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1-11-5信息来源:食品商务网

作为行业性行政管理,政府渔业管理职能的界定必须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基本要求。同时,政府渔业管理职能必须顺应新时期渔业经济发展形势的内在需要,还要符合渔业生产和渔业管理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内部规律。

我国渔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渔业取得重大发展,渔业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渔业经济体制和内外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1)市场机制在渔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加强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渔业经济体制市场化得到加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渔业经营体制发生重大转变,渔业经营自主化和渔业经济形式私有化程度大大提高。市场机制在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计划机制的作用明显削弱,市场机制成为调整渔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为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2)水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产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1.65万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达到39.02公斤。在水产品产量与水产品市场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与渔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渔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变为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质量和效益成为今后渔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3)渔业和渔业管理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远洋渔业的不断发展和水产品国际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不断增加,我国渔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捕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对世界渔业资源和国际市场资源的需求日益扩大,依赖性日益增强。同时,国际渔业(包括水产品贸易)管理对我国渔业的影响逐步增强,我国周边海域的渔业管理国际化、复杂化趋向明显,国际化管理正在深刻影响着我国渔业的生产方式、内外贸易和内部管理。

(4)渔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部分主要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渔业发展长期存在的部分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主要包括:过大的捕捞能力和

有限的渔业资源之间的矛盾依旧突出,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养护和恢复渔业资源缺乏治本之策;渔业捕捞违法生产和违规作业仍较多存在,破坏性极大的渔具仍在使用;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渔业安全事故仍在大量发生;外部不利因素对渔业的影响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涉水建设和施工作业增多,对渔业的影响加大;水域污染特别是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危害日趋严重,渔民水域滩涂使用权益受侵害的现象不断发生。

渔业管理的特点

渔业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政府渔业管理必须符合渔业发展的需要。为此渔业管理活动具有不同于一般经济管理的特点:

首先,在管理目标上,渔业管理特别强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渔业是资源约束型的传统产业,高度依赖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渔业发展必须与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渔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低投入高产出外,更强调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消耗,获得较高质量的产出。同时,渔业从业者中大量传统专业渔民的经济生活依赖渔业生产,渔业管理要顾及渔业从业者特别是传统专业渔民的生计保障,确保渔业社区的社会安定与发展;由于水产品对保障食物供给和安全有重要作用,渔业管理还要保障水产品的供给和质量安全。因此,渔业管理在管理目标上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矛盾,确保三者之间协调统一。

其次,在管理内容上,渔业管理的对象广泛、关系复杂。渔业管理对象涉及渔业资源、水域生态环境、渔业生产技术、渔船和渔港、渔民和渔业社区、水产品质量等诸多要素。水域的多功能性要求渔业管理不仅需要协调复杂渔业内部关系,还要协调与渔业水域相关的其他产业和管理部门的关系;渔业水域广阔而相互连通,要求渔业管理要正确处理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相关国家在渔业管理上的国际关系。此外,渔业生产特别是水上捕捞生产作业具有高危险性,渔业管理必须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再其次,在管理方法上,渔业管理必须遵循渔业发展的自然规律,特别是渔业生产与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自然规律。为此,渔业管理特别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紧密结合为支撑的科学管理方法和长效管理机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渔业资源的流动性和共有性以及渔业水域的广阔而相互连通的特点,要求渔业管理措施在大范围内必须协调一致,否则将导致管理效果下降。

最后,渔业管理的效果往往难以在短期内体现。正是由于渔业管理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的上述特点,渔业管理的综合效果往往很难在短期内得到体现,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体现,一般需要很长的周期,管理效果的利弊也难以在短期内显现。

新形势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应具备的主要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和渔业发展新形势下,根据渔业管理的特点和内部规律,我国政府渔业管理应具备的主要职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渔业法制建设,渔业宏观调控,渔业公共服务,渔业监督管理。

(1)渔业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各种经济社会关系真正发挥作用和进行调节的是法律体系,政府职能的取向应是“法治”。法律制度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渔业法律制度还有待健全和完善,渔业法律制度建设仍是政府渔业管理的重要职能。鉴于国家立法和行政职能分离,政府渔业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国家基本渔业法律制定渔业行政法规、规章等行政立法,根据渔业管理条件的变化向立法机关提出立法建议,以及在法律框架下建立和优化渔业管理制度。

(2)渔业宏观调控

渔业发展要实现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必须依靠政府对渔业的宏观调控。政府渔业宏观调控在内容上主要是渔业经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宏观调整,特别是在渔业发展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情况下,经济结构宏观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成为渔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此外,政府还需要协调渔业内部的资源和收入分配以及渔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关系,特别是要保护传统专业渔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渔区社会稳定和发展。

