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汉字的“六书”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525.00 KB
- 文档页数:27
汉字形体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历来有“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是后人根据已有的汉字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造字方法。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一直到西汉末年才有详细的论述。
先是刘歆的《七略》,嗣后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后来,刘歆的再传弟子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的更为明确具体:“《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上述三种说法,名称和顺序都不尽相同。
清代以后,一般人采用许慎所说的名称,按班固所说的顺序排列。
《汉书〃艺文志》说“六书”是造字之本,这种说法并不全面。
事实上,转注和假借并不造新字,一般把它们理解为用字之法。
象形字许慎说:“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象形字是依据某种物体的形状曲折回环地画成的,如“日”、“月”两字。
可以看出象形字是从画图发展来的,但是画图与文字的性质不同,文字与语言结合,有比较固定的形体,表达词的意义能够读出音来;而画图并不与语言结合。
象形字可以分为:1.单体象形字,如“日”字,甲骨文和金文都像太阳的形状。
由于用刀刻在甲骨上,所以甲骨文多角方正,而金文的笔画是圆的。
2.合体象形字,如“果”字,《说文》解释为:“果,木实也,象果形在木上。
”这个象形字是树木和果实两部分组成的。
又如“巢”字,《说文》:“乌在木上口巢,从木象形。
”“巢”字的上半部像许多小鸟,其下是鸟窝,也是合体象形宁。
3.变体象形字,如“尸”字像横卧的尸体。
“县”字像头例悬形。
象形字是表形的,以形显意;其形体总是描绘事物的特点。
六书一、概念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1]》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二、释义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条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汉字的分类结构及六书汉字的分类结构及六书汉字的分类任何一种文字都有字形、字音、字义三个方面的特征,因此分为表形文字、表音文字、表意文字1.表形文字 ----描摹物体形象的文字,代表一定的意义,有一定的读音,是文字发展的初级阶段。
体系不够完整,功能不完善,因为它不能直接与语言中的词语准确的结合,可以表义,但不能准确表达词语和发音,只能表示具体事物,不能表示抽象概念。
2.表音文字 ----使用少量的字母来记录语言中的语音,从而记录语言的文字。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表音文字。
根据字母所代表的语音单位的不同,表音文字又可分为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的音节文字(如日文),和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的音素文字(如英文)两种。
3.表意文字 ----就是不直接表示词的读音,而是用特定的表意符号表现语义,记录词或词素的文字。
有的学者认为汉字是现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也有的学者认为汉字不仅仅表意,汉字中的形声字也有表音的功能。
汉字的结构汉字是方块式的文字1.独体字----来源于图画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2.合体字----以独体字为基础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和形声字。
在汉字总体内,独体字占很少,合体字占90%以上,合体字中以形声字绝对多数。
汉字的六书汉字形体的构造方法,传统说法叫“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象形 ----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2、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汉字造字的“六书”汉字造字的“六书”是一种汉字笔画体系,成书于五代十国时期,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
“六书”由郯邑孔伋和高礼以《象形定声六书》称其为“六书”。
“六书”包括《人书》、《地书》、《水书》、《火书》、《木书》、《金书》这六种汉字笔画,把汉字的笔画及其意义交织在一起,使汉字的写法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形成了一种汉字造字体系。
《人书》注重表意,又名“表书”,以表意词语中多见的轻声字,关于动作、态度、情绪等人文关怀内容的字根,用简单大笔画,以考量辩析相应词语多义时考虑,以简化表意字笔读。
《地书》注重形声,又名“形书”,以术语和地名,以及形容词、副词、助词、代词、动词中的声调字,以熟悉汉字字形拆出声旁,以联想和理解来表达对地方的记忆与熟悉,也以此存储对地方的记忆。
《水书》注重构字,又名“构书”,以配合汉字笔画习惯,可以表达更多的意义的字根,其构字有关的笔画,不仅熟悉古书表意字的构字法,而且能够把结构更为丰富的字形,用笔加以拆出声旁,增补构词,使汉字更为丰富。
《火书》注重应形,又名“变书”,以汉字词语中多见的音节字,充分利用汉字变形应用,可以将汉字笔画变形而得到不同意义的字根,例如狮(shi)以边变角,即变为示(shi),以及巴(ba)变为霸(ba),使汉字的含义更加丰富。
《木书》注重多情,又名“合书”,以汉字的结构特征,把两个或者多个拆分的字根合二为一,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并会用笔加以结合,以便表达不同意义的字根,以及在不同词语中表达出汉字的多义性。
《金书》注重变色,又名“变书”,以不同的汉字变形表达不同的意义,把汉字的笔画进行调整和修改,以实现不同意义的字根,比如法象变为泌,用把字根给它改变了颜色,以及把九丙边改为九乃边,使汉字的意义可以表达的更多,更丰富。
总之,汉字造字的“六书”是汉字造字历史上重要的成果,它把汉字的笔画、声旁和意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可靠、安全的汉字造字体系,使汉字的写法更加完善,更加简捷易读、精确而准确。
国学之六书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汉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①象形。
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
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
