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制油的基础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392.50 KB
- 文档页数:17
轧制油的特性及润滑机理1、轧制油的主要作用润滑—减小轧辊与铝箔之间的摩擦,提供稳定的摩擦界面,实现稳定轧制,提高表面质量。
冷却—带走金属的变形热和摩擦热,调整轧辊表面温度,控制板形。
清洗—清洗铝箔表面铝粉和机架内的皂化物和铝粉。
2、轧制油的要求轧制油应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冷却性能和高温高压状态下的稳定性能,轧制时不能发生明显的变质;轧制时挥发量要小,退火时易挥发,不形成油斑;无毒,对人体无害。
3、轧制油的组成轧制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
4、基础油的生产方式、质量指标和主要作用4.1 生产方式基础油的生产方式见图1。
4.2 基础油的主要理化指标粘度:油的粘稠程度,主要由取决于碳链的长短。
在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粘度越高,轧制速度越低。
轧制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粘度会增加。
馏程(初馏点与终馏点之间的温度差):主要由取决于碳链的长短。
当我们确定了油品的粘度后,馏程宽,就意味着初馏点低,终馏点高,油的挥发大,退火除油困难,使用时粘度动大,速度变化大。
现在粗轧和中精轧基础油的粘度都在30℃以内(粗轧:216~246℃,中精轧:208~238℃)闪点:将油品放在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随着油品温度的升高,油的蒸汽浓度也会增加,能使油品遇见明火发生闪火时对应的最低油品温度点叫闪点。
是衡量油品安全程度的指标。
现在我们三台轧机油的蒸汽浓度均达到了着火的条件,只要有明火或相当于明火的温度,就会发生火灾。
因此,应严格控制明火和机架内的高温。
芳烃:原油中本身存在的一种物质,有一定的香味,也叫芳香烃。
芳烃对人体有害,美国FDA要求轧制油中的芳烃含量应小于1.0%。
现在我们公司使用的基础油芳烃含量小于0.3%,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硫含量:油品中单质硫和硫化物的总含量。
硫对设备有腐蚀,加速油品的变质。
但硫对润滑有好处(提高极压膜强度)。
硫含量越低越好。
溴价:每100克油品所吸收溴(Br)的毫克数。
溴价的大小反映了油品中双键的多少,包括芳烃中的双键,是衡量油品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轧制油成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轧制油成分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轧制油啊,就像是烹饪里的调料一样重要。
咱平时做饭,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没味,这轧制油的成分也是有讲究的哟!
先来说说基础油吧,这就好比是一道菜的主料。
它得稳定可靠,能给整个轧制过程提供坚实的基础。
要是基础油质量不行,那可就像做菜用了不新鲜的食材,整个感觉都不对啦!
然后呢,还有各种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就像是给菜添加各种风味的调料一样。
有的能让轧制过程更顺畅,就像给菜里加了点让口感更爽滑的东西;有的能起到保护作用,好比给菜加了点能保持色泽的调料。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合适的成分搭配,那轧制出来的东西能好吗?就像做出来的菜不是太油腻就是没味道,那可不行呀!
再说说这成分之间的配合,那也是很关键的。
就跟咱做菜一样,各种调料得搭配得恰到好处,不能这个多了那个少了。
轧制油的成分也是如此,它们得相互协作,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
咱平时用的那些金属制品,很多可都是经过轧制油的“洗礼”才变得那么好用的呀!要是轧制油的成分不对头,那这些金属制品可能就没那么顺手啦。
你说这轧制油的成分是不是很神奇?它就像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贡献着力量。
我们每天用到的各种东西,说不定都有它的一份功劳呢!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这轧制油成分,它可是关乎着很多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呢!咱得重视起来,就像重视我们每天吃的饭菜一样。
毕竟,好的轧制油成分才能带来好的轧制效果,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美好呀!这就是我对轧制油成分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轧 制 油1. 什么是轧制油轧制是将金属通过轧机上两个相对回转轧辊之间的空隙,进行压延变形成为型材(如钢板、圆钢、角钢、槽钢等)的加工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旋转的轧辊给予轧件以压力,使轧件产生塑性变形。
用于这种加工方式的油就是轧制油,具有润滑性能好、冷却性能好、清净性好、工序防锈性好和无毒无害特点。