(3)渔业公共服务

在当前我国渔业发展形势下,渔业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尤为迫切。首先,作为渔业基本物质基础的渔业资源和环境具有共有性,其供给必须也只能依靠政府予以保障。特别是当前我国渔业资源普遍被过度开发利用,渔业水域环境恶化趋势严重,渔业资源养护、生态环境修复等行为的直接受益者尽管是渔民,在方法、途径上也可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必须由政府主导。其次,渔民权益保护、渔业安全生产保障、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渔业信息和渔业科技服务等方面都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此外,从维护国家渔业权益和渔民权益的双重目的出发,在协调有关渔业的国际关系方面,政府应承担责无旁贷的服务责任。

(4)渔业监督管理

政府的监督管理是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渔业监督管理的内容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在渔业基本物质基础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在渔业产出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在渔业生产过程方面,通过监督管理保障渔业生产安全。这三个方面都直接体现对渔业内部和外部公共利益的维护。因此,在手段上,更强调依法监

督管理;在方法上,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面对渔民个体的直接监督管理容易导致监管成本趋高、监管效果趋低,政府重要任务更在于培育社会中介机构和渔民自律组织,充分发挥社会和行业自我约束的力量。

我国渔业已进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现代渔业的关键时期。《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渔业,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作为今后我国渔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当前我国宏观政策总体上为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在渔业内外部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渔业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严格执法为保障,促进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渔业行政管理方面,政府需要加快职能转变,改进管理,提高效能,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渔业发展的需要。

政府渔业管理职能转变的取向与途径

根据前述分析和讨论,我国政府渔业管理职能转变的取向主要是强化渔业法制建设职能、渔业经济宏观调控职能、渔业公共服务职能,重塑渔业监督执法职能,转化渔业微观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

强化渔业法制建设职能强化政府渔业法制建设职能的目标是促进渔业管理“有法可依”,优化渔业管理制度,提高渔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也是推行渔业管理“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改进法制建设机制。一是要加强渔业法律制度基础理论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平台建设和机制完善,不断认真研究我国渔业管理的现状、今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关系到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渔民权益、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同时认真研究和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渔业法制建设的前瞻性、计划性和科学性;二是应创新渔业法制建设制度,在法制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听取和平衡各方面利益需求,除政府管理部门外,广泛吸纳有关的科研人员、渔民代表甚至消费者代表参与,建立渔业立法咨询制度、论证制度和听证制度,提高渔业立法的公平性、务实性和执行性;三是要加大渔业立法人才建设,通过外部吸收和内部培养,提高渔业立法人员的素质水平。

其次要拓展渔业法制内容。一是要加强渔业内部立法与有关渔业的外部法律法规的协调,特别是在有关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渔业水域滩涂使用权管理以及“渔业权”制度建设等方面,通过对内加强和对外协调,强化渔业管理基础制度建设。二是应加强渔业管理行政立法,通过行政法规、规章建设,把有关《渔业法》规定的部分渔业管理重要内容制度化、具体化,使《渔业法》的基本规定落实为可以具体执行的管理制度,优化和改善渔业管理;三是要依据《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渔业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务院有关推进“依法行政”的规定,加强规范渔业行政执法、追究渔业管理部门行政法律责任的行政立法,推进渔业管理“法治政府”建设;

强化渔业经济宏观调控职能强化政府渔业宏观经济调控职能,主要是着力提高把握各种渔业宏观调控和引导手段的作用和规律的能力,借助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和政府调控、渔业行业自律“有形之手”形成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促使渔业结构向理想的方向发展。

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及其与政府宏观调节的关系。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市场机制在资源配制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并善于利用这种作用引导渔业经济发展;其次要提高渔业生产者对经济刺激的反应能力,以及对新技术、新市场的适应能力,形成自觉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生产结构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政府主要是针对市场调节失灵的环节,实施宏观调控和引导,补充市场调节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政府既不能回避或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又要善于正确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还要对市场调节失灵进行补充和纠正。

提高政府渔业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还要在机制建设和方法、手段上提高。为此,首先应优化渔业决策机制,建立政府、科研机构、渔业行业代表甚至消费者代表有机结合的科学、有效的决策研究和咨询平台,不断开展渔业战略决策研究,丰富和完善渔业宏观调控的战略思路,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提供支撑和依据。尤其要建立确保渔业统计和调查数据信息系统性、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机制,提高政府对渔业经济运行状况及趋势的把握能力,加强理性决策、科学决策。其次要善于掌握和利用渔业宏观调控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提供有利于渔业持续发展的制度供给;提供渔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提供保障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等。此外,由于我国渔业产业的特点和生产的流动性、分散性,还应积极培育和扶持渔业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补充作用。

