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优质课课件讲课比赛获奖课件D004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5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是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选自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儿童音乐作品,具有欢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和希腊舞曲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能够辨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也能够跟随音乐进行演唱和演奏。
然而,他们在音乐欣赏和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波尔卡和希腊舞曲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情绪,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波尔卡和希腊舞曲的音乐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分析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音乐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音乐播放、图片展示等,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提高音乐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波尔卡和希腊舞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播放《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3.分析:讲解波尔卡和希腊舞曲的音乐特点,让学生了解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4.实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波尔卡和希腊舞曲的特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波尔卡和希腊舞曲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波尔卡特点:欢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微笑波尔卡》
教学内容:
一、认识手风琴
二、欣赏《微笑波尔卡》
三、学跳波尔卡
教学目标:
一、认识手风琴,聆听《微笑波尔卡》,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
二、感受乐曲快速的节奏和活泼跳跃的情绪,并能够用声势动作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
三、能辨别并记住反复出现的主题一,知道乐曲的段落结构。
四、学跳波尔卡基本舞步,能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
一、用心聆听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绪,了解乐曲的段落结构。
二、听到主旋律部分能随音乐做声势动作。
教学难点:
用集体舞的形式表现乐曲,感受波尔卡这种民间舞蹈快速、活泼跳跃的特点。
教具准备:
手风琴、多媒体、串铃、铃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带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屏幕展示)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马老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一节音乐课,希望咱们合作愉快。
现在就请大家跟着老师随着音乐一起走进教室吧!
(反复播放主题旋律,学生跟着老师手拉手走进教室,直到走到座位。
)
注:分乐句走(走走走走走走停—)。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教学内容:
1. 学唱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歌曲《木瓜恰恰恰》
2. 学习歌曲中出现的重点节奏
3. 为歌曲设计打击乐伴奏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了解有关印尼的风土人情,大致了解叫卖调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教学难点:
能正确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以及大附点节奏。
能正确掌握歌词。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沙锤、响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一)导入
1. 歌曲导入
同学们,在大街上,市场上,有很多人为吸引游客前来购买东西而卖力吆喝,今天老师也来学一学,同学们猜一猜,我在吆喝些什么?
磨剪子哎——,戗菜刀——(吆喝人们前来磨刀)老师的吆喝有什么特点?(音调高,音拖得很长)现在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磨刀师傅的吆喝声。
同学们,像我们现在这样为了招揽顾客,吸引游客而唱的小调叫做叫卖调,而在“叫卖调”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歌曲就叫做“叫卖歌曲”,现在我们再听两首叫卖。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并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喜悦的心情
2.简介印尼,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及“叫卖歌”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
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今天呢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这样吧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呢姓高,来,给我打个招呼吧!生:高老师好
师:你们好,今天你们坐在这里跟高老师一起上音乐课你们开心吗?
生:开心
师:高老师今天也特别开心,这样,让我们随着一段音乐,把我们开心的心情,用我们所喜欢的身体动作来表达一下。
来,起立吧。
师:
(如果大部分同学不做)我看我们同学们呀今天好像有点拘束,没关系,这样,我们请后边的老师给你们鼓励一下好不好,我相信如果我们做的很棒的话,老师肯定会给予我们掌声的,这样,我们再来试一试。
同学们听到老师们的掌声了吗?说明我们还是很棒的!(如果大部分同学做)我刚才似曾看到一个舞林大会在比赛,同学们跳的非常的开,但是刚才看到有几位同学还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咱们拿出咱们最优秀的一面跟别的同学PK一下,来,咱们再来一次。
师:同学们简直太了不起了,这次我们全班同学都表现的非常棒,老师谢谢同学们,请坐。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充分全面的分析歌曲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储备,设计多种形式的教法和学法,组织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强调“音乐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洞悉音乐材料的变幻莫测,教学环节的设计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部分到整体,将知识技能与唱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木瓜恰恰恰》是一首充满印尼风情的叫卖题材民歌。
旋律优美流畅、节奏明快简捷、段落规整清晰、歌词通俗上口,描绘出“印尼果农带着新鲜美味的热带水果到集市上叫卖销售、城里人都争着前来品尝购买(木瓜等)”的热闹景象。
歌曲内容生活化,很有感染力,非常适合学生演唱。
歌中有介绍水果品种的赞美吆喝声,独具浪漫色彩和潇洒风趣。
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更有特色:既增添了欢乐活泼情绪,又显露开朗豪放的性格特点。
歌曲分为三段体,大调式。
第一乐段:以弱起小节贯穿始终,四个乐句的节奏形态相同,并用“跳进递增与模进”的表现手法,使旋律上扬富有朝气,流畅而优美。
多以同音进行与模进为主,节奏规整、明快。
歌曲的旋律欢快。
在每个乐句结束时都加进了“恰恰恰”的衬词,更显得活泼潇洒,富有异国情调。
第二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节奏形态相同,旋律也基本类同,只是结尾两个音稍作变化。
旋律运用了连续的切分节奏:突出了叫卖的独特风采;增添了劳动快。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苏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听:微笑波尔卡希腊舞曲》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反复聆听《微笑波尔卡》,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乐曲的段落结构。
2.能结合身体动作、演唱和打击乐器等多种形式表现乐曲,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认识西洋乐器手风琴,并能随音乐模仿演奏参与。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波尔卡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
3重点难点
用不同形式和方法感受、表现乐曲,体验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能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顺序,并参与表现音乐。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听赏A主题
师: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的音乐课堂,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哪个表情记号适合这段音乐。
【播放A主题】生:(我觉得是微笑这个表情。
)
师:为什么是微笑这个表情符号呢?【师贴微笑表情记号】
生:(因为这段音乐欢快、活泼。
)
师:是啊,这段音乐比较欢快、活泼,那让我们带着开心的表情再来听一遍吧!【播放A主题,贴A】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的A主题【师贴板书】,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段音乐的图谱。
【播放A主题,ppt出示图谱】
师: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图谱。
【播放A主题】
师:你们发现图谱上有哪些图形呢?
