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骨脱位X线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4
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月骨周围脱位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CR片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资料。
结果 30例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均为背侧型,其中单纯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12例,经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4例,经舟状骨、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6例,经头状骨、月骨周围脱位2例。
伴掌腕关节脱位2例,伴尺桡骨远端骨折14例。
X线片(CR)诊断16例(53.3%),误漏诊14例(46.7%)。
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诊断30例(100%)。
结论熟练掌握腕关节的正常影像学解剖及各型月骨周围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是做出准确诊断的基础。
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能直观显示骨折脱位的类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是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关键。
【关键词】月骨周围脱位 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3D)多平面重建(MPR)月骨周围脱位多发生于活跃的青壮年男性,是腕部最严重的一种损伤,在临床中较少见,占所有腕骨骨折脱位的10%[1],又以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多见。
由于腕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损伤类型较多,临床上漏诊、误诊时有发生[2],若诊断或治疗不当,极易引起骨缺血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腕及手的功能,准确的诊断是避免误诊误治的基础。
本组分析了30例月骨周围脱位的CR及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影像学技术对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价值,以减少误诊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28例,女性2例,年龄16~48岁,平均31.6岁。
右侧12例,左侧18例。
损伤原因:摔倒、跌伤26例,车祸伤4例,均为背侧型月骨周围脱位。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
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脱位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CT检查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月骨周围脱位,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弧线中断,头状骨与月骨、桡骨与舟骨投影重叠加重,腕中关节间隙消失,舟月骨间关节间隙变宽,月骨周围腕骨及桡、尺骨远端可有骨折。
X线侧位片可见舟骨掌屈加大,纵轴与桡骨纵轴近乎垂直,近极位于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或掌侧缘上,月骨与桡骨远端关系正常,桡月关节间隙无明显异常,其余腕骨向背侧或掌侧脱位。
其中,头状骨最突出。
头由月骨远侧凹面内脱出,位于月骨背侧或掌侧。
月骨周围腕骨如有骨折,其远侧段多脱向背侧或掌侧,而近侧段仍滞留在原位、与月骨保持正常关系。
主动或被动活动腕关节,有时可闻及骨擦音。
闭合复位失败者,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有时可转变成月骨掌侧脱位,即复位前为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复位失败后变为月骨掌侧脱位;或是两者并存,月骨周围背侧脱位不但未矫正,月骨反而掌屈加大,桡月关节背侧间隙增宽,呈现月骨掌侧脱位。
系复位过于粗暴、桡腕背侧韧带撕裂所致。
月骨脱位,X线正位片可见月骨轮廓由梯形变为三角形,周围关节间隙不平行或宽窄不等。
侧位见月骨掌侧脱位。
轻者,月骨仍位于桡骨远端凹面内,掌屈过度,桡月关节背侧间隙变宽,头状骨与月骨背侧面相对。
重者,月骨掌屈大于90°进入腕管内,与桡骨远端、头状骨完全分离。
月骨周围脱位与月骨脱位X线片影像虽然显著,但漏诊率至今仍居高不下。
恐怕与X线侧位片骨影相互重叠、单一腕骨轮廓难于分辨有关。
诊断困难者,可做CT检查。
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方法月骨脱位是指月骨与舟骨之间的关节脱位,通常发生在脚踝关节扭伤等外力作用下。
月骨脱位需要进行复位操作以恢复正常的关节结构和功能。
下面将介绍月骨脱位手法复位的方法。
