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合成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82.00 KB
- 文档页数:13
第一部分:心理空间理论一、概述“心理空间”是认知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在他的第一部专著——《心理空间》(mental spaces)(Fauconnier,1985)中提出来的。
这部著作也是心理空间理论产生的标志。
心理空间理论是关于语篇生成和阐释的认知语言学理论, 它旨在用虚拟的心理空间来解释词际、句际语义关系。
根据Fauconnier(1985),理空间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合(conceptual package) , 它不是语言形式本身或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 而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性容器”, 是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分派和处理信息的虚拟概念框架。
心理空间理论的一个主要观点是:语篇的加工与处理过程是一个包含若干相互关联的心理空间构建网络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 语言使用者利用多种空间构造语(space builder)构建出与现实空间(reality space)相对的一系列心理空间, 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空间位置等。
空间内有各自的语义结构元素, 相同的语义结构元素之间可以通过跨空间映射(包括投射映射、语用函数映射或图式映射)建立对应关系。
跨空间映射的基本原则是身份认同原则(ID: Identificat ion Principle), 又称可及性原则(Access Principle)。
二、理论术语及实例分析2.1 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根据心理空间理论,我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也在建构心理空间,而心理空间是通过空间构造语(space—builders)构建起来的。
空间构造语是这样的语言单位:它要么有助于构建新的心理空间,要么有助于在先前已经建构好的心理空间之间来回更换注意视点。
空间构造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介词短语如:in 1966, at the shop, from their point of view。
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的情感隐喻认知阐释
情感隐喻认知阐释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下,被称为“情绪暗喻原则”。
关于情绪隐喻认知理论,也被称为情感隐喻原理。
它建立在有关认知、情绪和行为之间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将
感官经验转换为概念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一些情绪概念。
一般来说,暗喻是指将一个个体的社会经验与他的感官经验联系起来的一种方式。
例如,
有许多著名的暗喻,如“曲折的路径”,其意思是生命是充满挑战的,不断存在着岔路口
和转折,从而进入另一条未知的路径。
不仅如此,情绪隐喻还可以用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概念,其中有几种特定的情绪比如:开心、悲伤、焦虑和激励等等。
这些情绪可以用许多有趣的方式来表达,如小流沙;当讲述某个
不安或困难的故事时流沙代表焦虑和悲伤,而当讲述欢乐的故事时,它代表开心和欢乐,
以及激励他人变得更好。
总的来说,暗喻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带入一些较深层次的情绪概念,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这些
情绪,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把握各种情绪体验。
情感隐喻理论用于帮助我们更深
入地理解和分析情绪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个体改变和发展。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摘要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语义认知理论,心理空间是它的基本认知单位。
它不仅可以解释汉语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心理运作过程,而且还可以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
但是它也面临着五大挑战:1、心理空间关系是如何识解的?2、哪些空间元素及其结构被投射到合成空间?3、合成空间的元素与结构是如何合成的?4、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是如何产生的,从何而来?5、输入空间在语言表达式上是如何排列的?关键词:概念合成心理空间映射投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概念合成理论简介概念合成理论(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 & turner在吸取概念隐喻理论的合理内核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认知语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涉及三大要点:第一个理论要点是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心理空间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基本的认知单位,是一种认知结构,是人们在阅读、思考、写作时构建的概念包,具有在线性、动态性特征。
该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它们分别是: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
合成空间接受输入空间的投射并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精致(elaboration)三个途径对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投射结构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创结构和新创意义,完成概念的整合。
第二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类型。
概念整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
第三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控制原则。
概念与概念整合有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满足一些制约机制。
跨空间映射、选择性投射、建立类属空间、建立合成空间、发展层创结构等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构建原则,压缩原则、拓扑结构原则、格式完善原则、整合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约束原则。
二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nn概念合成名词能及时反映变化的语言事实,展现语言的原始组合能力,扩展语言的功能,增加语言的创造力,促进语言的发展,研究nn概念合成名词提供了研究概念的本质方法。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对冷笑话的阐释摘要冷笑话,是指笑话本身因为无聊、谐音字、翻译、不同逻辑等问题,或由于表演者语气表情等原因,导致一个笑话不能立即引起人们发笑而成冷场。
作者认为冷笑话一般在句法上成分齐全,但语义上缺乏逻辑性,而在认知上涵义丰富。
本文尝试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冷笑话这一语言现象进行阐释。
关键词冷笑话;概念合成一、引言近些年,冷笑话作为一种特殊的幽默方式在互联网、电视节目、书籍、杂志上广泛流传。
维基百科上讲,冷笑话,属于笑话的一种,指由于表演者语气或表情等原因,导致一个原本应该好笑的笑话变得不好笑。
或者,是由于笑话本身由于翻译或内容问题,导致不好笑。
但经细想又会发掘到不少微妙之处。
冷笑话与反语等相似,没有直白地表达意义,而是使语言更具修饰色彩。
比如:2) if i agree with you, we’ll be both wrong(如果我同意你,我们两个都会错), 3) i don’t agree with you.(我不同意你),2)比3)更为巧妙。
10年重庆夏天非常炎热,当时网络上几句流行的冷笑话让人忍俊不禁:4)有两个陌生人来到重庆,然后,然后他俩熟了…… 5)桌子太烫……以至于一只蚊子被烫死了……这几句生动地展现天气的酷热,比直说“天气很热”更有感染力。
这些有趣的话语让作者对冷笑话产生了兴趣。
而之前冷笑话大多研究收集分类和句法问题等。
语篇上也认为冷笑话只有文体和修饰意义。
有学者从语用角度分析冷笑话,认为它是说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张翼,2010),让人理解其言外之意,或者遵循礼貌原则,保护别人的面子。
也有从认知上研究其成因(李亚伟,2009),但较少,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从概念整合理论分析其动态成因。
二、概念合成理论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1998)提出来的。
