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文与散文概说(简易版)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关于散文的文体知识总结一、什么是散文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
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
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因此散文专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喻理的短小精悍的文艺性文体。
散文的选材范围海阔天空,表现形式灵便轻捷,行文活泼自由,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无一不可,反映现实迅速及时。
散文的创作,常常是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甚至点滴小事,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小小物件乃至一片叶、一缕光、一眼泉、一朵花来寄托作者的情思,表达主观感受,流露某种意愿、希望和追求。
散文常用象征、衬托的手法,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某种抽象的概念,寄寓某种思想感情和生活哲理。
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
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
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
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一般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散文知识点概括归纳总结散文是一种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的文体,它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不受限制于格律和韵律,可以自由组织段落和句子,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下面将对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进行概括归纳总结。
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是一种用普通语言、平实语调抒发或叙述感情、思想、见解或情趣的文学形式。
它可以是真实的记叙,也可以是虚构的描写,通过散文,作者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二、散文的特点1.自由性:散文不受格律和韵律的限制,可以自由组织段落和句子,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2.真实性:散文可以是真实的记叙,也可以是真实的抒发感情,通过真实的故事或体验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见解。
3.平实语言:散文使用平实的语言,贴近生活,能够更好地与读者沟通,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情感表达:散文通常表达作者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描写和抒发,让读者能够共情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主要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情,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为核心,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
2.议论散文:主要以论述和讨论为主要方式,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见解。
3.记叙散文:以叙述事实或经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真实或虚构的故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写景散文:以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总结:散文是一种以平实语言表达个人情感和见解的文学形式,具有自由性和灵活性。
散文可以是抒情的、议论的、记叙的或写景的,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散文,都能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力量。
散文的价值在于它将现实生活、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体验的启迪。
古代韵文骈文散文文体知识(一)韵文1.诗(1)古体诗:在句式上有四、五、六、七言、杂言等,用韵和篇幅较为自由,在文体上有的有“吟”、“歌”、“行”等作标志。
如:《诗经》、《楚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近体诗:规格、音韵有严格要求,又称格律诗。
A.律诗:有五律和七律。
每首8句。
每句7言为七律,五言为五律。
B.绝句:有五绝后七绝。
每首4句。
每句五言为五绝,七言为七绝。
2.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
每首词都有词牌,不同的词牌,段数、句数、字数不同。
从字数上看,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字数在58个以内。
如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2)中调:字数在58-90字之间。
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3)长调:字数在91以上。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曲:由词“蜕化”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
元曲可分为散曲和杂剧。
(1)散曲:最明显的标志是宫调名。
散曲有小令、套数两种。
小令是独立的一支曲子,套数是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
如马致远《越调 ? 天净沙》、睢景臣《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2)杂剧:由曲子、宾白、科介组合在一起,用来在舞台表演故事的一种形式。
如关汉卿《窦娥怨》。
4.辞赋:对押韵要求不严格,文中间有散文句式。
如杜牧《阿房宫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箴铭哀诔:一般是全文押韵,不杂有散文句式。
如刘禹锡《陋室铭》、《红楼梦》中贾宝玉祭奠晴文的《芙蓉诔》。