1. 患者准备:患者应平躺在医疗床上,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同时,需要将患者的脚部固定,以避免在复位过程中出现其他不必要的运动。
2. X线检查:在进行复位操作之前,应先进行X线检查以确定脱位的类型和程度,以便术前做好复位计划,并减少复位操作的风险。
3. 镇痛和放松肌肉:在进行复位操作之前,可以通过药物或冷敷等方法,使患者的受伤部位得到一定的镇痛和放松。
这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紧张感,并使复位操作更加顺利。
4. 疏松月舟关节:月舟关节疏松是月骨脱位复位的重要步骤之一。
操作者用拇指和食指抓住病人的足跟,用另一只手将病人的前脚背向身体上抬起,使病人的足背大转动,相反方向检查疏松关节,使月骨向内旋,舟骨向外旋,最终复位。
5. 按压月骨:复位操作者的一只手按压位于月骨周围,以稳定月骨的位置,并避免进一步受伤。
同时,可以用另一只手按压位于足底的舟骨,进一步推动月骨回到正常的位置。
6. 固定月骨:在月骨脱位复位完成后,需要进行固定以保持关节的稳定。
这可以通过使用石膏绷带或其他类似的固定器材来完成。
固定的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位的效果来决定。
7. 康复治疗:在脱位复位后,患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按摩、运动疗法等。
这有助于促进关节的恢复和功能的重建,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用力或快速行动,以免对关节和周围组织造成伤害。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复位效果,可以采取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来控制疼痛和紧张感,提高复位操作的成功率。
总之,月骨脱位手法复位是一项需要经验和技术的操作,通过逐步疏松月舟关节、按压月骨并固定,可以使月骨重新复位并保持关节的稳定。
月骨脱位诊断
*导读:月状骨形状特殊,掌侧宽背侧窄。
近端与桡骨形成关节,远端与头状骨、一小部分钩骨形成关节,桡侧与舟骨、尺骨与三角骨形成关节。
脱位后完全移向掌侧,月状骨的血运,来自前韧带和后韧带。
……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
使患者双手握掌,当月骨脱位时,该侧第3掌骨头有明显的短缩。
腕部活动受限,手指屈曲困难,腕关节不能背伸,掌腕横纹处有压痛,并可触到脱出的月骨。
腕部向尺偏,叩击第4掌骨头时,有明显的疼痛。
正中神经亦可受压而致手掌桡侧麻木。
二、诊断
有手掌部外伤史,查体可见腕部肿胀、变短、活动受限,可伴有正中神经卡压征,摄X线片检查可提供确诊的依据。
X线正位片可见腕骨排列紊乱,头状骨与月骨影重叠;舟月间隙增大,舟骨长轴变短,呈皮质环征或舟骨旋转;月骨脱位失去四边形结构,呈三角形影。
X线侧位片出现月骨周围背侧脱位,第3掌骨、头状骨与月骨、桡骨失去正常共轴线关系,第3掌骨及头状骨的轴线位于月骨及桡骨轴线背侧,在此基础上当月骨向掌侧倾斜时,提示为
动态性月骨周围背侧脱位;月骨掌侧脱位时可见第3掌骨、头状骨、桡骨共轴承关系不变,而月骨位于以上诸骨轴线掌侧。
腕关节X线解剖及诊断,这份图谱太实用了!01解剖及测量一、关于解剖图1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2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舟骨;2.月骨;3.三角骨;4.豆状骨;5.大多角骨;6.小多角骨;7.头状骨;8.钩骨;9.桡骨茎突;10.尺骨茎突;11.第一掌骨基部。
图3 成人期腕关节正侧位及舟骨蝶位片。
12.舟骨结节。
黑色箭头:舟骨腰部;白色箭头:舟骨滋养血管影。
二、测量方法图4 a.桡骨纵轴线;b.桡骨纵轴线垂线;c.桡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尺骨远端关节面水平线。
A.桡骨内倾角;B.桡骨茎突长度;C.尺骨茎突长度。
A.正常为15~35˚。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B.正常为8~18mm,且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c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桡骨远端骨折。
C.正常为2~8mm。
若此长度改变,提示尺骨茎突骨折或尺骨茎突过长(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图5 左:正尺骨变异;右:负尺骨变异图6 尺骨茎突撞击综合症。
男-44Y,慢性严重腕尺侧痛。
尺骨茎突长约10mm(箭),月骨-三角骨间隙狭窄及退变(箭头)。
图7 a.舟骨、月骨切线;b. 月骨三角骨切线;c.尺骨远端关节面切线;d.腕骨总高度;e.头状骨长度。
A.腕骨角;B.尺腕角。
A.约130°。
腕关节骨折、脱位时此角增大,此角减小见于Madelung畸形和卵巢发育不全。
B.正常为21~51˚。
若此角度改变,提示腕骨骨折或腕关节脱位。
*腕骨高度指数:d与第3掌骨长度的比值,正常范围0.54±0.03。
Nattrass腕骨高度指数为d/e,正常范围1.57±0.05。
在月骨缺血坏死、不稳定型舟骨骨不连、腕关节不稳时,腕骨高度指数减小。
图8 Madelung畸形。
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X线诊断
龚水根;王绍坤;周成刚
【期刊名称】《中国罕少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8(005)001
【摘要】在腕部创伤的评价中X线检查起关键性作用。
腕部骨折、脱位大约占整个骨折、脱位的6%。
