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_成语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是一个古代的寓言故事。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一只鹬和一只蚌正在为河里的珍珠而争斗,但渔夫却从中获得了好处。
有一天,一只鹬在河里发现了一颗珍珠,它想要把它抢走,然而不久,一只蚌也发现了这颗珍珠,它也想要把它抢走。
于是,鹬和蚌就开始争夺这颗宝贝。
两者打得正热,谁也不肯让步。
这时,渔夫在旁边走过,看到了这幅景象,于是他停下来想:两只鸟和蚌同时抢夺珍珠,我可以从中获利!于是,渔夫拿
起一根棍子走近两只动物,威胁说:“如果你们不把珍珠交给我,我就会把它们都打死”。
虽然鹬和蚌都很不情愿,但他们也没办法,只得把珍珠交给了渔夫。
最后,渔夫交给了珍珠,而鹬和蚌也只得走开,毫无好处。
这就是古代寓言“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内容。
它告诉我们,人不可挑起争端,应当聪明的化解矛盾。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它们住在一片美丽的湖边。
一天,鹬
在湖边觅食时,发现了一只美味的蚌,便立刻飞下去抓住了它。
可
是就在这时,一只捕鱼的渔夫也看到了鹬抓住的蚌,便立刻把鹬和
蚌一起捉了起来。
渔夫把鹬和蚌带回家后,打算把它们一起煮了吃。
鹬和蚌都非
常害怕,它们互相请求渔夫放了自己。
鹬说,“渔夫大哥,我是一
只会捉鱼的鸟,如果你放了我,我可以帮你捉更多的鱼。
”蚌也说,“渔夫大哥,我可以帮你找到更多的珍珠,如果你放了我,我一定
会报答你的恩情。
”渔夫听了它们的请求,犹豫了一下,最终放了
它们。
鹬和蚌在获得自由后,各自回到了湖边。
鹬飞到湖边,开始捉鱼。
而蚌则潜到湖底,开始寻找珍珠。
不久,鹬捉到了很多鱼,而
蚌也找到了不少珍珠。
它们都非常高兴,觉得自己获得了自由后,
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和蚌因争斗而被捕,但最终却因互相帮
助而得到了自由。
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度过难关,实现
共赢。
这也正是“鹬蚌相争”的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帮助,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出处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为: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这个成语故事是:战国时期,七国之间互相征伐,战祸不断。
有一次,赵国准备进攻燕国,苏代得知消息后去拜见赵王。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就会死!’两个谁也不肯放。
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进攻燕国,两国相争,让秦国渔翁得利。
”赵王听后心悦诚服,决定放弃进攻燕国的计划。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必备3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篇1蚌爬到河岸上晒太阳,鹬便伸出长嘴来啄它的肉,不料嘴被蚌壳紧紧夹住。
蚌对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蚌在壳里回答:“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会饿死。
”正在这时候,走过来一个渔翁,一手抓住鹬,一手拾起蚌,笑着说:“不到明天,现在就请你们到我的鱼篓来。
”一阵眩晕过后,鹬和蚌睁开了双眼,一张黑色的大网包住了它们,使他们无法动弹。
它们俩互相抱怨,鹬对蚌说:“都怪你,要不是你夹住了我,我们也不会被捉住啊。
”“要不你要吃我的肉,我会夹住你吗?”蚌回答道。
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阵说话声打断了它们,“老婆,今天有客人来,晚餐你就把网里的鹬和蚌宰了吧,清蒸,红烧或水煮,任你处置,”渔夫一走进屋子,就囔道。
“放心,包在我身上,我的手艺,包客人满意!”渔夫的妻子笑着说。
哎呀,这可怎么办啊,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别人的的盘中餐啦,鹬和蚌在鱼篓里直打哆嗦。
蚌脸如土色,他颤抖着说:“老……兄,这样下去也不……不是办法,要不我们……化敌为友,一起逃出去,否则,我们俩马上就被吞进人们的肚子里啦……”鹬对蚌说:“好啊,好啊,我已经想好办法,待会就这样……”渔夫的妻子来到鱼篓边,露出了贪婪的眼神。
她把鱼篓往地下一倒,蚌就紧紧的夹住鹬的脚。
鹬带着蚌飞到高空,向大海—他们的家飞去,渔夫的妻子还呆呆地愣在那里。
黄昏,鹬带着蚌慢慢落下,蚌就把紧闭的壳打开,它不在担忧这只鹬吃它的肉,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了共渡难关的朋友了。
从这以后,每天都能看到他们俩的身影,一个在天上飞,一个躺在沙滩上,渔夫再也没机会捕到这对好朋友了。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篇2望洋兴叹是记载在《庄子秋水》里的故事。
秋天时山洪爆发,水奔腾而流,众多的水都汇入了黄河。
河面宽阔得连站在岸边的是牛还是马都不知道。
看到这么气势磅礴的河面,这时河神自得其乐,认为这是自己见到最棒的事情了。
河神看着水面,眼睛顺着水流向东而去。
在北海边,面朝东边看去,大海的尽头都看不到。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标题:鹬蚌相争
正文:
很久以前,有一只蚌在海边晒太阳,突然听到一阵嘈杂的声音。
它抬起头,看到一只鹬正在啄食它的贝壳,蚌的珍珠被鹬偷走了。
蚌非常生气,于是和鹬开始了一场激烈的争斗。
鹬和蚌互相啄咬,它们的壳互相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
争斗了很久,双方都不肯让步。
这时,一位老者路过,看到蚌和鹬的争斗,便过来调解。
老者说:“鹬和蚌都是水中的宝物,你们不应该互相争斗。
不如你们各退一步,鹬给蚌让路,蚌也让出一部分海水给鹬,这样大家都能受益。
”
鹬和蚌听了老者的建议,都同意了。
于是它们各退一步,鹬让出了一部分海水,蚌也让出了一部分贝壳。
这时,它们发现彼此都很重要,没有了对方,它们都无法正常生活。
从此以后,鹬和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它们一起在水中嬉戏、觅食。
它们都明白了,在争斗中,双方的利益都会受损,而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拓展: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最早出自《庄子·外物》。
故事中,鹬和蚌互相争斗,最终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老者建议它们各退一步,让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友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争斗中,双方的利
益都会受损,而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鹬蚌相争的例子。
比如,两个公司在竞争中互相攀比,最终只会让双方的利益受损。
相反,如果它们能够互相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才能实现共赢。
鹬蚌相争的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个事物之间互相争斗,最终两败俱伤的情况。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原文
赵国将要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时,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伸嘴去啄它的肉,河蚌马上把壳闭上了,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你的肉就会干死。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渔夫看到了,一下把它们俩都捉走了。
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获利的人了。
所以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
”惠王听了说:“讲得好。
”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鹬蚌相争”是战国时谋士苏代游说赵惠王时所讲的一则寓言故事。
