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格式:pdf
- 大小:499.65 KB
- 文档页数: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针对胰头部疾病如胰腺癌、十二指肠疾病以及胆道恶性肿瘤等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逐渐取代传统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OPD)成为一种新的手术选择。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五年内在我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LPD组患者为实验组,OPD组患者为对照组。
2. 手术方法LPD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手术,OPD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期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3.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收集手术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与整理。
三、结果1. 手术指标对比(1)手术时间:LPD组平均手术时间较OPD组略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术中出血量:LP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P<0.05)。
(3)术后恢复情况:LPD组术后恢复时间较OPD组短,且术后疼痛程度较轻(P<0.05)。
2. 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期对比L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OPD组(P<0.05),且LPD组患者术后生存期较OPD组有所延长(P<0.05)。
四、讨论1. 手术创伤与恢复情况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LPD通过腹腔镜辅助进行手术,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使得术后恢复时间缩短,疼痛程度减轻。
而OPD作为传统开腹手术,其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2. 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LPD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少于OPD组,这主要得益于腹腔镜手术的精准操作和良好的视野。
术式介绍文章编号:1005-2208(2006)02-0148-04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附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蔡秀军,虞 洪,许 斌,梁 霄,陈继达,郑雪咏,王一帆林立忠,黄迪宇,杨 进,沈 波,戴 益,杨 瑾,傅 宏,彭淑牖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腔镜诊治中心,浙江杭州310016E -m ai:l cxjz u @hot m ai.l com中图分类号:R 6 文献标识码:A目前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多种腹部手术包括肾上腺切除、脾切除、结直肠切除都能够安全地在腹腔镜下实施,并具有传统手术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
手术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使得更多高难度手术得以在腹腔镜下完成。
胰腺的位置深处于腹膜后,周围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因而腹腔镜胰腺手术始终存在较大难度。
腹腔镜最早被作为诊断性的工具应用于胰腺外科,用于获取病理诊断和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1-3]。
但随后腹腔镜也被用于晚期胰腺癌的姑息治疗(胆囊空肠吻合、胃空肠吻合)[4]、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5,6]、重症胰腺炎坏死胰腺组织清除[7]、胰腺内分泌肿瘤剜除[8,9]、胰腺空肠吻合[10,11]和远端胰腺的切除(保留或不保留脾脏)[11,12]。
但难度最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还是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仅包括复杂的切除过程,还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使其成为腹腔镜胰腺外科所要跨越的最后障碍。
自从G agner [13]于1992年首次描述了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于1994年报道后[14],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直沿着手助切除和拖出式吻合(胃肠吻合)的方向发展。
目前文献报道的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很少,几乎都在手助下完成。
最近我们对1例胆管下端癌病人试行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获得成功。
病人男性,54岁,以/皮肤、巩膜黄染2个月0为主诉入院。
入院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行磁共胰胆管成像(M RCP )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 ),检查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ERCP 检查时取胆总管下端组织做病理检查报告为慢性炎症。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对比分析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一种复杂的治疗壶腹周围的良性和恶性疾手术方式。
许多研究机构将其称为Whipple手术。
1.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最常见的恶性壶腹周围病变行此手术方式治疗的是胰腺癌,其次是胆总管远端胆管癌、壶腹癌、十二指肠腺癌。
其他不常见的肿瘤包括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囊腺癌,壶腹周围腺泡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胃肠道间质瘤,肉瘤和淋巴瘤。
此外,一些良性肿瘤以及慢性胰腺炎孤立转移至壶腹部,或钝或穿透胰头十二指肠损伤。
尽管许多肿瘤在病理学方面存在差异,但在壶腹周围地区的许多恶性疾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策略。
由于获得术前组织诊断的困难和风险,因此精确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在手术切除前往往是未知的。
胰腺头部的肿瘤通常是涉及壶腹部恶性肿瘤,对胆总管下端的胰头十二指肠形成压迫,伴有顽固性疼痛与慢性钙化性胰腺炎或外伤时的胰头损伤,损害胰腺导管结构和十二指肠。
若是恶性肿瘤,则应无肿瘤的转移或肿瘤呈大小尚可,对门静脉的侵润较少。
全胰切除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因为多中心病灶的恶性肿瘤以,从而减少术后吻合胰液泄漏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后应注意糖尿病的问题,以及日常胰腺酶替代的需要。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般禁忌证包括转移性疾病,局部晚期疾病,累及肠系膜血管通常是门静脉(PV)或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和严重的并发症,排除安全的麻醉和手术。