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有力,就会成功。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大致有八种类型: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贷)、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义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
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
如“反”和“返”。
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六书:汉字造字方法导语:六书是我国古汉语的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六书吧!六书,首见于《周礼》,清代以后一般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是后来的人对汉字进行分析而归纳出来的系统,也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当有了六书系统以后,人们再造新字时,都以该系统为依据。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文字,六书●【六书的基本概念】:指古人分析汉字的构造和使用而的归纳出来六种条例。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示、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六书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是一个不够完善周密的条例。
但是,它对于大多数的汉字,特别是对古文字,它还是能够予以说明。
“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六书的具体内容】一【象形】:六书之一。
字形摹写实物的形状,或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如《牙部》:“牙,壮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象形字有独体象形与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单独成字。
如“石”,其中“厂”(han四声)成字,意思是山边岩石突出覆盖处;“口”象石块之形(非口舌字),不成字。
王筠说:“石与果一类,本以○象石形,而此形多矣,乃以厂定之。
”(《说文释例?象形》)这说明合体象形的产生是由于区别象形形体的需要,即加上一个表示同类事物的字,使所摹写的对象能够确定,不致产生误解。
“象形造字法“及“象形字”是汉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的基础。
二【指事】:六书之一。
也叫“象事”、“处事”。
以点画等象征性的符号来表明意义。
《说文解字?叙》:“指示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字在汉字中为数不多,这可能与以符号表意的局限有关。
说文解字六书的定义好呀,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说文解字六书的定义”的科普文章:当我们提及汉字,那可真是如同一个神秘而又精彩的宝藏世界。
而要打开这个宝藏世界的大门,了解“说文解字六书”就是那把神奇的钥匙。
想象一下,汉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程,而“说文解字六书”就是建筑的六种基本方法。
如果把汉字比作是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那么“六书”就是厨师烹饪时的六种独特技法。
“六书”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首先,咱们来聊聊象形。
象形字那就是汉字中的“图画高手”,它是直接描绘事物的形状来表示这个字的意思。
比如说“日”字,最初就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像不像天空中那个大大的太阳?再比如“山”字,就是三个三角形连在一起,多形象呀,仿佛就是眼前那起伏的山峦。
我们在生活中,小朋友学画画的时候,有时候画个简单的图形来代表某个东西,这就有点象形字的意思啦。
接着是指事。
指事字就像是个“指示牌”,它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一些标志性的符号来指出事物的特点或者位置。
比如说“本”字,在“木”字的根部加上一横,表示这是树木的根部,也就是“根本”。
“末”字呢,则是在“木”字的树梢处加上一横,代表树梢、末端。
当我们在地图上看到那些箭头和标记指示方向和地点时,就和指事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会意字呢,就像是几个小伙伴手拉手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
它是由两个或多个象形字、指事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
比如“休”字,一个人靠着一棵树,这不就是在休息嘛。
“采”字,上面是一只手,下面是一棵树,意思是用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在团队合作中,大家各施所长,共同达成目标,这就体现了会意的精神。
形声字,那可是汉字中的“大明星”,数量众多。
它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示字的意思范畴,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比如“河”字,左边的“氵”表示和水有关,右边的“可”表示读音。
“饱”字,左边的“饣”表示和食物有关,右边的“包”提示读音。
就好像我们在学校里,根据不同的班级分类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旁就是班级类别,声旁就是我们的名字。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说文解字》是汉字学术著作,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纂而成。
书中通过对汉字的形体构造、音韵特点、义理含义等方面的考证,将汉字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解释和阐述。
其中,六书是《说文解字》的核心分类方法,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字形构造和演变的原则及规律。
1. 象形:字形形状与所表示的事物或对象的外形相似,以形象的方式表达意义。
如“日”字象太阳升起时的姿态。
2. 指事:字形通过符号的方式直接表示所指的事物或抽象概念。
一般来说,这类字形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如“上”,字形是一个指向上方的箭头,表示位置的概念。