2. 轧制油的起源由于轧制过程中轧件是通过与轧辊之间的摩擦曳入辊缝的,摩擦既是保证轧制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同时摩擦又导致轧制压力增加,轧辊磨损加剧,并恶化轧后制品的表面质量,鉴于摩擦磨损对轧制过程的影响,采用轧制工艺润滑可以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轧制过程中的摩擦磨损,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润滑剂,以达到润滑和冷却的目的。
3. 轧制油的发展变迁轧制油的发展是随着轧制加工工艺各项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金属轧制始于15世纪,首先是冷轧变形抗力很小的金属,如金和铅;16世纪,人们开始轧制窄带,用来制作货币,据说最早的轧机草图是在D.v.Ljunardo的记录中发现的。
1728年法国首先使用带孔型的轧辊,但是,在约一百多年后才轧出较规则的金属棒材。
1862年Bedson的连轧机开始出现在英国的曼彻斯特。
18世纪中期,人们开始热轧较宽钢板,而薄板热轧未采用润滑油。
1892年,在Teplite建成第一套宽带钢连轧机组。
此时,还没有采用工艺润滑。
18世纪开始人们能轧出较宽的铅板,不久轧制有色金属,同时轧制的厚度范围也扩大了。
然而,直到19世纪人们才开始使用润滑油涂抹轧辊进行润滑。
润滑油通常是以矿物油(1860年以后才大量获得)和动、植物油为基础油。
20世纪初,铝板轧制过程中由于铝对轧辊的粘附以及表面质量的要求,促使轧制工艺润滑的发展,并取得显著效果。
至此,人们第一次提出了系统地发展轧制润滑油的任务,对矿物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污垢少)。
为提高润滑效果,人们往油中添加活性物质,与此同时,低速冷轧窄带钢问世,用水冷却轧辊,但水的润滑能力有限,且存在着严重锈蚀的问题,而矿物油等润滑问题末解决,使生产受到限制;直到1930年,由A.J.Costle建议,开始使用棕榈油作为润滑剂获得优良效果,并一直沿用。
轧机润滑知识普及一、润滑油轧制基础油由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添加剂1、基础油为轻质矿物油,一般是碳链长度在12~15之间的正构烷烃。
从组成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芳香烃的基础油,是由直馏煤经分馏切割后获得。
二类是低芳烃的基础油(1%以下),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分成两种类型即为正构烷烃和饱和烃。
轧制油的分子式为C6H14——C16H34,是一种混合物,不是单一结构。
铝箔轧机和板带轧机使用的基础油不同。
板带轧机用粘度较高的基础油,箔材用粘度较低的基础油,这种方法既考虑了粗轧绝对压下大,需提高油的承载能力,又兼顾了精轧后消除油斑的要求。
2、对轧制油的要求:1)有良好的润滑性,摩擦系数小。
2)有较高的比热容。
3)容易带走较多的热量。
4)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达到预期压下量。
5)退火时不易形成油斑。
6)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
7)对设备、铝材无腐蚀作用。
8)无毒、无难闻气味,对人体健康无害。
9)容易净化和过滤,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3、轧制油的理化性能及其评价1)粘度:运动粘度作为润滑油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成形过程的润滑性能。
此外油的粘度还会影响成形制品退火表面质量,其中有的粘度越高,表面油斑越严重。
另外,油的粘度与闪点、残炭及冷却性能还有一定的关系。
2)密度:一般油的密度都小于1.0g/cm3,而且油品粘度越低,其密度也越小。
大部分油品密度均为0.8~0.9 g/cm3,有些添加剂的密度则大于1.0 g/cm3。
3)闪点: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当油达到某一温度时,油的蒸汽和周围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与明火接触即发生闪火现象,此时的最低温度成为闪点。
4)倾点与凝点:油品在标准规定的冷却条件下,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成为倾点。
而凝点是在标准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将油品冷却到液面不移动时的最高温度。
倾点与凝点都表示油品早低温下流动性能的好坏,同时与油品成分组成中蜡含量有关。
5)馏程:石油产品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在加热蒸馏时没有固定的沸点,只有一定的馏程。
