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929.00 KB
- 文档页数:7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中风、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早期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分析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失眠、抽搐、瘫痪、语言障碍等。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症状的持续时间、频率、强度以及是否伴随其他症状,结合病史和家族史等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可能的疾病类型。
2. 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神经系统体征检查和功能检查。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主要包括查体、神经系统反射、肌力检查等,用于判断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功能检查如脑电图、CT扫描、MRI等可以提供更多疾病诊断的线索。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于诊断某些神经系统疾病非常重要。
例如,脑脊液检查可以检测到脑膜炎、脑炎等疾病;血清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可以帮助诊断肿瘤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4. 精确的分子生物学检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疾病的基因突变,辅助诊断和预测疾病进展。
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式。
例如,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可以使用多巴胺类药物来补充缺乏的多巴胺;对于抑郁症患者,可以使用抗抑郁药物来调节脑内的神经递质水平。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在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对于中风患者,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物理治疗师可以设计特定的运动和康复计划,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生活功能。
3. 手术治疗对于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肿瘤、脑出血等,手术治疗可能是必需的。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或减小病变组织的体积来缓解症状,并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主要依靠感觉和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常见类型是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四肢持续性疼痛,感觉症状通常子下肢远端开始,主要表现为远端疼痛,还可出现对称性麻木等感觉障碍,可由手套-袜套感觉减退或过敏。
诊断依靠:确切的糖尿病诊断依据;四肢持续性疼痛或感觉障碍;双侧或至少一侧拇指震动觉异常;双侧踝反射消失;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低。
患者糖尿病家族史,并有双侧下肢腱反射减弱,双足疼痛,该病待排外。
坐骨神经痛:是指炎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支区内的疼痛综合征。
临床上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较为常见,是坐骨神经通路受周围组织或病变压迫或刺激所致,少数继发于全身疾病,根据受损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者最为多见。
疼痛为沿坐骨神经径路由腰部、臀部向股后。
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放射。
疼痛常为持续性钝痛,阵发性加剧,根性痛在咳嗽、用力时加剧,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患者腰椎MRI示腰3-4椎间盘突出,椎管变窄。
腰4-5、腰5-骶1间盘膨出。
肌电图为双侧坐骨神经源性改变,该病不能除外。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慢性Guillain-Barre综合征,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疾病,呈慢性进展或复发性病程。
临床表现主要为对称性肢体远端或近端无力,大多自远端向近端发展。
其诊断必须具备:1、临床检查①一个以上肢体的周围性进行性或多发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进展期超过2个月;②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电生理检查NCV显示近端神经节段性脱髓鞘;3、病理学检查:神经活检示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并存;4、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
该患者脑脊液有蛋白增高,复查肌电图及腰椎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1、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又称格林-巴利综合征,是迅速进展而大多数可恢复的运动性神对称性四肢经病,一般起病迅速,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常在数天至周达到高峰,到4周停止发展。
周围神经病和肌病诊疗常规(1)Guillain-barre 综合征1、临床诊断要点(1)病前2~4周有发热或不明原因的感染史,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
(2)急性发生的四肢对称性的、迟缓性的瘫痪。
可伴呼吸肌瘫痪。
(3)可有或无颅神经麻痹,最常见的是第7、9、10以及3、4、6颅神经麻痹,双侧多见。
(4)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2、实验室检查1. 腰穿:脑脊液有细胞蛋白分离现象。
2. 血及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 G、Ig M升高。
3. 肌电图检查:(1)病后2周肌肉出现神经原性损害。
(2)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波幅下降或神经传导阻滞。
(3) F、H波反射异常。
3、治疗措施(1)急性呼吸衰竭的抢救措施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包括呼吸频率、深度,血压和皮肤紫绀等);如果病人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因转入神内监护室及时纠正。
(给予吸氧、吸痰、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人工辅助呼吸,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2)免疫治疗方案方案1:大剤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0.4 g/kg.d, 连续5日)联合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g/日, 连续5日; 改用地塞米松20 mg/日, 2~4周,依症状好转情况可逐渐减量。
)方案2(经济条件差时):地塞米松20 mg/日, 静脉注射2~4周, 依症状好转可逐渐减量。
方案3:血浆交换疗法(病重、有呼吸肌麻痹者)。
3)其它药物治疗改善神经营养代谢药:B族维生素B1、B12、C、辅酶A、ATP、肌生、神经节苷脂等。
4)一般的对症治疗(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翻身,防止褥疮。
(2)注意营养,有吞咽困难者应鼻饲。
(3)预防感染。
(4)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置,进行康复锻炼。
(1)临床诊疗途径二、重症肌无力(1)临床诊断要点:全身骨胳肌的无力有疲劳现象,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能减轻和缓解症状。
(2)重症肌无力的分型(Osserman分型)Ⅰ型(眼肌型):单纯眼外肌受累ⅡA型(轻度全身型):常从眼外肌开始,逐渐开始波及四肢和/或咀嚼肌、咽部肌肉,但呼吸肌不受累。
周围神经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不安腿综合征等肢体麻木诊断及治疗、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病例简介患者女性,80 岁,因四肢麻木20余天入院,患者约 20 天前开始感到右上肢麻木不适,伴针刺疼痛感,活动、捶打后症状好转,1 周前自觉双下肢麻木,伴蚁行感、针刺感、烧灼感,自诉夜间明显,活动、捶打后能好转,无肢体活动不利,于家中予推拿、按摩后自觉症状稍减轻。
既往史:腔隙性脑梗死史 3 年余,无后遗症;干燥综合征病史数年。
神经系统查体(-)。
诊断及治疗患者老年女性,因肢体麻木 20 余天入院,查体无明确定位体征,考虑患者有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且伴有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静息时,尤其夜间出现或加重,活动并敲打后部分缓解,故考虑不安腿综合征可能。
鉴别诊断肢体麻木起病常见鉴别诊断:1)吉兰-巴雷综合征:起病前多有感染史,临床表现对称性下肢或四肢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伴末梢型感觉障碍,发病 1 周后开始出现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逐渐进展病程,以足和手指末端麻木为首要表现,逐渐发展至主要影响脊髓后索的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脑脊液检查正常或轻度蛋白升高,血清维生素 B12 和叶酸低于正常。
治疗上主要予以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改善焦虑情绪以及心理治疗等对症处理,同时加强陪护及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预防不良事件。
不安腿综合征(RLS)此患者目前诊断考虑不安腿综合征(RLS)、睡眠障碍、焦虑状态。
安腿综合征是神经科常见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感觉运动障碍,其临床特征是在休息时出现或因休息而加剧的运动冲动,发生在傍晚或夜间,在运动时消失或因运动而改善。
症状在发病年龄、频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有很大差异,病情严重时会影响睡眠、生活质量和情绪。
其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家族性等)和继发性(缺铁性贫血、妊娠和终末期肾病、叶酸和维生素 B12 缺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免疫相关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