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15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4章植物与土壤》单元测试卷(1)(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一、第1节土壤的成分1.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经热胀冷缩等物理变化变成了土壤2. 植物的生活需要各种营养成分,其中由根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成分主要是指()A.土壤中的有机物B.土壤中的水分C.土壤中的无机盐D.土壤中的微生物3. 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通常是土壤中()A.有机物的含量B.矿物质的含量C.微生物的含量D.空气和水分的含量4. 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试管中培养。
两周后现象如图,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A.水B.无机盐C.阳光D.温度第2节各种各样的土壤某些农田附近通常会有一些池塘,塘底淤积的泥土在土壤的分类中最有可能属于()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三类都不是在“用手搓土壤”实验完毕后,必须要反复冲洗双手的原因是()A.土壤很脏B.土壤很臭C.土壤中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D.土壤有毒下列特征不能构建黏土类土壤模型的是()A.矿物质颗粒占土壤固体部分的比例较大B.土壤固体部分占土壤体积的比例较大C.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比例D.水分比例比空气比例大如图所示是三类土壤的组成成分的体积分数模型,其中通气、透水能力最强的土壤是()A.甲B.乙C.丙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
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A. B. C. D.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和生长最快的部位分别是()A.成熟区、伸长区B.成熟区、分生区C.伸长区、分生区D.根冠、伸长区如图是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关于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根毛区部分表皮细胞向外生长形成根毛B.图中乙成熟区细胞出现液泡,能迅速伸长C.图中丙区域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D.图中丁位于根尖顶端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第4节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土壤中的水分到达绿色植物叶肉细胞的顺序是()①根的导管;②根毛细胞;③茎、叶肉的导管;④根表皮以内的层层细胞;⑤叶肉细胞。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植物的根系.(1)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②吸收水分与无机盐。
(2)植物的根在土壤中的分布,与植物的种类和外界环境如土壤的、、和等因素有关。
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由不定根组成。
是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
(3)根尖的结构。
(如图)①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主要起作用,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②分生区:细胞核较,细胞质较,没有液泡。
有很强的能力,能不断,使根生长。
③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细胞壁较薄。
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使根不断地伸长生长。
④根毛区: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内有输导组织。
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扩大了根的吸收面积,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
⑤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由一个皮层细胞进入另一个皮层细胞,然后进入根的木质部导管,并上升到植物体的各结构。
注意要点:①根的不断伸长是伸长区细胞不断伸长和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的结果。
②在根尖的四部分结构中,出现细胞分化的是根毛区,它的内部形成了导管,表面形成了根毛。
2.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正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一般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
若施肥过多,细胞就会失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3.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水分外,还需要无机盐,用于构建植物体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如:含氟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如果植物缺少某一种必需的无机盐,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①缺时,叶片发黄、瘦小、开花少、籽实不饱满;②缺时,植株生长缓慢,矮小,叶色暗绿带红,花、果实、种子都会减少;③缺时,茎秆细弱易倒伏,叶有褐斑;④缺硼时,植物只开花不结果。
《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完美版课件 (一)《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完美版课件植物的生长与发展离不开根的吸收。
在植物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根的生长和发育不仅对地下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对《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完美版课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导学导学环节是整个课件的开头,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的和重要性。
在课件中,这一部分通常会有一些开场白,以及配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图片。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可以先感性体会植物中根的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
二、根的形态结构在这一部分,课件详细展示了植物根的不同部位的形态结构,包括根冠、根毛、飞根、肋根等。
通过清晰的图像和文字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对后续吸收物质的过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根的吸收机制在这一部分,课件详细介绍了根吸收过程中的最适环境和吸收机制。
对水分和营养元素的吸收进行了分析和讲解,同时引入了渗透压概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吸收物质的原理。
四、根毛的示范这一部分是课件的实操环节。
通过展示根毛的观测、染色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根毛吸收营养的过程。
五、根的适应环境在这一部分,课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根的适应性。
例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植物根可以借助生理变化实现自我保护,保证自身生存。
六、课堂总结在这一部分,课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了植物根的重要性以及吸收物质的机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并提出了课程的考点,对学生的学习和考试都有指导作用。
七、思考题在这一部分,课件会提供几道思考题,旨在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适当的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不得不说,《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完美版课件是一次非常好的课堂教学体验。
通过科学、可视化和实操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植物的根和吸收物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将课件和其他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知识的传授、实践和反思。
第3节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根系,区别直根系和须根系。
掌握根尖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了解保护根尖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较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解根毛细胞结构特点和根毛的功能,使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
三、活动准备:实物材料:青菜、葱、韭菜、南瓜、茄子、毛豆萌发的大豆和豇豆种子放大镜、显微镜、玉米根尖纵切永久装片四、教学过程找出它们根系形态..和数量..上的区别,对根系进行分类..并写出分类的依据..。
分类的结果记录在学案的表格中。
小组展示:请组长展示分类的结果和依据,其他组可以对此进行改正和补充类困难或错误的小组进行适时引导。
强调直根系和须根系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明显发达的主根。
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学生的兴趣较高,但部分植物属于幼苗,学生在分类时会出现困难,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过渡无论时直根系还时须根系他们都能将植物与土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发挥根的作用,根有什么作用呢?进一步提问:植物的根具有吸收作用,那么这个作用体现在整条根上吗?任务二:探究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在根的哪里?小组活动:思考:(1)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2)“剪去根的前端”基于的假设是;(3)“涂上石蜡”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的小麦先出现萎焉现象。
分析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未能参与实验的整个过程,只让学生简单的了解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的锻炼有局限性。
五、巩固联系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A 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B 有分生区C 有伸长区D 有根冠2、根生长最快的部分是()A 根冠B 分生区C 伸长区D 成熟区3、根着生大量..的根毛的作用是什么?六、课后反思由于不是自己任教的班级,所以整节课的课堂气氛不是很活跃,和学生的交流也不是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