强化渔业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渔业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是针对当前政府在渔业公共服务方面能力不足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服务政府”的建设目标,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服务政府”是指政府以服务为宗旨,以公众为行政服务对象的行政价值取向,其指导理念是公民本位、社会本位。在政府渔业管理中,“服务政府”主要体现为渔民群众、渔区社会和渔业企业提供渔业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并承担相应的服务责任。主要包括:养护渔业资源和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渔业生产赖以生存的资源物质基础;加强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救援和事后处理服务,保护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实施养殖水域规划、养殖确权和保护,以及水产养殖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水产病害测报与防治、水域环境监测、水产品质量检测;渔业基础建设、水产品市场建设,以及渔业法律服务与援助体系建设等。此外,在涉外渔业和对外渔业贸易方面,政府应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加强对内保护,维护渔民利益和国家渔业权益。

强化政府渔业服务职能,必须建立健全政府渔业服务机制。首先是政府权利约束机制。包括政府内部行政约束机制,如上级对下级的问责制等,以及政府外部的司法监督机制、群众监督机制和社会舆论监督机制,保证和提高法定的政府渔业服务的实现和质量,避免政府服务的推委拖拉。为此需要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政务运作透明度,以便于政府外部监督。其次要建立

服务委托代理机制。从服务政府的内涵来讲,政府提供的行政服务是在服务对象的委托下进行,对服务对象并不具有强制性,其核心问题是政府与群众在政府服务上的平等关系,群众有服务选择权。这一机制对渔业管理中存在的强制收费服务、服务高成本低效率等问题,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重塑渔业监督执法职能重塑渔业监督执法职能主要是针对渔业行政执法缺乏规范和约束,执法效率低、效果差等现实问题,目标是建立渔业管理“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渔业管理“依法行政”,提高监督执法效率,改善监督执法效果。

第一,要提高渔业行政执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要求,摆脱行政干预,使渔业行政执法回归到保障渔业法律法规的遵守,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维护渔业公共利益上来。既要杜绝因行政干预而导致的执法不作为,又要杜绝执法利益化、为收费而管理、为罚款而办案。

第二,应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规范渔业行政执法。首先应加强渔业行政执法过程监督,依据《行政处罚法》、《农业行政处罚程序》等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对执法程序、执法文书、执法证据等环节的监督,保障渔业行政执法程序和形式的合法性;其次要加强对渔业行政执法内容的监督,重点加强执法法律依据、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等环节的监督,保障执法内容的合法性;最后要建立健全行政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建立政府领导和职能部门责任制,改变执法监督依靠年度检查、专项检查的现有模式,探索长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渔业行政执法违法和不作为的处理,提高渔业行政执法内部责任监督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三,要改进和创新渔业行政执法手段和模式。一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根据当前渔业行政执法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改善渔业行政执法的设施设备条件;二是要改进渔业行政执法模式,积极探索水上执法和陆地执法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执法合理分工,与公安、环保等其他涉及渔业的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以及“海查陆处、联手办案”

等执法机制,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效率,改善执法效果。

最后要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主要是通过提高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要求,加强执法人员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严格考核制度等手段,提高渔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转化渔业微观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

转化渔业微观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目的主要是弱化政府对渔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将渔业监督管理的微观事项、技术事项转化到社会,使政府职能重心转移到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和监督执法上来。

首先要进一步从注重渔业生产开发向注重渔业监督管理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政府渔业主管部门自身努力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渔业管理的考核内容应破除以渔业产量、产值、增长率等生产性经济指标为主的传统,逐步建立以社会、经济、生态等指标合理构成的综合考核体系。

其次应着力培育渔民自主管理的行业自律组织,将渔业微观管理事项放权于渔民组织。在渔民组织培育方面,资源私有化是核心,因为在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完全共有的情况下,渔业违法行为并不直接对个别人或个别群体造成直接危害,若缺乏激励渔民自我管理的资源私有化机制,渔民组织只能局限于生产组织经营,缺乏内部自我约束和对外保护的动力源。因此必须正确界定政府与渔民组织的关系,合理分配权利,给予渔民组织充分的自主权,发挥渔民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果。

最后是将技术管理事项转化到社会。技术管理事项既具有微观性又有很强的技术要求,政府包揽式的管理必然导致机构膨胀、效率降低和缺乏监管。为此,在渔业船舶检验、渔业水质鉴定、水产苗种质量检验等技术管理事项上,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授权社会专业机构,提高技术管理的专业性,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专业机构认证制度和监督机制,通过加强对社会专业组织的监管,确保技术事项管理的公平性与合法性。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各大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人力资源是一种新鲜的力量。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受到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人才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如今,人力资源的竞争程度较高,对于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工作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立健全高效的用人体制,发挥企业员工的潜在能力。努力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的特点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1.人才聘用的任意性 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科学的聘用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人才聘用工作中,聘用机制和聘用办法体现出较高的随意性,具体来

