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第一课 原始人的创造》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原始人的创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
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二、课时安排:本课内容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的原始美术,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的原始美术作品。
两节课的内容要互相衔接,以统合的思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纸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
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
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原始美术作品的多种形式及其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原始美术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原始人的美术创造,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完善人格。
2重点难点这些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3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组织教学教师提问,如果在不使用文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传递和记录信息?同学们可以分小组来讨论。
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想象一些方法。
教师总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图象来传递或者记录信息。
而这些形式后来都演变成了一些艺术形式。
美术就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问:如果图形和文字相比,哪个更容易被识别?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他们都创造了哪些图形,源于什么目的创造这些图形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始人的创造》培养本民族文化,包容多元文化的情感,完善人格。
活动2【讲授】(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在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这是中国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形成的时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发现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已经有了相当高的水平。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母系氏族逐渐繁荣,出现了规模很大的聚落。
新石器时代又可以称为是石器和陶器时代。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在造型美术方面遗留下来的主要创作,也是人类在向大自然斗争中获得的一项跨时代的创造。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里不断出土的陶器等工艺品,展现了我们祖先的审美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遍布中国各地,中部地区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它们的年代是(公元前5500--公元前4800年)。
所制陶器比较原始,器物种类少,器形简单,火温较低,多数是红陶,基本没有纹样装饰。
分布在中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时期陶器的表面有漂亮的彩绘,陶器的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湘美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让自己更强大,更完善。
[教具准备]1、中外典型原始美术作品打制石器、串珠、彩陶和洞穴壁画、玉器、巨石阵图片;乐器陶埙图片;明清瓷器、远古龙化石图片;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
2、教师根据一位学生“内心独白”进行陶艺图形现场创作。
3、相关绘画材料;如:素描纸、迈克笔、彩色蜡笔等。
[活动要求]用给予的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卉图片分三组进行自由重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派代表做简单阐述。
[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主题下的第1课。
这是一节鉴赏课。
鉴赏内容是课题中隐藏的原始人创造的美术作品。
本教材是围绕大量图片展示来阐述原始美术作品的表面形式特征。
并更深层挖掘原始美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及情感语言。
利用思考交流方式开拓学生想象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原始美术的愿望。
本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大量原始美术作品来了解作品的表面形式、原始美术的样式。
懂得简单辨别原始美术作品;教学重点是通过深层次挖掘原始美术作品内涵;教学难点,也是高潮。
我将现代中学生处于强大学习压力及青春期不稳定心理作为一个突破点。
是否通过原始美术作品精神与情感的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学生自我作品创作,利用作品疏导,修复不良心态,达到“心灵护理”作用。
本课拟用两学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结构:1、引导阶段:通过陶制乐器——埙远古悠扬音乐的聆听达到“心境合一”进入原始美术作品欣赏。
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美术在原始社会中发挥的作用2、让学生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美术的多种形式及其功能3、让学生尝试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引导认识原始美术的价值,了解中外原始美术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并讨论这些形式与原始人生活观念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认识原始美术的价值教学策略:采用设定问题以及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多媒体软件、相关图像资料(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将要从原始社会开始,开启美术发展的历程的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现代社会,信息交流传递的方式有哪些?生:手机、电脑、电视……师总结:以前都是写信、听收音机,现在有了可以图文并茂的先进设备,图文并茂,图和文给人的记忆感受是不同的,到底哪种更容易识别呢?我们来做个游戏,10秒钟将你看到的信息复述出来。
【记忆力大挑战】图示:生:积极参与(苹果、企鹅、大象……)师:经过试验---我们认为图案更容易识别师:思考一下,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图示:总结: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形象来传递、记录信息,这些后来演变成艺术形式,美术就是之中之一。
【问题1】: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师:是太无聊了吗?生:巫术、图腾、装饰自身、制作具有形式美感的物品,传递和记录信息。
【问题2】:我们希望自己以美好的形象展现在别人面前,原始人会不会也有美化自身的愿望?具有装饰性质的作品出现了,如山顶洞人的贝壳项链,以及用于缝制衣服的骨针。
当然,还有羽毛装饰的头饰等。
[问题3]:除了,装饰自己,我们还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也要舒适有美感,原始人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呢,这里就出现了一些实用美观性的作品呢?那么,在约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泥土和水混合捏制烧制成的作品---陶器就出现了。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的学习,让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理解原始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形式;2.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3.掌握画出原始艺术品的技巧;4.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品的兴趣和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原始人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原始人不同类型艺术品的构成和概念。
同时,还对原始人对美的独特认识和审美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 创造力的探究通过对原始人雕塑和绘画作品的分析,学生探究了原始人创造力的来源和特点。
