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1
摄影入门指南摄影是一门让人们通过镜头来记录并表达自己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对摄影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想要提升自己摄影技能的专业摄影师,本指南将为你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入门技巧和指导。
一、摄影器材的选择选择一台适合自己且能够满足需求的相机是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相机可供选择,如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和便携式数码相机。
除了相机本身,还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镜头、存储设备和三脚架等辅助设备。
二、掌握基本摄影技巧1. 曝光: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了解光线如何影响照片,并学会合理地使用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等参数来实现正确的曝光。
2. 对焦:清晰的焦点是一张好照片的关键之一。
通过学习不同对焦模式和对焦点的使用,以及掌握合适的对焦技巧,你可以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
3. 构图:构图是指在取景时把主体和其他元素布置在画面中的技巧。
了解黄金分割、对称和对比等基本构图规则,并尝试运用它们来创作独特而吸引人的照片。
4. 使用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学会观察光线的强度、方向和颜色,并在拍摄中灵活应用。
黄昏、黎明和阴天的光线可能会给照片带来非常有趣的效果。
三、拍摄主题的选择与创作选择一个具有个人兴趣和意义的拍摄主题是摄影的一项重要任务。
你可以尝试拍摄风景、人像、街拍等不同主题,通过不断尝试,找到自己独特的拍摄风格和创作思路。
四、后期处理与分享后期处理是在拍摄完成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饰。
通过调整色彩、对比度和裁剪等,可以提升照片的效果和质量。
在完成后期处理后,你可以选择将作品分享给他人,以获取反馈和展示自己的摄影技巧。
五、持续学习与实践摄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形式。
参加摄影展览、读摄影书籍、观摩他人作品等都是提升自己技能的途径。
同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走出去,勇于探索新的摄影场景和主题,不断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分享、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手机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 手机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1. 摄影基础概念
* 构图:即景深,色彩,明亮度,流动感,三角构图等,是最基本的照片知识。
* 曝光:是控制被摄物实际受光照计量,使影像信息穿越感光器件进入图像信号处理单元的过程。
* 尺度:指的是照片的拍摄距离,照片的焦距和视角取决于尺度。
2. 常用技巧
* 手动调整设置:根据拍摄场景,可以手动调整手机的曝光,白平衡,分辨率,ISO 设置,以及光圈,快门等。
* 合理使用拍照辅助线:拍出美美的照片,可以合理使用拍照辅助线,利用三角构图规则,把景物呈现得更生动。
* 材质把握:应当充分利用光线,准确捕捉物体表面材质,使照片充满质感。
3. 拍照的技巧
* 移动拍摄:利用移动物体的来进行拍摄,以表现出流畅的场景变化,达到更美的画面效果。
* 把景布放前:将镜头向后稍稍移动一小步,使景物布放在画面前,增加景物与背景的层次感。
* 柔和的影子:调节光源的高度,让照片轻微显示影子,以增强景物逼真度,提高可视性、质感。
4. 拍照心得
* 积极变化:在拍摄姿势上要随意变动,尝试变化不同的视角与构图,以增加照片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 探索光线:不仅要多体验阳光和日落,还可以结合阴影、星光等更有创意的光源,在空间、色彩上更丰富照片的构图与质感。
* 尝试创新:照片分为两部分,照片背后的那种故事,和照片本身将勾勒出的情愫,所以在拍摄上要尝试创新,把新鲜的情感传达出来。
摄影师入门基础知识对于许多怀揣摄影梦想的新手来说,踏入摄影的大门可能会感到既兴奋又迷茫。
摄影不仅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它涉及到诸多知识和技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摄影师入门的基础知识。
一、相机的基本构造与操作要成为一名摄影师,首先得熟悉手中的工具——相机。
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快门、光圈、感光度(ISO)、对焦系统等部分组成。
