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护理心理学心理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8.30 MB
- 文档页数:74
护理心理学第一章绪论psychology 护理心理学:研究护理人员和护理对象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活动规律,特点,解决护理实践中的心理问题,以实施最佳护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心理学:研究机体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心理现象的内容:(1)心理过程:a.认知过程 b.情绪和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2)人格: a.意识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征 c.自我意识4.护理心理学的任务:(1)探索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并用于临床实践(2)研究患者心理特征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作用机制(3)探索护患关系及其改善(4)探索优秀护理人才的心理特点,探索培养途径nursing care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心理学方法,通过人际交往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促进患者健康或达到最佳身心状态的活动。
第二章基础理论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1)自我实现论(2)顶峰体验罗杰斯人有实现的趋向,人性基本可以信赖2.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巴普洛夫及其经典条件反射斯金纳和操作条件反射班杜拉及其社会认识论,自我效能理论3.观察学习的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集中观察所需要模仿的行为规范是基础(2)保持过程:把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编码并储存在记忆中的活动(3)运动再现过程:通过自己的运动结合再现被模仿的行为(4)动机确立过程:多数有目的的模仿行为都需要某种动机力量的支持,观察,记忆和重现,如果没有动机被推动和支持都有可能不发生。
4.健康信念模式(HBM)理论要点:(1)知觉疾病易感性:是个体对危险行为会危害自己的健康或疾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2)知觉疾病威胁:是个体对危险行为后果和疾病危险性的预期(3)知觉健康行为益处:是对采取行动,改变行为能带来好处的预期(4)知觉行动阻碍:是对采取行动所付出代价和遇到的困难预期(5)行动线索:实现行为改变的策略(6)自我效能(感)高自我效能者采纳建议,实施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转变的可能性高。
《护理心理学》第六章护理心理学是一门探讨如何在护理实践中关注和应用心理学知识的学科。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心理互动关系,旨在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本章主要讨论了患者的应激与适应、心理健康、心理疾病和心理卫生等与护理实践相关的主题。
首先,本章介绍了患者的应激与适应能力。
患者在面对疾病、手术或其他健康问题时,常常会面临应激反应。
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表达和言语行为,帮助他们应对应激事件,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
其次,心理健康是患者的精神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
护士在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时,可以运用心理测量工具、观察和交流等方法,了解患者的自我感觉、情绪、认知和社交功能等方面的状况。
基于对患者心理健康的评估结果,护士可以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提供适当的心理治疗和支持。
此外,本章还介绍了常见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
护士需要学习认识这些心理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便及时发现并帮助患者处理心理问题。
护士对于心理疾病的认知和理解,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护理水平,还能够减少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歧视和误解,为患者提供更加宽容和有尊严的护理环境。
最后,本章讨论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卫生是指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措施,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指向患者、家属和社会大众传授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的过程。
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传授一些自我调节和心理保健的方法,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总之,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改善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护士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同时,护理心理学的发展也为护理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提高护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