冷轧轧制油的选择及原理讲解学习冷轧轧制油的选择及原理1. 前言冷轧轧制选择轧制油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轧机的产量和质量. 特别是新建的轧机, 必须选择合适于轧机特点的冷轧油, 才能满足轧制规范和后部工序的要求. 本文根椐武汉钢铁公司冷轧厂五机架轧机, HC轧机及宝钢五机架连轧机组的一些经验和数据, 提出适合于循环糸统的冷轧轧制油润滑特性和退火清净性的要求.2.冷轧油的润滑性无论是原有的轧机或是新建引进轧机, 都有一套满足产品大钢的轧制规范, 都有一个最小的轧制厚度, 要满足该轧机能顺利的生产出最薄的厚度, 必须有相应的具有一定润滑性的冷轧油.体现冷轧油的润清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该油品的皂化值, 皂化值越高, 冷轧油的润滑性越好. 但一般来说, 合成酯糸列的油品的价格也越高, 因此必须合理侈选择冷轧油的润滑性.2.1 弹性核理论冷轧时变形区中的摩擦糸数与冷轧油的润滑性, 亦就是与油品的皂化值有一定的关糸. 皂化值越高, 其在变形区中的摩擦糸数越小, 而摩擦糸数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该轧机所能轧制的最薄厚度.根据冷轧带钢弹性核理论[1], 冷轧带钢时, 在变形区中, 金属可出现得不到压下而转入弹性状态. 并处于变形区的中心部分, 故称弹性核. 弹性核的出现徒然消耗轧制压力而不产生压下变形, 是延伸困难的根本原因.以延伸难度糸数Ky来评定轧机的适轧厚度Ky = 1 / 3 C×u ×(1.15 Qs -Qt ) ×D / h式中: C = 1 / 9500u = 摩擦糸数Qs = 单向变形抗力Qt = 前后张力平均值D = 轧辊直径h = 出口厚度当Ky =0.17 弹性核占变形区长30 %Ky= 0.27 弹性区占变形区长50 %Ky= 0.17---0.27 时为难轧产品Ky<0.17 计算的出口厚度为适轧产品..Ky>0.27 为极难轧产品,这时有很大的轧制压力变形量只有5—10 %以上式可以看出, 最小轧制厚度与摩擦糸数u 和辊径D 成正比. 对于一定的轧机, 轧制定材质的带钢时, 摩擦糸数越小, 则该轧机可轧厚度就越薄. 这就取决于使用怎样润滑性的冷轧油产品.2.2 摩擦糸数与皂化值的关糸根据武钢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生产实践, 轧制难轧的最小厚度及适轧厚度, 可以计算出摩擦糸数与冷轧油的皂化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糸,, 表1 武钢五机架适轧厚度Ky = 0.17 D= 610mm油品C1-9 CR-2 St 202AS 棕榈油摩擦系数u 0.075 0.061 0.049 0.025适轧最小厚度0.7 0.5 0.475 0.24表2 武钢五机架难轧极限厚度Ky= 0.27 D = 610 mm油品C1-9 CR -2 St 202AS 棕榈油摩擦糸数u 0.075 0.061 0.049 0.025根限厚度0.46 0.35 0.30 0.15 从上述图, 表可知皂化值每增加40 mgKOH/g ,摩擦糸数约下降0.012---0.014.武钢HC轧机设计轧制程序中所用的摩擦糸数为0.036 .而根据上述理论计算为0.033 两者结果非常接近. 宝钢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现使用皂化值为130---160 mgKOH/g的冷轧油. 其模型计算的摩擦系数u 1# ---3# 机架u= 0.05 4#机架u =0.045# 机架u= 0.16 使用毛面辊上述计算模型中的摩擦糸数取值(光面辊)和皂化值所取值0.049 非常接近. 因此从弹性核理论与皂化值的关糸可以估算出一定的轧机轧制一定材质带钢的适轧厚度和难轧厚度. 反之, 根椐新的轧机, 一定的轧制规范可较正确地选择一定润滑性的冷轧油. 但由于在生产中, 轧机设备经穷有漏油现象该杂油进入乳兆液腐环糸统, 使原有冷轧油的皂化值呈线性下降.因此所选用的冷轧油的皂化值要比理论计算值扩大10—20 % .以免由于杂油影响冷轧油的轧制性能.3.2.3 冷轧油的综合评定虽然是同样的皇化值的冷轧油其润滑性还是一定的差别. 如图3所示. 皂化值为200mgKOH/g 的棕榈油与猪油相比, 棕榈油的润滑性优于猪油. 同样地在纯棕榈油或者纯猪油中添加3—5%的油性剂后其润滑性要比纯油脂的优良得多. 因此对同样皂化值的冷轧油必须进行综合评定来选择更满足工艺条件的冷轧油.用上述方法来选用冷轧轧制油. 不适用于廿辊森吉米禾轧机. 因泛轧油的润滑性太好, 易造成辊糸打滑. 一般用于廿辊森吉米尔轧辊的冷轧油皂化值<95mgKOH/g.3 退火清净性冷轧轧制油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但如果轧后带卷不经电解脱脂直接在罩式退火炉中紧卷退火, 那么对冷轧油有更高要求, 即具有良好的退火清净性, 该种轧制油称”轧机清净钢板(MCS)轧制油. 特别是3---5%H2 ,95—96% N2作为保护气体的罩式退火炉更是如此. 一般来说全氢炉的退火钢板表面要清净一些.MCS轧制油必须具有较低的挥发温度, 良好的抗氧化, 热劣化性能, 退火后板面的漫反射率≥70% -----使钢板表面的污垢复制于无色的透明胶带上, 将这胶带贴在白色的硬纸上, 用反射法测量亮度(y值). 以无污空白胶带为100%来表示百分率(经电解脱脂过的退火带钢表面的漫反射率为95%)影响退火清净性的原因如下;3.1 乳化液的理化性质的变化乳化液理化性质的变化是由于乳化液中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造成的. 在物理变化中会产生细粒污染, 大都由于细铁粉在轧辊和带钢上擦落产生的. 化学变化是肉于变形区中的变形热和摩擦热, 在铁粉触酶作用下促进了油膜的氧化, 并使油膜的油质分解成羰基, 羰基与铁粉生成铁皂而形成油污. 同时铁皂也会分解变质与钢板表面反应产生氧化膜, 因此化学反应生成油污是由于使用的轧制油的氧化物劣化产生的.钢板表面的氧化膜及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