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加减法口算教学的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766.38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口算加减法9篇口算加减法 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8—119页复习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关系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复习万以内口算加减法1、口算方法复习。
(1)完成第1题第一组。
①口算后比较每组口算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②小结: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个位上相加要向十位进1,哪位上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做10再减。
(2)完成第1题第2组。
口算后比较计算方法的异同之处。
2、口算第2题,时间:3分钟。
三、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整理。
(1)口答。
根据238 + 482 =720 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根据530 – 230 =300 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出相应的关系式,并板书。
2、完成第3题。
四、课堂作业复习第4题。
口算加减法 2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并说一说口算过程27+38= 64-38= 250+70= 530-300= 250+400=二、学习新课(一)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板书课题: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把最后一道口算题250+400改为250+470(即例1)1.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请大家试一试.2.学生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演示课件“口算加、减法”)板书汇报结果.(设想三种方法)A.200+400=600,50+70=120,600+120=720B.250+400=650,650+70=720C.25+47=72,250+470=720(第三种方法是把250看作25个十,470看作47个十,25个十加47个十得72个十,所以250+470=720)学生说出这种方法应给予鼓励.(二)教学例21.出示例2 口算: 540-3702.小组讨论: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汇报结果,说出思路.540-370=170A.540-300=240,240-70=170B.540-340=200,200-30=170C.540-70=470,470-300=170D.54-37=17,∴540-370=170教师肯定这四种方法正确,同时说明第四种方法:把540看作54个十,370看作37个十,54个十减37个十得17个十,所以540-370=1704.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方法自选)360+180 410-240 520-150 370+58(2)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150,另一个数是多少?(三)教学例31.出示例3、口算:(1) 17万+8万=_________万由学生自己说思路(2)27万+19万=_________万因为27+19=46, 所以27万+19万=46万(3)27万-4万=_________万因为27-4=23, 所以27万-4万=23万(4)35万-28万=_________万因为35-28=7, 所以35万-28万=7万2.练习(1)口算(要求说出口算过程)34万+18万= 23万-18万=250万+750万= 50万-27万=(2)一个数是820万,另一个数比它少150万,这个数是多少?三、课堂练习1.口算,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5020042037025430580一60200310450254806302.口算24万+6万 76万+19万 65万-47万15万+35万 29万-13万 40万-18万69万+26万 82万-54万 230万-70万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是怎么口算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讲出自己采用的方法)五、课后作业1.口算下面各题.320+60= 350+460= 330-80=250+490= 270+28= 760-450=520+480= 670-500= 400-260=2.口算下面各题.170+320= 100-51= 630+27=850-40= 650+180= 860-47=240+56= 520-360= 910-180=板书设计教案点评:本节课先复习前面学过的有关口算内容,为新课作好准备。
加减法速算口诀
加减法速算可以采用拆补凑整法和进位加法口诀等方法来简化计算过程。
具体如下:
1.拆补凑整法:
当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可以将一位数拆分,使其与两位数的个位数相加凑成10,然后再将剩余的部分加上。
例如,69÷6可以拆分为69+l÷5,因为个位数9加1等于10,然后再加上5,得到结果75o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类似的方法。
例如,36+57,可以将57的个位数7拆分成3和4,使其与36的个位数6相加凑成10,然后加上剩余的50,得到结果93。
2.进位加法口诀:这是一种适用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口诀是“加9要减1,加8要减2,・・・,力口1要减9"。
这种口诀帮助快速计算进位后的数值。
3.手指定位口诀:利用双手的十个手指来帮助定位十位和个位数,从而快速进行加减法运算。
左手代表十位数,右手代表个位数。
4.连加和连减:在进行连续的加减法运算时,可以凑整的同时注意加减符号,将符号和数字视为一个整体一起移动。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凑整十的原则,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技巧,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学习和使用这些口诀时,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
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内加减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孩子们来说,掌握以内加减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如何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
首先,了解基本规则是学习以内加减法的第一步。
在加法中,加数加数和等于和;在减法中,被减数减去减数等于差。
通过理解这个基本规则,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逻辑。
其次,掌握好加法的进位和退位规律。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个位相加超过10,就需要进位;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个位的数不够减,就需要从十位借位。
这种进位和退位的规律是加减法的基础,也是快速计算的关键。
接着,通过反复练习加减法算术题来提高计算速度。
多做加减法练习题可以帮助孩子们熟练掌握运算方法,增强计算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设计不同难度的算术题,让他们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此外,利用适当的学习工具来辅助学习以内加减法也是很有效的方法。
比如可以使用计算器、计算棒、计算游戏等学习工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
最后,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在购物时让孩子们帮忙计算总价,或者在做家务时让他们计算用掉了多少时间等。
通过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掌握以内加减法。
总的来说,快速掌握以内加减法需要通过理解基本规则、掌握进位和退位规律、反复练习、使用学习工具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等多种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家长和老师们在教授孩子学习以内加减法时有所帮助。
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掌握以内加减法,从而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生快速口算的方法口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而快速口算更是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地进行计算。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小学生快速口算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加减乘除口诀。
