跟读加减法口诀,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2.设计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并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拓展应用1.通过实物或图片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加减法的应用,引导学生体会到加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设计一些趣味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加减法口诀教学一、引言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加减法口诀是非常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并掌握加减法口诀。
二、目标1. 学习加法口诀,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及以内的加法计算。
2. 学习减法口诀,能够快速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及以内的减法计算。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加法口诀教学步骤一:游戏形式导入老师可询问学生是否喜欢玩猜拳游戏,并简单介绍游戏规则。
然后分成若干组,每组由两名同学进行猜拳。
胜者得到一个数字牌,并点名出具有该数字牌的同学回答一个特定问题。
步骤二:学习"零到九"的进位规律利用班级黑板或白板画出一个十位和个位为零的十进制表格。
示范1 + 0 = 1、2 + 0 = 2 的例子,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其他数字的加法。
逐渐引导学生发现个位数不变,十位数增加1的规律。
步骤三:学习"进位"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进位。
以27 + 6 = ?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7+6=13,再将十位上的2加上进位1得3.反复练习直到学生完全理解。
步骤四:掌握加法口诀表创造一首简单而优美的加法口诀歌曲,并和学生一起演唱。
在歌曲中重点强调进位规律,并反复演示例子辅助记忆。
2. 减法口诀教学步骤一:游戏形式导入老师可准备一个由数字构成的小动物图片集合,在每张图片背后隐藏一个减法题目及答案。
游戏开始前,请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将图片洗牌并放置在中间。
每次轮到一个同学拿走一张图片时,要求他或她说出对应的减法题目及答案。
步骤二:讲解"借位"的概念利用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解释什么是借位。
以32 - 9 = ?为例,先让学生计算个位数2-9有没有可能,引导他们发现不够减需要向十位借1。
然后将十位上的数字3变成2,个位上的数字12-9=3。
通过多个实例反复演示,确保学生掌握"借位"的概念。
小学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的教案模板学生的这些特征必需是真实的,是老师通过平常的视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料题目的运用等发觉的,切忌空泛。
那么应当怎么写好教案呢?今日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有关于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盼望可以协助到大家。
20xx小学四年级数学四那么运算的教案模板1四那么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二)乘法运算定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或a×(b-c) =a×b-a×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四)除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
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
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
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
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
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
b.250+400=650,650+70=720
c.25+47=72,250+470=720
(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
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
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
540-370=170
a.540-300=240,240-70=170
b.540-340=200,200-30=170
c.540-70=470,470-300=170
d.54-37=17,∴540-370=170
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
4.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
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
(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口算:
(1) 17万+8万=_________万
由学生自己说思路
(2)27万+19万=_________万
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
(3)27万-4万=_________万
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
(4)35万-28万=_________万
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
2.练习
(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
34万+18万=23万-18万=
250万+750万=50万-27万=
(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5>
+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20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42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37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25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5>
43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5>
58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一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6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20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31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
4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25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48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63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0>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4>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6>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1>
2.口算
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
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
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
1.口算下面各题.
320+60= 350+460= 330-80=
250+490= 270+28= 760-450=
520+480= 670-500= 400-260=
2.口算下面各题.
170+320= 100-51= 630+27=
850-40= 650+180= 860-47=
240+56= 520-360= 910-180=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
由已学过的250+400引出例1,启发学生想出口算过程比较自然,同时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想。
学生口算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怎样想得快就怎样算。
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2减法的口算,启发学生根据加法的口算方法迁移到减法的口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探究活动
游戏:开火车
游戏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加、减法,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
游戏准备
幻灯机,口算题,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