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工厂标准化生产
- 格式:docx
- 大小:6.35 MB
- 文档页数:62
任务资讯引导单
学习情境木腐菌栽培学时22
任务金针菇栽培学时 2
资讯方式利用微生物实训室的学习书籍、教材、网络精品课程、信息
网、视频资料等获得相关的任务资讯。
资讯1 1.金针菇对营养的需求有哪些特点?
2.金针菇对温、光、气、湿需求的特点是什么?
3.分化期需采取哪些措施?
4.抑制期管理的时机、目的及措施是什么?
5.伸长期管理的目的、措施是什么?
资讯2 1.若金针菇长得颜色深、菌柄粗短、菌盖较大,是哪些原因
导致的?
2.子实体不挺拔,易倒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资讯引导根据工作任务单,利用学习资源、参考资讯问题,熟悉金针
菇生物学特性,理解主栽品种和栽培期,掌握金针菇瓶栽法
技术,会种植外观好看,产量高的金针菇。
金针菇工厂标准化生产金针菇工厂标准化生产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类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金针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容易栽培的蔬菜,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产品质量,金针菇工厂日益注重标准化生产。
首先,金针菇工厂应建立严格的生产标准。
这包括金针菇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
种植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确保土壤质量良好,采用科学的播种方式,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防止病虫害的侵袭。
管理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对金针菇的生长进行监测和调控,定期测量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采收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根据菇体的大小、长势和品质进行选择,确保采摘时金针菇的品质达到最佳状态。
加工过程中,金针菇工厂应洗净金针菇并进行质检,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口感。
其次,金针菇工厂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线的控制、成品的包装和储存等。
金针菇工厂应选择优质的种苗供应商,确保获得健康的金针菇种子。
生产线的控制方面,金针菇工厂应合理布局,设立清洗、切割、包装等工序,确保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
成品的包装方面,金针菇工厂应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变质。
储存方面,金针菇工厂应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产品腐烂和细菌滋生。
此外,金针菇工厂应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和提升。
金针菇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是确保标准化生产的关键。
金针菇工厂应关注最新的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加强与科研机构、大学和专家的合作。
金针菇工厂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金针菇工厂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要求。
最后,金针菇工厂应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
经过标准化生产的金针菇产品在市场上具备可靠性和可信度,可以更好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金针菇工厂可以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扩大销售网络、加强产品推广等方式,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探索食用菌是平湖市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市政府重点扶持发展产业。
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循环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
2012年,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305hm2,年创产值超亿元,对种植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0%以上,已成为平湖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平湖市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中心地带,毗邻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中城市,交通便利,市场消费潜力巨大,发展食用菌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是进一步提升平湖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层次、增强平湖市食用菌市场竞争力、推进产业更快更好发展、加快实现富民强农的有效保障,符合平湖市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规划。
1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意义金针菇为低温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深受大众的喜爱。
据测定,金针菇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高于一般菇类,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特别高,赖氨酸具有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功能。
金针菇既是一种美味食品,又是较好的保健食品,国内外市场日益广阔。
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按照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的要求,实施金针菇智能化生产,实现周年化、反季节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而提高产量和效益,实现农民增收,填补嘉兴地区金针菇智能工厂化生产的空白。
2金针菇智能化生产技术实施要点要实现金针菇智能化周年化生产须掌握以下技术。
