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号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2
叹号引言:在英语书写中,叹号(Exclamation mark)是一种标点符号,通常表示强烈的感情、强烈的情绪或警示等。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标点符号,能够给文本带来强烈的语气和感情。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叹号的来源、用法和注意事项。
一、叹号的起源和演变叹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代,叹号用于表示表态语气或感叹语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叹号逐渐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和书写形式中。
在印刷术发明后,叹号开始在印刷品中得到广泛使用,成为了标点符号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叹号的用法叹号在英语书写中有多种用法,下面将列举几种常见的用法和例子:1. 强调和感叹:叹号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和情绪。
例如:“What a beautiful sunset!”(多么美丽的日落啊!)或者“Aren't they adorable!”(他们是多么可爱啊!)。
2. 祝福和祈求:叹号也可以用于表示祝福、祈求或希望。
例如:“May all your dreams come true!”(愿你的所有梦想成真!)或者“Please, let me pass!”(请让我通过!)。
3. 警告和呼喊:当需要警告他人或大声呼喊时,叹号可以用于表示紧迫和重要性。
例如:“Stop! Don't go any further!”(停!不要再往前走了!)或者“Help! Somebody call the police!”(救命!有人报警!)。
4. 感谢和赞美:叹号也可以用于表示感激或赞美。
例如:“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或者“What an amazing performance!”(多么精彩的表演啊!)。
需要注意的是,叹号在书写中应该谨慎使用,过度使用叹号会让读者感到厌烦或困惑。
各种标点符号的平衡和适度使用是保持文本流畅和易读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叹号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叹号时,有几个注意事项需要牢记:1. 叹号与其他标点符号的搭配:当句子中包含其他标点符号(例如问号或逗号)时,叹号通常放在最后。
2023年中考部编人教语文知识点:感叹号的使用作者整理了关于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点:感叹号的使用,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叹号,又叫感叹号、感情号,还叫惊叹号它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会使用叹号是小学二年级的学习任务之一,平时应用较多。
凡是表示赞颂、欢喜、愤激、惊讶之情的句子和表示要求别人做或不做某件事情的句子,都可以用叹号。
(一)表示赞叹惊喜等感情强烈的句子,用叹号。
例如:1.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六册《海底世界》)2.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小学《语文》第六册《放风筝》)例1和例2都是感情强烈的句子。
例1在文章叙述了海底的景象和物产以后进行总结,赞叹海底“物产丰富”、“景色奇异”,所以句尾用了叹号。
例2表达了风筝放起来了而且放得很高的喜悦心情和自豪感,所以在每个高喊的句后都用了叹号。
3.看!(小学《语文》第十二册《马踏飞燕》)4.啊!(小学《语文》第五册《瀑布》)5.哦!(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梅花魂》)这三个例子都是由一个简单的感叹词构成的句子,都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所以用叹号。
6.火!7.决口子啦!8.多好的少年啊!9.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小学《语文》第八册《争吵》)例6、例7表示惊讶,例8表示赞叹,例9则表达了一种气愤之情,都用叹号。
否则是无法达到表达的效果的。
10.叙利奥!你不舒服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二册《小抄写员》)11.“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叫起来。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例10和例11中带有强烈感情的呼语独立成句,用叹号。
(二)表示强烈感情的反问句也可以用叹号。
例如:12.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九册《草地夜行》)例12中“你这算什么行军啊!”是反问句,由于感情强烈,不用问号而用叹号。
叹号与问号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如何使用在书写中,叹号和问号经常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用于表达疑问或感叹的情绪。
然而,如何正确使用叹号和问号的组合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文将为您介绍叹号与问号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如何使用。
