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17.04 KB
- 文档页数:3
概念整合理论:L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进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学问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经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学问基础和推理力量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2 .概念的体验性: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公开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熟悉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J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概念来源于学问。
不同的学问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详细的、体验的学问提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熟悉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z Frank.C. Keil, 2000:177)概念是通过阅历,特殊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力量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阅历的一个组成部分,全部的阅历都是概念性的,是已阅历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社会实践的连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熟悉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及应用
概念整合理论被认为是一种解释个体学习过程的有效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主要
用于探索人们识别、理解以及储存和记忆信息的过程与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的迅速发展,
许多新的概念出现,人们对新概念和旧概念之间的整合注意程度也在增加。
作为一种复杂
的心理现象,概念整合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作用,人们通过找到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的
关系,来建构一种完整的认知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来解释人们如何整合不同的概念,使过程更加可操作。
概念整合理论指出,个体接受新概念时,会根据现有的认知结构来组织和理解新概念,有
时会出现抵抗感,新认知结构和被替代的认知结构之间会有一定的冲突,如此一来,新概
念将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整合。
因此,有效的整合概念需要介入过程,使个体可以将新概
念转变为可理解的概念,概念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完成认知工作,充分理解概念之
间的关系。
概念整合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建立情境下
的认知结构,整合知识要素,用以辅助学生开展综合能力的提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清晰
的认知架构来辅导学生,以确定学生理解新知识的必要条件,并使他们熟悉现有知识体系
中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课程的有效整合。
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及应用在日常学习中被广泛使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发现、理解和记忆新知识的能力,解决概念混乱的问题,进而加快整体学习速度,促进学生较好的学习进步。
概念整合理论文学翻译认知概念整合理论也叫概念融合理论,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新发展。
此理论所揭示的形式和意义的关系,概念意义生成的科学机理对科学发现及其技术革新的推动力引起国际认知语言学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操作,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研究工具和很好的理论指导。
不过在国内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主要还是体现于语言学领域,或置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之下。
翻译理论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翻译的规律、原则进行了探讨,但是更多的是思索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不注重对翻译过程的思考。
文学翻译中,翻译原则通常把形象与概念,即文本与语义对等列为首位[1]。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对等是不太现实的。
概念整合理论对翻译,特别是文学翻译具有极强的解释力;它可以将对具体翻译技巧的讨论转移到对翻译过程的研究,注重对语言的认知本质研究;它以身体体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重点,探求语言背后的认知方式[2]。
用概念整合的思维来处理翻译过程的文字符号意义、原文和译文文本的关系,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理据。
一、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又称概念融合或者交织理论,是认知语言学家福柯尼耶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
心理空间是人们思考、交流时为了达到理解与行动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包[3]。
概念整合是基于心理空间的一种人类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是综合不同认知域框架的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也是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时的一种认知过程。
其整个过程包括了类推、递归、心智建模、概念范畴以及建构框架等[4]。
概念整合理论关注4个基本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
