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六书”理论新解-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书”理论新解

摘要:“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传统理论,它对文字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类。文章对“六书”理论关于“造字之本”的说法做出新的解释,认为它其实是更接近于描述汉字的结构类型。

关键词:六书许慎造字之本结构类型

一、“六书”含义来源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是周礼并未具体说明六书的内容。

西汉末年,汉代的学者首次将“六书”解释为六种造字的方法,并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称。有几种说法:

1.班固引用了刘歆的《七略》,而在其著《汉书·艺文志》说道:“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从以上较为流传的三家来看,对“六书”的解释显然迥异,各有分歧。然而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许慎的解说是更为详尽、简明和易懂的,因而也更受到学界的推崇。

二、学界对“六书”乃“造字之本”说法的争论

许慎对“六书”的解说《说文解字》,堪称得上是影响后世颇深的一部文字学经典大作。但是,其实自从“六书”一词出现的那天起,关于

“六书”的争论就随之而起,没有定论,这致使“六书”的理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造字之本”这一说法最早是由汉代的班固提出的,他在《汉书·艺文志》中指明“六书”的基本内容是“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同时,提出它们是“造字之本也”。这也是学界认为“六书”是造字之法的主要理论来源。何谓“造字之本”?即造字的基本方法,这种观点认为先人在造字最初,曾考虑到用这六种主要的方法来创造汉字。或者,换个说法,至少是他们在进行大量文字创造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定规则。但是,很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这种说法开始受到质疑。人们甚至开始怀疑这段话的真实性。

我们知道,“六书”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周礼·地官保氏》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日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并没有对“六书”的具体内容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我们可以从常识角度出发去考虑。从文义上来看,“六书”同礼乐射驭数并列,这些都是当时贵族子弟必须掌握的技艺,他们八岁入学,所学内容应该不会太难,大多是最基本的入门知识。那么“六书”所指内容同样也是较简易的文字知识。如果把“六书”作“造字之本”来解释,那么里面的内容想来是偏深奥的。对于这些初初学习的孩子来说,掌握这样的造字之法未免有些不适宜,况且,也用不着。毕竟他们不是那些文字学大家,在这方面不需要精深的学习和认知。当时的主要学习任务更多的是识字、写字和读书,这样,作“造字之本”来理解显然不太合适,因此更合理的说法和解释应该是六种辨识字义的技艺罢了。这样,才符合当时的贵族儿童所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

正如吕思勉在《字例略说·论六书》提到的,“且六书之说,岂可以教学童哉?……晚近闾里书师,其教学童,犹用《三字经》《千字文》等,其法盖传之自古。若以六书之说教学童,是犹今之教学童者,用字典分部之说也,有是理乎?”因此,他又作出结论,“以‘六书’为造字之本,其说实不可通,故许序尚无此说。又事惫声皆不可去象,窜此十六字者,于小学盖实无所知:然后人认为班书原文,于“造字之本也”五字,亦不敢疑,而说文字遂又添一重缪抽矣。”

并且,即使是“造字之本”的说法,它所表示的具体含义也可能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创造”之意。在这里,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探寻“造”字的

真实含义。“造”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造,就也。从辵告声。谭长说:造,上士也。艁,古文造从舟。七到切”。段玉裁作注:“陸氏云:广雅作艁。按艁者,谓并舟成梁,后引伸为凡成就之言。”通过“造”的古文“艁”,我们可以知道“造”在古时也有集聚排列之义。因此,这里的“造字之本”有了另外的解释,实为“汉字排列的六种方式”。即把众多汉字归纳之后得到的六种汉字构造方式。

三、“六书”含义新解

那么,既然对“六书”的性质是什么存在争论,我们不妨从“六书”的命名里去探寻从而得到一些蛛丝马迹。“六书”的内容在汉代得到补充更新,所以我们要了解当时所认为的“六书”含义,可以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入手。他的《说文解字·叙》,更是他作《说文解字》一书的主要根据,决不能忽视。书里面详细说明了他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更对六书理论作了系统的分析。所以,我们从《说文解字·叙》里的介绍来分析“六书”的含义更为便宜。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六书”之“书”的具体含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叙》里说到,“著于竹帛谓之书。”这就是说,把文字刻划或写画在竹简上,就是“书”,实际上侧重的是人们能够看到的文字形体。“书者,如也”。“如”,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如,从随也。从女从口。人诸切。”他认为,“书”之意与“如”之意有相通之处,“书”在竹帛等载体上表现的形体与实际所表达的事物应该是一致的。那么,“六书”就可以解释为“六种汉字的主要形体类型”,与“创造文字的方法”之意不同,可以说这种观点是不恰当的。

其次,许慎说到,“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指。”这正是他的写作目的,将“字例之条”给揭示出来。《说文解字》对“例”的解释是:“例,比也。从人?声。力制切”就是说,“例”有排列在一起的意思。“条”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条,小枝也。从木攸声。徒遼切”。段玉裁注解:“毛传曰。枝曰條。浑言之也。條为枝之小者。析言之也。”因此大致意思就是把汉字分解成更小的部分,概括出来就是指对汉字的形体构造进行分化解析,从而把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形义关系特点的汉字比并、归结在一起,总结出汉字结构类型。

总之,我们通过分析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的解释,以及他作此书的目的,认为许慎对“六书”的看法,其实是在界定六种汉字结构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