生:(曲线、点、横线)
师:你们有没有听出来老师画的点为什么有的高有的低呢?这里为什么画一条线呢?【播放A 主题】。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教学目标:
1.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和喜悦心情。
2. 简介印尼,了解一些“叫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声音演唱《木瓜恰恰恰》。
教学难点:
正确地演唱《木瓜恰恰恰》的弱起小节及切分音的节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各种水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很高兴能和你们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来放松一下。
(播放音乐,学生和老师一起律动。
)
过渡语:同学们的模仿力可真棒,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去市场上转转,看看那里都发生了哪些新鲜事。
二、导入:
1. 教师展示印度尼西亚的图片,人文风景。
师:这这个地方大家漂亮吗?生:漂亮
师: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千岛之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来自印尼的一首儿歌—《木瓜恰恰恰》么的?
三、学习歌曲
(一)听一听
1. (播放《木瓜恰恰恰》的歌曲)生仔细听。
生:这首歌曲是卖水果的。
师:它的主打产品是什么水果?生:木瓜。
(课件。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木瓜恰恰恰》
教学内容:《木瓜恰恰恰》
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
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
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
大调式。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
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担到城里卖瓜的过程。
有介绍瓜的品种和吆喝声,富有情趣,特别是衬词“恰恰恰”的运用是这首歌曲最富情趣的亮点,同时也表现了卖瓜人喜悦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①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热带水果等,加深学生对印度尼西亚音乐的印象。
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不自觉地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良好品德。
2、技能目标
①能够听辨歌曲的情绪,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附点节奏,能够用简单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奏。
②了解叫卖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
基本理念:
《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从叫卖歌曲的欣赏入手,引出叫卖调,然后模仿叫卖调,学习叫卖调,学习演唱叫卖歌曲,最后到设计情景,进行叫卖歌曲的处理演唱。
整个过程用叫卖调串联,同时还对印尼风情、恰恰舞蹈进行介绍。
这样,很好地突破了歌曲学习的难点。
教学重难点:
1、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和结构,能够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2、准确地掌握弱起小节、附点节奏。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阿西里西》
课型:以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
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阿西里西》(
教材分析:
歌曲《阿西里西》是一首流行于贵州威宁地区的彝族儿童游戏歌曲。
在彝族语言中,“阿西里西”是“我们是好朋友”的意思,歌曲中括号里的“哪哟”“嗡啊”“啊呀”是衬词。
这首歌曲为五声宫调式,但从第一、三乐句来看,又具有徵调式的特点,所以,这首歌曲是具有调式交替的特点的。
快板速度,音程跨度较大,级进与跳进音程交替使用,使旋律活泼流畅,表现了彝族少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美好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他们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喜欢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的情绪,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活泼多样,学习活动要充满直观欣赏性和体验的趣味性。
吸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彝族人文风情与音乐的美。
歌曲《阿西里西》旋律活泼流畅,虽然音程跨度大,但总体音域不宽,所以演唱的问题不大。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音程、音准的练习和与彝族息息相关的音乐活动,注重形象性和趣味性,以体验实践为主,教师说的少一点,学生多听多唱多动,丰富他们的音乐体验,通过参与感受音乐的美,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热情的情绪。
小学音乐苏少版(简谱)三年级上册《快乐恰恰恰唱:木瓜恰恰恰阿西里西》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阿西里西》,初步了解彝族,能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歌
曲;
2.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舞蹈、鼓声、声势共同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参与唱、跳、奏、喊等各项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1.歌曲演唱中音准、节奏及唱歌方法的准确把握
(1)“re’mi’do’”的准确唱法及音准;
(2)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Ⅱ节奏及音准;
(3)能找出歌曲中相同及相似的乐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歌词贴、小鼓。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彝族
师导语: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了解我们国家的一个少数民族,这个民族主要聚集在云南贵州一带。
(1)那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欢戴帽子;
(2)他们住的土掌房很特别,看他们的房顶怎么样?
(3)那里的人们主要以玉米荞麦为主食;
(4)因为支系众多,服饰也多种多样;
(5)更重要的是,那里的人民能歌善舞。
(6)瞧,我们今天要走进的是哪个民族?
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