主要研究动态的、灵活的意义构建的认知操作过程。
他们发现了反映许多语言现象中的一条重要的心理空间的认知操作----概念整合。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
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标签: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一、引言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 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
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
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
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Turner (2002)创建的。
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
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
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
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
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
新词意义构建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孔莹(石家庄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词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
本文以Fauconr d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为指导。
分析了名词+名词组合,形容词+名词组合以夏拼缀词意义构建机制,并且讨论了合成组合后新词的语艾关系及其特征。
关键词:新词;意义构建;概念合成1.引盲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词新语层出不穷、比比皆是。
作为语言现象中的。
新责”,新词频频出现在广告、影视、文字作品及日常生话中。
因其创新、鲜活、意味深长、时代气息浓厚。
一直以来倍受语言学家、年轻人以及一些追求时尚人士的青睐。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新词。
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名词+名词组合和形容词+名词组合的新词是一种语言活力的标签。
没有新词的诞生,该语言也即将会完成她的历史使命.成为死亡语(dead l anguage)。
然而,对于新词意义的构建过程.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在认知语义框架中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合理解释。
曾经有人尝试用概念隐喻解释。
但由于概念隐喻是一种源域向目标域的单向映射.关心的是确定概念关系及对他们做出的阐释.较少关注即时语境下的自然语言认知机制。
所以阐释力较弱。
新词的意义构建过程需要的是一种理论.能够“对隐藏于隐喻幕后的在线心理认知机制作出更为深入的揭示。
”(王文斌。
2004)Fauconni 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C oncept ual B l endi ng皿∞r y)恰恰满足了这一要求。
2.概念合成理论上世纪末.由Faucon ni er为首的一批美国学者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概念合成理论。
该理论中的。
概念合成”是指心里空间的合成.而心理空同是指人们进行交谈和思考使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构建的概念集(C onc eput ua l Packet)(F auconni er&Tur ner1996:113)o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两个输入空间(I nput I,InputⅡ),一个合成空间(B l endi I|g S pa ce),以及一个类属空I司(Gene ri c Space)。
概念合成理论模型中的类属空间:阐释与再理解张婷【摘要】概念合成理论模型通过对话语信息的在线处理过程进行实验和分析,解释语义的表达、理解和管理。
大量研究对此模型的具体操作过程进行了阐释、完善乃至批判。
其中,对类属空间的构建、作用机制与意义进行了许多讨论。
笔者分析了类属空间的实质,把类属空间理解为动态的、心理真实性的神经心理信息连接过程,以期证明类属空间的存在必然性,进而完善概念合成模型。
%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and its model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semantic genera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Th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scribed, completed and even criticized the model’s operation process. Among other things, a plenty of discussions have been on the Generic Space’s construction, mec hanism and mea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 of the Generic Space and proposes to understand it as a dynamic, psychologically true neuron-information binding process. It is to prove the necessity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generic space, and to make certain completion on the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期刊名称】《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3页(P4-6)【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类属空间;连接;语义【作者】张婷【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英语系,四川雅安 625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一引言Gilles Fauconnier是美国加州大学认知语言学的著名专家,他和其他研究者(Mark Turner,Eve Sweetser等)通过长时间探索,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概念合成理论下《峨眉山月歌》的认知解读作者:张毅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2年第08期【摘要】文章在回顾Gilles Fauconnier和Mark 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该理论对李白诗歌《峨眉山月歌》进行认知解读,旨在说明为概念整合理论不仅用于解释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整合、概念延伸和假设类推等抽象语言现象,而且对诗歌的语篇分析和意义构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认知工具。
【关键词】概念合成理论;李白诗歌;合成空间;映射一、引言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又称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
Gilles Fauconnier于1985年出版的《心理空间: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Mental Spaces: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in Natural Language)、1997年出版的《思想与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以及2002年与Mark Turner合著的《我们的思考方式:概念合成和思想隐藏的复杂性》(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共同促进了概念合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概念合成理论突破了概念隐喻理论源域和目的域之间双域映射的局限,在不同心理空间合成的基础上为语言的意义建构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是人类普遍思维和活动的认知过程。
概念合成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其概念合成模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mental space)之间的映射关系。
四个心理空间分别为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 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