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57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注意事项
体外循环心肌保护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维持良好的灌注压: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灌注压,以确保心肌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灌注压过低可能导致心肌缺血,而灌注压过高则可能引起肺水肿。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需要,调整灌注压。
2 .避免心肌过度膨胀: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以避免心肌过度膨胀。
如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过高,应适当调整灌注量,以保持适当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3 .维持适当的体温: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体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持适当的体温。
如果体温过低,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和心律失常,而如果体温过高,则可能增加氧耗和代谢负担。
4 .避免使用高浓度吸氧: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高浓度吸氧。
高浓度吸氧可能导致肺损伤和氧中毒等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5 .注意心肌酶的监测:心肌酶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心肌酶的活性,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肌损伤。
6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有时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改善心肌和肺组织的灌注。
但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7 .及时处理并发症: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出血、栓塞、感染等。
一旦发现并发症的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避免对心肌造成进一步损伤。
改良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刘炜【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05(006)003【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例首次单纯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实验组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保护心肌法;对照组采用心脏停搏液心肌保护法.分别记录心肺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应用临时起搏器的情况,术后正性肌力药辅助情况.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并于转流前(术前)、术毕、术后8~12 h、24 h、72 h和7 d分别抽血测定肌酸激酶(CK-Mbass)、肌钙蛋白I(CTNI).结果:(1)实验组的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应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实验组为25%(3/12),对照组为58.33%(7/1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4)实验组在术后6 h、24 h和72 h的血浆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1).结论:实验组的心肌保护液在体外循环中有重要的心肌保护作用,且改良的心肌保护液配制方便、快捷,使用安全.【总页数】2页(P64-65)【作者】刘炜【作者单位】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江西,南昌,3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2;R654.1【相关文献】1.护心宝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鹿小燕;张文高;周苏宁;邵伟;陈雨振;尹柱汉2.改良心肌保护液在瓣膜病患者置换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J], 程光存;程明光;汤丹丹;董桂福;蔡燕;姜波;严中亚3.左西孟旦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J], 李政;葛圣林;张成鑫4.冷血含钾停搏液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应用总结 [J], 张振;陈伟;陈斌;于波5.心肌肌钙蛋白I评价辅酶复合物在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J], 赵晓刚;王维俊;周嘉;陈长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搭桥患者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其他器官的动脉由于粥样硬化亦存在有程度不同的进行性变化。
其体外循环特点主要是减少心肌缺血,维持其他器官的血供。
一、冠状动脉搭桥的心肌保护(一)冷晶体停跳液冷晶体停跳液机理以高钾浓度灌注心肌,使跨膜电位降低,动作电位不能形成和传播,心脏处于舒张期停搏,心肌电机械活动静止。
晶体停跳液的低温使心肌基本代谢进一步降低,能耗进一步减少。
上述二方面增加心肌缺血耐受能力。
停跳液以ST.Thomas 停跳液为基础。
冷晶体停跳液心肌保护效果确实,操作简单、实用。
不足表现为:不能为心肌提供氧和其它丰富营养物质;缺乏酸碱平衡和胶体的缓冲;大量灌注时如回收可造成血液过度稀释;如果丢弃可导致血液丧失,不能满足严重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保护的需要。
(二)含血停跳液含血停跳液使心脏停搏于有氧环境,心脏停跳期间使有一定有氧氧化过程得以进行,无氧酵解降到较低程度,有利于ATP保存。
较容易偿还停跳液灌注期间的氧债。
含血停跳液含有丰富的葡萄糖、乳酸、游离脂肪酸等,为满足心肌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提供物质基础。
血液中的胶体缓冲系统、生理水平的电解质,有利于维持机体离子的正常分布以及酸碱平衡的稳定。
血液中的红细胞可改善心肌微循环,对消除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有一定作用。
(三)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停跳液从主动脉根部经冠状动脉窦顺行灌注简称顺灌(ACP),停跳液从右房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简称(RCSP)。
RCSP优越性体现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阻塞时,ACP的最大缺点是心脏停搏液分布不均匀,因此减弱其在冠状动脉旁路术中对危险心肌的保护作用;RCSP不依赖冠状动脉的通畅情况,在保护左室心肌方面优于ACP。
冠状静脉系统是无瓣膜管道,静脉通过毛细血管及窦状隙与心肌细胞交通。
粥样硬化病变不累及冠状静脉系统。
RCSP时心肌停跳液一部分经毛细血管床从冠状动脉窦(主要是左冠状动脉窦)流出,另一部分则经Thebesius氏窦状隙血管系统直接引流至右心腔。
图1三、预处理对cTnI测量值的影响试验组和对照组cTnI测量值组内相比,T2、T3、T4时间点均较T1时间点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6小时内无下降趋势。
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cTnI测量值在T1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T4时间点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图2。
表3两组桡动脉血cTnI(-+s,n=30)组别时点CTnI(单位u/L)对照组T10.22±0.14T2O.34±0.26”T30.45±0.31”T40.58±0.44“试验组T10.19±0.12T2O.29±0.22…T30.37±O.29…T40。
50±0.42”6注:组内比较・P<O.05,”P<0.01,组间比较:△P<0.05,△△P<0.01图2四、预处理对IL一6测量值的影响CPB开始后,对照组桡动脉血IL-6进行性增高,于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至CPB后6小时仍明显高于CPB前(P<0.01)。
实验组于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15min、CPB后2h挠动脉血IL-6水平高于CPB前及对照组同时最水平(P<0.05),CPB后6h、则接近CPB前水平(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略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图3。
表4CPB前后IL一6变化组别时点IL一6(单位pg/m1)对照组T155.86±19.20T294.22±27.52”T384.14±14.27”T482.07±17.89”试验组Tl59.38±20.75T277.03±17.17…T372.93±14.93~T473.41±19.67…注:组内比较}P<0.05,¨P<0.01,组间比较:aP<0.05,aaP<0.01图3五、预处理对IL一8测量值的影响CPB开始后,对照组桡动脉血IL一8进行性增高,于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但至CPB后6小时仍高于CPB前水平(P<0.01)。
体外循环下心脏移植术心肌保护的体会
杨晟;甘旭坤;易云峰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13
【摘要】目的实践一种心脏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方法.方法缩短供心冷热缺血时间;供血选用Stanford大学心脏移植保存液灌注、保存,术中续灌用含血冷晶体停搏液;用大剂量白蛋白和FDP来减轻供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患者移植术后心功能Ⅰ级.结论此种心肌保护方法行之有效.
