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编目基础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85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一)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性质、内容1.掌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环境,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
国外关于图书馆对象的认识:第一阶段:整理说,技术说,管理说第二阶段:社会说,知识社会说第三阶段:交流说,新技术说第四阶段:信息资源说我国图书馆界的认识:1、要诉说。
五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干部、建筑设备、工作方法2、矛盾说.“藏书与利用”或“管理与利用”的矛盾3、规律说.认为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科学4、交流说。
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5、信息资源说结论: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如下描述:(1)普通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发展机制.此外,普通图书馆学还包括图书馆事业史和图书馆学发展史的研究(2)专门图书馆学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极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
内容主要包括,研究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极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他们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和发展趋势等(3)比较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
它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差异进行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
主要有3种形式: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4)应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也成为狭义应用图书馆学。
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一、选择题(一)基础理论1.图书馆业务工作是以(文献)为工作对象,以传递文献信息为方法,以读者服务为目标的一种过程。
2."目录"一词最早出现于班固的《汉书•叙传》,"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
请问:叙录的意思是 (提要 )。
3.《公共图书馆宣言》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
4.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有文字的文献(甲骨文)。
5.属古罗马人发明的一种书籍形式是(羊皮纸书)。
6.我国最大的图书馆是(中国国家图书馆)。
7.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是( 美国国会图书馆 )。
8.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每(5)万人就应该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9.下列不属于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是:( 儿童图书馆)。
10.不属于图书馆效益的特点的是(利润性)。
B.外向性C.模糊性D.潜在性11.为了防止竹简虫蛀和霉烂,在书写之前,需要进一步加工处理,这一道工序叫(汗青)。
12.以下哪项属于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潜在经济效益)。
13.复合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有机结合。
14.(信息内容)是指文献中记录的人类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信息,经过积累总结的知识,是文献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15.(载体材料)是指能够记录知识、信息的各种物质实体,是人类传播和交流知识信息的媒介。
16.在我国,通常使用的划分图书馆类型的标准有()A.按图书馆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划分B.按馆藏文献范围划分C.按用户群划分D.以上都是17.总分馆制可以实现(abd)。
a资源共享 b通借通还 c经费共享 d资源共建18.在国际图书馆界,国家图书馆的类型不包括下列哪类:(专业图书馆兼做国家图书馆)A.公共性的中央图书馆;B.国会图书馆兼做国家图书馆;D.科学图书馆兼做国家图书馆。
19.国际图联1975年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概括为(abcd) a保存人类文化遗产;b 开展社会教育;c传递科学信息;d开发智力资源。
文献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献学的学科性质是()。
A. 历史学B. 文学C. 信息学D. 管理学答案:C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献学的研究范畴?()A. 文献的收集B. 文献的整理C. 文献的编辑D. 文献的创作答案:D3. 文献的分类方法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用的分类方法?()A. 主题分类法B. 作者分类法C. 年代分类法D. 地区分类法答案:B4. 下列哪一项是文献学研究的主要目的?()A. 促进文献的传播B. 促进文献的保存C. 促进文献的利用D. 促进文献的创作答案:C5. 文献检索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检索工具?()A. 目录B. 索引C. 摘要D. 书评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科。
答案:收集、整理、利用2. 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书籍、期刊、档案3. 文献分类的依据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主题、年代、地区4. 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比较法、统计法、分析法5. 文献检索的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确定检索词、选择检索工具、获取文献信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献学与图书馆学的关系。
答案:文献学与图书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献学是研究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的学科,而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学科。
