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总设计师速写
- 格式:ppt
- 大小:185.04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航天人事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秀的航天人事例,以下是其中的部分人物事迹:-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从论证到预研再到立项研制,李东参与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
在经历第二次发射失败后,李东和团队通过240多项关键技术突破、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和900多个日夜的磨砺,成功完成了长征五号的第三次发射任务。
- 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初调入神舟飞船研制队伍时,杨宏年仅29岁。
在担任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期间,杨宏通过到主要协作单位实地考察、与车间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等方式,确保了飞船13个分系统、643台设备无一差错。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卫星首席总设计师谢军:1982年大学毕业后,谢军踏入中国航天的大门。
在担任北斗二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后,谢军顶住各方压力,成功完成了国家交予的使命。
这些航天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精神风貌,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航天事业。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人”陈定昌:制衡强敌出先招2020年9月7日,中国导弹专家、研制出中国首部激光雷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定昌病逝,享年83岁。
陈定昌毕生致力于我国空天防御体系能力建设,为提高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从少年时代起,陈定昌便下定决心,“长大了一定要投身国防,为国家研制精良武器,让中国人不再受欺负”。
1955年,陈定昌即将高中毕业,在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理工科。
1963年,陈定昌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被分配至国防部五院二分院工作,开始了逐梦航天的传奇人生。
20世纪60年代初,钱学森提出:激光能不能做一个信号源,像无线电一样,用于各种各样的探测和制导?这个“激光之问”最终交到了陈定昌手上。
尽管在当时的条件下研制工作困难重重,陈定昌主持的激光雷达项目仍然取得了可喜成绩:建成了世界上第一部激光雷达样机。
这项工作使陈定昌深深感到:不畏艰难勇敢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1984年,陈定昌出任国防部二院二部主任,他在研制第二代防空导弹的同时,带领专家们提出了第三代防空导弹的设想。
第三代防空导弹系统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具有自主研制同一水平装备能力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导弹研制、试验能力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但陈定昌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将眼光瞄向了第四代。
陈定昌认为,创新应集中在关键技术、途径、方法上,只有瞄准未来十年、二十年,才能研制出更加精良的设备。
进入21世纪,陈定昌完成了多项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
他总是眼光超前、思维超前,这源于他始终站在个人荣辱之上的更高层次。
人物速写以创新为利刃齐白石曾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个“学”字反映出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陈定昌勇于创新,将创新精神投于雷达技术研发,研制出领先于世界的激光雷达,大大提升了中国制衡强敌的战略威慑能力。
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也一刻都不能停止创新。
放眼长远我国的防空导弹技术快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与陈定昌等科研人员“研制第二代,设想第三代,瞄向第四代”的长远眼光是分不开的。
邓稼先(1924.06.25-1986.07.29)人物简介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开拓者和奠基者,被称为“两弹元勋”,为中国国防自卫武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语录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核事业),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人物速写作为核武器总设计师的邓稼先,在一次原子弹试验事故处理中,命令所有人退后,自己抢上前去,亲身涉险,去接受致命的核污染。
正如他所说的:“如果做好了这件事(核事业),我这辈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苟利国家,不量祸福,不问生死。
适用主题爱国、不怕牺牲、敬业......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人物简介应用力学家、系统工程科学家,为组织领导中国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物语录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人物速写44岁的钱学森正是盛年英姿,辗转五载,他坎坷归来,要将满腹学识献给祖国;驱驰半生,他呕心沥血,呵护国防现代化的种子,生根发芽,直至枝繁叶茂;迎难而上,他勤修不辍,不问报偿,只求泱泱中华,扬眉吐气,奋起砥砺尊严。
正如他所说的:“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愿将此生许家国,志存兴邦忘功名。
适用主题爱国、奉献、不畏艰辛......黄旭华(1926.03.12-)人物简介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人物语录人家问我,忠孝不能两全,你怎么理解?我觉得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人物速写34岁的黄旭华,受命研制核潜艇,此后他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而被弟妹误认为是不要家的,不养育父母的不孝儿子。
三十年后,他母亲看到一篇题目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章里面写的“黄总设计师”,才知道这段隐藏的秘密,此时的母亲满眼泪水,自豪不已。
正如他所说的:“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蹈历奇兵游瀚海,忠勇堪书白马篇。
适用主题爱国、忠孝、默默奉献......孙家栋(1929.04.08-)人物简介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被称为“卫星之父”。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
年轻时曾以创造性思维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
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
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
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可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
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
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
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大家的目光一下予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
提出此见解的是在座军衔最低的中尉王永志。
王永志并不就此罢休,他想起了坐阵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
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住房。
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
,’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目标。
据钱学森的回忆,他对王永志的了解就始于那次火箭发射,对王永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印象特深。
后来,钱学森还特别推荐王永志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并对总装备部领导说“我没有看错人”。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宽容1.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通用公司一位年轻工程师独立负责一项新塑料的研究。
正当这位工程师踌躇满志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实验的研究设备突然爆炸,三千多万美元的实验设备连同厂房瞬间化为灰烬。
面对爆炸后一片狼藉的现场,年轻的工程师精神濒临崩溃。
他想,自己在通用的梦想和历史就此结束了。
他非常沮丧、非常忐忑不安地接受通用总部派来事故调查的高级官员的谈话。
第六单元教学指要一、教学目标1.理解范文中的人物个性,学习典型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精神。
2.掌握人物描写和叙述的有关知识,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特征,领会记人的文章是如何表现主题思想的。
3.了解怎样围绕人物的塑造,恰当地选择与人物有关的事件进行叙述。
并且,在叙事里描写人物,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4.学会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
5.理解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教学要点本单元七篇课文,都是描写人物的记叙文。