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聘用规划。企业在做招聘工作时,很少会对招聘的内容以及规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采取招聘的措施,主要是由于单位人力资源短缺,为了填补人力资源的空缺,往往对应聘人员的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考察程度不够,出现专业人员缺乏、聘用机制不合理的现象。 第二,招聘渠道比较单一。在招聘的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报纸以及网络上的相关网站进行招聘,或者是到各大高校中参加招聘会。但是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对企业内部人员产生了忽略性。这样不仅提升了招聘的相关成本,同时还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第三,甄选次数较少。通常情况下,企业为了节省时间往往采用的是笔试和面试两个过程,如果应聘人员的分数合格就可以直接到单位来工作。但是,通过这两个环节根本无法从本质上了解到应聘人员的内在能力。 2.人才培训不科学 在企业中,采用人才培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进行鼓励,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现如今,在多数的企业中,很少会对人才培训的问题进行重视,管理者往往将这一工作看成是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过程。因此,职工的视野和思维只是局限于工作岗位上,很少对其外部的变化进行思考和重视。即使

公共管理学作业答案

. 公共管理学 作业1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客体是公共事务,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的运作过程。 2、公共物品或服务是指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 非排他性等特性的产品。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一般来讲,政府的职能应分为两部分:政治职能和管理职能。 5、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 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6、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和 志愿性。 7、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构成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8、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有:环境保护、扶贫救困、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具有双重性、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的公益性特点。 9、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和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 人员。其职业具有鲜明的特点,主

要表现在执行公共权力、服务公共社会两个方面。 10、当代公共管理者必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诊断能专业资料. . 力、管理决策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四个方面。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何区别?、1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的目的是盈利; ⑵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理整个过程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的根本原动力是追求高额利润,经济气候是企业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法律在其活动中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税收和发行债券,其经费预算属于公共财政支出,必须公开化,接受纳税人的监督,企业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其管理所需的物质资源是自主的,不需要公开化;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由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相对独立地考核、评估,主要考虑其政治才干和倾向,公共管理人员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企业管理人员根据其处理特定事务的能力被聘用; ⑸绩效评估的指标不同,评估公共管理成效的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的好坏、各种冲突的减少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消耗程度,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管理绩效的主要指标是销售额、净收益率、生产

浅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2)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3)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3) (一)以城市规划为龙头,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4) 三、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4) (一)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面对网络时代的多维挑战 (5) (二)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新平台 (6) 四、如何改进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弊端 (6)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是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 有之义 (7) (二)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需要各级党组织共同努力 (7) (三)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政府,还需要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政府公 务员等成为学习型个体和创新型干部,并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7) 参考文献 (8)

[摘要]随着社会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目前的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责任扩大,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包括非营利性组织、营利性组织)与民众作为平等主体,共同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只承担有限责任。 [关键词]政府职能;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承担职责

浅论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对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 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大兴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 目前,北京市大兴区街景一片新气象:地铁的建成及通行、座座高楼的矗立、大街的拓宽与改造无不需要政府的指示与协调。在公共管理中,在一定条件下,政府是可以支配公共管理的事物,并且本着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实现的。如若没有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2015年4月1日黄梦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能力目标: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观察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做出了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价值选择。 【教学重难点】政府的性质和基本职能 【教学过程】 导入:第一个单元主要从“公民”这个主体出发,主要讲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我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如何积极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那第二单元主要讲“政府”这个主体,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同样的,这个单元也要讲政府的权利和责任。这第一课就先来看看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讲授新课: 一.认识政府 师:讲到政府,请大家看到课本37第一句话,我国政府是什么? 生: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师:为了让大家更有力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国家机构的构成。

教师引导形成以上结构图:我们前面已经告诉大家了,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哪个,所以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而全国人大又产生了国家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大家注意了,国家主席不是握有一定国家权力的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机关,对外代表国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所以他们两个都是全国人大的隶属机构。再往下才到行政机关(也就是政府),我们国家的最高政府是什么(中央政府国务院)。 接下来就是地方各级政府了,那现在请大家对照38页的彩图,看看政府都有哪些部门组成一般中央也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都以(部)结尾、省(厅)、市县(局)、乡镇(所),那请问军委、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不是国家行政机关呢,是不是属于政府部门呢?不是,是与政府并列的军事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所以不要这个几个混在政府部门里了。还有一些大家没想到的如妇联、残联这是社会团体,不是政府部门,别混淆,以上这些你们觉得是国家机构还是国家机关?是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各类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机关是机构的其中之一。连常识都在课堂上教你们,没见以前我们老师告诉我们。连常识这些常识都不懂的话,以后出去你们就知道什么叫没文化真可怕了,以前的扫盲对象是没读小学的农民,再过几年,说不定扫盲对象就是没上大学的人了。 二.政府的性质 所以,看课本第一句话”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就是政府只是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简单的说人大代表大会有权力,但是它不执行,它只是负责拍板、决定,政策出来了才由政府去执行。这第一句话就是我国政府的性质。前面我们也说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正因为这样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性质,而政府的性质又决定了政府职能。下边请大家看看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能?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三.政府的职能 生: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公共服务和生态职能。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政府各个职能的表现。考试题目经常是出一些材料让你们判断到底是属于哪一种职能,就比如左边这五幅图,你们能判断出吗?