文献学为图书馆学提供了文献分类、编目和检索的理论基础,而图书馆学则为文献学提供了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
2. 说明文献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答案:文献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献学有助于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其次,文献学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再次,文献学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最后,文献学支持了学术研究和决策制定。
1.档案文献编纂学:是研究档案文献编纂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科目,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时间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概括,是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方法论研究。
档案文献编纂:按照一定的题目要求,对档案安信息进行搜索、筛选、审核、加工、整序、评介,以档案文献出版物的形式向社会用户提供档案文献信息的工作。
2.作者书名孔子《六经》开创了私人编纂档案的先河刘向《别录》刘知几《起居录》《实录史通》首次较深刻的探讨了史料和史学的关系司马光资治通鉴《答范梦得》是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档案文献编纂的学术论文孔子是我国谷底啊将史料编纂与史书纂著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代表人物章学诚《文史通义》《校雠通义》章学诚是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之集大成者3.档案文献编纂的重要性档案两步整理论是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档案学理论基础。
档案两步整理论是谢觉哉同志1959年6月3日在全国档案资料先进经验交流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的。
我们可以将两步整理论的内容和要点归纳如下:第一,档案整理工作包括档案试题的次序性整理与档案信息的内容性整理两个方面,二者构成档案整理的完整内涵,二者都属于档案部门的基本的工作。
第二,档案实体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档案信息整理的基础。
所谓实体整理是指要按照档案形成的客观规律,对档案进行科学的收集、分类、组卷、排列、编目、保管、统计,固定其空间位置,建立其检索工具,便于档案的安全保管和人们前来查用。
这是对档案进行整理的一般的传统而基本的做法,是使历史记录得以科学保存的唯一途径。
第三,档案信息整理是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步,是整个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档案能够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所谓档案信息整理是指要按照社会利用档案信息的客观规律将价值较高的档案信息从档案实体中抽出来,经过科学的再加工,生产出档案文献信息产品进行传播,主动地、及时地、广泛地、系统地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服务。
第四,档案两步整理论是由档案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从第一步到第二步,是档案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修订建议邓福泉【摘要】《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作为我国文献编目领域的主要参考工具书,在理论方面尚存在定义不准和概念不清的问题,个别规则条文也有不合理之处,有些示例甚至存在错误,尤其是其全部示例均为手工编目格式.这与当今我国图书馆界普遍采用的CNMARC格式严重脱节,应从文献编目理论及文献编目实践两方面考虑对其进行修订.【期刊名称】《国家图书馆学刊》【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6页(P87-92)【关键词】中国文献编目规则;ISBD;规定信息源;题名页;编目格式【作者】邓福泉【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图书馆【正文语种】中文由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推荐使用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简称《规则二》),自2005年出版之后便逐渐成为我国文献编目工作中最主要的参考工具书。
然而该书自出版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期间不仅《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简称ISBD)发生了不少重要变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文献编目工作已经彻底告别手工编目而进入了计算机编目的新阶段。
这就要求《规则二》不仅要在理论上尽量与国际编目标准保持一致,同时也要在实践上最大限度地满足计算机编目的需要。
本文仅以“普通图书”部分的编目规则为例,就《规则二》的修订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文献编目工作离不开文献编目理论的指导,只有在理论描述上保持清晰易懂,才不致让编目员产生误解,从而保证书目数据的编制质量。
1.1 规定信息源的设置应符合主要信息源的约定主要信息源是针对不同类型文献而各自规定的首选著录信息来源,而规定信息源则是针对某一特定类型文献中的各个著录项目而专门指定的著录信息来源。
既然《规则二》为普通图书规定的主要信息源为“题名页”[1](28),那么在为普通图书各著录项目指定的规定信息源中,“题名页”也应成为其最优先的信息源,也即在选取各著录项目的著录信息时,应将“题名页”列为首选信息源。
. .图书馆基础知识与理论1、什么是图书馆: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解释,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
2、图书馆的职能与属性:基本职能:“保存”和“利用”。
社会职能:传递文献、文化教育、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文献整序。
图书馆本质属性:信息交流中介。
3、图书馆构成要素:文献信息资源、用户、工作人员、技术方法、建筑与设备。
4、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收集:图书馆的藏书是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通过经常的收集补充,才能形成有系统有特色的藏书体系。
整理:收集到馆的图书文献,需要进行登记、分类、著录、加工等工作,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藏书体系提供给读者使用。
典藏:经过整理的图书馆文献,应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传递,此前必须进行科学的组织与管理,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和图书保护。