机身是相机的主体,承载着各种功能按键和电子元件。
不同型号的机身在性能、操控和手感上会有所差异。
镜头就像是相机的“眼睛”,决定了拍摄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类型有广角、标准和长焦。
广角镜头适合拍摄风景和大场景,能容纳更多的画面元素;标准镜头与人眼的视角相近,成像自然;长焦镜头则可以将远处的物体拉近,常用于拍摄特写和体育、野生动物等题材。
快门是控制相机曝光时间的装置,快门速度越快,能够定格瞬间的能力越强,适合拍摄运动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创造出流动、模糊的效果,如拍摄夜景中的车流。
光圈控制着镜头的进光量,同时也影响着景深。
大光圈(如 f/18、f/28)能够营造出浅景深,使主体突出,背景虚化;小光圈(如 f/8、f/16)则有较大的景深,画面中的前后景都比较清晰。
感光度(ISO)用于调节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
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可以提高 ISO 来增加画面亮度,但过高的 ISO 可能会导致噪点增多,影响画质。
对焦系统则确保拍摄的主体清晰。
现代相机通常有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两种模式,自动对焦方便快捷,而手动对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拍摄微距、低对比度场景)能更精准地对焦。
二、构图的重要性与常见构图方法构图是摄影作品的骨架,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中心构图是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这种构图简单直接,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三分法构图是将画面横竖分为三等分,将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或沿线位置,使画面更加平衡和富有层次感。
对称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常用于拍摄建筑、倒影等场景。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摄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通过捕捉光线和阴影来记录和表达现实世界。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是每个摄影爱好者的必经之路。
本文将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帮助你开启摄影之旅。
首先,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
摄影是通过相机捕捉光线,将光线聚焦在感光材料上,从而形成图像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光圈、快门速度和ISO这三个基本参数。
光圈是镜头中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开口大小的机制。
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进光量和景深,即拍摄对象与背景之间的清晰度。
光圈值通常用f-stop表示,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景深越浅。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开启和关闭的时间长度,它决定了感光元件(如胶片或数字传感器)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
快门速度越快,捕捉到的动作越清晰,但进光量减少;反之,快门速度越慢,进光量增加,但可能会造成运动模糊。
ISO是感光度的度量,它表示相机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ISO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反应越敏感,可以在低光环境下拍摄,但同时会增加图像的噪点。
除了这三个参数,构图也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构图是摄影师通过安排画面中的元素来创造视觉平衡和焦点的过程。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三分法”、“黄金分割”和“引导线”等。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如顺光、逆光、侧光等,可以帮助你捕捉到更具动态和情感的图像。
此外,后期处理也是摄影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图像编辑软件,你可以调整图像的色彩、对比度、锐度等,以增强照片的视觉效果。
最后,实践是提高摄影技能的最佳途径。