【总页数】2页(P142-142,144)
【作者】杨晟;甘旭坤;易云峰
【作者单位】福建漳州解放军175医院,胸心外科,福建,漳州,363000;福建漳州解放军175医院,胸心外科,福建,漳州,363000;福建漳州解放军175医院,胸心外科,福建,漳州,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4.2
【相关文献】
1.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含氧温血灌注心肌保护方法的应用体会 [J], 李志荣;刘学敬;郭银堂
2.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的体会 [J], 张珍治;谢维泉
3.体外循环中微温血、冷血心肌保护液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 [J], 赵向东;秦建伟;
邵永丰
4.三种不同心肌保护液在胎羊体外循环中对心肌保护作用的比较 [J], 温树生;郭颜芳;雷迪斯;何标川;李晓华;梁杰贤;张勇
5.体外循环120例心肌保护的体会 [J], 牟洪超;马春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乌司他丁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目的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探究分析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从我院选取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共13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0例,运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不采用乌司他丁,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乌司他丁。
结果在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肌细胞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保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乌司他丁应用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起到保护患者心肌细胞的作用。
标签:乌司他丁;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保护作用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是临床手术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就心肌细胞的保护措施而言,传统的保护方法主要采用了停搏液以及低温等方法进行保护。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升,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以及减轻心肌损伤日渐成为临床中所研究的焦点[1]。
而在本文中,则通过对我院选取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300例进行了有效具体的探讨,最终的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选取2014年6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1300例,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0例。
其中男680例,年龄介于32到66岁;女620例,年龄34到68岁,而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不采用乌司他丁,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手术过程中给患者注射90万IU的乌司他丁,并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30万IU的乌司他丁[2]。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驗,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3 讨论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简称CPB,是一种创伤性极大的治疗方法,主要的作用是为开心手术提供了可靠性的保障,但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也导致了炎性反应的产生。
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瓣膜置换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开题
报告
本文将讨论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瓣膜置换术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背景及研究意义:
心瓣膜置换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该手术需要进行体外循环。
然而,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术后并发症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多酚酸盐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但是,对于其在心瓣膜置换术后体外循环心肌保
护作用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开展此研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瓣膜置换术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包括如下内容:
1. 研究方法的建立:建立心瓣膜置换体外循环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并通过体外实验选取丹参多酚酸盐的最佳浓度。
2. 研究机制:通过心肌细胞形态学、心肌内外Ca2+含量、心肌酸化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3. 疗效评价: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临床疗效。
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得出以下预期结果:
1. 确定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最佳浓度。
2. 揭示丹参多酚酸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3. 评价丹参多酚酸盐在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中的临床疗效。
结论:
本研究预计可以揭示丹参多酚酸盐对心瓣膜置换术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和疗效,并为体外循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米力农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夏杰;赵琦峰;胡型锑;吴国伟;杜杰【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3(042)005【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在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30例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成米力农组和对照组.米力农组在主动脉阻断前15min静脉输注米力农负荷量,然后静脉维持;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入生理盐水.所有患儿均于麻醉诱导后开胸前(T1),主动脉开放后0.5h(T2)、3h(T3)、6h(T4)、24h(T5)采桡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电镜观察两组体外循环前后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并记录分析心脏自动复跳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结果与T1比较,两组其余各时点CK-MB、cTnI、MDA值均升高,SOD降低;在主动脉开放后米力农组cTnI、CK-MB、MDA低于对照组,而SOD高于对照组.组织学上米力农组心肌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米力农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监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力农能减轻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总页数】4页(P166-169)【作者】夏杰;赵琦峰;胡型锑;吴国伟;杜杰【作者单位】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325027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七氟醚预处理、后处理、复合处理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作用[J], 刘键2.腺苷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邢家林;李蛟;李蔚然;柳薇;缪娜;侯晓彤3.磷酸肌酸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 梁丽俊4.乌司他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期间的心肌保护作用 [J], 杨建胜;陈良万;邱罕凡5.前列腺素E_1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J], 李瑞敏;张建卿;崔识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