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7.34 KB
- 文档页数:2
新生儿脐炎的护理措施新生儿脐炎可因出生时断脐处理不当,受细菌污染后所引起,严重时可引起脐血管炎及腹膜炎或全身性败血症,可危及婴儿生命。
那具体新生儿脐炎要如何护理呢?一、脐部护理断脐后要注意保持脐部的清洁、干燥。
清洗脐部可用3%过氧化氢、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处理,每日2-3次,清除脐部脓性分泌物,提起脐带残端硬痂擦及每一条皱襞,有创面时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二、生活护理1、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查尿布有无湿,及时更换,不要等到大小便之后很久才换。
而且要注意尿布更换的方法,别让尿布遮挡住脐部,否则排泄物很容易会污染脐部的皮肤。
2、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枝吸干脐窝水,并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三、外用药物护理根椐医嘱在清洁脐部后,局部使用40%氧化锌油或氯霉素氧化锌油、脐带粉(含有依沙吖淀又名雷夫奴尔、氧化锌)、百多邦软膏、红霉素眼膏等中的一种。
每曰1次。
注意尽量不用紫药水、红药水,以免因染色影响病灶的观查。
一般也不用碘酒,以免烧伤脐周围的皮肤。
四、注意观察病情1、观察脐带有无潮湿、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如有应及时治疗,采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脐部,消毒干棉枝吸干后再用95%酒精脱水,干燥后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创面分泌物及化脓,并有止痛作用);炎症明显者可敷上百多邦软膏或按医嘱选用抗生素治疗。
2、脐带残端脱落后,注意观察脐窝内有无樱红色的肉芽肿增生,应及早处理,防止肉芽过长而延误治疗,可采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
3、注意脐茸、脐瘘、脐渗血或脐部蜂窝组织炎等,应及时处理。
4、遇到脐带残端长时间不脱落,应观察是否断脐时结扎不牢,有少量血循环,此时应考虑重新结扎。
复合碘消毒液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对比复合碘消毒液、复合碘棉签,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
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3月,医院分娩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据出生先后顺序,将新生儿分别A、B两组各150例,胎儿娩出后,以A组碘伏消毒液、B组碘伏棉签消毒脐根部与脐周围,在距离脐根0.5cm处以气门芯结扎,在结扎部位以上0.5~1cm处剪断脐带,小心挤出残留血液。
无菌纱布覆盖脐部,采用脐护带包扎,24h后开放,每日消毒(A组碘伏消毒液、B组碘伏棉签)脐根部与周围皮肤,直至脐带脱落,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残端修剪率,脐带脱落时间、不同时间段经皮胆红素值(TCB)水平。
结果:B组≤7d脐带脱落比重高于A组、≥15d比重低于A组,B组脐脱落时间(6.4±1.4)d,低于A组(7.5±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经皮测胆红素值水平、脐部出血率、感染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脐带修剪率、脐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复合碘消毒液,主要优势在于缩短脐脱落时间,但新生儿并未因此获益,在预防脐部并发症方面相较于采用碘伏棉签并无明显优势。
【关键词】脐部护理;新生儿;脐部感染;复合碘消毒液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条索状组织,是妊娠期间母儿进行气体交换、维持胎儿营养物质供应、胎儿排出代谢产物的重要通道。
在胎儿娩出后,脐带会在5~7日后自然脱落[1]。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娩出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便可在新生儿皮肤表面定植,有研究证实新生儿娩出后12h脐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可达15%~20%,许多条件致病菌陆续出现[2]。
在此过程中,脐带组织逐渐失去活性,正常情况下脐带脱落不会引起感染等并发症,但使用消毒剂、抗生素可能延长脱落过程,增加感染风险。
在国外,减少人为干预医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推崇,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倡脐部自然干燥法处理脐带,即遵循自然长期选择赋予的天然的脐带脱落机制,采用开放法处理脐带,让残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以利于脐带脱落。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新生儿二次断脐处理研究-医学职称论文毕业论文
1 断脐处理(脐带残端处理)我科新生儿娩出后用气门芯套扎脐带,48h 用2%碘伏消毒脐带残端2~3次,用无菌有齿镊子或血管钳提起脐带残端,连同气门芯1起剪去脐带残端,脐带窝用2%碘伏棉签消毒1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绷带包扎脐部。
既简单又方便、减少脐部感染、出血等情况,新生儿随母亲出院。