3. 会意:字形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而成,通过组合表示一个更为复杂的意义。
如“众”字由两个人形字组成,表示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意思。
4. 形声:字形由“形旁”和“声旁”组合而成。
形旁表示字义的意义范围,而声旁则表示字的音韵。
这种字形构造方式既表达了意义,也提供了发音的线索。
如“安”字,左边“宀”旁表示安定的意思,右边“女”旁表示发音。
5. 转注:字形形状与所指的事物或对象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其他字的意义或形象来转义。
这种字形构造方式常见于某些特定领域的专用词汇。
如“喔”字,字形是一只鸟,但表示的是一种鸟叫的声音。
6. 假借:字形与原意无直接联系,是通过借用其他字的音读来表示意义。
这种字形构造方式常见于文化、宗教、地名等方面。
如“佛”字,字形表示佛陀的形象,但读音是借用“彿”字。
六书的划分原则为我们理解汉字的形态演变和意义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对于汉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六书造字法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我国最古老、最独特的书写系统
之一。
汉字六书造字法是汉字形体结构的理论基础,也是汉字演化的
总结和归纳。
首先,六书指的是汉字的六种基本结构,即“横、竖、撇、捺、点、折”。
这六种结构可以组合成各种形态,构成了汉字形体的多样性。
其中,横、竖、撇、捺是汉字的基本构成要素,点、折则是辅助
构成要素。
其次,造字是指依据汉字六书法则,通过组合、变形、衍生、借
用等方式创造新字的过程。
造字涉及到丰富的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
内涵,对于丰富和拓展汉字体系,促进汉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汉字演化长达几千年,造诣至深,体系至广,表现出了我国古代
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六书造字法的探讨,不仅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汉字的形体特点和演变历程,还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汉字,弘扬中华文化。
因此,汉字六书造字法是我们传承汉字文化的重
要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应该了解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总之,汉字六书造字法作为汉字形体和演化的理论基础,对于我
们深入理解和应用汉字都极其重要。
相信随着我们对汉字的学习和理
解越来越深入,汉字文化的瑰宝也会在我们的心中越来越闪耀,成为
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六书的详细讲解“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
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概念: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六书”的这个概念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东汉郑玄注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①、假借、谐声②也”(注:①处事,即“指事”;②谐声,即“形声”)。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把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一般都认为,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之法,即汉字结构的条例;转注、假借则属于用字之法。
说文解字中六书的定义【原创实用版】目录1.六书的定义与含义2.六书的起源与发展3.六书的具体内容4.六书在汉字构造中的应用5.六书的学术价值及影响正文一、六书的定义与含义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方式,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
六书分别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这六种构造方式为汉字的创造和演变提供了基本的规则和方法。
二、六书的起源与发展六书的概念并非突然出现,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构造方式。
随着汉字的不断演化和发展,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这些构造方式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提出了六书的概念。
此后,六书成为汉字构造的基本理论,对后世汉字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六书的具体内容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指的是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物体的形状,使其形状与所代表的事物相一致。
如“日”字,用一个圆圈表示太阳,与太阳的形状相符;“月”字则用一个弯月表示月亮,与月亮的形状相符。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是通过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事符号来表示意义。
如“上”字,用一个向上的箭头表示向上的意思;“下”字则用一个向下的箭头表示向下的意思。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字,来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武”字,由“止”和“戈”两个字组成,表示停止战争的意思;“信”字则由“人”和“言”两个字组成,表示人的言论可信。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是通过将一个表示事物的象形字和一个表示声音的声旁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字。
如“江”字,由“水”和“工”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河流的意思;“河”字则由“水”和“何”两个部分组成,表示河流的意思。
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转注是在一个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字形、声调或意义,形成一个新字,新字与原字在形式和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