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编目工作知识点
- 格式:ppt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57
文献信息类型:1.按文献信息的编撰方法和出版形式;2.按文献信息的文种。
文献信息编目(是指为揭示、报道与检索的目的,依据特定的规则与方法,对文献信息的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描述,标引并使其有序化的方法。
)文献信息编目的工作内容:1.文献信息著录;2.目录组织。
目录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将各种款目或记录组织排列成报道与检索文献信息的有序化系统。
)目录组织方法:1.传统目录组织法:分类、字顺;2.机读目录组织法:顺排文档、倒排文档。
文献信息编目要素:1.编目对象;2.编目规则及相关规范;3.编目设备与技术手段;4.编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5.编目成果;6.编目工作的模式;7.编目员。
编目工作的模式:1.编目工作基本方式:原始编目、套录编目;2.编目工作协作模式:集中编目、联合编目、共享编目、联机编目。
文献信息编目的原则:1.思想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文献信息目录(是指将一批款目或记录按照一定次序组织排列而成的一种揭示、报道和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信息目录类型:1.按目录的使用对象划分,读者目录、公务目录;2.按目录排检的文献信息特征划分,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体目录、分类目录;3.按目录载体形式划分,书本式目录、卡片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
文献信息目录的职能【主要职能是揭示、报道、检索与管理文献信息。
】2.文献信息著录原理与著录规则款目(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特征与编目业务信息所做的记录。
)记录(是指表述事物的特征,具有完整的含义,从内容和使用的角度能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的一组相关数据项的组合。
)著录(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项;5.载体形态项;6.丛编项;7.附注项;8.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著录格式类型1.按目录的载体分,卡片式著录格式、书本式著录格式、机读目录格式;2.按款目的标目分,通用款目格式和排检款目格式、主要款目格式和附加款目格式;3.按著录项目的组织方法分,段落式格式、悬行式格式;4.按著录对象编辑或出版结构特点分,单独(个别)著录格式、综合著录(整套、多层次)格式、分析著录格式。
现代文献编目备注:单选是老师按考纲内容顺序讲的不是按题库顺序,且没有把题库的讲全,多选是全的。
单选1. 由一个中心机构负责向多个图书馆提供编目服务称为集中编目。
2. 单纯参照是指引读者从非规范标目查检规范标目。
101. 在手检目录里,检索点一般最多仅限于文献题名等4类。
52. 查找特定文献应使用题名目录。
127. 能够回答图书馆是否藏有某一特定知识门类的文献的是分类目录。
128. 能够回答图书馆是否藏有某一特定责任者的文献及哪些的是责任者目录。
135. 主题目录可以集中从不同学科角度来研究某一主题的文献。
115. 分类目录与主题目录都是从文献内容特征方面揭示藏书的。
125. 图书馆四种基本目录之间的相同点是:所揭示的文献目录学知识是相同的。
134. 我国传统四种目录之间的不同点是检索途径不同。
57. 我国《文献著录总则》将“文献”一词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58. 对文献内容的揭示、描述和记录,是通过对文献的分类和主题标引来实现的。
122. 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称为文献著录。
123. 文献著录的结果生成款目。
151. 构成目录的基本单位是款目。
152. 著录项目是构成款目的基本单位。
126. 将一批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工具即为目录。
168. 我国传统的卡片目录通常为分立式目录。
167. 分类目录能够将不同语言文字的款目组织在一起。
55. 不能采用字顺目录组织法组织的目录是分类目录。
131. 目录的揭示职能主要是通过对文献的正确完整的著录来实现的。
133. 我国文献检索机构最基本的传统的四种目录形式是通过文献的检索途径划分的。
138. 我国古代首次将七分法改为四分法的是荀勖。
12. 从理论上阐述了附加著录与分析著录的作用与运用方法的是清末的章学诚。
172. 我国古代至20世纪之前所编制的藏书目录形式均为分类目录。
139. 1961年国际图联在巴黎组织召开了国际编目原则会议,预示着全球编目标准化的开端。
1.文献信息编目概论文献信息类型:1.按文献信息的编撰方法和出版形式;2.按文献信息的文种。
文献信息编目(是指为揭示、报道与检索的目的,依据特定的规则与方法,对文献信息的形式与内容特征进行描述,标引并使其有序化的方法。
)文献信息编目的工作内容:1.文献信息著录;2.目录组织。
目录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与方法,将各种款目或记录组织排列成报道与检索文献信息的有序化系统。
)目录组织方法:1.传统目录组织法:分类、字顺;2.机读目录组织法:顺排文档、倒排文档。
文献信息编目要素:1.编目对象;2.编目规则及相关规范;3.编目设备与技术手段;4.编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5.编目成果;6.编目工作的模式;7.编目员。
编目工作的模式:1.编目工作基本方式:原始编目、套录编目;2.编目工作协作模式:集中编目、联合编目、共享编目、联机编目。