一、疑问句与感叹句的混合使用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将疑问句和感叹句结合起来表达特殊的意义。
这时,叹号和问号可以同时出现在句子的末尾。
例如:"你真的相信这个谎言吗?!"这个例子中,问号表达了疑问的语气,叹号则强调了说话者的惊讶和愤怒。
这种使用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说话者的情感和语气。
二、叹号与问号的顺序当叹号和问号同时出现时,它们的顺序需要注意。
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先使用问号,再使用叹号。
例如:"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例子中,问号先出现,用于表示疑问;叹号则强调了说话者的愤怒或惊讶。
这种顺序能够让句子更加清晰地传达出说话者的意图。
三、表达不确定或怀疑的情况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句子中同时表达出疑问和不确定的情绪。
这时,我们可以将叹号放在问号前面,以加强表达。
例如:"你确定这是真的?!"在这个例子中,问号表达了疑问,而叹号则加强了说话者对真实性的质疑和不确定。
这样的使用方式能够更加生动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
四、标点符号的数量控制在书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标点符号的数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叹号和问号。
过多的标点符号会给读者造成困惑和不适的感觉。
因此,在叹号和问号同时出现的情况下,我们需要谨慎选择并合理运用。
适当使用叹号和问号能够使句子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当叹号和问号同时出现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顺序和数量。
正确使用叹号和问号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增强句子的语气和表现力。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要注意通过合理运用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加准确、生动且易于理解。
叹号怎么造句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感叹或号令。
大家了解叹号的造句是什么呢?叹号有什么造句例子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叹号的造句,供大家阅读!用叹号造句(1)惊叹号是勇士滴在攀登路上的血,也是懦夫失望时流淌的泪。
(2)真是太萌了!省略一万个感叹号!每天和那么萌的人在一起我怎么受得了啊。
(3)此信息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加之以感叹号收尾,意境幽远,浑然天成。
舍弃了浓词艳赋的堆砌,一缕墨香数行字流淌出真情的天籁。
周末快乐!(4)懂就好啦…还用那么多感叹号…妹阿。
(5)我请你吃饭!你脑袋里是不是充满了感动的惊叹号,或者迷惘的问号?放心好了,虽然今天是愚人节,但我绝不会欺骗你,毕竟请不请由我,信不信由你。
(6)你是我期待的叹号,以为你我那荼蘼花事早已是过眼云烟,无意之中你的一个回眸,缱绻了你芳香的感动,那是发自我内心的感叹!(7)最后就有人争,又有人狂打感叹号!(8)每次看到一堆感叹号!都觉得作者这么亢奋!是不是有焦虑症!!(9)希望你的事业像感叹号一样令人赞叹;爱情像句号一样甜蜜美满;道路像破折号一样一马平川;好运像省略号一样无穷无尽;快乐像逗号一样没完没了。
世界问候日,愿你生活充满问候,幸福温暖,祝你心情愉快,开心快乐!(10)再加上以感叹号收尾,点睛之笔,妙笔生花,意境深远,照应前文,升华主题。
叹号精彩造句1. “有木有”、“伤不起”、“我勒个去”、“尼玛”,一百个字不到的宣传文案里反复出现类似的网络词语,还有大量感叹号。
2. 王虎视网膜弹出一个惊叹号,血淋淋的颜色红的刺目,后面提示道:即将进入水晶之痕!随后就是一大段毫无意义的数字乱流。
3. 我大致能猜出他发这条帖子的目的,他打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其实已表明了他的立场。
4. 置顶,表示这个作品不错,五个惊叹号,则表示公司五个负责审核来稿的工作人员都认为这本书很好。
5. 出人意料的是,正当春风得意时,他却辞去副县长职务回乡创业,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与感叹号。
小学语文-感叹号的5种用法,附实例详解一感叹句末用感叹号,表强烈情感以感叹的语气表露出强烈感情的句子就是感叹句。
感叹句抒发了强烈的情感,如赞叹、喜悦、惊讶、气愤等。
这类句子中常用“真”“好”、“简直”等有强调意味的词,句末经常使用语气词“啊”、“呀”“啦”等。
感叹句末多使用感叹号。
如:你真的来了,太好啦!上句表惊喜,使用感叹号。
我的家乡真是一个神仙都舍不得离开的好地方啊!上句表赞叹,使用感叹号。
二拟声词后用感叹号,突出强调声音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它的使用比较灵活,不仅能重叠,还可以单独成句。
如果拟声词形成相对独立的短句,或在句中成为独立的词,后面可用感叹号,突出表示声音的强烈。
如:哗啦!口袋破了,花生撒了一地。
上句拟声词“哗啦”后用感叹号,突出口袋破了的情景。
三祈使句末用感叹号,表祈使语气表示要对方做或不做某事、带有祈使语气的句子叫祈使句,祈使句可以表示请示、命令、希望、禁止等语气。
祈使句有时会使用语气助词:吧、啊、呀等。
祈使句的句末一般用感叹号,但有些祈使句的语气较弱,可以用句号结尾。
如:同志们,快跑!上句表命令,用感叹号。
你们一定要听老师的话。
上句表劝阻,但语调平缓,可以使用句号,如果句末有“啊”,则使用感叹号为佳。