新形势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经济大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注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是摆在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形势 下面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2012年都表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近几年春节过后,用工荒在东南沿海地区都如期上演,这已经不算做什么新闻。但随着2011年4月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发布,可以发现,我国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而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形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老龄化社会正在急速到来,而今后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将快速减少。 因此,可以预见,季节性用工荒将逐步加剧,并将转化为常态性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力短缺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展到各行业和部门;企业员工年龄结构将逐步改变,不仅80、90后员工比重增加,老龄员工所占比重也将扩大;而可以肯定的是,企业招聘难度将进一步提高。 (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 多年来,人工成本一直上涨,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得到持续,而可以肯定的是其速度还将加快。以北京市为例,社会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分别从2006年的3008元/月、640元/月上升到2011年的4495元/月和1160元/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7%、12.63%. 在2012年2月发布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显示,十一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为12.5%,而该规划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率将大于13%.即使按照上述13%的比例低限计算,截至2015年十二五结束时,最低工资将上涨到目前的1.84倍。而如果再考虑到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人工成本上升幅度将更大。 (三)劳动政策法规继续加强 以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颁布为标志,我国劳动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2011年以来,我国劳动政策法规规制加强则表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各地劳动争议群体事件增多,推动劳动集体协商进程加快,工会作用得到加强。一方面沃尔玛等大型外企均建立工会、广东南海本田事件等标志性事件使集体协商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1月出台了《2011一2013年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工作规划》和《2011-2013年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规划》,前者提出“全国企业法人建会率达到90%以上”,后者进一步提出“到2013年底已建工会组织的企业80%以上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政策评估的( B )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 A.稳定标准 B.事实标准 C.价值标准 D.成本标准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来源于它的(B )。 A.合理性 B.合法性 C.操作性 D.强制性 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政策手段?( D )。 A.行政手段 B.经济手段 C.思想政治手段 D.文化手段 我国的社会团体具有“半官半民”的特点,说的是其组织的( B )。 A.广泛性 B.双重性 C.针对性 D.中介性 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有( CD )。 A.公益性 B.正规性 C.专门性 D.志愿性 公共管理者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ABCD )方面的能力。 A.管理认知能力 B.管理诊断能力 C.管理决策能力 D.人际沟通能力 )( A 。,在1776年撰写《国富论》论述了对政府角色理解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凯恩斯胡德C. D.史蒂文·科恩 )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 3 A.财政赤字商品服务质量下降 B. 市场失灵 C. D.政府干预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 C )的学科 A.公共决策 B.公共组织维护 C.公共管理活动规律

D.公共环境 ( C )是由公共政策制定主体的本质特点决定,也是其阶级性的反映。 A.目标指向性 B.权威约束性 C.功能多极性 D.利益选择性 公共政策具有( ABCD )等特征。 A.公共性 B.利益的选择性 C.权威的约束性 D.功能的多极性 本来应当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却因没有尽到职责而出现了“真空”现象,我们称其为政府职能的( A )。 A.缺位 B.越位 C.错位 D.不到位 公共管理者主要是指( ACD )。 A.政府官员 B.企业领导 C.政府公职人员 D.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管理人员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社会和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B )。 A.小政府 B.全能的政府 C.间接的政府 D.恰当的政府 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ABCD )。 A.公共政策失效 B.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C.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寻租及腐败D. 现代公共管理是以( B )为核心的、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 A.企业 B.政府 C.文化团体 D.研究机构

32 论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诞生于20世纪初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管理仍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公共事务越来越多,社会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发达。但就对公共管理、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公共管理未来发展模式的认识而言,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都存有很多争论。作为我国首届MPA学员,笔者在系统接受MPA教育和对公共管理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就上述问题提出个人理解,供商榷指正。 一、公共管理的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3个方面的共识:第一,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第二,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第三,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笔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我国政府的性质和主要职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与分析的能力。归纳我国政府在“非典”期间的作为;归纳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为“管理与服务”。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分析、评价我国政府部门的作为;分析我们公民与人民政府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了解政府、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进而支持政府和监督政府,从而意识到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教学重难点】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评价我国政府部门履行职能的效果。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通过flash和资料图片等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二单元,一起去了解一下我们的政府。什么是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一府两院,两院指检察院和法院,那么府是什么?即政府,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构成我国的政府。 【师】我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人民要真正享有富裕、民主、文明的生活,就需