课程运用了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地理解了原始人创造力的本质和表现。
3. 艺术品的分类本课程介绍了原始人艺术品的基本类型和特征,帮助学生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
同时,通过对摩尔多瓦雕刻品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原始艺术品的制作过程和构成方式。
4. 绘制原始艺术品本节课程较为实际,详细介绍如何画出原始艺术品。
通过学习原始人绘画的特征和技巧,学生开始着手绘制原始艺术品。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5. 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本课程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对原始人艺术品的欣赏和鉴赏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学生也进一步了解了成人和儿童欣赏艺术作品的不同视角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和小组讨论;2.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3.视听介绍和互动问答。
四、教学要求1.学生必须在家完成规定的预习作业,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2.学生在课后要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所学内容;3.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一系列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2.通过学生调查和问卷,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总结本课程通过对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材中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始人的创造力和表现形式,分辨不同类型原始艺术品的特点,掌握绘画技巧,并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品的兴趣和能力。
《原始人的创造》美术教学设计《原始人的创造》艺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料、色彩、图形、形状、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和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索古代艺术的欲望和艺术作品的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通过艺术作品的自我创作发泄学习压力或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精神关怀”的作用。
[教学* *]了解原始人创作的艺术作品的表面特征、精神内涵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精神,我们可以达到自我创造的能力,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完善。
[教具准备]1.中外典型的原创艺术作品有石器、珠子、彩陶、洞穴壁画、玉器、巨石阵图片等;乐器陶勋图片;明清瓷器,元化石图片;抽象的线条和具体的花卉图片。
2.教师根据学生的“内心独白”现场创作陶瓷艺术图形。
3.八角素描纸,黑色麦克笔,黄色彩笔。
[活动要求]给出的抽象线条和具象花图被分成三组进行自由重组。
请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做简要说明。
【教材分析】本课是《美术鉴赏》级二单元“辉煌艺术史”主题下的第一课。
这是一堂欣赏课。
欣赏的内容是藏在主体中的原始人创作的艺术作品。
这本教科书集中了大量的图片来说明原始艺术作品的表面特征。
并深入挖掘原作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和情感语言。
通过思考和交流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激发学生探索原始艺术的欲望,通过我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大量的原创艺术作品,了解作品的表面形式和风格。
知道如何简单区分原创艺术作品;教* *就是深挖原创艺术作品的内涵;教学难度也是高潮。
我把现代中学生强烈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不稳定的心理作为切入点。
原创艺术作品的精神情感的语言表达能否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创造,用作品修复不良心态,达到“精神关怀”的作用。
教学结构:1.指导阶段:通过聆听陶制乐器3354古老悠扬的音乐,达到“心绪合一”,欣赏原创艺术作品。
《原始人的创造》教案——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1课长汀二中:董崇水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
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内容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的原始美术,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的原始美术作品。
两节课的内容要互相衔接,以统合的思路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学:请学生出示收集的图片:我们先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
(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
这些远古时期的美术作品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原始人是如何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掌握复杂的手工技艺?他们又需要这些美术作品来做什么用呢?(课题:原始人的创造)二、新课教学:教师提问:你觉得在原始的时代,即还没有文字的时代,原始人需要美术品做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们普遍认为原始人是野蛮的,不可能有美的发现和表现。
在他们看来,只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才会有包括美术在内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空间。
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原始人的聪明才智与独有的美术眼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重点难点
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目前,人类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大约只能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美术作品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在人类还没有掌握文字之前,就已经创造出了形式各异的美术作品。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一段漫长而辉煌的美术历程。
2【活动】情景再现
1、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高中美术《原始人的创造》教案教案:高中美术《原始人的创造》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始人艺术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
2.学习原始人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原始人艺术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的理解。
2.原始人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的掌握。
3.学生对原始人艺术的情感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原始人艺术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准备原始人艺术的作品实例供学生观看。
3.准备美术绘画材料,如铅笔、纸张、彩色铅笔等。
4.准备学生带来的原始人艺术作品或模仿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介绍,让学生对原始人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让学生发表对原始人艺术的看法和想法。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原始人艺术的定义、特点和背景。
2.教师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原始人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三、学习创作(3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原始人艺术的作品,了解其中的线条、形状和颜色运用等技法。
2.让学生模仿原始人艺术的作品,练习运用这些技法进行绘画创作。
3.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绘画创作。
四、展示和讨论(20分钟)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进行展示和讨论。