四反问句后用感叹号,强调情感反问句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为强烈,意在引起人们的深思。
反问句末一般用问号,但如果带有强烈的情感的反问句,有时也可以使用感叹号。
如:人,真的走不出这一“怪圈”吗!哪里有唱得这样感人的!五叹号连用和问叹并用,特殊用法要慎用连用:在表示某些特别巨大的声音或强烈感情时,为了引起注意,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有时会连续使用两个,甚至三个感叹号,但这种并用形式不可滥用。
如: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上句中的感叹号连用,是在表达作者对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敬佩之情,情感足够强烈,才能连用感叹号。
叹号的正确使用-知识详解(一)叹号的基本用法1. 感叹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这里的风景多美啊!2.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你不要再废话了!3.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用叹号。
示例: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呢!4. 标语口号末尾,一般用叹号。
示例:全国各民族大团结万岁!(二)提示1. 在表示极其强烈的感叹时,可以使用“!!”及“!!!”这样的叹号叠用形式。
但是请注意:(1)要得体,不要滥用。
(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示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她要揭露!要控诉!!要以死作最后的抗争!!!2. 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但是请注意:(1)要得体,不要滥用。
(2)要使用半角标点,让它们挨在一起。
示例:“什么?”男人强烈抗议道,“你以为我会随便退出娱乐圈吗?!”3. 带有惊异语气的疑问句,允许问号和叹号并用。
示例:周朴园: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鲁大海:开除了?!4. 像上面问号和叹号并用的形式,因为问多于叹,所以建议采用“?!”式,而不采用“!?”式。
5. 禁则:叹号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三)叹号使用常见差错1. 滥用叹号。
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
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
如:*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教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叹号应改作句号)2. 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
如:*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
(叹号应改作逗号)。
感叹号的使用方法感叹号是一种标点符号,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或者强调某种情绪。
在中文和英文中,感叹号的使用方法有一些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将就感叹号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标点符号的用法。
1. 表示强烈的感情。
感叹号常常用于表示强烈的感情,比如惊讶、兴奋、愤怒等。
比如,“哇!这个消息太让人震惊了!”“太棒了!我们赢得了比赛!”在这种情况下,感叹号可以帮助表达说话者内心的情感,让语气更加生动、直接。
2. 表示强调。
感叹号还常常用于强调某种情绪或者观点。
比如,“我真的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情真的太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感叹号可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让读者更加关注所强调的内容。
3. 注意使用数量。
在正式的文体中,感叹号的使用通常是有限制的。
过多地使用感叹号会让文本显得夸张和不稳重。
因此,在正式的文章或者公文中,应该谨慎使用感叹号,尽量避免过多地使用。
4. 注意语境。
在使用感叹号的时候,需要考虑所处的语境。
有些情况下,即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也不一定需要使用感叹号。
比如,“他居然做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在这些情况下,感叹号可以增加语气的强度,让语气更加生动。
5. 注意标点符号的搭配。
感叹号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它常常和其他标点符号一起使用。
比如,“真的吗?!”“你怎么能这样!”在这些情况下,感叹号和问号或者叹号一起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复杂的情感。
总之,感叹号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标点符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强烈的情感或者强调某种观点。
在使用感叹号的时候,需要注意适当控制使用数量,考虑所处的语境,以及和其他标点符号的搭配。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感叹号的使用方法。
感叹号用法
一、表示强烈的感情
例:1. 我真的很高兴!