加减法口诀是小学生学习口算的基础,比如“七加八等于十五,八加七等于十五”,“九减六等于三,六减九等于负三”等等。
这些口诀能够帮助孩子们快速记住一些基本的加减法运算结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迅速地进行计算。
其次,要善于利用数学运算的特点进行快速计算。
比如,乘法中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够帮助孩子们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更加便捷。
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学运算规律,比如九九乘法口诀、十以内的加减法口诀等,也是孩子们进行快速口算的利器。
另外,要培养孩子们的心算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可以帮助孩子们逐渐提高心算的能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捷地进行口算。
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让孩子们进行心算练习,比如超市购物时的折扣计算、家庭日常开销的计算等等。
此外,要注重孩子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只有对数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在口算中游刃有余。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孩子们多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在口算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最后,要注重孩子们的口算训练。
口算是需要不断练习的,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口算训练,可以利用口算练习册、口算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口算能力。
总之,小学生快速口算的方法包括掌握基本的口算口诀、善于利用数学运算的特点、培养心算能力、注重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注重口算训练。
希望家长和老师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口算训练,帮助他们在口算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教案:加减法口诀一、引言数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且重要的运算之一。
掌握加减法口诀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有趣且易于记忆的加减法口诀,帮助小学生轻松掌握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二、加法口诀加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之一,掌握加法口诀对学生学习后续数学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个有趣且易于记忆的加法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加法运算中的数学规律:1. 0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0 + 3 = 32. 1加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加1。
例如:1 + 4 = 53. 2加任何数,就是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加2。
例如:2 + 6 = 84. 3加任何数,可以通过在这个数的基础上加3得到。
例如:3 + 5 = 85. 当两个数相邻时,它们的和等于以前一个数为基础后一个数的位数上的变化。
例如:6 + 7 = 13通过上述加法口诀,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三、减法口诀减法是数学中与加法对应的运算,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减法口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个简明易记的减法口诀,帮助学生记住减法运算的规律:1. 一个数减去0等于这个数本身。
例如:7 - 0 = 72. 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等于0。
例如:9 - 9 = 03. 一个数减去1就是删去最右边的1。
例如:8 - 1 = 74. 当两个数相邻时,它们的差等于以前一个数为基础后一个数的位数上的变化。
例如:15 - 6 = 9通过上述减法口诀,学生可以轻松地进行减法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功底。
四、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口诀,可以结合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教学活动:1. 口算比赛:分成小组,进行口算比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 数学游戏: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加减法口诀,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小老师,互相出题,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学习,提高对口诀的掌握能力。
计算是有技巧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计算的习惯,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尝试这样做: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
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
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
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
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
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
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
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8+2+1 8+2+3 8+2+58+2+2 8+2+4 8+2+6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7+()=13 7+()=1513—7= 15—7=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材第72页“有几瓶牛奶”一课,列出9+5=的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一个一个地加;(2)9+1=10,10+4=14;(3)5+5=10,10+4=14;(4)10+5=15,9+5=14。
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技巧计算是有技巧的,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运用计算技巧进行计算的习惯,在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尝试这样做:一、找出最佳口算方法口算方法比较多,如何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口算速度及正确率的关键。
练习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复习多种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最佳的方法。
方法一:做减法,想加法。
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用加法来思考。
如,12-8,想8+()=12。
方法二:破十法。
如 13-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3=6方法三:连减法(平时法),如13-7用‘连减法’可以这样想:13-3-4=6,也就是把7分成3和4。
方法四:加补法。
如13-7还可以这样想:13-10+3=6二、视听结合,强化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它具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
因此,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使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训练的两种基本形式。
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
在口算训练中经常变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结合,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的课型,口算的内容不一样。
新授前的练习,要发挥其启导功能。
如教学“8加几”之前,口算题可设计成:8+2+1 8+2+3 8+2+58+2+2 8+2+4 8+2+6这组题的作用在于诱发思维,寓“算理”于练习之中,为用“凑十”法算“8加几”奠定可基础。