(二)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在词汇上大量用典,追求华丽;在句式上多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故称“四六文”。
如吴均《与朱元思书》、王勃《藤王阁序》。
(三)散文1.史传文:(1)编年体:主要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
从韵看诗、词、歌、赋与散文的区别韵文学专题(上)第一讲:导论何谓「韵文学」?一、名/义定位在做学问上的重要性(子曰:「必也正名乎!」)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韵二、「韵文」vs.「散文」中国语言文字的特性:一字一音(文字是单形体,语言是单音节)→ 同音字的情况太多→ 形成复词(复音节)→ 句子(松散、复沓(呼应、回响的效果))→文体段落形成单元例如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韵,一弦一柱思华年○ 韵。
庄生晓梦迷蝴蝶○ 散,望帝春心托杜鹃○ 韵。
沧海月明珠有泪○ 散,蓝田日暖玉生烟○ 韵。
此情可待成追忆○ 散,只是当时已惘然○ 韵。
韵脚字:一呼一应,前呼后应,形成旋律,对应文辞的脉络与体系,是意义兼声韵的完成点。
韵脚与非韵脚之间又产生一紧一松的交替旋律,这也是韵文学押韵有疏密与近体诗有采取隔句押韵的缘故。
三、韵文学中,每一字都像珍珠而韵脚好比贯珠的串子,有了它,才能将颗颗晶莹温润的珍珠,贯串一起;韵脚又好像竹子的节,将平行的纤维素收束成经耐风霜的长竿,而其袅娜摇曳的清姿,完全依赖那环节的维系。
四、韵文学的体类十分丰富诗、辞、乐府、古体、近体、词、曲、戏曲、歌谣、小调、七言诗体、十言赞体……广义而言,赋、颂、箴、说唱和铭等亦可以归入韵文学应用的范畴。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散文韵文学之语言基础一、以「戏曲」为例凡文学必由语言构成,文学可以说就是语言艺术。
戏曲固是文学的一环,但它又是艺术的一种;而其文学实为综合的文学,其艺术实为综合的艺术。
戏曲文学在韵文学中可谓极其韵致,在表演艺术中亦综其精粹。
然而戏曲重在表演,表演重在歌唱,而歌唱则根源于语言。
因之语言亦必为戏曲文学、艺术之主体。
也因此,若论戏曲文学之批评与艺术之讲究,莫不从戏曲语言入手。
戏曲语言之作为语言,其基础与一般语言并没有分别:都由字成词,由词成句,由句成文;只是其「文」被称作「曲词」或「曲文」而已。
然而由于其字、词、句所构成之「曲」,皆严守声韵,务使其声情、词情相得益彰,其间可以伸缩变化的程度较诸同为韵文学的诗词又大得多;所以论曲者就非从其语言说起不可,然后才能进一步观照说明戏曲语言所具有的特殊质性、成分、结构、运用和从中产生的韵致与风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古代韵文散文介绍篇一:文言文常见文体简介文言文常见文体简介文体,指文章的体裁、类别。
文体划分的标准主要是从文章的语言形式、文章的内容、文章的应用范围等三方面考虑的。
就语言形式来说,古代文体可分为韵文、骈文、散文三个大类。
韵文和骈文、散文的区别在于押韵不押韵,韵文是押韵的,如《诗经》、《楚辞》以及各个时代的诗歌。
另外,用于规戒的箴铭一类文章也押韵,属韵文,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骈文和散文是不押韵的,两者的区分是前者讲究平仄、对仗,在句式上一般都是四六对仗(所以骈体也叫。
四六”文),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骈文,散文没有这些规定。
(华语网)散文这个概念很广泛,凡韵文、骈文以外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散文。
唐宋人把骈文叫做“时文”,把散文叫做“古文”。
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从文体而言,就是反对骈文而提倡散文。
散文有广义、狭义的分别,广义的散文是指一般非韵文的作品,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体裁的一种。
我们讲古代散文用的是广义散文这一概念。
古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四类。
下面分别介绍这四类散文的特点。
一、史传文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
主要有三类。
(一)编年体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
编年体历史散文以《左传》和《资治通鉴》影响最大。
我们学过的《彀之战》《赤壁之战》’就是这种文体。
’(二)纪传体。
这种体裁的历史散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记传体的创始人是司马迁,他的《史记》就是以本纪、世家、列传为主要内容的。
我们通常说的二十四史都是这种体裁。
我们学过的《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海瑞传》都是这种体裁。
上面说的二十四史是官修的国史,还有私人写的人物传纪也属于这种体裁,例如我们学过的《左忠毅公逸事》。
纪传体史传文对小说、故事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如六朝的志怪小说、唐宋传奇以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都深受《史记》的影响。
【文学常识】关于文学体裁知识,你知道多少文学体裁知识归纳(一)散文1. 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经历以下发展历程:(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3)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
两晋散文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为代表。
北朝的《水经注》不仅是地理著作,也是描绘山水风光的散文著作,为散文开拓了新的领域。
(4)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5)明代散文先有前后“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6)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更注重“义理”的体现。
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 现代散文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其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与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
韵文与散文概说(P2-78~2—85)一、韵文二、散文(简易版)三、重要小说※四大奇书─中国章回小说作品,清李渔将施耐庵水浒传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并列为“四大奇书”。
四、诗、词、曲格律比较※编按:词的分类乃依据清毛先舒的认定,但部分学者不赞同此看法,也不主张如此严格画分。
如已故郑骞教授即主张80字以下为小令,80字以上为长调,将中调取消.五、诗、词、曲的异同1。
