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管理)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39.57 KB
- 文档页数:9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过去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该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及启示。
一、泡沫形成的原因1. 信贷政策过度宽松: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当时的信贷政策过度宽松有关。
银行对于购房者提供大量的低利贷款,导致购房需求迅速上升,推动房价飞涨。
2. 过度投资和滞胀预期:投资者普遍预期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上涨,致使许多人纷纷投资房地产市场,加剧了泡沫的形成。
3. 土地供给不足:日本土地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也成为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泡沫破裂的影响1. 经济衰退:泡沫破裂后,日本房地产市场崩溃,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衰退。
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银行不良贷款激增,金融危机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2. 负债累累:购房者在泡沫破裂后负债累累,房产抵押价值大幅贬值,无力偿还债务,不少人陷入经济困境。
3. 社会影响:泡沫破裂后,房价大幅下跌,这导致许多人的财富缩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不安。
三、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1. 注重信贷政策的合理调控:我国应当警惕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住房贷款的监管,避免其过度膨胀。
2. 加强土地供应: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动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供需失衡。
3. 多元化投资渠道: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风险。
在配置资产时,应合理分散投资,同时关注其他领域的机会。
4. 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力度,预防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
5. 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为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避免类似于日本泡沫破裂后的社会动荡。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课件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种产物,指日本房地产价格长期持续上升,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危机。
本文将介绍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一、主要原因1.老龄化和城市化。
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领先于世界,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使得土地建设和房地产需求急剧上升,房地产价格因此疯狂上涨。
2.政府干预和金融自由化。
政府对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从而刺激了房地产价格的短期上涨和泡沫的形成。
3.利率过低和贷款松散。
1980年代初期,日本央行放松了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大量低质量借款人得以获得低息贷款,房地产市场需求大增,致使房价急剧上涨。
4.投机心态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
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价格会一直上涨,投机心理迅速蔓延,大量使用杠杆投资房地产,使得不良贷款规模急剧扩大。
二、影响1.经济萎靡和失业率上升。
经济萎靡,GDP和企业盈利大幅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快速上升。
2.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
不良贷款规模愈来愈大,银行资本大幅缩水,银行破产、金融机构瘫痪,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3.资产泡沫破裂和房地产市场萎缩。
1989年12月,日本房地产市场价格达到高峰,随后价格迅速下跌,资产泡沫破裂,经过十多年的下跌,房地产市场仍然没有完全恢复,直到今天房价仍处于低谷。
三、启示1.权力、金融与房地产三者制约。
权力对于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对经济影响极大,因此权力、金融与房地产三者之间需要建立稳定的互动机制。
2.发展房地产市场需谨慎,避免投机泡沫。
政府应充分考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控制房价上涨速度,避免房产泡沫。
3.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机制。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政府也需要积极监管金融市场,减轻经济泡沫的危害。
4.多元化投资,避免杠杆过大。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
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中国房地产现状分析最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迅猛发展,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而20世纪末期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的惨痛经历,也使人们对中国的房地产热产生了深深忧虑。
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讨论也没有停歇。
首先考察了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和经济环境,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类似经济因素,并對二者作出了分析和对比。
标签泡沫经济;房地产市场;中国;日本1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原因分析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起源于20世纪末期。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开始了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的黄金期。
然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房地产出现了严重泡沫:土地价格在短短的三年间暴涨了近2倍。
1990年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从1986—1989年,日本的商品房价格整整涨了2倍。
这种疯狂的房地产价格严重背离了其实际价值。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日本房地产泡沫开始崩溃,股价和房价大幅下跌,对实体经济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日本的经济进入长期的萧条期。
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对日本的经济、政治、社会造成了巨大破坏,日本的经济一直处在萧条期,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恢复。
究其成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1 日元的升值与日本房地产泡沫有直接联系。
二战之后,日本用二十年的时间在战争的废墟上建造了一个世界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
但是急速发展的日本,经济结构偏向于内需不足、出口导向型,与美国、英国等欧美国家的贸易处于顺差地位,积累了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这也导致日本与欧美诸国的贸易摩擦不断。
1985年,迫于美、英等国家的压力,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加速了升值的步伐。
国际上许多资金流入日本并最终流入房地产市场,为其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准备了资本基础。
1.2 持续的低利率政策加速了泡沫的形成。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出口产品大幅下降。
从日本楼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自1990年代初以来,日本楼市经历了被称为“失去的30年”的漫长低迷期。
这一时期,日本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市场萎靡不振,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日本楼市的未来走势。
一、日本楼市泡沫的形成与破裂在19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此期间,日本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房价飙升。
然而,这一繁荣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泡沫。
1990年代初,随着地价上涨和股市崩盘,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楼市开始走下坡路。
二、日本楼市长期低迷的原因1. 政策因素:为了遏制泡沫经济,日本政府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限制房贷。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如限制土地供应和加强房产税征收等。
2. 人口结构变化: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人口减少,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
此外,年轻人对购房的热情减弱,更倾向于租房或与父母同住。
3. 经济增长乏力: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企业盈利下滑,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进一步削弱了购房能力。
三、日本楼市的影响1. 对经济的拖累:房地产业是日本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楼市低迷导致投资减少、消费疲软,进而影响整体经济增长。
2. 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许多企业和个人无力偿还房贷,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堆积,金融体系风险增加。
3. 社会问题:房价下跌导致许多家庭财富缩水,甚至陷入负资产困境。
此外,年轻人买不起房,加剧了社会不满情绪。
四、日本楼市未来走势展望尽管日本楼市长期低迷,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首先,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如降低房贷利率、放宽购房限制等。
其次,随着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国投资者的涌入为楼市带来了新的活力。