要一个能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有权威的政府。政府他到底担任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可以概括为:管理与服务。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课件展示) 9亿农民免交农业税 3000万贫困学生享受免费教育 900万就业岗位 30亿支持搞好煤矿安全工作(2004年死于矿难人数超过6000人) 【师】这是刚刚结束的“两会”定下的民心工程目标。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为最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政府。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我国政府的性质)。 ★一危难之中见“公仆”本色 【师】大家还记得2003年的那场“非典”吗? 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过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播放flash《行进在无畏的行列中》) 【师】看完了flash,大家有什么感想?感动吗? 直到今天,当时的情景我们都历历在目:全国上下一片恐慌,出门戴口罩,谈“非”色变,物价上涨(药品、大米、醋等)。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中国,关注着中国政府的一举一动。 思考:请大家阅读课本36页材料,面对这些情况,大家认为抗击非典中政府做了哪些作为? 总结:公布疫情、稳定民心;保证供给,整顿市场;投入资金,防治结合;调整政策,恢复生产。 思考:我国政府在“非典”肆虐期间采取的作为,体现它履行了哪些职能?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先看看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 思考:面对非典肆虐,大家认为政府首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师】当时政府首先要做的是:稳定民心,维护安定。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职能。 【师】当非典来临,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当不法分子抢劫,贩卖毒品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时候,政府担负着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图片展示-对内职能)当日本企图割占我们的台湾,妄图分裂中国的时候,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图片展示-对外职能)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公共管理学1

第一章、 一、简答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 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二、简答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 3. 案例方法 4. 系统方法 5. 比较方法 6. 数理方法 第二章、 三、简答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的差异 1.经济市场交易上交易的是私人物品,交易没接是货币;政治市场上交易的是规章、政策、议题等公共物品。 2.经济市场上的交易主要在单个人或单个厂商之间进行,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主要是集团、政党之间的交易。 3.经济市场上的交易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平等的和等价的交易,而政治市场上的交易具有一定的非自愿性、不平等性和强制性。 四、论述布坎南等人对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分析详见p35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五、简述布坎南对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分析详见p35-36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六、简答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思想是:把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和市场激励结构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其目标不只是在公共行政内部作技术上的专业化努力,也不只是对公共部门进行改革,而主要是让公共部门从转换机制入手,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最终以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官僚制模式。 七、论述各国新公共管理实践的共同特点 综合各国行政改革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可以总结出以下具有共性的几点。 1. 为了解决本国的财政问题,各国行政改革的内容中大都包括了私有化或带有私有化倾向的改革措施。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做法不仅使政府的财政压力大减轻,而且探索出了一条使社会逐渐摆脱对政府过分依赖的可行之路。 2. 为改革政府的传统官僚行政理念,政府部门引入了市场理念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技能。 3. 为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而对行政架构作出调整,主要做法是界定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加强执行机构并赋予两者相应的支配权。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依据社会需求的优先次序实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可以使执行机构将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必要的优质社会服务上。 4. 实现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角色”转变,由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变为公共服务的“监督人”。 5. 通过政府改革和由此而取得的成果,使各国执政者产生了一个认同:要想真正做到精简政府,使之摆脱财政赤字的困扰和琐事的干扰,政府就应该将自己的职能定位于“掌舵”而不是“划桨”上。 八、简答当前西方政府改革的新动向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作公共选择。虽然在实践上依然更多地偏向于政府,但更多的市场,更小而有效的政府已经成为西方各国乃至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并继续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改革的指导思想。 2.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在美国等国家转化为一场重塑政府的运动。虽然在削减社会福利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345 行 政 管 理 INTELLIGENCE 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徐晓晨 摘 要: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权威性危机和管理危机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社会矛盾不断。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利益的捍卫者,在面对社会普遍怀疑时必须认真扮演其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角色,提高公共管理质量和效率,切实维护好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满足中国民主与法治要求,推动中国地方治理方式改革,完善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加深政府对自己角色重要性的理解和群众对政府的信任。 关键词:公共管理 社会转型 政府职能转换 公权力 一、政府公共管理发展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西方学者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权限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历经几次经济危机的实践考验,从最初的自由放任管理阶段到后来的福利国家与政府的全面干预阶段,再到现当代的新古典主义与新公共管理阶段。其职能包括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是政府自身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内域;对外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它构成政府公共管理的外域。本文所探讨的仅为地方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外域。外域方面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 (一)西方学界定义的三大政府公共管理模式 1、里格斯行政模式三分法:来自于里格斯行政生态学说,将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划分为融合模型、衍射模型、和棱柱模型。 