腕部损伤中,舟骨骨折占60~70%.腕骨骨折、脱位占10%,月骨骨折占3%。
在腕骨脱位和骨折中,以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类型最多见。
由于腕部X线投照在各种位置上腕骨均有明显重叠,易导致错、漏诊而贻误治疗,造成腕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龚水根;王绍坤;周成刚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太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400042;四川省南酮矿务局总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10.4
【相关文献】
1.月骨掌侧脱位与月骨周围性腕骨背侧脱位8例临床分析 [J], 王群殿;陈玉兵;黄威;徐兴臣;胡文杰
2.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诊断和治疗 [J], 曾利;徐红野;郑锋;万双林;周浩
3.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性腕骨脱位的临床分析 [J], 方旦元
4.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月骨脱位与月骨周围性腕骨脱位 [J], 于胜吉;赵冬梅;
王集锷;李其一;王永惕
5.月骨脱位及月骨周围腕骨脱位7例报告 [J], 李永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头月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表现母华国;陈平有;仇俊华;陈文【摘要】目的:分析头月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头月关节脱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技术(VR)表现,总结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24例患者中,月骨脱位2例,月骨周围后脱位22例,其中不伴有腕舟骨骨折的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8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4例;合并尺桡骨远端骨折4例7处,合并腕骨撕脱性骨折6例7处.X线平片准确诊断月骨脱位2例、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16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漏诊单纯月骨周围后脱位2例、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误诊经舟骨月骨周围后脱位1例,漏诊腕骨撕脱性骨折4例5处.CT薄层扫描结合重建技术全部准确显示脱位及骨折(100%).结论:X线平片是腕关节损伤的首诊方法,对头月关节脱位具有一定诊断价值.CT薄层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直观清晰地显示头月关节脱位及脱位类型,可全面观察骨折情况,对避免漏误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1(022)010【总页数】4页(P744-747)【关键词】腕关节;脱位;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作者】母华国;陈平有;仇俊华;陈文【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十堰 442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放射科,湖北十堰 44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7;R814.41;R814.42腕关节外伤常见,其中头月关节脱位是腕部最严重的一种损伤,若治疗不当,易引起骨坏死、腕不稳等并发症,影响腕及手的功能,准确诊断是避免误治的基础[1]。
影像学在头月关节脱位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因腕关节解剖结构复杂,骨块相互重叠,漏误诊时有发生[1-4]。
腕头月关节脱位的影像学评价(1)腕头月关节脱位是常见的手部骨折伴随的并发症之一,使用影像学评价可以准确诊断和评估病情的认知。
一、X线片评价在对疑似腕关节月骨脱位的病人进行影像学评价时,X线片是首选的检查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医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腕骨正位,确认是否具有月骨脱位。
2.注意是否有其他骨折损伤。
3.注意是否有腕关节周围软组织受损伤,如关节囊损伤等。
4.确认月骨萎缩程度,评估手腕关节的功能状态。
二、CT评价如果X线片无法确定月骨脱位是否发生,或者需要更详细的解剖图像,CT检查是更准确、全面的评价方式,下面介绍CT应注意的方面:1.CT扫描序列要全面,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
2.要对肘关节和腕关节进行扫描以确定骨折的延伸和伴随的关节损伤。
3.通过重建技术,将直观展示通道腕关节的立体关系和骨性结构。
4.三维重建技术可直观展示手腕骨盆的各部分的大小、形态和位置,为选择有利位置的手术提供骨性参考。
