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技巧
- 格式:docx
- 大小:15.58 KB
- 文档页数:2
脊柱固定的手法
脊柱固定的手法包括多种,下面列举其中的一些:
1.手提法:一种古代的正骨手法,适用于脊椎错位的整复。
患者立于桌前,助手
立于桌上从高处握患者两手臂将患者提起,使患者悬空双脚离地,医者在患处按压整复,给予固定。
这种方法与脊椎悬吊复位法近似。
2.双踝悬吊法:这是一种整复脊柱的方法,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描述
过此方法。
患者俯卧床上,两踝部衬上棉垫后用绳缚扎,两足由床上徐徐悬吊,使躯干
前倾于0°~30°位约15分钟,利用患者体重将压缩椎体拉开。
复位后患者仰卧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使脊柱过伸,维持整复效果。
此外,对于整复后的脊柱,应予以适当固定。
一般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须仰卧于硬板床,骨折部垫软枕,卧床时间3周~4周。
对于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应采用脊椎骨折夹板或石膏背心、金屬支架固定,固定时间4周~6个月,必要时亦可手术治疗。
对于颈椎骨折脱位者,经整复与持续牵引后,可给予颈托或石膏围领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还有外固定,如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
如果通过手术切开上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就叫内固定。
请注意,上述手法和固定方法都需要在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进行,不建议非专业人士自行操作,以免对脊柱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脊柱的复位手法王遵来《特色脊诊整脊》脊柱的复位手法有很多种,临床上因专家的经验不同而方法各异,但基本上都是在摇正法、推正法、旋转法、扳按法和冲压法等的基础上进行演变,或综合运用,以稳妥、安全,且能达到复位为准则。
如果一次复位成功,就不必要再行重复。
如因各种原因复位不完全或复位后易再错位,则需隔日或每日进行1次,3~5次为一疗程。
脊柱复位手法一般应采用卧位式(无体重垂直压力且肌肉易于放松),少数手法也可取坐位式。
现将各段脊柱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分述如下。
第一节颈椎复位手法因颈椎的结构较复杂,其活动度亦较其它部分为大,所以,对直接作用于颈椎的整复手法来说,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危害。
这就要求在应用时一定谨慎从事,初学者最好能在有经验的上级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
下面简要地介绍颈椎部的一些基本复位手法。
一、摇正法1、仰头摇正法:此法多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动者。
有时在颈椎3~5的关节微小移位中也采用本法。
患者多取卧位(有经验者也可以让患者取坐位,但一般坐位不如卧位安全和稳妥)。
(1)卧位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稍加有限度的顿挫力,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咯登)声。
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坐位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后仰。
医生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掌托其下颌,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置其枕后两侧,以整个掌指面托扶住枕后方,此时亦可稍加一个向上牵引头颈的作用力。
接着保持这一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颈数次,待感到患者颈肩放松后,突然进行一下快速、有限的地旋转摇动,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
应当注意,此手法直接作用于上段颈椎,甚至达到颈椎6个节段,如若旋转摇动时的幅度超过其生理活动的范围,将会发生危险,因此应当认真体会颈椎旋转的范围。
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
脊柱骨折护理常规一、急救护理1、抢救生命:脊柱损伤患者伴有颅脑、胸、腹腔脏器损伤或并发休克时,立即进行抢救。
2、复位固定:颈椎半脱位者予颈围固定3个月;稳定型颈椎骨折,轻者可采用枕颌带卧位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kg;明显压缩移位者采用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牵引重量3~5kg,必要时增加到6~10kg。
待X线片证实已复位,可改用头、颈、胸支具固定约3个月。
3、体位:胸腰椎单纯压缩性骨折时,若椎体压缩不到1/5或年老体弱患者,可仰卧硬板床,骨折部位垫厚枕,使脊柱过伸。