文献信息编目的原则:1.思想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一致性原则。
文献信息目录(是指将一批款目或记录按照一定次序组织排列而成的一种揭示、报道和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信息目录类型:1.按目录的使用对象划分,读者目录、公务目录;2.按目录排检的文献信息特征划分,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体目录、分类目录;3.按目录载体形式划分,书本式目录、卡片式目录、缩微目录、机读目录。
文献信息目录的职能【主要职能是揭示、报道、检索与管理文献信息。
】2.文献信息著录原理与著录规则款目(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对文献特征与编目业务信息所做的记录。
)记录(是指表述事物的特征,具有完整的含义,从内容和使用的角度能被作为一个整体来识别的一组相关数据项的组合。
)著录(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款目内容【描述项目、检索点(标目)、编目业务注记】八大著录项目:1.题名与责任说明项;2.版本项;3.文献特殊细节项;4.出版、发行项;5.载体形态项;6.丛编项;7.附注项;8.标准编号与获得方式项。
档案文献编纂学一、填空1.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五大基本要素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是由编纂者、档案信息、编纂过程、档案文献、用户五大基本要素构成的2.文献信息具有的八大特性文献信息具有可共享性、可扩散性、可知性、可转换性、可浓缩性、可再生性、可传递性、可存贮性。
3.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应遵循的政治性原则(国家制定的各项法规)第一、利害原则第二、授权原则第三、审批制度第四、时限规定第五、保密原则第六、防止侵权原则4.“校法四例”中的四种校勘方法“校法四例”,是在全面总结和概括自己及前人校勘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四种校勘方法,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二、简答1.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基本功用答:基本功用包括:第一、它是提供档案为社会利用的有效方法。
第二、编纂档案文献是科学历史研究的基础和条件。
第三、编纂出版档案文献,对于历史典籍的保存、积累和传播,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四、编纂公布档案文献,是进行政治斗争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
第五、编纂档案文献,对于生产建设、工作查考、领导部门制订长远规划和决策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档案文献体裁的划分(一次、两次、三次文献)答:档案文献的体裁主要是指由档案信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形式,也就是由编纂者对档案信息进行加工的深度来划分。
据此,档案文献出版物一般可划分为三种基本体裁。
(一)一次档案文献是指档案信息以其原文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二)二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工作者按照特定要求抽取相关档案的外部特征或内容要点,以规范的形式系统汇集后而形成的档案文献。
(三)三次档案文献是指编纂者按照一定的题目,对大量档案信息内容加以筛选、对比、分析、综合,以反映某一方面档案信息中的知识序列或知识体系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档案文献。
3.档案文摘的特点答:档案文摘的特点是:(1)对应性。
一篇档案文摘是以一份文件或一个案卷为对象编写的,是与人们查找调阅档案的具体目标单元相对应、相一致的,因此,其含有准确的检索数据。
文献编目工作概论一、文献编目工作概述文献编目是指以一定的目的和使用对象,按照相应的方法及其规则为各类型文献编制目录的工作。
图书馆文献编目工作通常指编制图书馆目录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对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描述和揭示。
文献编目工作可分为描述编目、主题编目和目录组织。
图书馆文献编目的工作过程可以图示如下:(一)描述编目主要是对受编文献的物质形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它包括著录法和标目法。
1、 著录法就是运用编目规则,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对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
(文献著录是编目工作的基础,著录产生通用款目。
后面重点讲解)2、 标目法就是在文献著录所产生的通用款目基础上,依据编目规则进行标目规范控制,选择统一标目及编制其参照关系,构成相应的题名款目、责任者款目等。
(属于规范控制)⑴标目:通常是文献内容或形式的某一特征,是针对卡片目录而言(机读目录中不存在标目问题,标目和检索点有区别,后面再讲),即位于款目之首,供排检的项目,在图书馆卡片目录中是提供检索点的单词、词组或类号。
其作用:决定款目的性质;确定款目在目录中的排列位置;提供检索途径。
⑵规范控制,又称权威控制,是为确保标目在检索款目及书目系统中的唯一性和稳定性,而建立、维护、使用规范款目和规范文档的工作过程。
书目规范控制在编目规则中亦称为标目法,其目的在于实现检索点(标目)规范化,即确定标目范围,并以一定理论、原则,确定统一标目形式,编制规范款目,同时,建立不同名称之间的参照关系(如周树人见鲁迅等)。
