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弥漫性脑肿胀
- 格式:pdf
- 大小:162.97 KB
- 文档页数:2
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度颅脑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进展环湖医院神经外科(300060) 张国福综述摘要:多数临床资料显示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一般认为在年龄为2~50岁,存在难治性高颅压(非手术治疗下持续ICP高于30~40mmHg、CPP小于70mmHg)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GCS 评分3-8分),于24~48小时内早期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联合硬膜减张缝合,在改善结局和提高生存方面具有最好的效果,但仍然需要大宗病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来确定适应征、最佳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以期达到最佳手术效果。
本文复习了2000-2005年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去骨瓣减压术的手术适应征、手术方法、时机、疗效以及并发症等内容。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脑损伤颅内压自从Cushing和Koeher于20世纪初应用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治疗非手术疗法(脱水、过度通气、巴比妥疗法和亚低温等)无效的颅内压增高以来,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
目前去骨瓣减压术主要应用于重度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大面积脑梗塞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1,2,3]。
一般认为,STBI患者在非手术治疗不能控制颅内压增高的情况下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神经功能可能得到改善,但存在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加重脑水肿、出血和致残等风险,因而对去骨瓣减压术存在许多争议,而且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部分以前认为难以控制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增高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而得到改善,去骨瓣减压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曾有减少的趋势;但近10余年来的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实验研究表明,去骨瓣减压术在部分存在难治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的确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应用重新受到广泛地关注和研究,被认为是目前可能确实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4,5,6]。
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
者中的应用
李光远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18(024)035
【摘要】目的分析在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由重型颅脑外伤致)中应用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分组观察,对照组33例予以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41例采取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水平、GOS评分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中,降压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李光远
【作者单位】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盘锦 124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双侧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外伤所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评价[J], 汪宇雄;黎杰明
2.双侧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59例分析 [J], 丁永强
3.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中的应用 [J], 古选民
4.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在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吴晓翔
5.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致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 [J], 刘光辉;王富喜;周春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302017.06临床经验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效果陈 盾湖北省崇阳县康复医院 湖北省崇阳县 437500【摘 要】目的:评价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此实验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2015年1月-2017年1月为样本选择时间段,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35例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另35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照和评价。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颅内压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得出P>0.05的检验结果;而治疗后,相比照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颅内压降低明显,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恢复良好率提升明显,比照数据得出P<0.05的验证结果,统计学具有意义。
结论: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治疗中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获得了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双额大骨瓣减压术;脑外伤;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脑外伤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作为一种常见的脑外伤并发症,以持续性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病情发展快、病情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在临床治疗上降低颅内压保守治疗无理想的治疗效果,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应运而生,也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进一步评价,评价结果作如下说明。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此实验选取的样本病例为我院收治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70例,2015.1~2017.1为样本选择时间段,以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35例予以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23:12,年龄平均为(37.15±4.20)岁(22~49岁),18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7例为重物砸伤;另35例予以保守治疗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本组病例男女比例为24:11,年龄平均为(37.08±4.35)岁(22~47岁),19例为交通事故伤,10例为高处坠落伤,6例为重物砸伤,2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基本情况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得出P>0.05的验证结果,2组比照数据可比性明显提升。
