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再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06.02 KB
- 文档页数:1
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内容摘要】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近几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说明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结构正在逐步完善,但由于艺术设计教育特殊性所致,存在一些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布局和专业发展不科学的因素。
从目前设计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是发展专业的主导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的专业布局、合理的教育结构是发展和改革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前提。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一、我国当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和问题我国高等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设置较早,多数院校都有很强的师资队伍和悠久的办学历史,而艺术设计教育不像美术教育那么成熟,艺术设计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相比是一门年轻学科,大部分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都是附设在美术教育专业下。
虽然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近20年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传统艺术院校基本上是按照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因此很难摆脱美术教育的教学体制,也由此造成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学科划分不清晰、人才培养定位不准、专业师资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艺术设计专业在一些综合大学、工科和师范院校中纷纷开设起来,到目前为止有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二级学院也相继在这些高校成立,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
然而,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脱胎于“工艺美术”,这是一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设计模式,一直不太重视与技术、经济的联系,也不考虑经济对设计的影响,沿袭这种设计模式使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存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纯艺术院校由于市场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原本设立的一些专业学科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艺术学院所开设的课程,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调整和增加,三大构成、材料应用、现代设计技法基础,再加上一些实用课程的配合,便完成了初步的课程设置转变。
浅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为指出现在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创新思维中图分类号:j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99—01随着我国经济的的飞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艺术设计也在不断的改变这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这些年,我国大力发展艺术设计,培养艺术设计人才。
据统计我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学校已超过了一千多所,每年毕业的学生超过十万。
但在设计人才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却寥寥无几。
面对这样的现状,中国要怎样完善目前的艺术设计教育,如何解决艺术设计教育里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从1990年以来全国约有超过80%的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
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也为艺术设计学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现有的艺术院校所培养的精英远远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全面就掀起了一波开办各类艺术设计专业的热潮。
但是由于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只是初步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才能提高整体艺术设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现对艺术设计学科的认识、师资力量、招生问题、思维创新问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出简要分析。
二、招生问题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艺术设计类学生,一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但文化科成绩交差。
但是另一类是由于艺术生得录取分数线较之其他学科的录取分数线要低,部分学生都是在高中三年级时才转学艺术设计类的,这类学生多是通过社会上“速成培训”与“考前辅导”班学习的绘画,绘画基础薄弱。
还有很多工科的学生是被调剂到这种专业,而非心甘情愿学习绘画的。
所以说艺术设计类的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理性思维能力较差;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接受自然科学的能力较弱等。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对艺术设计人才要求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应加快改革步伐,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改变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观念,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艺术设计教育设计人才培养一、前言我国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学生设计技能的训练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形态塑造、设计表达方法和模型制作等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体验和掌握设计过程的各个因素与环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被动学习、模仿性设计为主。
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适应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能够迅速地大量培养设计人才,满足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但是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透支生态环境资源,模仿、借鉴别国优秀设计产品的发展模式已经遭遇了“瓶颈”。
为此,国家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构想,以摆脱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所谓“创新型国家”,指以创新作为国家核心理念,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最核心国家战略的一种国家发展模式。
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各种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各种新思想、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地运用于经济发展中,避免了传统的依赖自然资源、廉价劳动力、土地为生产要素的发展模式。
艺术设计产业是创意产业群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推崇创新,结合现有工艺、技术,向大众提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
艺术设计产业的发展前景巨大,艺术设计人才需求旺盛。
艺术设计人才,要想设计出有竞争力的设计产品,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
只有全面掌握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人文知识,兼备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设计阐释自己的设计产品。
创意人才在创造精神文化娱乐需求过程中不仅要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出发,而且要从人自身存在的价值出发全盘考虑问题,关注人类文化,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关注人类未来。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背景下对艺术设计人才要求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文章从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入手,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其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而后以科学发展观为大背景,为保持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全面发展,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改革力度、完善招生制度等对策。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育科学发展据相关统计显示,全国1700多所高校中超过80%的高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类专业。
短短的几年时间,艺术设计专业已经成为继计算机专业之后,我国高校的第二大专业,而且在校学生人数还在逐年攀升。
面对这种现状,对于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始发展起来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何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环境下,让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保持健康和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需要探索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一、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的概念1.设计。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为了解决人与物以及人造物之间的关系,寻求的最合理、有效的方案。
设计与科学技术、人的审美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生产劳动到文化生活,从科学发明到艺术创作,都离不开设计。
2.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主要是指通过艺术的手段,对人类生活的环境和设施,使用的工具和器物,穿着的服装和配饰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在实施加工制作之前的统筹设想与计划过程,也可以说,是在从事创造活动之前的主观谋划过程,始终贯穿“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事物”的原则,涉及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3.艺术设计教育。
艺术设计教育也可以简称为设计教育,包含着培养专门的艺术设计人才的专业教育和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普通学校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审美能力的通识教育。
一方面,艺术设计教育是通过有关艺术设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艺术设计能力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训练,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与持续性发展潜力,能胜任艺术设计、创作、教学、生产与管理的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