至今为止在产后28天随访中没发现脐部感染、出血等情况。
对个别脐带较粗、水肿者可在48h后处理。
2 结果
2次断脐的效果评价为渗血与感染发生率降低为0、恢复快。
3 讨论
2次断脐,脐部尤为重要,首先要保证脐部干燥,尿布不可遮盖脐部,以免尿布湿污脐部,再者脐带残端为1创面,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加之脐部凹陷,在压海绵包扎时1定要观察渗血、脐炎等情况,预防感染与出血发生。
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8-24T09:22:24.533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作者:姜楠[导读] 介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综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进展,姜楠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介绍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综述新生儿脐部护理的应用进展,并指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降低新生儿脐部感染率。
关键词:新生儿;脐部护理;综述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之间的条索状组织,是母体与胎儿进行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
新生儿出生时脐带被切断并结扎,形成一个与外界接触的开放创面,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门户,因新生儿抵抗力差,如脐部创面护理不当,局部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往往较高。
一旦发生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导致破伤风及败血症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降低因护理不当引起的脐部感染,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现状新生儿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一个危险因素[1],国外学者Mir F [2]对6904例新生儿调查中发现有1501例发生脐部感染,发生率为21.7%,其中325例轻度脐部感染,占比21.6%,1042例为中度脐部感染,占比69.4%,134例为重度脐部感染,占比8.9%。
杨秀菊[3]研究48例新生儿败血症中,脐部感染占66%-87%,且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
Debes[4]对655例脐炎新生儿统计发现脐炎病死率可达18.6%,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危急的状况。
2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方法2.1 局部消毒法新生儿脐部是比较敏感脆弱的部位,很容易发生炎症,对此处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护理中的消毒是必要的一步[5]。
目前,用于脐带及周围皮肤的消毒剂有多种,包括3%碘酊、75%酒精、20%高锰酸钾溶液等。
碘酊是高效消毒剂,我国传统的新生儿断脐消毒方法是在断脐后立即用3%碘酊消毒脐部残端,20秒后使用75%乙醇脱碘,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和美专家讲堂】宝宝第2次断脐众所周知,宝宝出世后里程碑事情有榜首声啼哭,还有榜首次断脐,还有榜首次断奶等。
宝宝榜首次断脐,洁净规整美丽,随之而来的是让人欣喜的榜首声嘹亮的啼哭。
但是让新手爸妈严重的是,宝宝第2次断脐-脐带掉落,时刻或早或晚,或有渗出,乃至感染等种种情况,都会让人欢欣让人忧。
那么宝宝的脐带终究什么时刻掉落?脐带的护理办法又终究怎样才适宜呢?护理不妥又会呈现怎样的结果呢?国内外研讨好像早有结论:脐带应该7天左右掉落,护理办法是75%酒精或含碘消毒液,护理不妥有或许呈现感染、脐茸等。
但是实际情况往往是,在新手爸妈忙而不乱的严厉护理中,宝宝很固执的生长。
脐带掉落往往超越2周,且伴有液体渗出,有时还有为血性渗出,且持续时刻往往在掉落后还有3-4天。
让人有点困惑。
在这里,北京和美妇儿医院的倪容华医师跟新手爸妈们共享下东京大学医学系坂木先生和她的搭档们的研讨结果。
坂木先生和她的搭档们总结剖析了一些发达国家的脐带护理办法,及其对脐带掉落时刻、脐炎和细菌定植的影响。
这些脐带护理办法主要有三种:天然枯燥、75%酒精或含碘消毒液护理。
经过对3000多名新生儿的追寻研讨,选用天然枯燥法护理的宝宝脐带掉落时刻较其它两种办法显着缩短,最短能够在生后3天左右掉落,一般是在生后7天左右;而在脐炎发生率方面,三种办法没有明显不同。
慎重的坂木先生和她的搭档剖析以为,或许部分运用消毒液一方面能够杀死致病菌,另一方面也或许杀死益生菌,并导致脐带外壁愈合推迟,脐蒂掉落推迟。
但由此确定天然枯燥法优于消毒液护理为时尚早,需求调查更多的临床实际情况,以寻求更好的办法下降脐炎或其它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倪医师以为,研讨结果没有清晰的对错之分,从上述研讨现实中,咱们至少了解天然枯燥也是非常好的脐带护理办法,也搞清楚了宝宝脐带掉落迟早的事儿,都是正常的,即使脐带没有按期掉落,只要到医院在外感染等就能够了。