三、MRI评价MRI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腕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如韧带、肌腱损伤等有很好的评价作用,让我们来看看MRI应注意的方面:1.应排除MRI禁忌症如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
2.MRI应包括T1加权和T2加权扫描,同时进行增强扫描以了解某些血管病变。
3.MRI除了可以评价软组织损伤外,还可以评价神经阻塞、肿瘤等周围疾病情况。
4.如果我们需要进行手术,MRI还可以评价关节软组织的修复效果。
因此,腕关节月骨脱位的影像学评价可以提供丰富、准确的信息,可以为未来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影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
张振良;黎鲁民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6(21)1
【摘要】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方法:对100例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及100例正常腕关节的X线正侧位平片进行对比分析,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结果: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时,X线平片显示月骨向背侧移位,桡骨与月骨中轴线的夹角增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测量月骨中轴线与桡骨中轴线的夹角对诊断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有重要价值,该夹角>2.5°可作为Colles骨折合并月骨脱位的X线诊断依据.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张振良;黎鲁民
【作者单位】274700,山东,郓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274700,山东,郓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1;R683.4
【相关文献】
1.Colles骨折合并舟骨月骨分离 [J], 成述昌;王秀媛;姜军
2.Colles 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中尺侧腕屈肌肌腱脱位并交锁的临床分析 [J], 石
国君;郭东辉;沈润斌;李运美;韩广普
3.克氏针加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月骨脱位 [J], 王建军
4.月骨周围背侧脱位合并尺骨茎突骨折1例 [J], 高自顺;吴思;古恩鹏
5.Colles骨折合并舟月骨分离的外固定方法 [J], 彭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腕关节脱位分型及X线表现郝志勇于2015年11月30日整理病例来源于丁香园一、月骨脱位【受伤机制】手于外撑位跌倒。
【诊断要点】① 正位片月骨旋转与头骨重叠,头月关节、桡月关节间隙可消失;② 侧位片上月骨向掌侧脱位为特征性表现;③ 舟状骨、头骨与桡骨关系保持原位不变。
二、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脱位【受伤机制】手于外撑位跌倒,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① 尺骨或桡骨茎突骨折;② 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③ 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对向掌侧;④ 头骨位于月骨后方三、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临床表现】腕部肿胀向背侧突出,屈伸活动受限,局部疼痛、压痛。
【诊断要点】① 正位片上头月骨重叠,关节间隙出现消失或变窄;② 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桡月关节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③ 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④ 舟状骨向背侧脱位;⑤ 可伴有桡骨背缘骨折四、经舟状骨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摔倒时手背伸、尺偏和旋前位着地,发生月骨周围脱位。
【诊断要点】① 舟状骨骨折;② 正位片上头月关节间隙异常;③ 侧位片上月骨原位不动,舟状骨近侧骨折块和月骨与桡骨的关系正常,月骨上关节面空虚;④ 头状骨位于月骨背侧缘的后上方五、经茎突和舟状骨的月骨周围脱位【受伤机制】跌倒时手掌着地,腕过度背伸。
【诊断要点】① 尺、桡骨茎突骨折;② 舟状骨中段骨折,近端与头骨重叠;③ 月骨可向尺侧移位,月骨窝状关节空虚;④ 头骨位于月骨后方;⑤ 月骨和舟状骨近端与桡骨关节可正常或向掌侧半脱位六、三角骨月骨周围脱位本病的主要表现与月骨周围脱位相似,只是三角骨与钩骨关节间的脱位取代了三角骨与月骨关节间脱位。
【诊断要点】① 月骨、三角骨及桡骨三者关系正常;② 其余腕骨向背侧脱位。
七、舟状骨脱位【受伤机制】舟状骨有旋转性半脱位与全脱位两种类型,两者受伤机制完全不同。
前者系中腕关节移位时致舟状骨近端发生旋转性半脱位,较常见;而舟状骨全脱位为直接暴力所致,非常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