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教学设计-音乐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音乐导课,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演唱、演奏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导课的基本方法,提高音乐课堂的组织与引导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 难点:合理运用音乐导课的方法,使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乐教材、乐器等。
2. 环境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与主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说出音乐的名称和感受。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音乐背后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音乐有初步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这首音乐,我们有哪些收获?(三)欣赏音乐1. 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观察音乐的表现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3. 分组讨论: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演唱音乐1. 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2. 分组练习,让学生尝试演唱。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演奏音乐1. 教师介绍乐器,让学生了解乐器的演奏方法。
2. 学生分组练习,尝试演奏音乐。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导课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1. 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自己的感受。
2. 尝试演唱或演奏本节课学习的音乐,与家人、朋友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音乐导课的效果如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Who is dancing》授导型教学设计章节名称Unit3 Lesson 1授课班学科英语九年级授课时数1级所属学九支中学设计者段海燕校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Who is danding?》是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On the train 》中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围绕丹尼、詹妮、李明和李明的妈妈在火车上的所见所闻展开,内容贴近生活,句型较宜理解掌握。
依据标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9年级学段:知识与技能第二条,数学思考第二条,解决问题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教育技术标准:本节(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对本课单词baby man woman;句型Who is this? This is a man.做到听说读写四会。
能听懂说出认读单词their 能够理解并表演第二部分:Who is singing?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能掌握相关的词汇;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描述人物的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用现在进行时描述。
情感目标:通过和Li Ming, Jenny, Danny在火车上的活动,增强学生观察力,增加生活情趣,更加热爱生活。
学习者特征分析一般特征:1.学生是九支中学九年级学生;2.学生胆小,不爱在课堂上发言。
3.九年级的学生,较不喜欢枯燥的讲解和分析,他们喜欢游戏式的课堂教学。
初始能力:1.学习了前两课后,已对要学习内容的发生环境了解的很清楚;2.学生对要四会的单词接触到过;3.对句型较熟悉。
信息素养: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具体描述语句1听说读写四会十五个重点单词2认读认读五个单词3理解理解课文内容4运用运用句型进行对话教学重点和难点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本课的四会单词:man, woman, baby句型:Who is ___?It’s ____.让学生先回忆已经见到的单词,多读,根据读音记住单词的形,句子的掌握要通过多用,做练习。
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概念、音乐术语、音乐风格等。
2. 音乐欣赏: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欣赏,如古典、民族、流行等。
3. 音乐技能:声乐、器乐、舞蹈等。
4. 音乐创作:简单歌曲创作、器乐演奏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介绍,让学生对音乐课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乐基本概念、音乐术语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音乐欣赏教师播放中外著名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4. 音乐技能训练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5. 音乐创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歌曲创作、器乐演奏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 音乐技能:通过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考核,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
3.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如歌曲创作、器乐演奏等。
4. 音乐鉴赏:评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选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音乐教材。
2. 音乐软件:利用音乐软件,如音乐播放器、音乐制作软件等,丰富教学内容。
3. 音乐设备:如音响、乐器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音乐网站、音乐论坛等,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音乐教育。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导入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了解音乐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 难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音乐播放设备、多媒体教室等。
2. 相关音乐作品、音乐知识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 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心情。
- 提问:同学们,刚刚听到的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2. 话题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音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新课导入1. 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一个与音乐相关的故事,如音乐家贝多芬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音乐家的敬仰之情。
-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音乐家是如何创作出美妙的音乐的?2. 问题导入- 教师提出一个与音乐相关的问题,如“什么是音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三)新课内容1. 讲解音乐基础知识-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元素等,帮助学生建立音乐知识框架。
2. 欣赏音乐作品- 教师播放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
-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音乐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学习的重要性。
2. 反思-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1. 搜集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撰写心得体会。
2. 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
---------------------------------------------------------------最新资料推荐------------------------------------------------------ 《粗心的小画家》授导型教案、课堂讲稿教学设计表学科音乐授课年级二年级学校教师姓名章节名称湘版二年级《粗心的小画家》学时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歌曲《粗心的小画家》学习者分析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掌握了很多内容健康、优美、的儿童歌曲,能够感受音的高低,会用较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能够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知识与技能:能学会《粗心的小画家》这首歌,并用明亮的声音,生动、有趣地进行演唱,大方的进行歌表演。
能为歌曲创编歌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观察、演唱、创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启发学生善于观察事物,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细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指导学生有表情的边唱边表演这首有趣的歌曲,并能创编歌词。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唱准附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以及最1 / 6后一句的弱拍起音的笑声。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分四部分:一、师生问好,激趣热身;二、新授歌曲《粗心的小画家》;三、小节;四、下课,在音乐声中有序的走出教室。
