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总复习语文习题 专题四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含修辞) 4-1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5
课后对点集训第一板块命题式仿写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示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汉书》,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史记》,蔺相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英雄需要忠诚。
虽然我曾被困北海,但当我用生命拒绝劝降的诱惑,持节牧羊十九年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2)英雄需要胆识。
虽然我曾卑微无闻,但当我在朝堂上识破强秦的欺骗,不顾性命呵斥秦王时,我就是英雄。
解析本题是对课本内容《苏武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考查。
结合对仿写能力的考查。
平时复习不可抛弃课本。
2.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
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铺满鲜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
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注意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时间:60分钟分值:72分)题组一选用句式1.根据语境,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打着水,好使自己不沉下去,对着荷花淀吆喝:“________”好像带着很大的气。
①出来吧,你们!②你们出来吧!(2)今天,当我站在古城墙上游目骋怀,才猛烈悟到:________他们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内涵,创造着古城墙新的形象,并在这创造中重塑了自己。
①西安人民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他们分明是在创造。
②西安人民分明是在创造,他们完成的岂止是对古城墙的修复?A.①②B.①①C.②①D.②②解析第(1)句考查了倒装句式的运用及其表达的不同语气,“出来吧,你们”与“好像带着很大的气”相照应,相一致。
第(2)句“他们分明是在创造”总领“他们创造着……创造着……并在这创造中……”,构成总分关系,显得有层次性。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语气表达最委婉的一句是()(3分)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及语言表达准确和得体的能力。
B项是一个否定反问句,表达十分强烈的肯定语气,当然不够“委婉”;C项是个陈述句,但“无疑”一词所表达的语气很肯定,也很强烈;干扰性较大的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此较强烈的。
只有A项是一个疑问句,以疑问语气表达一种询问、提醒,双向选择,语气最委婉。
答案 A题组二仿用句式3.(2014·浙江卷)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专题检测(四)1.从选用句式角度看,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我走进这座商城,边走边看,________,真舍不得离去。
A.各种各样的春秋服装使我眼花缭乱B.使我眼花缭乱的是各种各样的春秋服装C.各种各样的春秋服装把我弄得眼花缭乱D.被各种各样的春秋服装弄得眼花缭乱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涉及语句连贯。
整个语段的主语是“我”,如果选A项使动句式,主语中途变成了“服装”,语句结构混乱。
如果选B项使动句式,成为“我……使我……”,不合事理,结构混乱。
如果选C项“把”字句式,主语中途变成了“服装”,结构混乱。
只有选D项被动句式,前后主语一致,整个语段才连贯。
2.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________,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答案 C解析选用句式要从排序照应的角度来考虑答案,本题上文突出“巧”字,下文“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A、B项均为“爱看……而不爱看”与原文的“不喜欢……喜欢……”照应错位。
D项的“陈旧”“新鲜”也不能与原文的“一般化”“特殊化”照应。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等。
一个家庭如果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
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________。
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
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身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比如民间传说“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A.内分泌产生紊乱,白发就过早地产生了B.内分泌因此紊乱,人过早地产生白发C.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D.白发过早地产生,说明内分泌发生了紊乱答案 C解析由空格前的内容可知,本句的主语是“许多疾病”,那么空格处的句子也应该以“许多疾病”为主语,分析可知,应选择C。
考点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6分)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奋斗团结梦想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答: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
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
②巧分材料词句。
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
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 [2018江苏卷]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解析:①句,“乐手无踪”却有洞箫声,“盘丝任翻飞”,可知诗句说的是抖空竹。
边角”,可知诗句说的是下围棋。
④句,“来”以为是“神女从云下”,“去”以为是“姮娥到月边”,可知诗句说的是荡秋千。
答案:D。
课后对点集训
第一板块命题式仿写
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示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
(1)翻开《汉书》,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翻开《史记》,蔺相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示例)(1)英雄需要忠诚。
虽然我曾被困北海,但当我用生命拒绝劝降的诱惑,持节牧羊十九年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2)英雄需要胆识。
虽然我曾卑微无闻,但当我在朝堂上识破强秦的欺骗,不顾性命呵斥秦王时,我就是英雄。
解析本题是对课本内容《苏武传》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考查。
结合对仿写能力的考查。
平时复习不可抛弃课本。
2.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
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铺满鲜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
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注意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意句式结构“……是……,不是……,而是……”,注意内容上“旷野”与“溪水”“森林”的联系。
第二板块嵌入式仿写
1.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毅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答案(示例)离别虽然是人人不愿看到的情景但有时却能唤起人们相聚的渴望悔恨虽然是人人不愿体味的感受但有时却能指明人们努力的方向解析根据“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和“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两句的限制条件,我们要选择有两面性的事情;而提供的是关于“失败”的例子。
仿写时要做到句式一致。
2.仿照下面小诗的第一节,再写一节,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似。
屋檐下的鸟巢还在
雏鸟却没有回来
为何耳畔似有
熟悉的吟唱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过去的温馨
是否能够复制
是否能勾起
抹不掉的乡愁
答案(示例一)天空中的白云还在/风筝却没有飘荡/为何眼眸里还有/嬉戏的身影
(示例二)村子里的老屋还在/炊烟却没有升起/为何脑海里还有/温暖的翘盼解析仿写的句子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
第三板块续写式仿写
1.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用屈原、陶渊明、苏轼的事例,仿照开头的句式,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三句话。
注意句式相似。
面对荒漠雪原,苏武选择了固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之
于人,是一种选择,是一种穿越生命、穿越心灵的选择。
答案(示例)面对昏君小人屈原选择了殉国面对污浊官场陶渊明选择了淡泊面对黄州赤壁苏轼选择了旷达
解析此题是嵌入式仿写,仿写时注意和前后文之间的句式结构的对应,注意所写内容要符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
2.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语段意思连贯、句式一致、风格统一。
人就一辈子,别指望来生。
心态当若兰,凡事都能看得通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性情当似梅学会在命运的冬季艳丽地盛开意志当如水
你能包容多少终会收获多少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式的能力。
仿写句子就是根据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在语意、句式、修辞、语气等方面进行模拟仿写。
3.阅读所给的语段,仿照横线前边的句子写两句话,保证语意完整。
在心灵的分岔路上,也许我们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走错了路,请立刻回头,重新选择一条路走吧。
我们要相信:没有原野的芬芳,可以选择小草的翠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选择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辽阔
可以选择小溪的幽雅
解析观察例句格式为“没有……的……;可以选择……的……”。
然后选择两个意象的两个特点,且内容上要形成对比。
第四板块开放式仿写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面对生活的苦难,有的人穷困潦倒,无所作为,有的人积蓄力量,一举成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面对内心的烦恼,有的人神情沮丧,自甘沉沦,有的人重塑自我,意气焕发;面对友情的失落,有的人萎靡不振,意志消沉,有的人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