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教材(PPT108张)【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55.74 MB
- 文档页数:25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1. 概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指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利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大规模生产食用菌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食用菌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食用菌的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2. 工厂化生产的优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相比传统的种植方式具有以下优势:•提高产量:通过精确控制环境条件,可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平稳供应:工厂化生产可以实现全年不间断供应,满足市场需求。
•质量可控:通过严格控制培养环境,可以控制食用菌的质量,保证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节约资源:工厂化生产可以节省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并降低能源消耗。
3. 工厂化生产培训内容3.1 基础知识•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食用菌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使用的设备和材料介绍3.2 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和消毒处理•菌种接种和培养•培养箱的构建和操作•环境条件的控制和调节•病虫害防治措施3.3 质量控制•菌种的选取和保存•产品的采收和处理•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产品质量检测方法3.4 安全生产•培训培养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工厂化生产中的卫生和消防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常见事故及应急处理方法4. 工厂化生产培训效果通过参加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学员可以掌握以下能力: - 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生长环境要求; - 掌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操作技能; - 能够进行食用菌的质量控制和检测; - 具备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5. 培训机构推荐以下是一些知名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机构:•国家食用菌培训中心•xx区生态农业研究所•xxx大学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基地结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培训对于提高食用菌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和实现持续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拓展就业机会,促进食用菌行业的健康发展。
日光温室双孢菇生产技术一、凉州区沿山冷凉灌区食用菌(双孢菇)生产发展现状及前景凉州区食用菌生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步,当时以平菇、风尾菇零星种植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引进和试种双孢菇,由于其成本低,原料易于解决,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和近些年不懈的推广普及,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区域从清水、武南等乡镇迅速扩大到谢河(原庙山)、高坝、西营、康宁、丰乐、金山等乡镇,产品远销新疆、兰州、金昌等地,成为我区特别是沿山冷凉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几年,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已在谢河、丰乐等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之一,截止目前全区食用菌生产乡镇达26个,各种食用菌生产总量达2万吨。
随着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本着“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原则,充分利用沿山冷凉灌区海拔高,温度低,缺水少地,草蓄养殖较多的特点,加大力度发展节水低耗的双孢菇生产,对充分挖掘闲滩空地,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耕地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现实意义。
(一)基本情况1、产区相对集中:我区食用菌生产以双孢菇、平茹、香菇3个品种为主,附带种植少量的金针菇、鸡腿菇。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7年底平菇生产量达781.48万袋,产量约为2300万公斤,双孢菇种植面积27.6315万平方米(合净土地面积388亩)产量为295万公斤,香菇11.3万袋,产量约280万公斤,双孢菇生产乡镇15个;主要以谢河、清水、丰乐、金山、清源、武南、黄羊等为主,逐渐向沿山冷凉灌区的13个乡镇集中的趋向比较明显。
2、发展比较迅速:随着日光温室由川区向沿山区的扩展以及“双面棚”的出现,双孢菇生产在近3年中实现了快速发展,生产乡镇进一步向蔬菜生产比较薄弱的沿山冷凉灌区集中,出现了谢河、丰乐等为代表双孢菇生产专业乡镇,其双孢菇产量占全区的1/4以上。
3、效益明显:近几年来,随着双孢菇生产面积的扩大,其产品价格由几年前波动较大的状况向比较平稳过渡,价格走向趋高,由于高价位持续时间长,每平方米收入达50—60元,50米左右长度的大棚收入达13000元左右,对沿山区农户发展双孢菇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