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异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54.45 KB
- 文档页数:2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生态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对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进行了分析,指出“生态园林”要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造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认为园林和景观生态两门学科互相引进互相借鉴,旨在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提供方法论。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生态园林”强调重视园林的生态效益,利用园林改造改善城市生态系统,造园要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提倡自然景观的创造。
生态学只是为园林提供了一部分目标及原则,并稍稍涉及到一些原理途径。
人类盼望园林和生态两门学科互相引进互相借鉴,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融合以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
景观生态学的兴起提供了这一契机,它提供的概念系统可直接应用于园林,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理论原则上的指导,为园林学科的研究与实践直接提供方法论。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1关于斑块的基本原理1.1.1斑块尺度原理。
一般来说,只有大型的自然植被斑块才有可能涵养水源,联接河流水系和维持林中物种的安全和健康,庇护大型动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并允许自然干扰(如火灾)的交替发生。
总体来说,大型斑块可以比小型斑块承载更多的物种,特别是一些特有物种只有可能在大型斑块的核心区存在。
对某一物种而言,大斑块更有能力持续和保存基因的多样性,不过小斑块也可能成为某些物种逃避天敌的避难所。
1.1.2斑块数目原理。
减少1个自然斑块,就意味着抹去1个栖息地,从而减少景观和物种的多样性和某一物种的种群数量。
增加1个自然斑块,则意味着增加1个可替代的避难所,增加1份保险。
一般而言,2个大型的自然斑块是保护某一物种所必须的最低斑块数目,4~5个同类型斑块则对维护物种的长期健康与安全较为理想。
1.1.3斑块形状原理。
一个能满足多种生态功能需要的斑块的理想形状应该包含一个较大的核心区和一些有导流作用及能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边缘触须和触角。
景观异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齐保友;钟先树
【期刊名称】《湖南农机》
【年(卷),期】2010(037)009
【摘要】景观异质性研究已经成为当代生态学,尤其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环境日益人工化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林地、绿带、水系、水库和人工池塘及湖泊的巧妙布置来使生物多样性保持在很高的程度.景观异质性的发展仍在生态理论研究的初级阶段,它还不够成熟,不能被广泛地接受和使用,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总页数】2页(P135-136)
【作者】齐保友;钟先树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金珠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65150;河南省博达园林艺术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潢川,4651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人性化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由迪士尼乐园引发的有关园林景观设计思考 [J], 金展
2.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J], 曹君
3.花岗石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基于阜阳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考 [J], 王敉敉;杨黎明
4.景观异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J], 齐保友;钟先树
5.移动窗口法在生态移民安置区景观异质性\r研究中的应用\r——以彭阳县为例[J], 孔福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析低碳园林的设计的理念及应用摘要:目前“低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低碳园林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介绍低碳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园林的设计理念,从而结合某国际商务休闲区景观设计为例,从建筑、材料、植物和水资源等方面提出了低碳园林设计要点。
关键词:低碳园林;设计方法;应用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低碳园林设计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但是在低碳园林设计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去研究。
比如说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等问题。
因此,如何做好低碳园林设计工作成为设计师首要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探讨了低碳园林设计的理念,并结合工程实例加以论述。
一、低碳园林的相关概念目前,国内对低碳理念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3个方面。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通过改变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等手段,营造“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一种经济社会形态;低碳社会则是倡导人们在工作、生活中通过节电、节气等方式减少co2 排放的一种低碳生活方式;而低碳城市主要是通过政府管理层以低碳理念为基础,改变城市发展模式,创造人类宜居环境。
然而,城市园林就是城市居民最直接接触到的自然环境。
因此,营造低碳、高效的城市园林是发展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园林设计的理念2.1 尊重场地优秀的园林设计只有尊重场地,才能完美地诠释地域精神。
场地特征与它所属的地域环境密切相关,而地域环境是缔造具有广泛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园林文化的基础。
对场地上原有建筑、构筑物的保留,以及对当地的建材和乡土树种的运用,都为园林注入了地域文化和场地精神。
2.2 自然做功自然做功就要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使工程建设事半功倍或更加坚固长久。
在园林建设中,顺应自然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过程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全面结合。
具体包括:建造园林水闸时,应将闸孔正对水流,既能使水流顺畅地通过水闸,又能防止水流对水闸闸基不均匀的冲刷带来的一系列工程隐患,使水闸得到更加稳定与长久的使用。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是指景观的变化程度和类型,它是景观的空间、时间和结构的复杂性的反映。
它可以表示景观中的空间变化,如空间分布、视觉效果,也可以表示景观中的时间变化,如季节性变化、短期变化等。
二、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它是指生物系统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种类的种类数量和类型的多样性;生物系统中基因的多样性,也就是指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生物系统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就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三、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密切的。
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1、景观异质性促进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不同的物种提供不同的生境,这样可以促进物种的多样性。
例如,在山地景观中,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不同层次的植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从而促进不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2、景观异质性促进基因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可以为物种提供不同的生境,这样可以促进物种的基因多样性。
例如,在河流景观中,景观异质性可以为鱼类提供不同的生境,从而促进鱼类的基因多样性。
3、景观异质性促进生态多样性
景观异质性可以通过改变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促进景观中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例如,在森林景观中,景观异质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促进森林植物和动物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景观的异质性可以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一个优良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理论与风景园林设计理论【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生态的理论,并结合生态理论,分析了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如何结合生态理论和园林设计理论,进而设计出更加具有实用性和观赏价值的风景园林。
【关键词】生态理论;风景园林设计1、前言对于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来说,熟知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理论固然重要,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园林的风景,还应该结合各种的生态理论,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2、风景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原理2.1、生物多样性原理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
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
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
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
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2.2、生态位原理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
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