最后,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共享住宅和小户型住宅等新兴市场逐渐兴起。
场变革的推动下,未来日本楼市有望逐步回暖。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管理借鉴日本房地产泡沫经验及管理借鉴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一场房地产泡沫,这是一个糟糕的经济事件,对日本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经验是一个宝贵的教训,它提供了许多管理借鉴的经验。
本文将详细讨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背景、原因以及管理借鉴。
首先,了解日本房地产泡沫的背景是很重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增长强劲,特别是房地产行业。
大量的投资涌入房地产市场,导致土地和房屋价格快速上涨。
这种上涨的价格带动了更多的投资,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人们开始认为投资房地产是一个安全且利润丰厚的方式。
银行纷纷提供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以满足市场需求。
然而,这个泡沫最终爆破了。
泡沫破裂的关键是市场供应过剩。
由于投资者期望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开发商纷纷扩大产能,导致供应超过需求。
此外,经济增长放缓和人口老龄化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因素导致了房地产价格的下降,投资者开始抛售资产,银行贷款风险大幅增加。
最终,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破产,并引发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那么,我们可以从日本房地产泡沫中学到哪些管理借鉴呢?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日本的监管机构在泡沫形成期间并没有及时采取行动来控制投资过热。
如果监管机构能够更早地意识到泡沫的形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限制风险投资,就可以避免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其次,银行应采取更加审慎的贷款政策。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中,银行大量提供贷款给房地产开发商,但并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
银行应该更加审慎地评估贷款申请,确保借款人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并设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第三,政府应制定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经济政策的错误决策有关,如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和财政政策过于放松。
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来制定合理的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
最后,人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
泡沫的形成部分是由于投资者盲目追逐利润而投资房地产。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
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继日本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买下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之后,象征美国国办巅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
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39年耗资1.5亿美元在曼哈顿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以8.48亿美元取得了该股权的51%。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美国购买不动产金额高达5589.16亿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动产总投资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纽约、夏威夷和洛杉矶。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议把美国的加州卖给日本以偿还美国对日本的巨额债务。
(三)地产神话破灭造成经济十年萧条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不动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泡沫经济期间,除房地产和建筑公司之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
据统计,在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全体破产企业的33.6%。
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均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记录。
房地产价格的暴跌还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演变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房地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不得不宣布破产。
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等资产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
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并导致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
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也快速萎缩下来,1993年的海外不动产投资规模只有1989年顶峰时的9.6%。
根据专业人士估计,日本向美国不动产投资的损失率在50%以上。
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例。
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资额为2,188亿日元,成为拥有80%股权的控股股东。
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没有利润。
当时做收购计划时,三菱公司的预测是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依照这一预测数据,三菱公司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但实际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
如果再考虑其间日元继续大幅度升值,加上汇兑损失,三菱土地公司的这一收购项目总计亏损高达880亿日元。
(四)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一: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当中,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
就在泡沫即将破灭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银行向房地产业发放了总额为50万亿日元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4。
其次,投资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价格只会继续走高,地价不会下跌。
只能买进,否则以后只能买更高的地价。
因此即使毫无用处的土地,各个公司也全力争夺,导致房地价越走越高。
反过来由于投资投机过度,造成房地产业虚假繁荣,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投资和投机房地产。
人们从银行贷款购买房地产,然后再用房地产做抵押再去购买房地产,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抵押和贷款,并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追溯日本市场投资理念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当以外,不能不说当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其购买力确实大幅增加,日本经济崛起给日本国民带来极为乐观的心态。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
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
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
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五)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二:宏观金融政策连连失误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随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楼市同时崩溃,价格直线下降跌入低谷,进入连续十多年的地价持续低迷时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次失误: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
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
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
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
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此后不久,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
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
日本银行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 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六)金融政策为何出现误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环境的监测、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为什么汇集日本大量金融专家的日本大藏省会连连出现金融政策失误呢?尤其是1987年纽约股灾以后,在西方其它各国都提高利率以后,日本为什么会依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当呢?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
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
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
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些类似的政策处置失当呢?有关人士认为,这不能不说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
因为在这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第一,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