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在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应用孙远召;徐建昌;翟效甫;第荣祥【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11例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及9例两侧分次大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中脑膨出发生率、术前GCS评分和术后GOS评分。
结果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组未发生术中脑膨出,两侧分期大骨瓣减压组术中脑膨出发生率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用冠状切口两侧外伤大骨瓣减压可以降低甚至避免脑膨出,是否可以改善患者预后需要增加病例数以进一步研究。
%Objectives To explore whether 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could be less with coronal incision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than staged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ly comparion were performed, in terms of preoperative glascow coma scores,frequency of 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and glascow outcome scores of the patients hospitalized during Jan. 1 2014 to Dec. 31 2014, in the total of 11 cases,whose computer tomography indicated diffuse brain swelling or bilateral frontal and temporal contusion combined with thin subdural hematoma,having been performed of coronal incision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with those of the patients,in the total of 9 cases,hospitalized during same period,whose computer tomography indicated similar lesions. The period of follow-up varied from 1 day to 1 year. Results No 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occurred during operations with coronalincision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while there were 6 cases of 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with staged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Sta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omparison of the frequency of 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While no sta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comparison of glascow comma score or glascow outcome score. Conclusions In the patients with diffuse brain swelling,intraoperative brain swelling occurs less with coronal incision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 than staged bilateral standard trauma craniectomy.【期刊名称】《浙江临床医学》【年(卷),期】2016(018)007【总页数】2页(P1241-1242)【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脑膨出;冠状切口;两侧大骨瓣开颅【作者】孙远召;徐建昌;翟效甫;第荣祥【作者单位】223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223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223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223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颅脑外伤术中主要问题是脑膨出的预防和处理[1,2]。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临床研究进展颅脑在受伤数小时内即可出现脑水肿和颅内高压,造成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移位和脑疝等严重后果。
根据(Monroe-Kellie)原理,颅内压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传统治疗颅内压升高的方法(包括过度通气、亚低温、巴比妥类药物和脱水剂的应用等)有一定的作用,但特重型颅脑损伤后,常导致难控性颅高压,传统治疗措施无效。
1901年,Kocher首次提倡为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手术减压。
此后一个多世纪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去骨瓣减压术能显著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组织灌注和提高脑组织氧分压。
随着新兴材料和手术器械的应用以及手术技能的成熟,去骨瓣减压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因迟发性血肿或减压不充分而再次手术。
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ilateral decompress craniectomy,BDC)。
BDC由Miyazakih[1]在1966年首先提出,并在1971年以后逐渐普及。
标准的BDC是指手术去除双侧额颞顶颅骨骨瓣,扩大颅内腔容积,使得脑组织有膨胀的空间,降低颅内压力,解放受压脑组织。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去骨瓣、去骨瓣的部位和骨瓣面积。
1.BDC的临床作用1.1 扩大颅腔容积颅腔容积相对固定,脑脊液、脑血流量和脑组织三者体积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颅脑外伤后,三者的平衡关系破坏,进入恶性循环阶段,颅内压力进行性增高,但通过手术去除骨瓣,扩充硬膜囊,可迅速扩大颅腔容积,使颅内压力下降。
Cavusoglu等[2]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单侧去骨瓣减压术能使颅腔容积扩大(69.1±16.4)cm3,去骨瓣面积越大,颅腔容积增加越多,因此通过BDC获得的额外颅腔容积是巨大的。
另外,Mascarenhas等[3]研究发现,颅腔容积并非固定不变,成人的颅腔容积可随着颅内压力的增高而变大,虽然只是增加很小一部分,却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对它的认识。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指南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颅脑损伤、脑出血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以下是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详细指南:
一、手术适应症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如颅脑损伤、脑出血等。
在急性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该手术可以快速降低颅内压,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从而保护脑功能。
二、手术步骤
1. 切口:在额部上方,沿颧弓上缘切开皮肤,向两侧弧形拐弯至耳廓上后方。
2. 颅骨切除:在骨膜下分离颅骨,切除额部和顶部的一块大小约
12cm×15cm的颅骨。
3. 硬脑膜切开:将硬脑膜呈放射状切开,并向下翻转。
4. 颅内减压:通过扩大硬脑膜切口和剪除部分硬脑膜,进一步降低颅内压。
5. 缝合:将硬脑膜和头皮分别缝合。
三、注意事项
1. 手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评估手术风险。
2. 手术后应密切监测颅内压和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
3. 手术后应定期复查,评估手术效果。
4. 在恢复过程中,应注意营养和康复训练,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总之,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颅内高压的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您需要接受该手术,请务必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