⑶款目:是根据一定的著录法对某一文献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记录,并提供检索点(标目),以组成检索工具(二次文献)的基础。
其作用:揭示文献的特征;指引文献的检索途径;提供文献的索取号、代号等。
(二)主题编目主要通过分析受编文献所论述的主题内容来揭示其内容特征,它包括文献的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1、分类标引:以分类表为工具,赋予文献码号标识的过程。
文献编目基础知识主讲人石春耘顾蔷芬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文献编目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和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我馆文献编目工作概况第四部分:汇文系统编目模块功能简介第五部分:CNMARC格式著录标准和规则第一部分:概述1文献机构的目录职能:1.1目录的揭示职能和检索职能:目录的职能主要是对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描述,通过完整的著录来实现,(传统编目工作主要产生题名、责任者、主题、分类四大款目)为读者提供文献的目录,以揭示馆藏内容。
1.2目录的宣传职能和和识别职能1.3目录的管理、交流职能和情报、参考职能:2 文献编目的发展及现状2.1文献编目、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和信息资源编目:对大量馆藏实体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整序和整合的工作,被称为“文献编目”,但对于大量非馆藏网络信息资源,同样也存在一个整理、整序和整合的工作,所以我们将这两大部分的编目工作统称为信息资源编目。
2.2文献编目现状:20世纪下半期,西方的信息资源编目工作已由跨国化、统一化、手工化、进入到国际化、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
在我国近三十年,文献编目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已完成了标准化、自动化的进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开展的网上联合编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馆2000年上了“汇文”系统,2002年正式申请成为CALIS的成员馆,实现了联机合作编目。
3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与发展3.1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现状3.2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知识简介DC简介:采用DC格式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工具1995年OCLC和NCSA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编目格式Dublin Core,即都柏林核心,简称DC,DC的创建思想是使用简单的标识集合来描述网络信息资源,所包括的三个大类十五个要素可基本揭示信息资源的特征。
第一大类为描述资源内容的要素;第二大类为描述知识产权的要素;第三大类为描述资源外部属性的要素。
DC的创制为专业或非专业编目人员、网络信息创编者提供一个简单、实用而又有效的信息描述工具。
文献编目基础知识文献编目基础知识主讲人石春耘顾蔷芬第一部分:概述第二部分:文献编目工作所包含的内容和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我馆文献编目工作概况第四部分:汇文系统编目模块功能简介第五部分:CNMARC格式著录标准和规则第一部分:概述1文献机构的目录职能:1.1目录的揭示职能和检索职能:目录的职能主要是对文献的形式和内容特征描述,通过完整的著录来实现,(传统编目工作主要产生题名、责任者、主题、分类四大款目)为读者提供文献的目录,以揭示馆藏内容。
1.2目录的宣传职能和和识别职能1.3目录的管理、交流职能和情报、参考职能:2 文献编目的发展及现状2.1文献编目、网络信息资源编目和信息资源编目:对大量馆藏实体信息资源进行整理、整序和整合的工作,被称为"文献编目",但对于大量非馆藏网络信息资源,同样也存在一个整理、整序和整合的工作,所以我们将这两大部分的编目工作统称为信息资源编目。
2.2文献编目现状:20世纪下半期,西方的信息资源编目工作已由跨国化、统一化、手工化、进入到国际化、标准化、自动化、网络化。
在我国近三十年,文献编目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图书馆的编目工作已完成了标准化、自动化的进程,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已逐步成为现实,开展的网上联合编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馆2000年上了"汇文"系统,2002年正式申请成为CALIS的成员馆,实现了联机合作编目。
3 网络信息资源编目与发展3.1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现状3.2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知识简介DC简介:采用DC格式作为网络信息资源描述工具1995年OCLC和NCSA创造出了一套全新的编目格式Dublin Core,即都柏林核心,简称DC,DC的创建思想是使用简单的标识集合来描述网络信息资源,所包括的三个大类十五个要素可基本揭示信息资源的特征。
第一大类为描述资源内容的要素;第二大类为描述知识产权的要素;第三大类为描述资源外部属性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