四位空间模式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整合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类属空间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整合空间。
整合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_浅析概念整合理论【摘要】概念整合理论遵循人类认知和把语义作为认知手段的普遍原则,这使它具有了描述形式多样的认知现象的能力。
文章分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优化原则。
该理论从篇章在线的角度分析意义构建,克服了隐喻认知机制中的不足,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多构性及语言的经济、灵活原则。
【关键词】概念整合;心理空间;意义构建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遵循人类认知的普遍原则,从新的角度研究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它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一、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概念整合就是将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框架结合起来的一系列认知活动。
最基本的概念整合网络模式是由4个空间构成的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以及一个共有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input mental space)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共有空间(generic space)里;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合成空间(blended mental space)。
合成空间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部分结构,形成层创结构(the emergent structure)。
这样,这四个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
一般说来,概念整合网络共有四种类型:(1)单一框架网络。
这是最简单的概念整合网络。
这种网络里有两个输入空间,里面包含要整合的信息,还有一个合成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的其中之一包含了一个抽象的空的框架,而另一个输入空间里则没有框架,只有用来填充的成份。
(2)框架网络。
在框架网络里,概念整合就较为复杂一些。
框架网络里一般都有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合成空间和一个包含输入空间里共有抽象信息的共有空间。
(3)单向网络。
这其中有两个输入空间的组织框架,但到了合成空间里就剩下一个组织框架了。
概念整合理论和双关修辞格概念整合理论和双关修辞格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语言学领域中历史悠久,应用广泛。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历史发展、应用以及最近的研究发现。
1.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简称CIT)的定义和历史发展概念整合理论,也称融合理论,是语言学家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Laird)和马克·特纳(Mark Turner)在1980年代初提出的,它是一种认知科学理论,主要用于解释人类处理语言和思维的方式。
该理论提出,人类处理语言和思维时会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概念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就像一条河流”时,我们将时间和河流这两个领域中的元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概念:时间是河流。
这样的概念整合既能够解释语言现象,又能够解释人类的思维方式。
在CIT中,概念整合称为“融合”(blending),指的是将来自不同概念空间的元素合并在一起。
概念空间是指我们的认知系统中,为特定概念而建立的观念,它包括我们对概念的知识、经验、感知和情感。
融合是建立在概念映射(conceptual mapping)的基础上的。
概念映射是指将来自一个概念空间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概念空间,这个过程涉及到相似性、隐喻和类比等认知机制,能够生成新的概念和语言表现形式。
CIT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语言的研究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揭示出语言是如何反映我们的思维世界和如何促进我们的认知发展的。
2.双关修辞格(Pun)的定义和历史发展双关修辞格,也称双关语或双关语言,是一种语言技巧,用于创造出一个句子或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解释。
它是由语音、语法、语义、上下文等因素综合作用而成的。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可能会产生荒谬或滑稽的效果。
例如,当我们说“如果你喜欢足球,我可以对你来个倒钩”,我们应该理解为我们可以给他介绍一个足球鞋的品牌;但是如果我们不去理解这个语境,而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会觉得这句话很奇怪。
概念整合理论对社会新词的阐释力
社会新词一般指那些出现不久但又流行起来的俚语。
它们有多种
解释,大部分时候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概念整合理论对解释社会新
词具有重要的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是内容结构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由心理学家Bruner和Joos提出。
它认为,当概念在使用过程中被短暂而又频繁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就可以被认为成为一个整体,这也就是所谓的“概
念整合”。
以“剁手”为例,这是一个新兴的社会语言,它的原义是“购买
很多东西”,但通常指的是花大量金钱购买大量奢侈品,表达像狂欢购
物一样的激情。
因此,概念整合理论认为,剁手表示放纵,而“购买”和“奢侈品”则表示“财富”和“浪费”。
这些概念将被整合成一个
新的概念,即“剁手”,表示财务上的浪费、放纵和追逐消费品的欲望。
此外,在社会语言中,概念整合理论也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一些流
行的新短语。