当时赵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替燕国去劝说赵王:“臣今来而复得完璧”和“楚不得擅函谷关”,指出赵国攻打燕国实际会存在的隐患,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顺理成章引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成语。
后来在著名的“渑池会”上又一次用到了这个成语,“今臣与将军皆会于黾池,史在君侧,臣不假以言辞,而假以喻物,其意常在言外。
”从而再次提醒赵王要权衡得失,不要因小失大。
这则寓言富有生命力,它流传了两千多年,一直在不断地演化、发展。
人们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各种尖锐的矛盾和斗争,也用来比喻各种争执和冲突。
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大陆使用,而且在港澳台和世界各地华人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人们从它富有哲理和思辨的精神中获得了启迪,使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
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每一则成语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些小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
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寓言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全文】赵王将要去攻打燕国,苏代为了燕国,去劝谏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的时候,(我)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张着壳晒太阳。
有一只鹬鸟,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连忙把壳合上,紧紧地钳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就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了。
’河蚌也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就有死鹬了!’两个谁也不肯放。
打鱼的人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现在赵国要去攻打燕国,燕赵两国相持不下,日子久了,双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厉害。
我担心强大的秦国乘此机会,坐收渔翁之利呢!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虑考虑。
”惠王听了,说:“对啊!”便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行动)。
【出处】欣赏评点出自《战国策·燕策》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说的是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这个故事说明看不到真正的`敌人,就会给强敌制造有利的机会,给争执双方带来灭顶之灾。
选文中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时,著名说客苏代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挺身而出,去劝谏赵惠王,苏代用“鹬蚌相争,渔瓮得利”的故事,委婉地道出赵国攻打燕国可能给燕赵两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希望赵惠王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
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巧用寓言故事来说理,不仅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而且展示了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①方出曝②,而鹬③啄其肉,蚌合而箝④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⑥得而并禽⑦之。
鹬蚌相争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只鹬和一只蚌住在一片湿地里。
一天,鹬在湖边觅食时,发现了一
只大蚌。
它想要把蚌吃掉,于是便对蚌说,“你为什么不把壳打开,让我吃了你呢?”蚌听了以后,立刻摇了摇头,说,“我不能把壳打开,因为我怕会被其他动物吃掉。
”。
鹬听了以后,便说,“你不用担心,我会保护你的。
”蚌想了想,觉得鹬说的
有道理,于是便把壳打开了。
鹬立刻飞到蚌的旁边,要吃掉它。
可是这时,蚌突然闭上了壳,把鹬的嘴巴夹住了。
鹬挣扎了很久,也没有能够逃脱出来,最后只好放弃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和蚌因为争吵而失去了生命。
这就是“鹬蚌相争”的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为争斗而双方都受到了损失,最后两败俱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妥协,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伤害彼此,否则最后受伤的只会是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比如说,两个朋友因为一点小
事而争吵,最后反目成仇;或者两个国家因为一点利益而发生战争,最后两败俱伤。
这些都是因为双方都没有学会妥协,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所以,我们要学会像蚌一样,保护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话;同时也要学
会像鹬一样,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鹬蚌相争”的悲剧发生。
总之,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学会妥协,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伤害他人。
只有
这样,才能避免悲剧的发生,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
希望大家能够铭记这个故事,学会妥协,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
鹬蚌相争,是中国古老的成语故事。
故事的剧情是这样的:湖边
有一只鹬,经常到浅水里去觅食。
有一天,它看到浅滩上有一个美丽
的贝壳,斜倚着阳光,红色的外壳闪烁着光芒。
它太喜欢红色,无法
把持自己,决定蚕食该贝壳来装点自己。
但是,只要它往贝壳上靠近,里面却总会有一只黑色的小蚌出来,和它拼命挣扎,不肯放弃这个宝地。
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小鹬决定放弃抢夺,这时,他发现在贝壳
上有一滩水,水中有许多鱼虾。
原来,原来小蚌正是保护自己的宝地:它保护的不仅仅是这个贝壳,而是获取食物的源泉。
而如果小鹬趁虚
而入,获取贝壳,小蚌也将被剥夺其生存的经济来源,那么一个族群
也将被摧毁。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个道理:要懂得取舍,会有着更
好的结局。
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试着改变形势,但在有限的条件下,更重要的是懂得取舍,懂得让步,在两个不可兼得的利益中作出
一个明智的决策。
以此,进一步促进和谐。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小鹬一样,用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他人,认识
到所有人都有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把事物付诸
实践,达到共赢的结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像鹬蚌相争一样,有
一个更美好的结果。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鹬蚌相争
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
’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会有死鹬。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