2.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反思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收获。
2.让学生总结和评价自己的绘画作品。
3.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原始人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在家继续进行绘画创作,创作出具有原始人艺术风格的作品。
2.让学生准备下一次课的作品展示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原始人艺术的特点及其创作背景,掌握了原始人艺术的技法和表现形式。
在创作环节,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教案教材分析:《原始人的创造》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关于美术起源的知识,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历史素养,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历史观念,了解美术的演进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造型艺术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们就掌握了用各种材料表现形象、满足生存需要的技能。
2、中国原始社会比较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人们的生活以及观念之间的关系。
3、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美术作品,以及这些作品与原始人的观念之间的关系。
本课内容用2课时完成,第一个课时讲述中国的原始美术,第二个课时讲述外国的原始美术作品。
两节课的内容要互相衔接,以统合的思路来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探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念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能从原始形态和意识形态上及观念上分析原始人的审美观念。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情操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以促进学生多元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渗透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原始人的审美观念;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的生存的意义。
教学准备: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2、学具:笔记本、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1、教师出示三明市万寿岩图片(我们来看一组照片)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001年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单位,遗址对研究人类活动有重要意义。
人工铺石南面是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我们从这组照片可以发现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简陋,且使用工具也极其简单。
2、出示学生收集的图片:(我们再来看一组你们当中的同学收集的有关原始美术作品的图片。
(涡纹彩陶瓶、人面鱼纹盆、鹰尊、白陶规、拉斯科岩画等),瑞典的塔努姆岩画,(大约公元前1800年),(描绘人类、动物、武器、船只,其它物品或是一些场景)。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
创造教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们普遍认为原始人是野蛮的,不可能有美的发现和表现。
在他们看来,只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才会有包括美术在内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空间。
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原始人的聪明才智与独有的美术眼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重点难点
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目前,人类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大约只能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美术作品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在人类还没有掌握文字之前,就已经创造出了形式各异的美术作品。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一段漫长而辉煌的美术历程。
2【活动】情景再现
1、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原始社会往往被我们看作室人类的童年,有谁知道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
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造》教案高一美术鉴赏《原始人的创建》教课设计设计[ 课题 ]: 原始人的创建[ 课时 ]: 一课时[ 课型 ] :综合课[ 教课目的 ] :1、认识美术在人类发展进度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中国与西方原始艺术的多种形式。
3、商讨原始艺术与原始人观点之间的联系。
[ 教课要点 ] :原始美术作品对原始人生计的意义;美术的表现形式[ 教课难点 ] :商讨艺术的发源[ 教课方法 ] :解说、赏识、议论、剖析[ 教课准备 ]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具与学具 ]:1、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下班具。
2、学具:笔录本、笔教课流程:一、导入教课请两个同学做个小游戏,你画我猜,在游戏的过程中思考一下:不使用文字的状况下,人们能够用什么方法来传达和记录信息?同学们能够分小组来议论。
( 游戏中 ) 看他们在游戏中,像原始人同样不可以发言,他们是如何让他人知道你此刻要表达的意思?2、教师总结:所以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们能够运用肢体语言、声音和一些形象来传达或许记录信息。
掌握规律变为美的形式以后都演变为了一些艺术形式。
一、旧石器时代衣不蔽体食不充饥1、原始人的生活状态(图片导入)居无定所靠脚行走2、原始人期间,(图片导入)在原始社会就有一些收集用的打磨过的石器,能够看出当时原始人的聪慧。
还有一些穿孔的骨头,用来带在身上,能够看出当时原始人的审雅观念已经形成。
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审雅观点增强,变现形式更为丰富,接下来看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图片导入)在这么多的彩陶纹饰中,期中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最为突出代表。
期中仰韶文化又包含半坡种类和庙底沟种类。
马家窑文化包含马家窑种类、半山种类和马厂种类。
1、先来看看仰韶文化(图片展现)《人面鱼纹彩陶盆》,看这个陶盆的中间,都能看到什么图形呢?总结:这个是半坡种类的彩陶盆,高厘米,口径厘米,现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人脸是圆形的,鱼是三角形的,都是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能够看出仰韶文化是以简单的几何图案组合到来的纹饰。
高中美术湘美版美术鉴赏(选修)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美术作品的背景、材质、色彩、图形、造型、实用功能等表面特征及作品的内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原始美术作品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远古美术的愿望及美术作品的创造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原始人的创造》体验原始人的创造精神并通过自我美术作品创造宣泄学习压力或创作激励自己和他人,达到“心灵护理”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学生们普遍认为原始人是野蛮的,不可能有美的发现和表现。
在他们看来,只有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才会有包括美术在内的精神生活的发展空间。
如何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原始人的聪明才智与独有的美术眼光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重点难点
了解原始人创造美术作品表面形式特征及精神、情感内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
目前,人类所知最古老的文字大约只能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美术作品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在人类还没有掌握文字之前,就已经创造出了形式各异的美术作品。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开始一段漫长而辉煌的美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