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导型教学设计 模板4-1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3
《模块授4 授导型教学设计》讲稿小学授导组张春哲谈话:非常高兴能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开始第二天的培训学习,在座的各位是我们常州市各个学校的学科教学骨干,教育技术能力也较强。
其实我和在座各位的一样,只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除了提前认真阅读了这本考纲和这本书,在去年的暑假参加了培训,并不比在座的多懂什么!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学习是我们共同讨论、共同学习并提高的过程。
一、培训方式的两点思考当我接受了任务,思考怎样进行今天的教学时,我有这样的思考,首先,我们是骨干,回到各自的学校要培训学校教师,所以,在座各位的第一个学习任务首先是每一个模块的培训方式学习,培训结束后,分析所有主讲教师的培训方式,结合学校教师的特点,确定每一个模块的培训方法。
其次,我们教师的日常事务繁杂,所以必须提高培训效率,我期望通过现场培训,就能让每一位学员了解考纲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考核。
基于这样两点思考,利用教学案例引路,将教材与考纲相结合,采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学习、问题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其实,也就是采用“授导型教学”的方式进行。
二、明确培训目标及本模块在整个学习模块中的位置学习本模块内容的学习,掌握授导型教学的特点与设计要点,制作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教案与演示文稿,完成过程性评价,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
(呈现八大模块结构图)以何教授比作“部件”的方式解释“授导型”与“探究型”的关系及掌握的作用。
阅读考纲77页/15、78页/16。
了解教师如何学习和掌握教学设计及如何考察教师的教案设计基本技能。
三、学习过程活动一通过研习案例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内容结构与定义1.阅读案例(非范例)案例1《字母能表示什么》(教材P174)案例2《圆的周长》(班级共享“作业素材”文件夹中)请思考并讨论:◆这两则教案与自己过去的教案有哪些异同?2.阅读课本75页76页的内容,说一说对授导型教学的含义的理解。
3.(呈现)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定义及诸要素关系图。
模块4-1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授课年级三年级学校矾山镇第二小学教师姓名罗平平章节名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计划学时1学习内容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
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业。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会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熟练地掌握表内乘除法并正确地计算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
另外,除法平均分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二年级学习除法时解决的是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是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
正确理解余数的意义,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知识与技能:结合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试商的方法,会用竖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并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糖活动,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建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1.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解决措施: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感知生活中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情况,并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试商的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感受到了什么?专题划分1、课文新授2、复习巩固专题一课文新授所需课时 1专题一概述 (对专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一、复习导入1、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然后出示一幅秋景图)这是秋雨过后的秋天图景,美吗?(美)我们一起来看看秋雨为什么竟然能把秋天装饰得这么美。
2、孩子们,我们上节课已学习生字词和初步感受了秋天的雨的神奇,你们回去有复习吗? (有)眼见为实,下面这些词语谁能响亮地读一读?(课件出示生词)粮食扇子扇哪扇哪衣裳钥匙小喇叭粮食3、老师再考考你们,你还记得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吗?(课件出示每段第一句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
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要来了。
4、请同学们在第一自然段中找找关于秋雨的特点的词。
并指根据秋雨的“温柔、清凉”两个特点,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时要带着温柔,舒缓的语气读。
(个别读、分组读)【设计意图:】简单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重点,将一、二课时的教学贯穿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
二、品析第二自然段,感受秋色过渡:秋天的雨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它为我们打开了秋天的大门,现在你最想看什么?(秋天的色彩)1、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专心听,看看你眼前是否形成一幅美丽的秋天图?你又仿佛看到哪些颜色?2、学生汇报。
3、这些漂亮的颜色分别给了谁呢?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注意把话讲完整:秋天的雨把什么颜色给了谁?)4、学生汇说出句子,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感情。
(1)重点指导读好银杏叶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①师:这一句里有一种修辞手法,你能从哪一个字里找到它吗?师:你们真厉害,你们能把它用一句话说出来嘛?(把什么比作什么?)②这把小扇子给你什么感觉?生:让我感到很凉爽,很舒服。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型备课教师审批人审批时间审批意见教学主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爱护水资源教学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中増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树立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难点1、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探究活动的开展;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具准备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一、课程导入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播放“水的新生”配乐诗风景片。
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壮观的水画而对本课题产生无限的遐想。
师: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壮观、多么变化莫测。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水资源。
教师可引出课题一爱护水资源。
二、自学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1、地球的表而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A、51% B、61% C、71% 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A、江湖B、海洋C、冰川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最的多少?()A、2.23% B、2.33% C、2.43% D、2.53%4、海水中含冇的化学元素大约冇多少种?()A.50多B.60多C.70多D.XO多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A.第二 B.第四 C.第六 D.第八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A、印尼B、巴西C、美国D、中国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As 1/2 Bs 1/3 C、1 /4 Ds 1/5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A 、3月22日B 、4月22日C 、6月4日D 、7月4日10、 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A 、湖北B 、内蒙古C 、河北D 、天津11、 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A 、1亿B 、3亿C 、5亿D7亿12、 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A 、珠江 B 、长江 C 、黄河 D 、金沙江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口己的口学能力。
4-1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授导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表学科语文授课年级四年级学校古昌镇中心校教师姓名杨敏章节名称长城计划学时一课时学习内容分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 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
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 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2、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思路一、复习导入二、浏览课文三、精读课文四、写作练笔依据的理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为主。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学生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学生对长城和世界遗产了解不多计算机、投影仪等显示内容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学习生字学生在课前对生字词语作了预先计算机、投影仪等显示内容使用投影仪显示出演示文稿的内容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导入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授导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授导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2.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3.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4. 小组讨论与实践5. 总结与反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授导型教学设计的背景和意义;(2)引导学生思考授导型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点:(1)教师讲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定义;(2)学生通过案例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特点。
3.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步骤;(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方法。
4.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教师呈现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授导型教学设计;(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5. 小组讨论与实践:(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2)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实践。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授导型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资料;2. 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3. 小组讨论所需材料;4. 教学评价工具。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的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个人经验,共同探讨授导型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