词牌名、曲牌名都与内容无关.(词、曲若要加上题目,会在其词、曲牌名下附上一行小字。
大多数的曲会在曲牌名后附上题目)2. 词、曲都须按格律填写。
(所以作词称“填词”,而作曲称“填曲”)3. “词"属于文人文学,因此格调较含蓄委婉;“曲”属民间文学,风格较俚俗浅白;诗则比较典雅庄重.*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A )1. 阿辉从网络下载一首五言律诗,在排版时不小心把中间四句打乱了,只知首末两联各是“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惜无陶谢手,尽日破忧端”。
下列是阿辉排列的四种组合,依律诗的相关常识,哪一种组合正确?(A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B )楼高燕子寒,一时花带泪。
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C)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D )万里客凭栏,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日晚蔷薇重( B )2. 张生以平声韵习作七言绝句一首,诗题临别:“暮雨初晴月上轩,丹枫萧瑟满山院。
凭栏无语痴相牵,百感中来不忍言。
”关于这首诗的说明,下列何者错误?(A )前两句诗着重景物的描写,呈现出黄昏入夜的秋景(B )后两句诗着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久别重逢的心情(C )因本诗为平声韵,第二句末字改为“园”字才合律(D )本诗第三句末字不须押韵,改为“对”字即可合律六、唐代代表诗人与其诗风七、“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B )国文老师查考资料,抽出以下四本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若要依照成书年代先后重新放回书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确?。
中國文學分為( 韻文)和( 散文)中國四大韻文( 漢賦) ( 唐詩)( 宋詞)( 元曲)ㄧ、先秦詩歌1 詩經:( 春秋時期)黃河流域( 北方文學)。
孟春「行人」採集民歌,送往太師分類,將做法傳授給他人,並陳詩給天子,以觀民風,考察政治風俗之得失(1) 又稱( 詩三百)( 詩)其實是305 篇,另6 篇有篇目,無內容(2)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之間(3) 作者多不可考,非ㄧ人ㄧ時一地之作,( 孔子)刪詩書(4) 內容 a 風(15 國風)各地歌謠→多平民之作→多抒情b 雅( 大小雅)朝廷宴會→貴族及文人→記事、抒情各半c 頌( 周魯商、祭祀讚美詩)→廟堂文學、宮廷史官樂官→多記事(5) 作法 a 賦( 平鋪直敘)、接二連三排比句ex 父兮生我,母兮掬我。
拊我畜我,長我育我b 比( 比喻) ex 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c 興( 因物起興) ex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如女,君子好逑(6) 孔子對詩經的評論a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b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c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d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e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f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多識蟲魚鳥獸草木之名(7) 可以合樂、合唱、合舞(8) 多四言,偶數句押韻,可轉韻(9) a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願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詛草?言樹之背。
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主題是寫妻子想念遠行的丈夫,敘說她心裡有多難過,有多痛苦,但她心甘情願,始終無怨無悔。
韵文与散文概说(P2-78~2-85)一、韵文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二、散文
三、重要小说
※四大奇书─中国章回小说作品,清李渔将施耐庵水浒传与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承恩西游记、兰陵笑笑生金瓶梅,并列为“四大奇书”。
四、诗、词、曲格律比较
※编按:词的分类乃依据清毛先舒的认定,但部分学者不赞同此看法,也不主张如此严格画分。
如已故郑骞教授即主张80字以下为小令,80字以上为长调,将中调取消。
五、诗、词、曲的异同
1. 词牌名、曲牌名都与内容无关。
(词、曲若要加上题目,会在其词、曲牌名下附上一行小
字。
大多数的曲会在曲牌名后附上题目)
2. 词、曲都须按格律填写。
(所以作词称“填词”,而作曲称“填曲”)
3. “词”属于文人文学,因此格调较含蓄委婉;“曲”属民间文学,风格较俚俗浅白;诗则
比较典雅庄重。
*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A)1. 阿辉从网络下载一首五言律诗,在排版时不小心把中间四句打乱了,只知首末两联各是“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惜无陶谢手,尽日破忧端”。
下列
是阿辉排列的四种组合,依律诗的相关常识,哪一种组合正确?
(A)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B)楼高燕子寒,一时花带泪。
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C)日晚蔷薇重,万里客凭栏。
一时花带泪,楼高燕子寒
(D)万里客凭栏,一时花带泪。
楼高燕子寒,日晚蔷薇重
(B)2. 张生以平声韵习作七言绝句一首,诗题临别:“暮雨初晴月上轩,丹枫萧瑟满山院。
凭栏无语痴相牵,百感中来不忍言。
”关于这首诗的说明,下列何者错
误?
(A)前两句诗着重景物的描写,呈现出黄昏入夜的秋景
(B)后两句诗着重情感的抒发,表达出久别重逢的心情
(C)因本诗为平声韵,第二句末字改为“园”字才合律
(D)本诗第三句末字不须押韵,改为“对”字即可合律
六、唐代代表诗人与其诗风
七、“唐宋古文八大家”是指哪八大家?
*经典基测试题范例
(B)国文老师查考资料,抽出以下四本书:史记、世说新语、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若要依照成书年代先后重新放回书架,下列排序何者正确?
(A)史记→儒林外史→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
(B)史记→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儒林外史
(C)世说新语→史记→儒林外史→稼轩长短句
(D)世说新语→稼轩长短句→史记→儒林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