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欣赏-高中美术鉴赏课
- 格式:ppt
- 大小:12.42 MB
- 文档页数:55
高中美术人教版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第三课华夏意匠——建筑艺术》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
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中国建筑艺术的经典——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有个高二数学试卷分析初步的了解和认识,重点了解建筑对封建皇权大一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2、了解天坛祈年殿等建筑的礼制意义及其艺术成就。
3、认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2重点难点
1、结合实例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2、故宫体现古代礼制思想、帝王的绝对权势,给人予以强烈的精神震撼。
3教学过程
1【导入】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前面我们说到了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在建筑艺术方面也同样如此: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故宫是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品,它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是我国现存最具代表性,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
2【活动】1.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大家花8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
3【讲授】故宫简介
2.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现改为“故宫博物院”。
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自明代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紫禁城宫殿,至1420年落成。
教师招聘面试:高中美术《华夏意匠-建筑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华夏意匠-建筑艺术》是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三课。
我的教学设计为本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故宫、天坛等宫殿式建筑,引导学生了解宫殿式建筑在布局、结构、建筑、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熟知建筑与文化的关系,感悟传统建筑的美,学会鉴赏建筑艺术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习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
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
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鼓励学生合理运用不同的美术鉴赏方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宫殿建筑的特点,认识故宫在布局、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特点,理解中国建筑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故宫的欣赏、描述、分析、讨论,体会宫殿式建筑的特点及其皇权的集中体现,提高审美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古代宫殿建筑的恢弘气势,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重点:北京故宫的布局以及建筑特点,宫殿建筑与皇权的关系。
难点:故宫与文化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不断学习与更新着教学理念。
我们的教学必须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和美术学习之间建立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因此,我将基于以上的考虑,并结合美术学科的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交流协作,因此,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安排了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有个基本的了解,知道如何科学的评价和欣赏一座建筑,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利用图片欣赏,来引导、启发、归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建筑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欣赏建筑之美。
为学生塑造健全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情趣和丰富充实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弄清建筑的基本含义及其基本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的艺术特征,探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原因,帮助学生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课业类型:欣赏课。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下面我开始今天的讲课。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一提起2008年奥运会,相信你们还记忆犹新,尤其是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那开幕式是在哪里举行的呢?【课件出示:鸟巢图文】知道鸟巢属于什么美术类型吗?同学们,建筑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评价方式和观点。
但是这一切又基于对建筑艺术的真正了解。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建筑艺术的知识。
【板书: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二、新知探究1、什么是建筑?同学们,一提起建筑大家觉得很熟悉,因为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建筑。
那建筑仅仅是指我们常说的房子吗?在你们的生活中除了房子你还见过那些不同形式的建筑?【板书:建筑的类型】小结:同学们,建筑不仅仅是指房子,诸如桥梁,陵墓,纪念碑、广场等都属于建筑【课件出示:桥梁、纪念碑、广场、陵墓等图文】。
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学科中学美术年级高一学期秋季课题《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2)》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在赏析图片的过程中识别与解读中国传统园林的类别与风格;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表达自己对园林的感受;感受和认识中国传统园林的魅力,并能够对其进行形式美法则的描述、分析和评价;能够进行课程的评价,完成自评、互评及相关反馈;比较中国传统园林在文化上的呈现,感受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与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不同风格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发现、感受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形式美。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分钟课堂导入1.视频导入。
播放《园林》纪录片片花。
1)提问: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什么内容?你是如何定义它的?2.引出课题。
《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2)》。
1.观看视频并尝试回答。
预设回答:亭台楼阁、公园。
2.明确课题。
16分钟课堂新授1.中国传统园林概述。
1)历史①萌芽期:从周至汉。
②形成期:魏、晋、南北朝。
③成熟期:隋、唐、五代。
④高潮期:宋⑤二次高潮期:明清2)地位影响①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类型①皇家园林②私家园林2.清代皇家园林。
1)北京颐和园。
①概述。
②一池三山。
③其他景色。
2)承德避暑山庄。
①概述。
②外八庙。
③其他景色。
1.观看图片1)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脉络。
2)明确中国传统园林的地位和影响力。
3)了解中国传统园林的类型。
2.学习清代皇家园林的知识。
1)学习北京颐和园的相关知识及景色,了解一池三山在园中的运用。
2)学习承德避暑山庄的相关知识景色,了解外八庙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3.江南私家园林。
1)巧于因借。
2)建筑丰富。
3)山水营造。
4)文人气息。
“拙政”与“网师”。
2019-2020年高中美术鉴赏《第十五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一、教材分析本教案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旨在通过赏析中式建筑,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中式建筑的历史渊源、类型特点及代表作品。
- 掌握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建筑艺术的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式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装饰手法和审美特征。
- 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 对中式建筑艺术审美特征的深入理解。
- 对中式建筑艺术价值的正确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一组中外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中国传统建筑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二)新课讲授(40分钟)1. 中式建筑的历史渊源:- 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现代,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的特点。
2. 中式建筑的类型特点:- 讲解中式建筑的分类,如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并分析其各自的特点。
3. 中式建筑的基本结构:- 介绍中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如木结构、斗拱、飞檐等,并展示其结构图。
4. 中式建筑的装饰手法:- 讲解中式建筑的装饰手法,如彩绘、雕刻、壁画等,并展示其装饰图。
5. 中式建筑的审美特征:- 分析中式建筑的审美特征,如对称、和谐、简洁等,并举例说明。
6. 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 介绍中式建筑的代表作品,如故宫、颐和园、苏州园林等,并展示其图片和相关信息。
(三)课堂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中式建筑,分析其结构、装饰和审美特征。
2. 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