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研究中的范式理论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699.90 KB
- 文档页数:8
城市规划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示例研究思路城市规划研究的思路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分析:对城市的背景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城市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经济状况等,以深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目标设定:根据背景分析的结果,明确城市规划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例如,可以设定改善城市交通流动性、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等目标。
3.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城市数据,包括人口数量、用地分布、交通流量等数据,以支持后续的分析和决策。
4.问题识别:通过对城市现状和数据分析,确定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5.解决方案探索:针对问题进行解决方案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6.方案评估:对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考量,确定最适合的方案。
7.实施规划:将确定的规划方案进行细化,并制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计划。
研究框架示例以下是一个城市规划研究的框架示例:1.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2.文献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研究的理论基础3.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城市相关数据数据分析和整理4.问题识别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分析5.解决方案探索案例研究和借鉴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6.方案评估经济成本评估社会效益评估7.实施规划规划细化和制定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8.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成果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以上提供的城市规划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示例能对您有所帮助。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摘要:当下,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运动,其建设的情况日益复杂,这使得城市规划的难度越来越大,其不确定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包括研究范畴、时间、知识容量不对等三方面因素。
这三方面的因素交错,使得城市规划的理性受到了大幅度的影响。
而如何应对规划领域不确定性已经成为规划部门重点研究的对象。
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情境规划的解决范式,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情境规划也已经成为重大不确定度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于应对城市规划中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展开讨论。
关键词:城市规划;不确定性;范式;情境规划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的未来建设进行预测,将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而随着城市化就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人们对于城市的建设要求也就各有不同,这造成了城市化建设的复杂性,使得城市的预测难度越来越大,导致了城市规划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一、对于城市规划中不确定性问题的认识对城市的客观环境进行分析,其结果一般采用不确定的表现形式进行展现。
在城市规划中,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针对这些不确定性,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城市发展,使其达到规划的状态。
根据城市规划的原理,可以将城市规划的工作分为两个层次:目标、方法。
图一即为城市不确定问题的分类示意图。
一般来说,在城市规划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是D种情况,也就是目标与方法都不确定的情况。
在处理A情况时,我们利用掌握的知识就能够将其解决。
而对于B、C、D三种情况的处理方法而言,其一般思路都是将其向A情况方向进行发展。
在对目标的处理方面,一般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使得其目标达成一致;对于方法的处理而言,其一般可以通过试验的方式来确定其研究方法。
在确定方法与目标之后,就可以根据流程标准对其进行编制。
因此,对于城市规划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其处理方法思路一般都是先进行谈判确定目标,再进行试验确定方法。
二、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通过对城市规划的不确定性的认识,能够将城市规划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分为两种:情境规划、确定性外推。
城镇化与城乡规划范式--既有理论、中国实践和讨论
周江评[美国]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通过梳理回顾、反思西方城镇化、城乡规划的有影响力的既有文献,获得一新框架审视了相关中国实践。
发现有关文献能为中国实践引入新的关注点和工作思路;同时,中国实践也正在超越西方经验,创造着新范式。
更多既有文献和中国实践的比照和对话,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和城乡规划带来新范式。
这些新范式将有助于中国和世界更好地实现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总页数】5页(P99-103)
【作者】周江评[美国]
【作者单位】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城镇化的理论经验与中国实践 [J], 孟凯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大都市边缘区的理论内涵及空间发展范式——西安的地域实践[J], 付凯;张志超
3.犯罪参与理论的讨论范式及其转换 [J], 李瑞杰
4.场景理论的范式转型及其中国实践 [J], 温雯;戴俊骋
5.中国哲学范式的反思与前瞻(专题讨论)——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三种基本理论范式述评 [J], 李翔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城乡规划是指对城市和农村进行全面、系统地规划和设计,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而在城乡规划中,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各个环节,旨在创建宜居、可持续和具有活力的城市环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城乡规划中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以期为读者提供对城市规划的全面了解。
一、城市规划理论1.1 城市发展理论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是城市发展理论。
城市发展理论是研究城市发展和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城市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其中,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对城市发展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现代化理论认为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城市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在城市规划中要平衡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重视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问题,以实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方法2.1 计划编制方法城市规划的第一步是编制规划方案。
在规划编制方法中,需要进行城市区域分析、人口调查、市场调研等工作,以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然后,根据需求和目标制定发展策略,并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
最后,将方案落实为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方案,并进行评估和调整。
2.2 参与式规划方法参与式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
在城市规划中,广泛听取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以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与式规划方法通过公众参与会议、问卷调查、研讨会等形式,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从而实现民主决策的目的。
2.3 空间分析方法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分析。
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土地利用、建筑形态、人口密度等指标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城市空间的结构和特征。