不断尝试不同的拍摄主题、风格和技巧,学习从其他摄影师的作品中吸取灵感,都是提高摄影水平的有效方法。
摄影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一种观察世界、表达自我的方式。
通过学习和实践,你将能够用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视觉故事。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摄影基础知识2篇摄影基础知识(一)摄影是一种以光为媒介,通过物镜和相机等器材所进行的艺术形式。
今天我们将讲述几个摄影基础知识。
1. 光圈光圈是用于控制相机光线的的装置。
它由一组圆环或相似的板片构成。
通过变化圆环大小或移动板片来改变进入相机的光线的数量。
这样就可以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的亮度和成像的深度。
2.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摄影师在按下快门按钮前,光从镜头进入相机与从快门口离开相机所需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快慢决定了照片的曝光时间,可以制造出不同效果的照片。
3. ISOISO是相机的感光度,指在一定的光线条件下,感光器件吸收的光的浓度大小。
通常情况下,低ISO会产生较少电子垃圾,图片相对更清晰,但曝光时间会增加。
高ISO会产生较多电子垃圾,图片相对不是很清晰,但曝光时间会减少。
4. 焦距焦距是指从物镜前方到焦平面距离的大小,它直接影响到成像的大小和景深。
较长的焦距通常用于捕捉远处的主题,较短的焦距通常用于捕捉近距离的拍摄,特别是在宽角镜头中。
5. 镜头类型摄影的不同类型对应着不同的镜头。
广角镜头适用于广阔的景象,如风景和建筑摄影。
标准镜头最适合人物肖像摄影,长焦镜头最适合野生动物和体育拍摄,微距镜头最适合拍摄细节和小物件摄影。
以上是摄影基础的几个部分。
对于摄影的初学者来说,深入了解这些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你快速掌握摄影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二)摄影是一种艺术,结合了科学和技能来捕捉瞬间并产生美丽的图像。
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摄影的基础知识,以帮助您提高您的摄影技巧。
1. 曝光曝光是照片呈现正确亮度的情况。
你的相机中的曝光测量器将测量相机中的明亮程度,然后会自动设置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以便照片不会过度或欠曝。
2. 焦平面焦平面是光线进入相机后距离镜头的焦点最近的点。
对焦时,您正在找寻相机焦距的当前位置,并将其对准要拍摄的目标,以在焦距上实现最佳的清晰图像。
3. 景深景深是指一张照片中所有物体的距离范围,这些物体看上去在相机镜头前都是清晰的。
摄影的基本概念1、摄影光学基础知识照相机的工作过程,概略地说是应用光学成象原理,通过照相镜头将被摄物体成象在感光材料上。
波长在400~700nm的电磁波能够为人眼所感觉,称为可见光,超过这个范围人眼就感觉不到了。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按照波长由长到短,光的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
在设计照相机镜头及其他光学仪器时,并不把光看作是电磁波,而是把光看作是能传播能量的几何线,叫做光线。
光源A发光就是向四周发出无数条几何线,这无数条具有方向的几何线就叫做光线。
这样在几何光学中研究光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一个几何问题、数学问题,问题简化多了。
下面叙述几何光学的几个基本定律--光线的传播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即在均匀介质中光线为一直线。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如物体被光照射而成影,小孔成象等。
光的直线传播引出了光线这个概念。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传播是独立的,当不同光线从不同方向通过介质某一点时,彼此互不影响。
当两支光线会聚于空间某一点时,它的作用为简单的叠加。
光线的这一性质,使被拍摄物体各点的光互不影响地进入照相镜头,在成象面上成象。
(3)光的反射定律--当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①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分界面上光投射点的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②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
光的反射现象还具有可逆性,假如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方向入射到界面上,那么它将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反射出去。