1.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切除范围有关于各种条件的最佳操作的热烈辩论,但受控制的数据是稀缺的。
操作的范围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标题。
1、胰腺切除程度2、胃十二指肠切除的程度、3、胆管切除的程度1935由纽约外科医生艾伦描述的传统和保守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传统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远端胃。
它沿着胃大弯及胃小弯切去除淋巴结:这些淋巴结很少参与病程,但可形成肿瘤转移。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常用于治疗胰腺、胆道和十二指肠的疾病。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技术逐渐在外科手术中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传统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的临床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与不足。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近期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一部分接受了LPD,另一部分接受了OPD。
2. 手术方法LPD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操作,而OPD则采用传统的开腹方式进行。
详细记录两种手术方式的操作步骤及术中、术后的相关指标。
3. 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等指标。
三、结果1. 手术指标比较(1)手术时间:LPD相较于OPD有相对较长的手术时间,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的精细操作需要更多的时间。
(2)术中出血量:LPD的术中出血量通常低于OPD,因为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好的视野和更小的手术创伤。
(3)术后恢复时间:LPD的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患者通常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
2. 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LPD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并发症如切口感染、胰瘘等的发生率均低于OPD。
此外,LPD的住院时间也较短。
3. 生活质量的改善根据生活质量评估问卷的反馈,LPD患者在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中包括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恢复以及心理状态的改善等。
四、讨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临床疗效上存在显著差异。
LPD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而OPD虽然操作时间较短,但往往伴随着较大的手术创伤和较高的并发症风险。
这些差异主要归因于腹腔镜手术的小创伤性和精准性,以及术后康复的快速性。
然而,LPD 也存在手术时间较长的问题,这需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进行精细的操作和更长时间的专注。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入路图解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LPD) 术后的并发症比开腹胰十二指肠更少,预后与开腹胰十二指肠持平。
LPD 常见入路4种:围绕着对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的解剖,常见的有 4 种入路: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左侧入路、右侧入路。
1. 前方入路 - 结肠中动脉(the middle colic artery,MCA)通过悬吊门静脉(the portal vein,PV) 及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寻找到 MCA 根部,通过 MCA 找到 SMA,沿着 SMA 右侧进行胰腺钩突的游离解剖,直到腹腔干根部(celiac artery,CA)。
2. 后方入路 - 十二指肠下入路后入路需要先暴露左肾静脉( left renal vein,LRV)沿着 LRV 上方显露SMA 后壁,接着显露 SMV 后壁,完成胰头的游离。
这是一种只有腹腔镜才能完成的独特视角,优点是大大缩短手术时间。
3. 左侧入路 - IPDA / J1A需要沿着肠系膜上动脉左侧进行解剖,首先在 SMA 背侧找到胰十二指肠下动脉(inferior pancreaticoduodenal artery,IPDA)/ 空肠第一支动脉(first jejunal artery,J1A)共干,给予判断是否可切除然后给予离断。
由于左侧头侧有结肠的阻挡,左侧足侧有小肠的阻挡,左侧的空间是比较狭窄的,于是紧接着需要沿着 SMA 右侧进行钩突游离解剖。
4. 右侧入路 - PDJV在胰腺钩突侧先预先离断属于SMV 属支的近端背空肠静脉(proximal-dorsal jejunal vein ,PDJV) ,然后将 SMV 向左侧牵引来清扫SMA 周围的神经淋巴组织,接着进行空肠系膜游离及 IPDA 的离断。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
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间歇性疼痛,伴右肩背部牵涉痛,以餐后疼痛为著,外院CT检查发现胰头囊性占位,诊断为假性囊肿,未予治疗。
近1年来患者上述症状加重,2007年11月19日入住我院。
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和外伤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各项化验及常规检查正常;ERCP提示胰头钩突部囊性病变,病变的囊腔与主胰管相通,CT(图1)和经腹超声提示胰头占位,其内可见多发分隔,乏血供;术前诊断为胰头占位,以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可能性大。
决定采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保留幽门。
患者取平卧位,静脉麻醉气管插管。
手术采用6孔法操作,分别于脐下(观察孔)、剑突下置1孔,双侧肋缘下各置2孔,术者站于患者右侧,助手站对侧,扶镜者站于主刀左手旁。
根据术中需要变动体位。
先使用超声刀打开胃结肠韧带,腹腔镜超声探查病变;分离十二指肠侧腹膜,做Kocher切口,向左侧翻起十二指肠及胰头,探查发现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无肿瘤侵及;逆行切除胆囊;钳夹、切断胃网膜右血管,适当游离十二指肠球部,使用镜下直线切割闭合器距幽门2~4cm处离断十二指肠;超声刀切断肠系膜,游离适当长度的空肠起始段,屈氏韧带下10cm处使用直线切割闭合器离断空肠,然后将近端空肠与十二指肠自结肠上拖出;使用超声刀和LigaSure将钩突自肠系膜上动静脉完整分离,沿肠系膜上静脉分离胰颈后方间隙,在胰颈部使用超声刀自下而上离断胰腺,术中未发现主胰管;继续分离胰头及钩突与肠系膜血管和门静脉间的联系,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钳夹、切断胃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于胆囊管水平横断胆总管,将胰头及十二指肠完整切除,与胆囊一起暂置于右侧膈下;从横结肠系膜后方将远端空肠拉至胰腺断端,切开空肠袢侧壁,以4-0 Prolene线与胰腺断端行端侧吻合,双层、间断缝合(图2);距胰肠吻合口约15cm处以4-0可吸收线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此时腔镜下操作完毕;拔除腹腔镜器械,上腹部正中切口延长约5cm入腹,取出标本(图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t课件护理查房•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介绍•术前准备及护理•手术过程及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院指导及随访计划目录01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介绍手术定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腹部打孔,使用腹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操作,切除病变的胰头、十二指肠、胆囊和部分胃。