2.1注重流程拌料→打包→灭菌→接菌→菌丝培养(17℃~19℃)→催蕾(13℃~15℃)→出菇(冷库)→采收→包装→运输销售(注:1.拌料:原材料为棉子壳、麸皮各占30%,其它辅料、玉米粉、过磷酸钙、磷酸氢钙总占10%,栽培料含水量调节60%~65%。
2.灭菌:常压灭菌100℃保持10h以上。
3.菌丝生长温度控制在17℃~19℃。
4.催蕾温度控制在13℃~1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流程一、流程备料→预处理→原料配比搅拌→装袋→灭菌→强冷→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包装原料处理和搅拌1、按生产要求的规格将备好筛选后的原料进行预湿、浸泡处理。
2、将预湿后的原料按配比由传送带直接传至自动搅拌机中充分搅拌与混合。
经过20分钟后原料搅拌完毕二、装袋灭菌1、装袋:用自动装袋机装袋。
本机为圆盘容积双冲压装袋方式,把装袋作业中最繁重的装袋,压料工序用机器代替。
2、灭菌:将装好料的培养袋,用灭菌周转车送到灭菌仓中,大多数是用蒸汽常压灭菌方式,100摄氏度保温10个小时,此灭菌仓一次灭菌5000个培养袋。
三、接种发菌1、接种:灭菌结束冷却后接种,接种室经过百万级空气净化,操作人员要按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接种。
2、发菌:把接种好的培养袋用培养周转架送至发菌车间,发菌车间可容纳60万培养菌棒,温度控制在18-20摄氏度,空气湿度65%,二氧化碳含量200mg/kg以下。
四、出菇发菌25天后,将发好的菌棒移入恒温出菇车间,在此通过对温度,光照,通风,湿度,co2含量等环境控制,经过30天金针菇就可以收了。
五、采收白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只采收一茬,每个菌棒产量300-350g。
采收后的菌棒除了有机还田和做燃料外还可以用来栽培其他品种的食用菌,如:平菇、鸡腿菇等。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行业是一个细节决定成败的行业,菌种的培育、生产工艺、环境控制,污染防治等过程,都需要较高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例如:每种食用菌都对生长环境有特定要求,温度、光照、湿度、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的生长尤为重要,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需要采取不同的环境控制技术,选择合适的菌种,并进行科学的栽培,才能生产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
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金针菇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技术规程规定了金针菇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要求、病虫害控制措施及产品储存等要求。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西平县金针菇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程的条款。
GB5750.4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88 食用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NY5358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NY/T5099 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3 术语和定义金针菇录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4 产地环境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条件应符合NY5358标准执行。
金针菇一般采用荫棚培养,因为它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5 用水指标应按GB5750.4执行6 栽培季节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华北地区栽培季节一般选在春、秋两季栽培(如果是工厂化生产可周年栽培)。
春栽接种期12月~1月份,秋栽接种期9月中旬~10月中旬。
选择适当接种期能充分利用自然温度,节约能源和劳力,又能获得优质高产。
7 品种选择及菌种制作7.1 品种选用选用经过出菇试验、适于当地气候及原料特点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金针菇品种。
可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不同色型的品种。
7.2 菌种质量要求金针菇成品母种要求菌丝健壮、整齐、生长旺盛、粉孢子少、菌落均匀,在适温下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原种应菌丝粗壮、洁白、有浓密的细粉状菌丝;生产种要求生活力强,不带病、虫和杂菌,菌龄适宜,无老化现象。
7.3 菌种制作一级种培养料用PDA复壮培养基。
经高压(121℃,1㎏/C㎡压力下)灭菌30分钟,摆斜面,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
二级种培养料用棉籽皮、麸皮,辅以经检验合格的石膏等配料(棉籽壳88%、麦麸10% 、石膏1%、糖1%、水1.3~1.6倍),用500ml装的罐头瓶经高温高压灭菌(1.0~1.5)h,冷却后用准备好的一级种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待培养基降到20℃左右接种最好。
s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金针菇工厂化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王伟霞"张婷2仝乐涛"李福后停漲(1.江苏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3.连云港市质量技术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苏连云港222006;4.连云港友和食用菌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3500)摘要:本文对用于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液体菌种制备关键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培养基配方、制备工艺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期进一步推动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发展。
关键词: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金针菇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
