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自我调节技术 • 强调通过自身有意识、有步骤地控制体内活动、
情绪体验以改变不良行为反应。 • 众多的放松训练法都属于此类技术,如气功中的
松静功、瑜珈、坐禅、静默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生物反馈等。
行为治疗的基本过程
• (1)确认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据此可制定治疗目 标、选择治疗技术和方法
• (2)以适当的技术方法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帮 助来访者建立起新的行为方式
• 1. 良好医患关系的原则 • 2. 保密性原则 • 3. 计划性原则 • 4. 针对性原则 • 5. 综合性原则 • 6. 灵活性原则
三、心理干预的基本阶段
• 1. 问题探索阶段 • (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2)收集资料 • (3)巩固求助动机 • 2. 分析认识阶段 • 3. 治疗行动阶段 • 4. 结束巩固阶段
厌恶疗法、消退疗法、发泄疗法、思维阻断法。
行为治疗的类型
• (2)操作性行为疗法 • 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机制 • 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 • (3)替代学习疗法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其理论依据 • 包括示范法、自信训练法、行为契约法、积极实
践法等
行为治疗的类型
• 1.首先要深入了解患者的异常行为表现(如焦虑和 恐惧)是由什么样的刺激情境引起的,全面系统地 找出病人一系列恐怖或强迫的事件或观念,把所 有焦虑或害怕反应的程度由弱到强按次序排列成 “焦虑阶层”。
• 2.教会患者一种与焦虑、恐惧相抗衡的反应方式, 即松弛反应或称放松技术
• 3.让病人想象,或让其进入实际情境,把松弛反 应技术逐步地、有系统地和那些由弱到强的焦虑 阶层同时配对出现,形成交互抑制情境
绪。在临床中进行紧急处置的心理干预技术主要 有支持疗法、放松疗法,对焦虑、抑郁、恐惧等 情绪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指导、诊断与治疗。 • (2)各类心身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支 气管哮喘、溃疡病等。 • (3)长期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既对治疗不满意、又 丧失信心,因而需进行心理上指导的求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