随着界面的不同,反射又可分为定向反射和漫反射。
从一个方向入射到光亮、平整的镜子上的光线,入射点都落到同一平面上,其反射都向着同一方向,则称为定向反射。
当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粗糙表面上时(如毛玻璃面等),由于粗糙面可以看成由许多角度不同的小平面组成,光线便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称为漫反射。
摄影基础一、基本概念1.光圈F值2.快门3.感光度ISO (曝光三要素)4.景深 5 .白平衡色温 6..噪点二、拍摄方式1.全手动档M档2.光圈优先A档(常用)3.快门优先S档4.全自动三、测光方式1.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常用)2.点测光(微距、舞台、特写)3.评价测光(分割测光)(团体照、家庭合影、风景)四、拍摄手法1.突出主题2.构图简洁(减法)3.个人风格4.独特视角五、用光技巧1.自然光:直射光与漫射光直射光:反差大、高光、亮部、暗部。
漫射光:没有明显光源和方向性,光影效果平淡,源自被摄物本身。
2. 光线方向和效果顺光:拍摄方向与自然光方向一致,曝光易掌握。
亦称“正面光”,光线投射方向跟摄影机拍摄方向一直的照明。
顺光时,被摄体受到均匀的照明,景物的阴影被自身遮挡,影调比较柔和,能隐没被摄体表面凹凸及褶皱,但处理不当会会比较平淡。
顺光照明不利于在画面中表现大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立体效果也较差。
在色调对比和反差上也不如侧光侧逆光丰富。
顺光的优势不但影调柔和,同时还能很好的很好的体现景物固有的色彩效果,在进行光线处理时候,往往把较暗的顺光用作副光或者造型光。
侧顺光(斜侧光):光线投射水平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成45度角左右时的摄影照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常用作主要的塑形光。
这种光线照明能使被摄体产生明暗变化。
很好的表现出被摄体的产生的立体感。
表面质感和轮廓,并能丰富画面的阴暗层次,起到很好的造型塑型作用。
侧光:强烈反差敏感对比,物体轮廓造型。
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90度左右照明,受侧光照明的物体,有明显的阴暗面和投影,对景物的立体形状和质感有较强的表现力。
缺点是,往往形成一半明一半暗的过于折中的影调和层次,在大场面的景色中往往形成不均衡。
这就要求在构图上考虑受光面景物和阴影在构图上的比例关系。
纯粹的侧光通常不适用于拍摄女性,因为这时的光源从侧面投射,使人物面部一半发光,一半处于阴影中,产生的效果被人们称之为“阴阳脸”。
摄影摄像基础摄影部分:1.快门的作用:①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漏光造成感光材料感光②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控制曝光量③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2.合理的曝光组合:详见P353.景深的概念:景深就是能“清晰”成像的被摄物体景物的纵深范围。
当摄影镜头对某一垂直于光轴的景物平面调焦后,则该景物平面就能在胶片平面上结成清晰的影像。
同时,在该景物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够结成比较“清晰”的影像,所谓比较“清晰”就是偏离对焦平面的景物平面上的点在胶片平面所形成的弥散圆直径小于允许弥散圆直径,这个结像“清晰”的景物空间的纵向距离范围,叫景深。
4.调焦距离:调焦距离并非物距,而是被聚焦的垂直于光轴的物平面到感光平面的距离。
5.加色效应与减色效应:加色效应:由两种或两种以的色光相混合时,会同时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连续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使人产生一种新的色彩感觉。
我们称这种色光混合为加色混合。
这种由两种以上色光相混合,呈现另一种色光的方法,称为色光加色法。
红(R)绿(G)蓝(B),R+G+B=W(白),R+B=M(品红),R+G=Y(黄),B+G=C(青光)减色效应:光的减色效应是指从白光或复合光中减去某种色光,而得到另一种色光的效应。
W-R=C,W-B=Y,W-G=M6.光圈的作用:①控制光通量,以限制镜头的进光量,与快门速度组合控制曝光量②控制景深③减少部分像差摄像部分:1.英文标识:斑马纹ZEBRA 增益GAIN 拐点KNEE 光圈IRIS 白平衡W. BAL电子快门SHOOT (变焦)选择器ZOOM (返回)键RET (录像机)键VTR2.白平衡的作用:①调整颜色的偏差②拍摄特殊效果3.调节摄像机白平衡的详细步骤:调节白平衡时,将一张标准的白色卡片放置在某一特定的光源下,开启摄像机,将摄像机镜头对准白色卡片,使白色卡片充满画面,按下白平衡调节按钮,白平衡电路自动工作,片刻后即可完成白平衡的调节。