内容上既有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亲情、友情的,也有展现历史人物、英雄人物的个性及其崇高品质的。
在人物描写方法上各具特色,教学上要抓住每篇课文的特点,有重点地安排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记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的一生,主要通过叙述普普通通的“家务小事”和感人的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勤劳、能干、诚实、善良而又坚强不屈的性格。
《亡人逸事》叙述与妻相知、相恋、相伴的一生中的几个片段,表达对亡妻的感激和怀念,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对话的方法展现人物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对金手镯》通过细腻生动的情节叙述以及深挚的抒情表现作者与乳母的女儿阿月的纯真友情。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与《军神》主要通过人物肖像、神情、动作和语言直接刻画人物性格。
《军神》还用了沃克医生这个人物对主人公作了烘托,表现了英雄钢铁般的意志。
《屈原列传》和《苏武传》都是古代人物传记,要使学生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屈原列传》将“传”、“评”结合,夹叙夹议,叙中寄情,议中寄情。
选取典型事件,赞扬他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正直高尚的品质。
《苏武传》运用特殊环境表现人物个性,将正面描写和反面衬托相结合,表现人物高尚的民族气节。
《左忠毅公逸事》选取真实感人的事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肖像描写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三、教学建议1.教师应先研究本单元教材的全部内容,要设计出将单元读写知识贯穿于单元课文教学之中的整体教学思路,做到循序渐进,既要避免纯粹讲解理论知识,也不要只顾单篇课文而忽略单元教学的整体联系。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外貌、情态、动作和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2.学习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事业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教学重点1.理解速写像的比喻意义,通过对火箭总设计师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语句的诵读分析,去感受他的内在精神。
2.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事业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特定环境中人物的外貌、情态、动作和环境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手法。
教学方法鉴赏分析法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展示:杨利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枚远程火箭总设计师等组图,让学生浅谈对火箭发射的认识。
)千年飞天梦,今朝终成真。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9分50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初战告捷,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
当人们在关注杨利伟时,又有多少人在关注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一文,了解1984年我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幕后的英雄。
二、阅读文本,初步感知让学生放声朗读或听录音,感知文本的结构与主旨1.文本结构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画”速写像的时间和意义。
二部分(第4——33自然段):火箭发射进程。
分发射前、发射中、发射后三个阶段。
三部分(第34——35自然段):赞美老总对祖国、对人类科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明确:文中人物活动过程与火箭发射过程的叙述是有机相结合的,也分为发射前、发射中、发射后三个阶段。
2.文章主旨文章以运载火箭发射过程为线索,着力描写了总设计师在令人难忘的关键时刻的神情、动作和心态,赞美了他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与祖国科学事业休戚与共的高尚情操及忘我的献身精神。
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火箭总设计师这一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火箭总设计师的工作内容、职业素养和成就,本课程将带领大家走近火箭总设计师,感受他们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火箭总设计师的定义、工作内容、职业素养等。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参观等方式,了解火箭总设计师的工作过程和成就。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火箭总设计师的敬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章:火箭总设计师的定义与职责2.1 火箭总设计师的定义火箭总设计师是指担任火箭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岗位,负责火箭总体设计、关键技术攻关和试验验证等工作的高级工程师。
2.2 火箭总设计师的职责2.2.1 负责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制定。
2.2.2 组织关键技术攻关,解决火箭研制过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2.2.3 参与火箭试验验证,确保火箭研制过程的安全可靠。
2.2.4 指导、培养年轻工程师,传承技术经验。
第三章:火箭总设计师的职业素养3.1 专业知识火箭总设计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火箭原理、结构、动力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3.2 创新能力火箭总设计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为火箭研制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新技术。
3.3 团队合作3.4 沟通协调能力火箭总设计师需要在不同部门、单位之间进行沟通协调,确保火箭研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3.5 敬业精神火箭总设计师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第四章:火箭总设计师的成就与贡献4.1 我国火箭总设计师的代表人物了解我国火箭总设计师的代表人物,如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等。
4.2 火箭总设计师的成就了解火箭总设计师在火箭研制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如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载人航天工程等。
4.3 火箭总设计师的贡献认识火箭总设计师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敬意。
中国有很多航天人,为你介绍其中一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被称为“胖五”,是我国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空间站巡天,都离不开运载火箭搭建通往太空的“天梯”。
为了长征五号的研制,李东追梦30年,从启动论证到预研,再到立项研制,他都参与其中。
2016年长征五号实现首飞,然而第二次发射任务时却宣告失败。
面对失败,李东带领团队不断攻坚,突破了240多项关键技术,进行了15000余秒关键技术试验,历经900多个日夜的磨砺和10余万航天人的坚守,终于在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圆满完成第三次发射任务。
长征五号的浴火重生,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十余万人共同的“马拉松”。
这样一群航天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驯火牧天、携山揽海,眼里尽是星辰和远方。
试卷类型 A 卷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高职语文试卷专业视觉传达系科目语文拓展模块年级五年高职15级出卷教师吴艳峰教研室审核系部主任审批2016年12月26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五年高职15级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五年高职语文拓展模块试卷(A )一、填空(共20分)(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_____》第_____回,作者是_______。
2、《孙悟空大战红孩儿》选自《_____》作者是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作者是_________,又称_________先生。
3、《火箭总设计师速写像》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
4、 消息是____文体,它的结构是“_________ ”。
(二)名句默写(每题2分,共10分)1、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地有____________,茂林修竹。
3、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二、分析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句话评价的是谁?请你根据这句话说说此人的性格特点。
2、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提出的四种人生境界是哪四种?他是根据什么来分的?3、《包身工》作者是谁?它属于什么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中的什么?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傲气和傲骨的区别是什么?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项羽之死》第一小节回答问题: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