新生儿再次剪脐的效果观察孙涛【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再次剪脐技术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预防脐部感染,减少新生儿脐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2010年1~5月至2011年1~5月在我科室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各500例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每日用5%聚维酮碘对脐部常规消毒2次,包无菌护脐带,直至脐带脱落愈合;B组在新生儿出生36~48 h行再次剪脐后外敷云南白药粉,暴露脐部.观察两组脐部感染发生率、脐周分泌物、脐带出血、出生15d脐带愈合情况.结果:B组脐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愈合时间较A组缩短(10±4)d,降低了产妇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论:通过新生儿再次剪脐技术在临床应用,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脐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效果好,提高了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度,值得推广.【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10【总页数】2页(P1265-1266)【关键词】新生儿;再次剪脐【作者】孙涛【作者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坪山 518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新生儿出生,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脐带残端脱落时间7~14 d,甚至更长时间,脱落前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分泌物,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
脐带的脱落一般在出院后,家长会因护理不当,导致新生儿脐部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在住院期间对脐带进行再次剪断,并以云南白药粉外敷,使得脐带断端提前愈合,减少脐部因脱落不全引起的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10年1~5月与2011年1~5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母亲无孕产期合并症、体重≥2 500 g,Apgar评分≥7分,住院3~7 d,至产后15 d出院随访的新生儿。
分组:将2010年1~5月与2011年1~5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各500例,住院3~7 d,至产后15 d出院随访的新生儿分为A、B两组。
新生儿脐带发炎的治疗方法新生儿脐带发炎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妈妈们在平时的护理方法没有做对才会导致宝宝出现脐带发炎。
对于新生脐带发炎时,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以免对于宝宝造成伤害。
一般对于新生儿脐带发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或者硝酸银去消毒。
每个人都有脐带,脐带是胎儿在母体内由母亲供给胎儿营养和胎儿排泄废物的通道。
胎儿出生后,医务人员会将脐带结扎,切断。
断脐后,脐带残端会逐渐干枯变细,慢慢变为黑色。
一般宝宝出生后3-7天脐带脱落。
在断脐前后,如果消毒处理不严,护理不当的话,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脐部发炎。
新生儿脐炎的治疗注意保持脐带局部干燥,并防止尿液污染。
可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或用脱碘酒精、龙胆紫每曰涂2-3次。
抗生素治疗的话,一般新生儿时期使用加氨苄青霉素效果甚佳。
对已形成脓肿者,及时切开并引流换药。
已形成慢性肉芽肿者要用10%硝酸银或硝酸银棒局部烧灼,如肉芽较大不易烧灼者,应给予手术切除。
当宝宝肚脐周围的皮肤变得红肿,用手轻触时能感到皮肤表面轻微发热,脐窝里出现脓性分泌物,并带臭味,同时宝宝还出现厌食、呕吐、发热的症状,说明宝宝的脐部可能已经化脓。
如果急性脐炎未能完全治愈,可能会逐渐发展成慢性脐炎与脐肉芽肿;也可能因为脐带脱落过早,留下的未愈合创面长期受到局部感染或者脐窝里不小心进入异物(如爽身粉),长期慢性刺激引起脐炎长期不愈,形成脐肉芽肿。
通过这篇文章对于新生儿脐带发炎治疗方法的介绍,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新生儿脐带发炎的治疗方法是什么了吧。
对于新生儿来说,你们在生活中应该要做好预防措施,这样我们才能够保证宝宝的正常成长,希望妈妈们可以引起重视。
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中脐部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出生后二次断脐的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时用碘酊消毒消毒脐端残面后再用无菌护脐贴包扎,对照组酒精消毒后给予无菌护脐贴包扎。
结果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后脐部渗血及炎症渗出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天内脐部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二次断脐后的脐部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碘酊消毒液;新生儿; 二次断脐;脐部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行断脐处理后脐带失去血供后将逐渐硬化、干枯并最终脱落。