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摄影入门6大基本概念第一章:光圈景深的关系随着数码时代到来,很多朋友都用上了DC也就是DIGITAL CAMERA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也凭借其便利的使用,或超薄或超绚或超专业的外型已经抢夺了传统相机的半壁江山!虽然DC已经深入民心了,但是很多朋友对相机技术和专有名词却不是很明白,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朋友,买机器第一句话就是问“你的相机是多少W象素的拉”等等这些不是太专业选购的话!所以我想做个相机技术知识普及的系列报道,好让不了解相机的朋友将来买相机可以多和商家侃侃,让他们不能轻易用”象素“来左右你的口袋中的MONEY,也让稍懂点的朋友更加的深入了解!那么首先我们从"光圈景深的关系"来讨论吧!首先我们来谈「光圈」,光圈的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
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
「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
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χ抵 洌 加小敢桓瘛梗ɑ虺莆 敢患丁梗┑墓饬坎钜臁@ 鏵 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
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
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接下来我们要来谈谈「景深」,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
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
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
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
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
在我们的初级课程中并不教大家如何看景深表,一来是学起来乏味,二来是一般拍照的人真的很少在查这个功能。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
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首先需要一位模特儿来跟自己配合一下(找自己的亲朋好友就行啦,美丑别挑剔,我们现在作的是光圈景深练习课程,不是在拍写真),然后找个背景较具变化的场地(例如在公园),将相机接上快门线架在三角架上。
因为待会我们在使用小光圈拍摄时,快门的速度可能会拉的很慢,如果没有使用三角架拍摄,可能会得到晃动的画面。
接下来准备好一张纸笔来做纪录用。
首先装上你常用的镜头,检查一下镜头光圈值从最大到最小的范围,然后将它记录起来。
以我们这次的镜头为例,从最大光圈f2.8开始、然后是f4、f5.6、f8、f11、f16。
请模特儿就定位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拍照了,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可以把相机切换到「光圈先决」模式。
一开始我们从最大光圈开始拍起,然后依序调整光圈,一直拍到最小的光圈为止,一边拍别忘了一边要记下你拍摄时使用的光圈值。
使用自动相机的人因为可以交给相机来测光,所以只要依序变动光圈就可以了。
使用手动相机(像是FM2)的人就要自己变化合适的快门值来配合每一段光圈,反正就是先设定好光圈,再寻找可以曝光OK的快门就对了。
至于不知道如何使用「光圈先决」、或是不会作正确曝光的人,请翻阅自己相机的使用说明书,里面都会教你怎么作的。
其实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
第二章快门的初识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光圈也就越小,进光量也就越少,反之大家举一反三!暴光也就是取决于进光的多少,过暴会因为光线太强损失很多细节,弱暴却是光线太暗使得画面同样不尽人意!这就要求我们控制好暴光度,而暴光其实简单的来说是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上节讲述了光圈,这一节就让我们来学习下快门的知识!快门是一组做在相机机身内的一个装置(有些中、大型相机的快门是做在镜头上),用来控制每一张拍摄底片的感光时间。
首先我们来看看一般相机上面快门的组合: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 甚至很多专业相机快门值达到30~1/16000上面每一组数字的单位都是秒,譬如 1 是一秒、 1/15 代表的就是15分之一秒、1/125 代表的就是125分之一秒,这个意思就是说每一次我们照相时,让底片曝光的时间。
跟光圈一样,上面每一个相邻的快门值之间都有「一格」(或说是「一级」)的差异。
例如 1/8 跟 1/15 两个快门相差了「一格」、 1/125 与 1/250 也有「一格」的差距。
眼尖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上面的每一段快门时间,都是以倍数的方式在增减,也就是说每一段快门的时间都是次一段快门的两倍。