例如,城市空间分析可以帮助规划者了解交通流量、社区设施分布和绿地空间的分布情况,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和城市形象的外在表现。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合理规划城市和精心设计城市的意义愈发重要。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为城市建设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对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功能分区、交通系统、公共设施、城镇建设用地、环保、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要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形态、城市面积与城市人口密度关系等方面入手,全面探讨城市规划的规律和方法。
其中包括城市环境与生态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以及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城市规划的实践研究是指在理论指导下,对城市规划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
国内外城市规划实践不断积累,包括不同规模城市的规划、新城建设、城市更新改造等方面。
城市规划实践需要进行客观评估,探讨不同规划方案的优缺点,从而寻找更加合理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方案。
二、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功能区、城市公共绿地等区域进行美化和设计的工程技术。
景观设计包括城市公园、街道、广场、商业区、住宅区等各种场所的形态、组合、材料、颜色、灯光等设计要素的考虑和运用。
景观设计理论研究要考虑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以及景观设计所要承担的生态、文化、社会等多重功能。
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场地的历史文脉、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等多种条件因素。
景观设计也需要考虑时代特征、文化氛围、功能需求等因素的融合,从而创造给人以和谐、美好、舒适感的公共空间。
景观设计的实践研究则需要考虑不同场所的特殊要求,针对不同场地类型和功能需求进行细致的设计。
特别是在现代城市的更新改造中,景观设计可以为城市的形象提供新的亮点,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景观设计实践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让设计方案既美观实用又符合生态环保要求。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范式的转换及对中国的启示
何明俊
【期刊名称】《城市规划》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和认识市场-政府-公民在城市发展的关系演变,提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可分为结构与功能、理性与参与、合作与沟通三个范式,相应对应于自由市场(一元结构)、福利社会(二元结构)以及公民社会(三元结构).通过范式的分析,提出城市规划理论是探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维护"人"的发展,有效介入城市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中国目前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如何寻求事实与价值的关系,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有助于中国构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规划理论.
【总页数】7页(P71-77)
【作者】何明俊
【作者单位】杭州市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1
【相关文献】
1.西方城市规划有效性评价的理论范式及其演进 [J], 周国艳
2.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启示 [J], 李矫镅
3.论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形成及启示 [J], 张金英;石美遐
4.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解读《规划理论的结构和争论》[J], 史晓华
5.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解读《规划理论的结构和争论》[J], 史晓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规划应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范式研究摘要:现如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稳步推进,改造和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在城市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城市人口和用地将产生极大的变动,这些变动都不是规划者能够预先想到的。
而且,城市的发展进程不只是一个独立概念,而是的和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这样,城市的规划就存在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就将在这一背景下对城市规划所应对的不确定性范式加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不确定性引言所谓城市规划,就是对城市以后使用的资源进行统筹。
城市规划师对城市以后几十年的远景和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在这一行为中使用了诸多理论和方式对未来做出预见和探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对未来发展趋势模型进行预见也越来越复杂。
这种思维范式即为在确定型基础上构建出的精确预测。
城市的未来是怎样的?有多大几率会成为这样?这些确定型的思路植根在人类对于知识和历史规律的把握以及更加科学的预测手段上。
不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型”思考方式也会对我们的在未来层面上的判断。
人类对于喜好、价值和期盼的领悟随思考氛围的变更而出现差别,所以,情境的构筑是拓展人类有关认知的有效手段,情境规划让人们对城市规划的理解有了本质上的变革,很多以前被忽略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
一、概述关于范式,以库恩的解释是“制订的科学共同体进行某种科学行为所需要遵循的‘方式’它包含着共有的标准、理论、范例、手段以及世界观等所有和科学研究相关的元素。
”自上世纪60年代后,范式的含义就是思维模式和方式了。
现如今我国的正在不断推行城市化,旧城市建筑的改造和新城市的建设部署是城市发展的一大元素。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里。
城市中人类和用地指标会产生比较大的波动,而且城市也并不是一个封闭环境,它处在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两个系统的共同作用下,也受到两个系统的影响,换而言之,人类所有的技术进步、发展形式的变化都受其掌控。
这些因素里有不少我们只能看到却不能预见未来的元素,而它们则使得以后的城市规划有着更多的不确定,这就成为了城市规划所要面对的挑战,在下文中就将针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讨论。
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规划是一个包括城市设计、城市开发、城市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性规划工作。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城市的良好管理和控制。
在这篇论文中,我将会探讨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
一、城市规划的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是指城市内部各种区域、空间功能、交通流线和景观特征等相互作用的空间模式和空间形态。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结构理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需要考虑人口、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分析城市的功能分区,形成良好的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2.城市化理论城市化理论是指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结构、空间和效益逐渐变化的一种理论。
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围,对城市的发展和形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城市化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化的规模、进展、速度等因素,才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城市规划措施。
3.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保持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和谐。
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环境资源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4.城市美学理论城市美学理论是指城市的景观、建筑风格、色彩等方面的审美标准和观念。
在城市规划中,美学理论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建筑风格、城市形态,将其融入规划设计和建设中,提高城市形象和品质。
二、城市规划的方法1.市场分析方法市场分析方法是指通过对城市人口、经济、产业等整体市场的分析,进而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保障。
市场分析方法需要了解人口变化趋势、市场需求、资金来源等因素,确定城市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2.区域分级方法区域分级方法是指根据城市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功能差异和居住差异等因素,将城市分成不同级别的区域。
不同级别的区域规划目标和重点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