比如“学霸”,这个词原本是指学习能力最为优秀的学生,但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个新词的更深层次的定义—
它不仅指优秀的学习能力,而且还包括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能力,比如
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等。
因此,可以认定,“学霸”不仅
指优秀的学习能力,而是在学习和社会文化方面都具有出众超越能力
的学生。
由此可见,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社会新词,并
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
它将社会现象中不同的概念通过
结合来表达新的概念,给出不同的解释,更准确地把握新词的内涵。
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兰斯顿.休斯的《被延迟的梦》1 引言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意义在人的心智之中”,并且强调一个“化”字,这就使得意义有了动态性,而且突出了“人”的主观作用(王寅,2006:13)。
充分看出文本的意义基于体验存在于人们的大脑里并且是命题意义和识解方式的结合。
1.1 对诗人及诗的介绍兰斯顿?休斯(1902―1967)美国现代黑人诗人,被公认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哈莱姆(被延迟的梦)》写于1951年,笔者从认知的角度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此诗的意义,把这首诗分为一个问题和六个可供参考的答案,论述了现在很多人多有延迟的梦,但是梦能否实现,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Harlem (A Dream Deferred) (1951) 被延迟的梦(张文武/译)What happens to a dream deferred? 梦被延迟以后,会怎么样呢?Does it dry up它会变干like a raisin in the sun?1像太阳下的葡萄干?Or fester like a sore―或者像伤口一样溃烂――And then run? 2然后蔓延开来?Does it stink like rotten meat?3 它会像腐肉一样发出恶臭?Or crust and sugar over―或者长出硬皮,并洒上糖―― like a syrup sweet?4 就像一块果汁糖?Maybe it just sags 也许它只会往下陷,like a heavy load. 5就像负了重荷。
Or does it explode? 6 或者它会爆炸吗?1.2 概念整合理论由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 (1997;1998;2002)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又叫概念融合理论(Blended Space Theory)是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概念融合至少涉及四个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 Space)(王寅,2006:215)见下图。
W m^浅析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王莹/哈尔滨师范大学摘要:概念整合理论的发展基于认知 语义学的两大研究传统——概念隐喻 理论和心理空间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与心理空间理论联系紧密,因为意义建 构的动态过程和分析时会对心理空间 产生依赖,但概念整合理论是不同于心 理空间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的,因为它 能解决这两个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比如对隐喻内涵的解读。
因此,概念整合 理论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概念隐喻心理一、前言整合理论源于Fauconnier和Turner 的研究。
Fauconnier为了解释传统的意 义建构问题,创建了心。
Turner是从文学语言中转喻 的角度来看意义建构问题的。
Fauconnier和 Turner观察到很多语言的意义建构程似 无法用语言 是:结 。
因此,整合 应运 。
整合 的是为了语言 和意义建 程的语言角色,别是意义建 程的创造性方面,比如说,隐喻 、非真实条件句等等。
,近 究 整合的 ,认整合对人类思维和想 是很重要的,仅体现在语言上,也体现在人类活动上,比如说艺术、等方。
二、概念整合理论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了整合网 。
整合网络的提出就是为了 新创意义的来源。
Fauconnier和Turner还 提出整合网络应该包括输入 ,输入之 映射联系到一起。
而概 整合的 是 可相比的元素射到一起。
确了 :概念是 的知识 ,而心理则是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在线产物。
整合 的是在线的意义建 程。
整合 的整合网仅仅有输入 1入 #两。
因的是动 的意义建 程,于 实体。
也是说,入 彼 类比和建70立映射形成类 。
类 包含的是适用于输入 1入 #的。
反映输入 共有的些 组织,映射的核心内容。
整合网络的第四 ::整合 合成 。
包含着新创(层创):新创 丨里面既有输入 元素在合成 的应物,也有输入 有的元素。
新创 是由整合 中没有 入空联系的元素 的。
三、概念整合理论对隐喻现象的解读以Tie surgeon i s abutcher 为例。
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它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
框架由说话人的背景知识所构建。
美国语言学家Gilles 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 Ⅰ)输入空间Ⅱ(InputSpace 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1985年,美国语言学家Fauconnier提出了心智空间(Mental Space)这一概念,并将其描述成“小概念包”,认为要理解语言的意义,就要研究人们长期交谈或是听话时形成的认知域。
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进一步的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该理论为人类的创新思维和新概念产生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概念整合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概念整合网络,它指的是以框架为结构的心理空间网络。
框架由说话人的背景知识所构建。