依据的理论 1.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歌曲学唱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学唱热情,充分体验歌曲情绪,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演唱中真正掌握歌曲。
3.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确保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唱歌教学。
课堂教一、师生问好,激趣热身。
1、节奏练习: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来拍节奏,你们用自己的小耳朵仔细听辨,再把节学流程图奏拍出来,你们能行吗?学生听辩老师拍的节奏并拍出。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原则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授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授导式教学方法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教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2. 授导式教学的特点3. 授导式教学的原则4. 授导式教学方法5. 授导式教学设计步骤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授导式教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授导式教学的特点和原则。
2. 讲解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1)教师详细讲解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发展、应用等方面。
(2)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授导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3. 分析授导式教学的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授导式教学的特点,如互动性、针对性、实践性等。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授导式教学的特点。
4. 讲解授导式教学的原则(1)教师详细讲解授导式教学的原则,如目标导向、学生中心、合作学习等。
(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5. 授导式教学方法(1)教师介绍授导式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
(2)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
6. 授导式教学设计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授导式教学设计步骤,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等。
(2)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学设计,并分享设计心得。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授导式教学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授导式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问题回答等。
2. 教学设计:评估学生的授导式教学设计方案,包括设计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
3. 反馈与改进:收集学生对授导式教学设计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美的追求,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创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图片等教学资源。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3. 音乐教材:用于教学参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3. 教师总结: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感。
(二)新课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音乐有什么样的认识?3. 教师总结: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课堂活动1. 欣赏音乐: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美。
2. 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4. 教师总结:音乐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它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四)实践环节1. 教师教授简单的音乐理论知识,如节奏、音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如演唱、演奏乐器等。
3.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互相评价。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每位学生课后欣赏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 每位学生尝试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授导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授导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2.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4. 小组讨论与实践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授导型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授导型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1)教师讲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定义;(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
3.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方法。
4.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授导型教学设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5. 小组讨论与实践:(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实践。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授导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资料;2.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4. 教学评价工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经验,共同探讨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
课程名称:音乐领域导课适用年级:一年级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认识音乐符号,初步掌握音乐节奏。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音乐基本概念的认识。
2. 音乐节奏的感知和表现。
教学难点:1. 音乐节奏的准确把握。
2. 音乐表达的情感传达。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多媒体设备。
2. 音乐节奏卡、音乐符号卡片。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音乐欣赏:播放一首轻快的儿童歌曲,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提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3.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
二、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1. 音乐概念: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音乐符号:向学生展示音乐符号,如音符、节奏符号等,并解释其含义。
3. 节奏练习:通过简单的节奏练习,让学生感受音乐节奏。
三、音乐实践(15分钟)1. 节奏练习:教师播放一段节奏,让学生跟随着节奏拍手,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2. 音乐符号游戏:教师出示音乐符号卡片,让学生根据音乐符号的提示,进行音乐创作。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并进行表演。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音乐的重要性。
2. 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音乐创作,评估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课后作业:1. 观看一场音乐会或音乐剧,感受音乐的魅力。
2. 学习一首简单的歌曲,并尝试进行演唱。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乐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音乐基础知识、音乐技能、音乐欣赏。
2. 教学难点:音乐技能的掌握、音乐欣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音乐主题及教学内容。
2. 音乐基础知识(1)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如音符、节奏、拍子等。
(2)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音乐技能(1)教授音乐技能,如歌唱、演奏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音乐欣赏(1)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讲解作品背景、创作手法、表现手法等。
(3)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感受。