流通:所谓流通就是把图书有效地送到读者手中,围绕流通工作要进行发展读者、流通推广、宣传辅导、参考咨询、文献检索等工作。
5、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标准化原则、网络化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开放性原则。
6、什么是图书馆2.0:图书馆2.0代表一种现代化形式的图书馆服务之广义模式,它反映了图书馆提供服务给使用者的模式之转变。
7、图书馆形态的发展有哪几种:传统图书馆(1850—)、自动化图书馆(1970—)、复合图书馆(1990—)、数字图书馆(1995—)。
8、什么是网络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即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具体地说,网络图书馆是由电子图书馆或数字图书馆组成,可以广泛开展电子资讯服务和实现资讯资源分享的电脑网络资讯服务系统。
网络化图书馆的馆藏资讯资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本馆的现实馆藏:二是网络上的资讯资源(虚拟馆藏)。
9、按藏书量分图书馆可以分为哪几类:大型图书馆是指藏书100万册以上的图书馆;中型图书馆是指藏书50万到100万册的图书馆;小型图书馆是指藏书50万册以下的图书馆。
10、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类型:我国图书馆的主要类型包括国家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科学图书馆、专业图书馆、技术图书馆、工会图书馆、军事系统图书馆以及中小学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
图书馆分类与编目的原则与方法在图书馆中,分类和编目是重要的工作环节,它们对于图书资源的组织和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图书馆分类与编目的原则与方法,以及它们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
一、分类的原则与方法分类是指根据对象的特点和关系,将各种不同的对象分为若干组别或类别的过程。
在图书馆中,分类是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资料等各种文献资料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原则进行分组的工作。
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学科原则:按照学科和学术界的专业体系进行分类,例如,文学、历史、数学、物理等。
2. 逻辑原则:按照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例如,按照地理区域、时间顺序、事物属性等。
3. 系统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分类体系和层次结构,使不同的对象能够被有机地组织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数字法、字母法和主题法。
数字法是根据字符和数字的组合进行分类,如国际通用的国际十进制分类法(DDC);字母法是用字母进行分类,如图书馆大都会方式分类法(Moys);主题法是根据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分类,如中图法。
二、编目的原则与方法编目是对图书馆资源的每一份文献进行描述、标示和标引的过程。
编目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用户进行文献资源的检索和利用。
编目的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描述原则:编目要准确、全面地描述文献的各项要素,如题名、责任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2. 规范原则:编目要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规范进行,如国际标准书目描述和国际标准编号等。
3. 一体化原则:编目要与分类相结合,使用户能够在检索中既能找到与自己需要相关的资源,又能够了解到该资源所属的类别。
常见的编目方法有主题标目法、责任者标目法和资源标目法等。
主题标目法是根据文献内容进行标目,使用主题词进行标引;责任者标目法是根据文献责任者信息进行标目,例如作者、编辑等;资源标目法是将文献标目与资源描述进行整合,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
三、分类与编目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分类和编目是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工作,对于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直接影响。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
2、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
3、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
4、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
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
6、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
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
7、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8、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
9、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
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
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
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
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
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
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
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20.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和北京市人事局《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我市图书资料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图书资料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基本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不同要求,这3个层次的涵义为:掌握系指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运用其要点,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图书资料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命题内容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将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