4、腰背肌锻炼: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部肌肉锻炼,使压缩的椎体自行复位,恢复原状。
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和骨折脱位者也应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二、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自主排便情况,注意有无其他复合型损伤的迹象;观察有无腹胀;评估神经系统功能,躯体痛觉、温度觉、触觉及位置觉得丧失平面及程度,肢体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损伤情况。
3、饮食种类需依据患者是否有腹胀而定,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饮食。
腰椎骨折致腹膜后血肿常出现腹痛、腹胀、肠蠕动减慢等症状,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通便。
4、行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需指导行气管推移训练;行脊椎后路手术者,术前需指导患者行俯卧位训练。
三、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间歇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卧床期间应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在床上拖拽患者,以减少局部皮肤剪切力,防止压疮的发生。
3、观察患者肢体感觉、运动、反射和括约肌功能是否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展,及时发现脊髓损伤征象。
尽量减少搬动患者,搬运时保持患者脊柱中立位,以免造成加重脊髓损伤。
4、颈椎骨折患者遵医嘱决定是否垫枕及枕头放置位置。
5、指导功能锻炼,长期卧床可导致使用综合征,故应根据骨折部位、程度、康复治疗计划,指导患者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
单纯压缩骨折患者卧床3日后开始腰背肌锻炼。
中医骨伤科学中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在中医骨伤科学的领域中,关节脱位复位之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治疗手段。
关节脱位是指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发生了错位,这会给患者带来疼痛、活动受限等诸多不适。
而中医在处理关节脱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体系。
要了解中医的关节脱位复位之法,首先得明白关节脱位的原因。
一般来说,多是由于外力作用,比如摔倒、撞击、扭挫等,导致关节超过了正常的活动范围,从而使关节面失去了正常的对合关系。
另外,一些先天性的关节发育不良,或者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松弛无力,也可能增加关节脱位的风险。
中医对于关节脱位的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肢体形态、姿势,脱位部位的肿胀、畸形等情况;闻诊则注意患者的疼痛呼喊声等;问诊会了解受伤的经过、症状等;切诊则通过触摸来感受脱位部位的异常活动、压痛等。
综合这些诊断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关节脱位的情况。
在复位方法上,中医有着多种手段。
其中,手法复位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手法复位讲究的是“巧”和“准”。
医生需要根据脱位的关节类型、方向、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法。
比如,对于肩关节脱位,常用的有手牵足蹬法、椅背复位法等。
手牵足蹬法是让患者仰卧,医生用足跟蹬于患者腋下,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向外牵引并内收、内旋,从而使脱位的肩关节复位。
椅背复位法则是利用椅背作为杠杆,将患肢放在椅背上,医生按压患肢,进行复位。
对于髋关节脱位,常用的有屈髋拔伸法、回旋法等。
屈髋拔伸法是让患者仰卧,医生将患肢屈髋屈膝,然后沿着大腿纵轴方向牵引,逐渐伸直髋关节,以实现复位。
回旋法是在牵引的基础上,将患肢做内收、内旋,再外展、外旋的动作,帮助髋关节复位。
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医生需要动作轻柔、敏捷,避免粗暴用力,以免加重损伤。
同时,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配合治疗,放松肌肉,这样能够提高复位的成功率。
骨折脱位手法复位,牵引及石
骨折脱位手法复位、牵引和固定是常见的治疗骨折和脱位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手法复位:医生使用手部力量将骨折或脱位的骨头重新放置到正确的位置。
这通常需要麻醉剂以减轻痛楚。
2. 牵引:牵引是通过外源性力量来拉伸骨骼,以恢复正确的位置。
牵引可以通过手术或使用牵引设备进行。
3. 石膏或夹板固定:一旦骨折或脱位被复位,医生会使用石膏或夹板来固定骨头,以促进愈合和恢复。
石膏通常是由石膏师使用纱布和石膏材料制作的。