5.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歌唱比赛、演奏比赛等。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个人才华。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身不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其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技能运用能力:通过学生分组练习、实践活动等方式,评价其音乐技能的运用能力。
4. 欣赏水平:通过学生讨论、分享感受等方式,评价其音乐欣赏水平。
五、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教学课件、音乐作品等。
2. 互动游戏、实践活动等教学辅助工具。
六、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音乐基础知识:10分钟3. 音乐技能:20分钟4. 音乐欣赏:15分钟5. 实践活动:15分钟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注:以上模板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练声导入音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声乐练声方法,理解声音的产生、共鸣和调控。
2. 学生能了解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音高、音长、音色等,并将其运用到练声过程中。
3. 学生能认识不同的声乐作品及其特点,结合练声技巧进行演绎。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练声练习,提高音准、音色和音量的控制能力,增强音乐表现力。
2.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声乐练习,形成良好的练声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声乐作品进行演绎和创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练声、合唱等形式,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耐心倾听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特点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和基础。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趣味性和层次性,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声乐练声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声乐基础知识:包括声音的产生、共鸣、呼吸控制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音高的认识与练习- 音色的认识与练习- 呼吸方法的掌握与运用2. 练声技巧与方法:包括基本练声曲、声乐练习曲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基本练声曲的演唱与练习- 声乐练习曲的演唱与练习- 个性化练声方法的探索与运用3. 声乐作品分析与演绎:挑选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声乐作品,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作品风格与特点分析- 作品的练声技巧应用- 作品的演唱与演绎实践4. 音乐素养提升:包括音乐欣赏、乐理知识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 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 基本乐理知识的学习与应用- 音乐创作实践的尝试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共分为四个阶段,每阶段约为2-3课时。
1. 声乐基础知识学习与练声技巧掌握(1-2课时)2. 练声曲演唱与个性化方法探索(2-3课时)3. 声乐作品分析与演绎实践(2-3课时)4. 音乐素养提升与创作尝试(1-2课时)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讲解声乐基础知识、练声技巧和音乐理论。
课程名称:音乐欣赏课年级:五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讨论、创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知识与技能: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了解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
2. 难点:理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包括电脑、音响、投影仪等。
2. 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童年》、《蓝色多瑙河》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请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的音乐作品。
3.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音乐的海洋,欣赏几首经典的音乐作品。
二、新课讲授1. 欣赏《春江花月夜》(1)教师播放《春江花月夜》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美。
(2)提问:这首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描述。
(3)介绍《春江花月夜》的背景及作者,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2. 欣赏《童年》(1)教师播放《童年》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中的情感。
(2)提问:这首音乐让你想起了什么?请简要描述。
(3)介绍《童年》的背景及作者,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3. 欣赏《蓝色多瑙河》(1)教师播放《蓝色多瑙河》音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音乐的风格。
(2)提问:这首音乐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描述。
(3)介绍《蓝色多瑙河》的背景及作者,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2. 邀请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教师总结:音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的音乐作品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聆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3. 知识与技能:- 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知识,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 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 学会运用音乐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2. 难点:- 理解并分析音乐作品的复杂结构。
- 将音乐理论与实际作品相结合。
---三、教学用具1.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2. 音乐播放设备(音响、耳机等)。
3. 教学辅助材料(乐谱、图片、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音乐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 播放音乐作品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作品分析(约20分钟)1. 聆听分析:- 教师播放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术语进行描述和分析。
2. 讨论交流:-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及创作手法。
-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实践应用(约15分钟)1. 声乐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学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旋律,注意音准和节奏。
- 学生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 乐器演奏:- 教师指导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作品,如钢琴、吉他等。
- 学生进行即兴演奏,展示个人才华。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音乐作品的分析报告。
2. 观看一场音乐会或音乐剧,撰写观后感。
3. 收集与音乐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我的舞台》授导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能认读“咿、蹿、盎、溺、宠、抻、啼”等带读字,读记“溺爱、娇宠、绷着脸、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兴趣盎然、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明白学艺与做人的道理,真正的艺术家一定是学艺与做人并肩而行。
【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知识链接】1吴霜,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2 新凤霞,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
江苏苏州人。
七岁学京剧,十三岁学评剧,十五六岁任主演。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
【学法指导】1 利用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2 围绕总起句“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事,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然后再慢慢深入课文,分析重点句子。
以总结句“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为突破口,体会作者在艺术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自主学习】1 读准字音,查词典,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喝彩、不解之缘、为所欲为、暑去寒来、窃窃私语、蹿、倒栽葱、兴味盎然、绷着脸、练功毯、抻、拽、目不忍视、无言以对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合作探究1 这篇课文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2 围绕这句话,作者从以下几个阶段叙述了自己与舞台的不解之缘。
谁能够填写一下?出生前,我的舞台在()里;会走时,我的舞台在()上;六岁时,我的舞台在()上;几年后,我的舞台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