《图书资料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〇〇八年五月图书资料专业基础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图书馆基础理论知识(一)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1.掌握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2.了解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3.了解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4.了解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5.了解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二)图书馆及职能相关知识1.掌握图书馆的概念2.了解图书馆的构成要素3.了解图书馆产生的动因4.熟悉图书馆的属性5.掌握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三)图书馆类型相关知识1.熟悉图书馆类型划分的标准2.熟悉国家图书馆的职能3.熟悉公共图书馆的概况、分类和职能4.熟悉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特点5.了解专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6.了解其他类型图书馆:工会、少儿、技术、中小学和军事图书馆(四)图书馆事业的相关知识1.了解图书馆事业的含义2.了解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原则3.了解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4.熟悉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5.掌握图书馆网的概念、类型、意义、组织、职能6.了解图书馆业务辅导工作的定义、特点和方法7.熟悉图书馆法的意义、作用和内容(五)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相关知识1.掌握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流程2.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3.了解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各环节4.熟悉读者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5.了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拓展6.熟悉图书馆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阶段7.熟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六)图书馆管理的相关基础知识1.了解图书馆管理的含义、对象和特征2.了解图书馆管理的意义、原则3.熟悉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内容4.了解图书馆业务机构的设置5.熟悉图书馆规章制度的意义及内容6.了解图书馆岗位责任制的内容7.了解图书馆目标管理的环节8.了解图书馆统计的意义、作用、指标体系9.了解图书馆统计的六种计算方法10.了解图书馆评估的意义及标准11.了解图书馆工作标准化的意义、原则和内容12.了解我国文献标准化的现状二、信息组织基础理论知识(一)信息组织基础知识1.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概念2.掌握文献组织的两种基本排列方式3.了解检索语言的基本概念4.熟悉检全率与检准率的基本概念5.了解信息描述的基本概念(二)分类法基础知识1.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2.掌握信息资源分类的特征及作用3.熟悉信息资源分类法的概念4.了解信息资源分类法的编制类型5.掌握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详表、复分表的概念6.熟悉标记符号的要求、编号制度和标记技术(三)主题法基础知识1.掌握主题法的基本概念及特征2.熟悉主题法的类型3.了解叙词表的结构4.了解叙词语言的词汇控制三、文献编目基础理论知识(一)文献编目基础知识1.掌握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种类2.熟悉元数据的概念及种类3.熟悉目录的概念及种类4.掌握图书馆目录的职能(二)文献著录基本知识1.掌握著录项目的基本概念2.掌握《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所规定的八大著录项目3.掌握标识符的基本概念及作用4.熟悉著录格式、著录级次、著录用文字的基本概念5.熟悉主要信息源和规定信息源的主要概念(三)检索点及标目基本知识1.掌握检索点的基本概念2.了解检索点的数量3.熟悉标目的基本概念、作用及种类4.了解规范档的概念及结构(四)计算机书目文档基本知识1.了解CNMARC书目记录的逻辑结构2.了解CNMARC数字字段区的十大功能块3.熟悉字段、子字段与数据元素的基本概念4.了解CNMARC数字字段区的标识系统四、文献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一)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1.掌握文献资源的类型2.熟悉中国传统工具书的主要类型3.熟悉常见的数据库类型4.掌握检索工具的特点5.熟悉电子版检索工具的特点6.了解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学术规范7.了解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引证标注方法(二)辞书的相关知识1.熟悉辞书、字典、词典、辞典的基本概念2.熟悉中国古代辞书的主要类型3.熟悉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的字典、词典4.了解中国古代辞书的编纂体例5.了解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的特点6.了解中国有代表性的辞书(三)古籍资源的相关知识1.了解中国古籍资源的基本状况2.熟悉中国古籍目录的特点3.了解古籍版本的定义和特点4.了解古籍丛书的概念及类型5.熟悉类书的特点及功用(四)百科全书基础知识1.熟悉百科全书的概念、分类、特点2.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百科全书(五)年鉴基础知识1.熟悉年鉴的概念2.熟悉年鉴的特点3.了解年鉴资源的现状第二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一、文献标引专业理论(一)分类标引理论1. 熟悉分类标引的意义和要求2.掌握上位类、下位类、同位类的含义3.掌握号码配置的基本概念4.掌握组配标引的三种类型5. 熟悉标引工作的程序6.熟悉基本分类规则7.熟悉一般分类规则8.熟悉同类书排列的两种基本方法(二)主题标引与主题检索1.熟悉主题标引的基本概念2.熟悉主题标引与分类标引的异同3.了解主题标引的方式4.了解主题分析的内容5.熟悉主题标引的基本规则6.熟悉各种主题及各种类型信息资源的标引7.了解主题检索工具和主题检索系统二、文献编目专业理论(一)普通图书著录规则1.