目前,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已成为金针菇生产的主要模式,液体菌种使用逐步代替固体菌种用于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开展金针菇液体菌种研发和工厂化生产应用,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1培养基金针菇液体菌种制备主要涉及三种培养基,分别是PDA固体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等。
目前已报道了多种摇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罐培养基配方,都取得了明显实效H。
1.1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1:葡萄糖20g,蛋白豚2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柠檬酸三钠lg,氯化钙O.lg,硫酸亚铁lmg,硫酸猛lmg,V B10.1gg, V B20.1|ig,水]OOOmL。
配方2:可溶性淀粉40g,葡萄糖10g,蛋白M3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gg, V B250jig,水]OOOmLo1.2发酵罐培养基配方1:马铃薯150g,鉄皮30g,蔗糖2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水]OOOmLo 配方2:豆粕粉40g,白砂糖1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100p.g,V B2500|ig,水1000mL o配方3:玉米粉50g,鉄皮30g,磷酸二氢钾lg,硫酸镁0.5g,V B1O.lgg,V B20.5gg,水1000mL o在发酵罐培养基中,一般加入适量的消泡剂,如聚二甲基硅氧烷乳液等,可有效防止泡沫的形成,避免泡沫对液体菌种发酵过程造成影响。
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摘要介绍了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品种、场所与季节选择、装袋及灭菌、出菇房与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搔菌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金针菇的标准化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金针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s64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4-0131-02金针菇是世界五大菇之一,在国际市场上贸易量仅次于双孢菇、香菇,居第3位;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
金针菇栽培周期短,工艺简便,成本低,原料来源广,效益高,是规模栽培菇类中所需温度最低的一种。
产品以鲜品和罐制品为主,亦有干品。
鲜品以未开伞、鲜嫩、菌柄15cm左右、均匀整齐、无褐根、基部少粘连为佳品。
1金针菇品种常用的金针菇优良品种(菌株)黄色有:鲁金针1号、f81、金9304、f18-1、金杂优23;白色有:鲁银针1号、白金8801、f2000 、f821、金白1号等。
1.1 菇体呈浅黄色至金黄色特点是出菇的适宜温度范围比较宽,较耐高温,容易出菇,出菇早,有时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的现象,转潮快,出菇的后劲比较足,后潮菇占总产量的比例较高。
鲜菇质地脆嫩,菇体色泽深浅对光线比较敏感,有时易呈浅褐色,菌柄基部有绒毛。
1.2菇体呈乳白色至乳黄色或黄白色至白黄色特点是出菇对温度反应比较敏感,一般均在18℃以下出菇,出菇较晚,温度高时易发生色变(由白变黄)或发生病害。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一般是菌丝发满袋以后再出菇,其产量主要集中在第1~2潮菇。
菇体质地鲜嫩柔软,脆性较差。
菇体色泽对光线较不敏感。
1.3整个菇体为纯白色特点是出菇对温度最为敏感,一般超过18℃停止出菇,在出菇期间遇到20℃以上高温易死菇。
出菇较晚,在菌丝发满袋、达到生理成熟后再开始出菇,产量以第1潮菇为主。
菇体质地柔软,有一定的韧性,采收不及时,菇柄下半部易纤维化并发生粘连。
菇体色泽对光线最不敏感,出菇后即使有一定的散射光,也不易产生黄色。
金针菇生产工艺食用菌按其栽培所需的原材料可分为草腐菌 料为阔叶树的木屑和棉籽壳。
草腐菌类主要有双 孢蘑菇、高温蘑菇、棕色蘑菇、姬松茸、草菇和灵芝和猴头菇等。
金针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白蘑科,小火焰菌属(或金钱菌等)。
金针菇生产时,产地环境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
远离 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应符合NY5358-2007标准执行。
金针菇一般采用工厂化层架式培养,因为它 的生物学特性是喜阴暗、耐二氧化碳。
由于金针菇属于低温型菇种, 工厂化栽培由于采用设施控温, 所以可以实现周年化生产。
一、生产概况日本:1928年,森木彦三郎发明了瓶栽法,现已实现了工厂化、 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周年生产;中国:原始栽培起始于唐代,1964年,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选木腐菌和木腐菌,草腐菌所需栽培主要原料为作物秸 秆,以及禾木科秸秆原料,木腐菌栽培的主要原鸡腿蘑等。
木腐菌有金针菇、香菇、木耳、平菇、草腐菌育出了三明1号,从20世纪80年代始用塑料袋栽培法,80年代未以前,栽培的主要是黄色品种,现栽培的有黄色和白色两大系列。
二、生活条件白色金针菇弱木腐菌:木屑应陈旧、发酵;喜高氮:用麦麸、玉米面等补充;2.温度低温型,菌丝体:23C左右;子实体:8〜14C(因种而异)3.湿度喜湿性菌类:培养料湿度:65%〜70%;子实体生长空气湿度:85% 〜95%。
4.空气因CC2可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
故菌丝生长期、子实体分化期要注意通气;子实体生长期要控制通气。
CC2含量对子实体的影响CO?含量(%)子实体形态0. 030.1-0.150. 195 菌盖似针头、菌柄纤细0.5 子实体形成困难5. 光照属厌光性菌类:菌丝生长期:黑暗;子实体分化期:散射光;子实体生长期:弱光。
三、品种:黄色、白色和浅黄色三色品系对温度需求特点(下图)四、设施要求菌室、搔菌室、催蕾室、控制室、生长室等,以及生产后期的分级包 装室、废培养基清除室等。
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与管理要点※●彭洋洋1何焕清1※※江涛2邱桂根3肖自添1梁鹤波2刘小洁2(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省草菇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2.广东香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4012;3.江西天和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0700)摘要:金针菇是我国工厂化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品种之一,本文介绍了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对原材料准备至采收各环节的管理技术要点、设备使用作以介绍,并对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智能化、机械化发展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金针菇;工厂化瓶装栽培;工艺流程金针菇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是我国栽培量最大的食用菌之一。