但新生儿脐带残端自然脱落一般需要7 d 左右,而在脐带残端在愈合过程中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从而为厌氧细菌提供良好的培养基,容易引起脐部感染[1] 。
而研究表明二次断脐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出血率及脐炎发生率,并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残端愈合时间而被临床广泛使用[2]。
本研究主要探讨碘酊消毒液在新生儿二次断脐时降低脐部渗血、炎症渗出发生率及促进脐部愈合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产科2016 年1 月-2016年3月期间正
常分娩的母婴同室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
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 评分均为10分,出生体重为2550 g—4050g。
两组新生儿二次断脐前脐部均无红肿渗出及渗血,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脐带处理方法在新生儿出生30-48h 沐浴后对其进行二次断脐,选取脐带根部与脐轮相距约0. 5 cm 处剪断脐带并挤出脐内残留血液,实验组用2%的碘酊小心灼烧脐端残面出血点后覆上面胶海绵一块再用无菌护脐贴包扎24小时。
对照组二次断脐后用75%酒精消毒后同样的方法包扎24小时。
1.2.2观察方法二次断脐包扎24小时后洗澡时打开护脐贴暴露脐部,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在渗血及炎症渗出及等脐部残端症状的发生率及二次断脐3天内脐部残端愈合率。
1.2.3 统计方法选用软件SPSS17.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x2 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以P<0.05 则说明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二次断脐24小时后脐部渗血及炎症渗出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天内脐部残端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1)。
详见表1、表2.
表1 二次断脐24h后两组新生儿渗血炎症渗等脐部残端症状出对照表
3.讨论
3.1碘酊消毒的原理和注意事项碘酊是一种由碘和碘化钾溶解在酒精溶液中制成的溶剂,杀菌效果显著,能够使病原体蛋白质出现变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烧灼效果,减少创面的渗出。
使用新生儿二次断脐后消毒脐部创面,可起到很好的即时止血的效果,也起到了减少渗出,促进脐部愈合的作用。
但新生儿皮肤较嫩,碘酊浓度过高容易灼伤,所以本研究中使用的碘酊浓度为2%的低浓度。
并且,在使用碘酊消毒的过程中,消毒范围只是二次断脐中脐带断面出血点,碘酊
消毒液不可碰到脐轮的正常皮肤,以免造成皮肤轻度灼烧。
如碘酊消毒液不小心
溅到正确皮肤,即用75%的酒精反复脱碘。
3.2二次断脐后脐部的护理二次断脐脐部包扎24小时后解开无菌护脐贴暴
露于空气中,仔细检查脐部残端处,伴分泌物的新生儿,需用棉签蘸75%的乙
醇消毒患处,彻底清除分泌物,每天2次,无渗血者无需再包扎肚脐。
对于脐部
少量渗血的新生儿,可在脐部敷上少量云南白药粉或覆上棉胶海绵一小块后包扎
上新的无菌护脐带。
并教会其家属回家后自己护理新生儿脐部,如果回家后再继
续渗血或脐周有红肿,及时回院就诊。
脐带是连接胎盘及胎儿的管状结构,是母体将营养输送给胎儿以满足其在宫内
生长发育的主要途径[4] 。
新生儿出生处理脐带后,脐带残断自然脱落需7天左右,而脐带残端在脱落及愈合过程中均容易引起脐部感染[5]。
而研究表明,二次断脐
方法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降低脐炎发生率[6]。
但在二次断脐后,脐部在愈合过程中仍会产生少量胶质分泌物,如果二次断脐后护理不当,脐部渗雪及炎
性渗出时间过长,仍然容易引起脐部的感染。
而在本研究中,主要采取二次断脐
+二次断脐后采用0.2%碘酊消毒创面再包扎的方法,既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又
缩短了脐部创面的愈合时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秋菊. 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3,7(14):206 -207.
[2]李小花,朱亚平,朱为. 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4,11(9):62 -63.
[3]王芳. 碘酊消毒液用于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J]. 现代养生,2013,9:51.
[4]周晖,朱珠,夏家爱,等. 产后居家护理模式在新生儿脐炎干预中的效果分析及探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1):118 -119.
[5]王秋菊. 改良式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脐炎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
用,2013,7(14):206 -207..
[6]李小花,朱亚萍,朱为.等..不同脐部护理在新生儿脐炎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