熟悉图书著录范围和规定信息源2.熟悉题名与责任说明项著录规则3.熟悉版本项著录规则4.熟悉文献特殊细节项著录规则5.熟悉出版发行项著录规则6.熟悉载体形态项著录规则7.熟悉丛编项著录规则8.熟悉附注项著录规则9.熟悉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著录规则(二)中文图书CNMARC格式著录方法1.熟悉标识块字段著录方法2.掌握著录信息块字段著录方法3.熟悉附注块字段著录方法4.熟悉连接款目块字段著录方法5.掌握相关题名块字段著录方法6.掌握主题分析块字段著录方法7.掌握知识责任块字段著录方法8.熟悉国际使用块和国内使用块字段著录方法三、文献检索方法(一)熟悉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1.印刷版工具书的排检方法2.电子版检索工具的检索方法3.搜索引擎中的常用检索方法(二)熟悉常见图书、报刊、论文资源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2.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方法3.人大报刊检索系统的检索方法4.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第三部分新理论知识一、图书馆基础新理论(一)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知识1.了解计算机网络常用的几种形式2.了解信息高速公路的定义及组成3.了解未来图书馆的三种形态4.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定义5.了解数字图书馆的特点6.了解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二)图书馆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电子版权问题相关知识1.了解馆藏文献数字化的概念2.了解数字化文献的主要类型3.了解数据库的版权保护4.了解电子信息资源的侵权形式二、文献标引新理论1.了解关键词语言的特点及类型2.了解文本检索的基本概念及文本检索技术3.了解后控词表的基本概念4.了解自动主题标引基本概念5.了解自动分类标引的基本概念三、文献编目新理论(一)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相关知识1.了解网络信息资源编目方法2.了解DC元数据(二)计算机联机编目相关知识1.熟悉联机编目的概念及作用2.了解联机编目系统的功能3.了解国内外联机编目机构4.了解Z39.50协议基本概念四、文献检索新理论1.熟悉电子图书的概念2.熟悉电子图书系统的概念及检索功能3.熟悉有代表性的中文电子图书系统图书资料专业实务第一部分基本工具一、了解国内外主要分类法1.《杜威十进分类法》2.《国际十进分类法》3.《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法》4.《冒号分类法》5.《中国图书馆分类法》6.《雅虎》(Yahoo!)二、了解国内外主要主题词表1.《美国国会标题表》2.《医学标题表》3.《汉语主题词表》4.《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三、了解文献著录基本工具1.《中国文献编目规则》2.《西文文献著录条例》3.《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NMARC)4.《美国国家机读目录格式》(USMARC)四、了解文献检索基本工具(一)常用的中国辞书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新华字典》4.《现代汉语词典》5.《古汉语常用字典》6.《辞海》7.《辞源》8.《汉语大词典》(二)古籍资源的检索工具1.《四库全书》2.《汉书·艺文志》3.《四库全书总目》4.《中国古籍善本书目》5.《艺文类聚》6.《太平御览》7.《永乐大典》8.《三才图会》9.《古今图书集成》10.《佩文韵府》11.有关二十六史的检索工具(三)图书、期刊、论文、时事、数据、法规等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1.《中国国家书目》2.超星数字图书馆3.《中国大百科全书》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6.人大复印报刊资料7.万方数据资源系统8.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9.我国主要的政府网站、统计网站及经济网站10.有关法律资源的网站第二部分实践操作一、文献标引的实践操作(一)文献分类标引掌握图书分类规则,能利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各种类型文献进行分类标引。
图书资料系列职称培训文献编目工作2010年8月1内容大纲第一章文献编目工作概论第二章文献编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概述第三章文献著录的基本问题(附课堂练习)第四章单行本图书的著录方法第五章多层次文献的著录方法第六章规范控制的基本知识第七章标目法的主要内容文献编目的实习与复习2第一章文献编目工作概论第一节文献编目的意义和作用(p.1)一、文献编目工作的构成:1、描述编目(著录法:通用款目;标目法:规范并提供检索点)2、主题编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3、目录组织(计算机完成)3二、文献编目的过程1、编制通用款目——依照著录法2、编制检索款目——依照标目法,规范和提供题名检索点、责任者检索点——依照分类标引规则,使用分类表,进行分类标引,提供分类检索点——依照主题标引规则,使用主题词表,进行主题标引,提供主题检索点——依照参照法,建立规范档3、组织目录4、机读目录的维护与OPAC服务4三、文献编目的主要作用1、基本作用:对文献信息整序2、具体作用:书目控制利用馆藏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第二节书目的意义和作用(p.4)一、书目:将一批文献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文献检索的工具。
5二、书目的类型1、按照编制目的和社会职能分:国家书目、报道书目、推荐书目、专题书目2、按照收录文献的内容范围分:综合书目、专题书目、个人著述书目、特藏书目3、按照目录反映文献收藏情况分:私家藏书目录、馆藏(公藏)书目、联合书目4、按照文献出版时间与书目编制时间的关系分:出版预告书目、出版发行书目、回溯书目6三、书目的一般作用1、传递文献信息2、指导文献阅读3、提供文献检索第三节图书馆目录的作用和意义(p.8)一、图书馆目录(概念):揭示、检索和管理馆藏文献的工具。
7二、图书馆目录的作用1、揭示馆藏文献(1)宏观揭示:全面反映馆藏、报道馆藏的数量、品种、学术价值以及馆藏文献的组织分布(2)微观揭示:描述个体文献的识别特征,显示文献之间的区别与关联,是对个体文献的信息模拟2、检索馆藏文献通过“用户的检索要求——文献检索语言——馆藏文献特征”三者相互匹配的过程实现83、管理馆藏文献(1)对读者:了解和查找馆藏文献的媒介①品种、②特色、③特征、④地点(2)对馆员: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工具①采访工作掌握馆藏文献结构、制订文献采购计划文献采集查重、验收②分编工作分编查重保证编目质量③读者工作掌握馆藏、推介图书、解答咨询、举办书展④典藏工作核对清点藏书、编制统计报表(3)对自动化管理系统:图书馆业务工作自动化的核心环节9三、文献开架借阅与图书馆目录的作用1、一句话:丝毫不会降低图书馆目录的存在价值2、六个理由:主要是由分类排架方式决定的(1)涉及多门类文献的排架唯一位置(2)按照题名查找文献的困难(3)按照著者查找文献的困难(4)同主题文献分散于不同学科(5)读者利用文献使其呈现流动性(6)开架借阅引发的错架、乱架10第四节图书馆目录的类型(p.15)1、按物质载体分:①机读目录(概念):机器可读的目录,简称MA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