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金针菇已经实现了工厂化周年栽培。
其栽培模式主要分为袋栽和瓶栽两种。
工厂化袋栽生产金针菇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相对较低[1,2]。
而工厂化瓶栽可达到较高程度的机械自动化,各个生产环节均可以机械代替人工,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产菇规格易统一,品质较好,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的主要方式。
1工厂化流程与管理要点金针菇的经济价值较高,市场前景较好。
金针菇工厂化生产1个栽培周期约55d左右,其主要工艺流程为栽培料配置→装瓶→灭菌→栽培种接种→菌丝培养→搔菌和催蕾→抑制培养→生长→采收和包装。
主要管理要点及注意事项如下:1.1栽培料配制与搅拌金针菇栽培料配制首先需要适宜的碳氮比。
栽培料碳氮比对金针菇的产量和品质具有较大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在金针菇生殖生长阶段,栽培料的碳氮比在(30~40):1左右时,产出的金针菇菌丝较浓壮,产量高,同时品质较好。
金针菇栽培原料包括玉米芯、杂木屑、玉米粉、细米糠、麸皮和碳酸钙等。
栽培料采用搅拌机搅拌(见图1)。
栽培料拌料时遵循先粗料后细料的顺序[3]。
首先加入杂木屑和玉米芯等粗料,再加入米糠、麸皮、玉米粉等细料,最后加轻质碳酸钙等辅料。
先干拌5~10min,再加水浸湿,水温控制在15~20℃,湿拌时间为50~70min,保证拌料均匀。
2015年第7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Nong Min Zhi Fu ZhiYou金针菇工厂化栽培技术陈学年赵书光(灌南县农广校,江苏灌南222500)科研◎技术推广[摘要]灌南县是江苏省食用菌产业基地,全县拥有食用菌企业60余家,工厂化金针菇栽培,发展前景广阔,周年均可栽培上市,已形成规模。
金针菇是传统的食用菌种类,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为了保证金针菇产品质量,提高栽培效益,根据我县食用菌企业栽培管理经验,现提出工厂化金针菇生产技术。
[关键词]金针菇栽培管理[中图分类号]S64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7-0196-021产地环境条件栽培金针菇场地应选在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远离“三废”污染的地区,其环境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自然条件条件应符合DB32/T343.1—1999《无公害农产品(食品)产地环境要求》。
2金针菇栽培的小气候2.1温度金针菇属于低温型恒温结实性真菌。
菌丝体在4℃~32℃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18~22℃,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菌丝蔓延速度都会减慢,菌丝较耐低温,但对高温抵抗力较弱,在34℃以上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子实体分化在5℃~18℃的范围内进行,最适温度为8℃~14℃。
低温下金针菇子实体生长旺盛,温度偏高时,柄细粗,菇盖大,易早衰,高于19℃,子实体就难形成。
2.2水分(湿度)金针菇为喜湿性菌类。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含水量要求在65%~70%,低于60%,子实体生长阶段菇蕾生长缓慢,易早衰;高于70%培养料中氧气减少,影响菌丝正常生长。
菌丝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阶段,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为宜。
空气相对湿度低,子实体不能充分生长;湿度过高,容易发生病虫害。
2.3空气金针菇为好气性真菌。
在菌丝培养过程中必须通风换气,氧气不足,菌丝体活力下降,呈灰白色。
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食用菌(微生物)与植物、动物构建成三元结构的生态农业系统,其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而食用菌是转化还原者(见图1)。
如果没有微生物转化还原作用,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充满废弃物污染的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
大量产生的农业下脚废弃物(秸秆等)和农产品加工后废料(麸皮、棉籽壳、木屑等)是食用菌极好的栽培原料,在食用菌生产中得到资源化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转化为人类喜欢的菇类保健食品。
建设和发展食用菌循环经济,对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1.1 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观得到共识图1:食用菌生态循环经济示意图1.1.2 食用菌在农业生态链中的作用我国每年生产秸秆皮壳、树枝、树皮、木屑、畜禽粪便等农林牧废弃物30亿吨左右,如果利用5%,即1.5亿吨,可生产至少1000万吨干食用菌,相当于1600万吨牛肉,按照我国饲养水平,生产1600万吨牛肉的生产需要饲料粮1.22~1.28亿吨,需要饲料粮耕地0.162~0.171亿hm2。
就是说生产1000万吨干食用菌,等于增加耕地0.162~0.171亿hm2。
如果每t干食用菌含有30%~40%的蛋白质计算,相当于增加300万吨~400万吨蛋白质,在国家食物安全体系中承担重任。
图2:食用菌生态农业产业链示意图1.1.3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食用菌的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的特点,可点草成金、变废为宝,实行着循环经济,创造着十倍、百倍的效益(见表1)。
国内曾做过一次调查显示,食用菌每亩净产值约2.85万元,是大棚西红柿每亩净产值7500元的3.8倍,是棉花净产值970元的29.4倍,是玉米纯收益530元的53.8倍,是优质小麦425元的67.1倍。
表1:主要栽培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单位:万元/亩)1.1.4 食用菌在农业中占重要地位生态循环经济理论表明,食用菌产业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越发明显,已成为继粮、棉、油、菜、果之后的第六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