2、韦伯-威尔逊模式:威尔逊提出了建立专门行政管理学的构想以及政治和行政二分的理论原则,将行政管理作为专门的技术领域来看待。 3、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则包括效率驱动模式、小型化和分权模式、追求卓越模式和公共服务取向模式。 (二)中国政府管理实践中形成的模式 1、苏南模式:又称“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通常是指费孝通提出的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 2、珠江模式: 指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城市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土地和劳动力等优势,与外来资源相结合,创造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快速工业化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沿海地 区新工业化发展道路。 我国实践中形成的这几种模式,虽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仍旧存在着整个中国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通病:如官治金融、官员寻租、官商勾结等等现象。 二、地方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权力在地方上的代表,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占据强势主体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保证自身权力的平稳运行,时刻牢记自身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居中地位,不能运用行政权力过度干涉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规范社会秩序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来实现其公共管理职能。其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类: (一)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随着政企分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职能应从微观领域转变为宏观公共管理。在公共管理活动中,通过政府公权力来解决政企不分、政资不分、产权模糊等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推动企业发展。同时,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对国有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区分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权、财权和事权,改变国有资产条块分割、经营责任不清的历史遗留问题。 (二)规范社会秩序,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掌握国家公权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处于强势主导地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地方政府有义务也有能力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运用自身权力和地位,从经济、文化、社会保障等多方面为地方百姓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水平。 三、我国地方政府现阶段在公共管理定位中的问题 (一)政府自利化 部分地区政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未能正视自身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居 中公益位置,经常不当使用自身权利,在管理中找寻制度空隙从而实现谋求部门机构自身利益。而在大部分情况下,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部门自身私利是相对立的,政府部门理应自觉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当政府部门过度谋求自身利益时,地方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引发不满。破坏了政府公权力的权威和地方政府政权的合法性地位。 (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策执行者和地方利益捍卫者,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可以通过自身公权力的实施来协调中央政策和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推动地方利益的扩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在履行其公共管理职能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必须指出,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身管理者的地位,换句话说,必须注意自身公共服务者的地位,预防市场出现排斥、歧视外来企业和资金或者过度保护地方企业的不良现象,推动地方市场自由健康地发展。 (三)政府行政效率低下,部门间缺乏统一协调 地方政府机构部门间未曾发现团队协同合作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大部分公共管理活动的实施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调一致工作,而地方政府由于各方利益错综复杂,部门间利益存在对立情况,加之同级政府部门中缺少一个核心领导部门,这就造成了在公共管理活动过程中部门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争夺利益瓜分或者互相推诿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严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公共管理水平低。 参考文献: [1] 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行政论坛》,2008.1。 [2] 李雪梅:《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公共管理学简答论述整理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四、简答 1、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2)欧洲或莱茵模式3)东亚的政府主导型模式。 2、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答: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于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3、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答: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3)入世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第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第二,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第三,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第四,就人事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的多。第五,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府活动,因此它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点。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共管理与其它体制不同点有哪些?答:1)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力度和方式是不同的:(1分) a,20世纪30年代以前,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奉行自由经济政策,(1分)奉行三个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自我负责原则(3分)b,由于爆发经济危机,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各主要的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1分)c,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出现“滞涨”现象,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由此兴起(1分) d,80年代以后西方的政府管理改革在相当程度上是按照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1分)2)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别,各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1分)英美的市场主导模式(1分);欧洲或莱茵模式(1分);东亚的政府主导模式(1分) 3、案例分析: 温州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