Gilles Fauconnier 和Mark Turner认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整合网络包括了四个概念空间:输入空间Ⅰ(Input Space Ⅰ)输入空间Ⅱ(InputSpace Ⅱ),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并将这四种空间以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图1:子网络吴为善指出,类属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整合反映出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的组织与结构,从而规定了核心跨空间映射。
他认为,人们对于某一概念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经历了如下过程:首先,笼统地将表象的东西进行“组合(composition)”;其次,在知识框架中使初步获得的材料加以“完善(completion)”;最后的“扩展(elaboration)”,是对“完善”了的概念进行精致加工整合。
经过这三个彼此关联的心智认知活动后,产生浮现结构(EmergentStructure),即创新结构。
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及优化原则概念整合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认知语言学理论,遵循人类认知的普遍原则,从新的角度研究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
文章分析了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及优化原则。
该理论从篇章在线的角度分析意义构建,克服了隐喻认知机制中的不足,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多构性及语言的经济、灵活原则。
标签:概念整合心理空间意义构建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是一种研究意义构建的新范式。
目前,在美国的认知学界,大家一致认同,整合作为一种普遍的认知操作原理,适应于所有认知过程。
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概念整合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它涉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一、概念整合理论的基础认知语言学从以往对语言抽象范畴的关注转向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为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岀奠定了基础。
GFauconnier^ M.Turner^ E.Sweetser等人创立概念整合理论,把对篇章的理解及篇章的产生过程看作是心智空间的连续作用过程。
这一理论主要以下列两方面为基础:(—)在意义构建中,结构映射(structure mapping)和隐喻投射(metaphorical projection)起着关键作用。
概念整合理论的提出与隐喻观有着紧密的联系。
Lakoff 认为隐喻可以理解为一种映射。
映射是一整套固定的本体范围的实体与喻体范围的实体之间的本体论对应。
(Lakoff, 1993)喻体范憎表示单向映射的方向Fauconnier& 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认为结构之间的投射是认知科学的中心思想。
投射将框定与具体情况、相关框定和常规情景连接起来。
(二)心智空间理论:心智空间是人们理解、想象、记忆或领会的一个特定场景中的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的表征,它是人们在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LI的而构建的概念体系,各成分代表话语实体,框架(frame) 代表他们之间的关系。
概念整合理论:
1.概念整合理论是心智空间理论的发展,心智理论是两个或多个空间合并而产生的层创(novel)推理。
映射(mapping)被用来建立和开发概念整合的处理过程,对背景知识的激活。
概念整合过程可以把真实的东西、虚构的东西、意像中的东西概念化;概念整合模型中生成的推理常常可以引导概念化者的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产生变化。
概念整合理论是建构混合认知模型的理论。
(前言)
2.概念的体验性:
人类生存在客观世界中,当人们把客观世界的对象范畴化、概念化时才形成了概念,概念藏匿于人的思维中,通过认知过程概念可以被符号而形成语言系统。
概念是人认识世界的产物,是对事物本质的反应,是对一类事物进行概括的符号表征。
(赵艳芳2001:81)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物色)“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句,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情采)“故形立则章成矣,发声则文生矣。
”(原道)“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
”(诠赋)“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体性)
这段文字说明客观世界作用于心,心生言、言生文。
概念是体验的,是经过心智加工的,体验越深,概念的印象也就越深。
(例如:911)
概念来源于知识。
不同的知识范畴可归结为不同的概念。
人的心智会将具体的、体验的知识上升为概括的、抽象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体验的、凝练的表达,心智的体验加工是心智的体验加工是概念的终端产品,概念被视为认识科学的中心。
(Robert.A. Wilson, Frank.C. Keil, 2000:177)
概念是通过经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
(Lakoff& Johnson 1999:497)
海德格尔坚持认为:“人类离不开概念,概念是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所有的经验都是概念性的,是已经验的概念。
”([法]马克.弗罗芒.默里斯,2004:68)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人们在头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内部联系了”(毛泽东实践论)
2.概念的范畴:
概念的形成以认知范畴为基础,概念是人的思维单位。
概念是由具有该范畴全部通常属性的原型所表征的。
(Rosch and Mervis, 1995:7 :537-675)
范畴内的典型代表取决于它与另外范畴代表的共享属性,世界的象似性结构是我们形成范畴的基本层面,所以概念是以原型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人们通常通过一个实例去理解概念。
3.概念的可变性:
概念有四种变化:性质及维度的变化,性质和关系变化,特点评估中的变化,理论变化引发概念变化。
心理学家通常是从图式(Schema)、范畴、心理方法到文字意义的途径去研究概念。
他们认为概念是图式,通过人的直接行为和体验、新的体验同化或者图式情景导致相应图式调节,所以概念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变化的。
(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