越大值的快门进光时间越长,相对的让底片接受光量的大小就会越多,快门跟上一课谈的的光圈组合搭配起来,就是每一次我们拍摄底片曝光组合。
以上相片就是用慢快门1/2秒以上,F2。
8手持拍的,这样的快门和光圈的组合造成了烟花菊花状态!打个比方,要是你想拍出夜色下,车流如丝带的效果,这就必须要你有三角架,有稳定的拍摄场地,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将快门打到10秒或者更长,这样在条件允许状况下你就能拍出那样的效果了。
而以上的相片就是由于没开闪光,并且机器快门为1/2秒,F2.8光圈,手抖造成了数码相机常见的“鬼影”现象,因此在手抖的情况下,快门过慢那么就应该用闪光来防止抖动,但是却要损失主体背后的细节,因为闪光几乎会让细节全黑!因为DC相对传统相机来说,CCD或CMOS成相原理的不同,决定了快门时滞总会慢一点,所以DC拍摄时更容易造成抖动,也就我们常看到的“鬼影”效果,所以我们在购买长焦距的DC时,可以选择同时购买三脚架,对于更专业点的来说,可以选择购买快门线,当然DC自带的防抖功能也能帮助你降低几档快门的!一般单眼相机上面的快门组合还有一种称为「B快门」(就是在快门转盘上标示B的快门),它是藉由快门按下时间的长短来决定每一次曝光的时间,所以没有一定的秒数,至于上面的快门组合同学们倒不一定要强迫自己把它背下来,不过倒是要记得每一段快门的差距都是一倍这样的观念。
象一般数码相机在LCD和EVF中就能直观的看出调整快门和光圈值后的效果,这也是DC能够越来越占领相机市场的一个原因之一!第三章曝光EV的调整前两节已经说到了光圈和快门的初步知识,其实很直白的说,摄影就是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构图和暴光来达到理想的相片!光圈和快门都是物理上控制暴光的,而数码相机中的EV却可以通过调整相机内部软件来控制更合理的暴光度!应该说合理掌握了EV可以更好的帮助摄影者得到暴光更准确的相片。
很多玩家在挑选数码相机的时候,往往只注意到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率,像素,分辨率大小等问题,对于数码相机曝光参数的注意往往不够,而这确实数码相机拍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说到曝光则不可能不提到EV——曝光值。
曝光值与光圈、快门以及ISO感率有关,当ISO 固定时,EV就是光圈和快门的特定组合。
我们用一个光圈快门对应表来讲述EV的概念。
第一行是光圈序列A,从f/1~f/32,而左边则是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从1秒至1/1000秒。
我们以 EV=6为例,从表中找出任意一个6,看它的行和列分别对应的数值,比如第8行第4列是一个6,那么它对应的光圈序列是F1.4,快门速度为1/30秒。
EV光圈快门对照表这个表很简单,大家应该很快就看懂的,不过普通消费级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大多在f/2.8~f/8之间。
玩过数码相机的人都知道有曝光补偿这一说法,曝光补偿分为正补偿和负补偿两种。
正补偿即曝光量要增加的意思,标示为EV+;负补偿即曝光量要减少的意思,标示为EV-。
而从表中可以看出,EV0是1秒、f/1的组合,EV20是1/1000秒、f/32的组合,可见曝光量最大值是EV0,最小值是EV20。
这和数码相机中正补偿、负补偿的表示方式恰好相反,也就是说正补偿EV+,其实EV值要减小;而负补偿EV-,EV值要增加。
而这幅呢,为EV增加0.30的片,根据两幅同一场景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EV带给我门的将是不同暴光组合,可以使摄影者发挥自己最丰富的想象来玩弄光线!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现在的数码相机曝光模式一般分为两种:程式自动模式和全手动模式(光圈优先模式、快门优先模式)。
光圈优先模式是指由拍摄者人为选择拍摄时的光圈大小。
由相机根据景物亮度、CCD感光度以及人为选择的光圈等信息自动选择合适曝光所要求的快门时间的自动曝光模式,也即光圈手动、快门时间自动的曝光方式。
这种曝光方式主要用在需优先考虑景深的拍摄场合,如拍摄风景、肖像或微距摄影等。
它的优点是可让拍摄者根据需求控制景深。
快门速度优先模式是指在拍摄者选择确定快门的基础上,由相机根据测光信息、CCD感光度和人为设定的快门时间,自动选定正确曝光所需要的光圈大小。
即快门时间手动选择,光圈自动调定。
在该模式下,大多数相机无论是手动选择快门时间,还是相机自动调定光圈系数,都会在LCD屏幕上和取景器内显示。
手动曝光模式下拍摄需手动完成光圈和快门速度的调节,可惜有此功能的数码相机不多,不过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部分用户对于曝光调整的需求。
有曝光补偿的数码相机能使相片的明暗度得以改变。
用自动曝光模式在大多数光线下都可以拍出不错的效果,但严格地说,自动曝光的设置并非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可以完美地完成曝光控制,它也有一些自身的缺陷,由于所拍物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光线下,因此如何正确控制曝光显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