浅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

摘要 我国现阶段公共管理以政府为主,导致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官僚等级作风全面渗透,以行政手段实施公共管理并不符合大众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分的局面必须改变。现阶段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应该再以政府为主,而应该是政府放权,改变以往行政手法去对待公共利益,承担起公共管理的职责;理清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关系,政府在公共管理方面有责任有义务,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关键词:公共利益行政管理区别弊端责任作用的发挥

目录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内涵 (1)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1) 三、公共管理的主体的探讨 (3) (一)这是由公共管理的社会历史性所决定的 (3) (二)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是可分离的 (3) 四、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出现的弊端 (4) (一)官僚体制与公共管理 (4) (二)官僚制组织形式导致效率低下 (4) (三)政府不是绝对公平的 (4) 五、政府在公共管理的责任及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5) (一)让公众来参与评议政府 (5) (二)让政府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要 (5) (三)让公众追究政府责任 (5) 参考文献 (7)

浅谈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作用 一、公共管理的定义、内涵 自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出现以来,在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的界定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综合各种学术观点可以看出,我国学术界在对公共管理的认识上至少已经形成以下方面的共识: 任何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活动。这些事务和管理活动直接涉及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把更多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职能交给各种社会中介组织承担。 在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政府管理只是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产物。 基于以上共识,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者为有效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根据法律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形式,对涉及公众利益的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一切管理活动和过程。 这个定义的一个关键点是公共管理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可以认为,公共利益是基于社会成员个人利益产生,并从多种多样的具体的个人利益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性、共享性和社会性的利益。由于个人利益是现实的,所以公共利益并不是虚无的。同时,个人利益又必然是具有差异性的,公共利益难以体现这种具体的差异性,甚至有时会因这种差异性的存在而造成与个人利益的冲突和抵触,所以,公共利益不是也不可能是个人利益的总和。因而,公共管理也必然只能以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作为目标。 二、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说到公共管理不可避免的就要提到行政管理,因为公共管理往往会被披上政治的衣服,可以说在政府的各项管理中,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也是经常被混淆的。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公共管理的外延比行政管理的外延大,公共管理的内涵比行政管理的内涵更丰富,但是,在当今世界各国行政管理又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和主导者,舍去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就无从谈起。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是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是国家公务员和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 公共管理学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群体系,在西方,它源于20世纪初行政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和60-70年代流行的新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学不仅研究政府组织的管理问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和几点举措[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多年的相关管理经验与所在企业工作中的得失,就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策略作简要分析,并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思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已经从计划经济的封闭型、粗放型管理向市场经济的开放型、集约型管理方式转变。21世纪初,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速猛发展,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互联网络日益普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伴随新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已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各企业及社会组织时刻关注的重心。当前,人们的认识在某些方面仍然停留在旧观念、旧体制、旧做法上,只有厉行改革,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才能使人才迅速成长和才尽其用。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及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方向和创新思路。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方向 (一)思想观念的创新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建立一个思想、树立一种观念、强化一项意识。 1、建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按期进行人才开发培养,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2、树立人力资源是能带来效益的“人力资本”的观念。把人当作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特殊资源,认为人是可开发的资源,是能创造价值的资本,重视发挥人的可创造性,注重培养和造就有用之才,“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充分发挥人的主导性和决定性,使人能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组织中,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 理解政府履行其职能的作用; 2.能力目标: 从国家行使国家职能的具体事实,判断其属于何种职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的政府职能的学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升华对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认同。同时,公民也应向政府寻求解决自身困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帮助,这也有助于政府工作的改进。 【学习重点】 政府的四项主要职能 【学习难点】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知识导航】 (一)预习提纲 1、“公仆”的本色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的性质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3)政府职能是有限的 3、便民利民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 (2)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二)基础知识梳理 1、我国政府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职能 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举例:打击恐怖主义势力、毒品犯罪等;治理和打击商业贿赂,惩治腐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职能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职能 ①政府宣传__________________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政府组织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举例: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升级

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转型升级 精准管理降人力成本不降薪 过做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获利的模式,在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的当下,越来越不适用。在个性为王的消费时代,传统企业如何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适应市场的新变化呢?本期精英会,泉州市职业经理人协会邀请到韬睿惠悦咨询公司华南区人力资本咨询总经理暨首席顾问高原,韬睿惠悦的福建区负责人陈元海,凯洛格资深讲师及凯锐优才副总经理赵实,恒安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莹,三六一度人力行政总经理侯朝辉,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徐旭珊,福建华闽猎头机构总经理刘志辉和安踏体育的杨勇,就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升级的主题展开探讨。 观点一 企业要有精准的战略定位 “首先企业必须更加精准地定义客户,选择一个或数个细分市场,并以此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洞察需求,指导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运作。”高原表示,泉州的企业应该从过去大规模生产的模式中逐渐转变为精准的战略定位,追求增长的质量和效率,而不是认准数量和规模。他认为,闽南企业过去的做法都是通过做大规模后的成本下降来获利,但这种方式现在已经不适用了,客户变得越来越成熟,随着选择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才是消费者购买的关键。“只有通过细分市场,洞察目标客户的需求,进行精准的产品开发、渠道选择和品牌传播,才有可能成为目标客户的首选供应商。” 高原说,为了确保企业战略落地,还应该有效地推进企业的变革管理。他认为,企业的战略落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变革管理的过程,为了支撑战略落地的一些要求,企业必须在组织架构、人才管理体系、企业文化等方面夯实管理基础。 他以海尔集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变革为例分析了不同组织架构的选择和特点。“目前,大多数泉州企业所采取的还是直线职能制,这是企业管理中最直接清晰的组织架构方式。”高原说,海尔集团经历的第一个变革是从创业期的直线职能制转型到事业部制,集团把权力下放到事业部,但这也带来一定的问题,如果事业部扩展过快,职能部门与事业部管控关系及职能不清,就会造成组织运作效率不高。正因为如此,海尔集团在第二次变革中将组织架构转变为超事业部制,细化分工,但机构过于庞大,企业的运行成本变得非常高。“第三次变革是在2000年以后,这是一种整合职能管理资源、再造内部流程和信息共享的机制。”高原说,这种组织变革把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等业务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整合了职能管理资源,如人力资源、技术、信息管理、规划管理等。 观点二 人力资源管理宜扬长避短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人力资源为中心,研究如何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赵实、刘志辉和陈元海均提到了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不应该被看做是—种技术要素,而是具有内在的建设性潜力因素,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殊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不是把人置于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而是为他们提供创造各种条件,使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劳动潜力得以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