夹板是由医生使用硬材料(如塑料或金属)制作的。
这些方法可能会根据骨折或脱位的严重程度和位置而有所不同。
重要的是寻求医生的建议和指导,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使用。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如下:
1、拔伸牵引,这种复位方法对所有骨折都有可能用到,是一类基本复位手法,在对骨折进行复位的时候,要先把骨折端进行牵引;
2、提拉牵抖,在对骨折端进行牵拉复位之后,还有小的错位可以通过轻轻的抖动使其复位;
3、折顶回旋,适用于骨折部位有比较长的尖齿,要先用牵拉的方式使尖齿初步复位,之后再以其为支点进行反折;
4、旋转复位,适用于骨折部位有旋转、移位,要先对其进行牵拉,再进行反方向的旋转使其复位;
5、端提挤按,适用于骨折端有短缩、成角,骨折端比较紧张难以牵拉,可以通过对骨折端的按压以达到复位;
6、拿捏合拢和挤压分骨,前者主要适用于骨折端有分离,此时要使其进行合拢;后者则见于有两个骨同时并排出现骨折,此时要使用分开的方式使两个骨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达到复位。
脊柱骨折复位技巧嘿,咱来说说脊柱骨折复位技巧哈。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医院看望一个朋友。
他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脊柱骨折了。
我看到他躺在病床上,心里特别难受。
医生跟我们说,脊柱骨折可不是小事,得赶紧治疗。
他们用了一些复位技巧,让我朋友的病情慢慢好转了。
首先呢,医生会先给病人做一些检查,看看骨折的情况有多严重。
然后根据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如果骨折不是很严重,可以用一些保守的方法来复位。
比如说,医生会让病人躺在硬板床上,然后在骨折的部位下面垫一个小枕头。
这样可以慢慢把脊柱拉直,让骨折的地方复位。
我朋友刚开始躺在硬板床上的时候,还觉得不舒服呢。
但是为了快点好起来,他也只能忍着。
还有一种方法是牵引。
就是在病人的头上和脚上绑上绳子,然后慢慢地拉。
这样可以把脊柱拉开,让骨折的地方复位。
我看到医生在给我朋友做牵引的时候,特别小心。
他们会一点一点地调整力度,生怕弄疼了我朋友。
如果骨折比较严重,可能就需要手术了。
手术可不是小事啊,得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做。
我朋友的手术很成功,医生说他恢复得也不错。
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自己也得配合医生。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着急。
还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让身体快点好起来。
我朋友就很听话,他每天都按时吃饭,睡觉。
还会看一些有趣的电影,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嘿嘿,这就是我了解到的脊柱骨折复位技巧。
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安全,不要让自己受伤。
如果不小心受伤了,也要及时去医院治疗,听从医生的建议。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技巧
一、脊柱骨折脱位发生机理分为屈曲型,过伸型,直接暴力3类。
二、根据部位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按椎骨解剖分为椎体、椎弓、关节突、横突、棘突骨折。
三、根据脊柱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
1、不稳定骨折:指稳定脊柱骨折的因素受到严重破坏。
2、稳定性骨折:骨折后无移位倾向,如单纯椎体压缩骨折。
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脊柱骨折前后脱位是脊柱骨折复位的难点和要点
今天分享一个复位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单纯的压缩骨折来说,应用AO经典的撑开复位技术就可以达到复位
1,植入椎弓根螺钉
2应用schanz钉进行后方的闭合来恢复脊柱前柱的高度
3在没有后壁碎片的时候,可以立即矫正脊柱的畸形
如果有后壁的碎片,需要注意防止后壁进入椎管
4 锁死螺钉和棒的接口,进行后柱撑开钳的撑开复位
5透视下观察椎间隙的高度,避免过度撑开
6如果存在侧方压缩,需要进行单侧的撑开
对于前后移位就相对复杂一些
1解锁脊柱的关节面
如果坎墩严重,需要先植入椎弓根螺钉,咬除部分后方椎板,进行后柱的撑开。
先植入能植入的椎弓根螺钉,深度过椎弓根即可
先进行短阶段的撑开,撑开之后暴露关键的前移的椎体
再植入椎弓根螺钉进行二次撑开
要点:进行初次撑开之后,取下一侧的棒,植入关键椎体的椎弓
根螺钉
再换另外一侧,同法。
撑开时,可先用直棒,最后复位好了后再进行棒的塑性恢复腰椎前凸来达到较好的稳定
最后添加横联和植骨融合来增加稳定性
如果仅存在单纯的前后移位,后方没有绞索,也可应用以下方法1远端植入椎弓根螺钉,保留一些距离
2近端植入到底的椎弓根螺钉
3若存在左右侧的位移,可让螺钉的开口侧面向近端脱位的一侧4将棒塑性有一些弧度,先锁定远端后,利用棒的弹性来逐渐锁定近端达到复位
5 然后再将远端的钉子与棒逐个分离后拧入适当的深度,最后更换更合适的棒进行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