另外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
如教学“十几减7”的巩固练习,可以这样设计:7+()=13 7+()=1513—7= 15—7=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我们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既有花时少,容量大、形式活、速度快的特点,又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材第72页“有几瓶牛奶”一课,列出9+5=?的算式后,教材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1)一个一个地加;(2)9+1=10,10+4=14;(3)5+5=10,10+4=14;(4)10+5=15,9+5=14。
50以内加减法技巧一、口算训练 最初的口算训练基本上都是10以内加减法运算,事实上,数学中的运算就是建立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基础上的。
如果在孩子刚学习数学的时候,家长们都够有意识的教孩子这些东西,那么他们在学习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就会很轻松。
另外,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讲解也是很有必要的,数学的教学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学习数学就像盖高楼大厦,而基本的计算能力就是打地基,如果地基都打不好的话,那么建起来的高楼也是摇摇欲坠的。
二、竖式计算教学 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自从开始学习了这种计算方法,它就开始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这种计算方法重新把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变成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所以,只要学会了这个方法,数学的计算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那么应该怎样进行竖式计算教学呢? 至慧学堂里面有专门的针对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教学,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进行学习。
通过这里正规的学习方法,您的孩子可以得到最全面的发展。
三、心算训练 我们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笔,或者随时都有计算器供我们使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学会心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的都是在运用心算的技巧,如我们去小卖铺买零食或者在路边摊买水果等都是在利用心算。
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完全可以采用心算训练,这个时候我们要教育孩子怎样进行心算。
小编本人运用心算的时候就是闭上眼睛,把两个数字放在大脑中,按照竖式计算的格式排列,然后计算出来,这其实是竖式计算的另一种方式。
关于数学运算的学习,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无论是多么复杂的数字,只要通过前两部就会变得简单异常,关于5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我们也要遵循这种教学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技巧,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的乐趣。
小学数学加减法技巧一、理解加法的意义加法是数学基本运算之一,它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总和。
在加法运算中,我们通常用加号“+”来表示两个或多个数相加,例如:3 + 2 = 5表示将3和2相加,得到总和5。
二、掌握加法运算规则1、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3 + +2 = +5,-3 + -2 = -5。
2、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例如:+3 + -2 = +1,-3 + +2 = -1。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例如:3 + 0 = 3。
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3 + 3 = 0。
三、理解减法的意义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它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差值。
在减法运算中,我们通常用减号“-”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例如:5 - 3 = 2表示从5中减去3,得到差值2。
四、掌握减法运算规则1、被减数大于减数时,差值为正数。
例如:5 - 3 = 2。
2、被减数小于减数时,差值为负数。
例如:3 - 5 = -2。
3、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值为0。
例如:4 - 4 = 0。
五、加减法互逆关系加法和减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
在数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关系来解决问题。
例如:当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加法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减法问题来找到答案;同样地,当我们需要解决一个减法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将其转换为加法问题来找到答案。
六、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减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购物时计算总价、计算路程、计算时间等等都需要用到加减法。
通过学习加减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技能。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对于提高我们的数学素养和日常生活技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0以内加减法是学生学习算术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完整版)20以内加减法(正文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知识点。
掌握了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数学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2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原理、运算规则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20以内加法运算在20以内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掌握如下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规则:1. 相加的两个数的和要在20以内;2. 加法运算具有交换律,即a + b = b + a;3. 加法运算具有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举例说明:1. 8 + 5 = 13。
在进行这个加法运算时,我们首先将8和5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相加,得到3,再从十位开始相加,得到1,因此答案是13。
2. 15 + 3 = 18。
这个加法运算中,我们将15和3对齐,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到8,十位上的数相加得到1,所以答案是18。
二、20以内减法运算在20以内进行减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掌握如下的基本原理和运算规则:1. 被减数减去减数的差要在20以内;2. 减法运算不具有交换律,即a - b ≠ b - a;3. 减法运算不具有结合律,即(a - b) - c ≠ a - (b - c)。
举例说明:1. 15 - 7 = 8。
在进行这个减法运算时,我们从个位数开始减,得到8,因此答案是8。
2. 10 - 6 = 4。
这个减法运算中,我们从个位数开始减,得到4,所以答案是4。
三、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数线教学法:通过绘制一个数线,将20以内的数字表示在数线上,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2. 教学游戏法: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口算训练法:设置一些口算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带有适当的难度,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加减法运算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