2. 你够胆的话即管走!
无论是喜(例1)、怒(例2)、哀或乐,只要带有强烈感情,均会在句尾用叹号。
二、表示命令、祈求
例:求求你!不要离开这个家!
三、叹词
例:1. 唉!
2. 啊!
3. 呀!
四、敬语
例:恭喜!恭喜!
“恭喜”是单独成句的敬语,故在后面用叹号。
五、呼语句
例:孩子们!要乖乖听父母的话。
“孩子们”是呼语,加上叹号可强调说话对象。
六、特别用法
叹号连用
例:走吧!走吧!!再不走不行啊!!!
由一个到两个到三个叹号,表示感叹程度逐渐加强,感情比一般的感叹更强烈。
七、象声词
例:砰!砰!砰!后山传来震耳欲聋的枪声。
感叹号的用法
叹号,也称为感叹号或惊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
首先感叹号可用于感叹句的句末,通常用于抒发较强烈感情或有较强语气的句子,有强调意味词语的句子末尾也常用感叹号。
其次感叹号也常用于表示命令、决心、愿望之类的祈使句之后,在语气强烈、坚决、感情激愤的句末常常使用感叹号。
再者对于感叹、应答的词,在其带有强烈的感情时,句末要用叹号,以象声词构成的独词,在表示声音强烈时也用叹号。
最后在一些表示复杂语气和心态的句子末,可用“?”“!”连用的形式,但要注意这种连用形式不可滥用。
叹号叹号的由来#TRS_AUTOADD_1203662702856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02856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02856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02856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02856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 "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 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 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03662707709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2707709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2707709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3662707709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创造。
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
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
英语和俄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
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
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
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1897年王炳耀在《拼音字谱》中自拟的10种标点中有“慨叹之号”(!)和“惊异之号”()。
鲁迅1909年在《域外小说集·略例》中提出四种新式标点符号,其中有(!)表示“大声”。
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定名为“惊叹号”,1951年《标点符号》改为“感叹号”,1990年以后正式名称简化为“叹号”。
叹号的功能#TRS_AUTOADD_1203662744001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4400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4400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4400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274400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 "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 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 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yFav_1203662881882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2881882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2881882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3662881882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叹号起源于说话时感叹句有不同于说陈述句的语调变化。
用于句末具有双重功能,既表示感叹语气,又表示句末停顿。
作为标号用于句内仅表示感叹,不表示停顿。
不同时期的政府文件关于叹号定义如下:·惊叹号!表示情感或愿望等。
(1919年《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感叹号(!)表示一句感叹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1990年《标点符号用法》)·1)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2)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也用叹号。
(1996年《标点符号用法》)叹号的用法#TRS_AUTOADD_1203667725491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7725491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7725491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7725491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03667725491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 "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 "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 :"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 yFav_1203667733377 P.MsoNormal{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 MARGIN: 0cm 0cm 0pt;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EXT-ALIGN: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P.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2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05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LI.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2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05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DIV.MsoBodyTextIndent{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2pt; 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3.05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 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1203667733377DIV.Section1{page: Section1}一、用于一般感叹句的末尾感叹句是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句子,用以抒发人的喜、怒、哀、乐、惊、忧、恐、爱、憎、怜等多种多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