胰头癌、十二指肠癌等恶性肿瘤。
胰头良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慢性胰腺炎等。
需要切除胆囊的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
手术适应症手术发展历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开腹手术到微创手术的转变。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手术难度逐渐降低,成为治疗胰腺和十二指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目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02术前准备及护理了解患者病史、手术史、用药史等,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是否适合接受手术。
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患者认知情况评估患者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对手术及术后护理的认知程度,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及家属术前宣教。
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对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030201术前评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解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术后护理,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术前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心理问题,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术后心理支持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度过手术康复期。
家庭支持心理护理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术前检查术前2-3天开始进行肠道准备,包括控制饮食、灌肠等措施,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肠道准备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等呼吸道功能锻炼,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
呼吸道准备术前准备03手术过程及护理配合手术步骤在患者腹部合适位置插入套管针,注入二氧化碳建立气腹,使腹部膨起。
使用腹腔镜器械分离胰腺周围的粘连组织,暴露手术区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名词解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胰腺和十二指肠的疾病。
在这种手术中,医生会切除一部分或全部胰腺以及与其相连的十二指肠,通常是因为这些器官受到了严重的疾病或损伤。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胰腺癌、胰腺炎、胰腺囊肿、以及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的瘘管等疾病。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首先进行全身麻醉,然后通过腹部切口进入腹腔,定位并切除受影响的部分器官。
在一些情况下,这种手术可能会伴随着胆囊的切除,以及胰管和胃肠道的重新连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执行。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和长期的恢复期,以确保身体能够适应新的消化系统结构。
尽管这种手术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和风险,但对于患有严重胰腺和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来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可以帮助他们减轻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总的来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胰腺和十二指肠相关疾病,虽然手术风险较高,但对于患有严重
疾病的患者来说,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术后的康复和恢复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
1,麻醉成功后仰卧术台,取分腿位,常规手术区皮肤消毒、铺无菌巾,选脐缘上切开皮肤1cm穿刺造气腹后穿刺锥穿刺置鞘管进镜,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部切开皮肤1.2-0.5cm切口,穿刺置鞘进操作钳。
2,探查:见腹腔无粘连及腹水形成,肝脏色暗红,质韧,无结节。
胆囊表面光滑,张力稍高,呈慢性炎症改变。
肝总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直径1.2cm。
十二指肠降段近壶腹部肠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稍粘连。
胰腺无明显增大,未见淋巴结肿大。
探查其余脏器未见异常。
根据术前壶腹部病理结果提示腺癌,决定行腹腔镜下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
2,钝性分离胆囊三角区粘连及胆囊三角浆膜,解剖胆囊管,见直径约0.3cm,仔细分离周围结缔组织,再次确认三管关系无误,近端距离汇入胆总管约0.5cm上生物夹1枚,远端夹钛夹1枚,中间剪断。
解剖出胆囊动脉,夹生物夹1枚,远端以电凝钩切断,随以电凝钩沿胆囊床剥离胆囊,至胆囊完全切除,将标本置于右侧肝上间隙,胆囊床电凝止血。
3,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处分离出胆总管、肝固有动脉,悬吊肝动脉,清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切断肝总管,并清扫门静脉及肝动脉周围淋巴组织,依次向下清扫直至十二指肠上缘。
4,切除大网膜清扫淋巴结:超声刀打开胃结肠韧带,沿横结肠缘切除右侧大网膜,分段离断胃结肠韧带右半部至无血管区。
贴肝脏切断肝胃韧带,断扎胃右血管,近端生物夹夹闭。
夹闭胃十二指肠动脉远、近端,超声刀中间离断。
解剖出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及腹腔干动脉,清扫周围淋巴脂肪组织达骨骼化。
4,断胃及胰腺:腔镜下切割闭合器横断胃体(切除远侧约2/5),大弯侧留4cm待吻合用。
于胰腺前部切断胃网膜右动静脉,近端生物夹夹闭。
自胰颈部下缘切开后腹膜,解剖出肠系膜上静脉,于胰腺及肠系膜上静脉之间,自下而上以超声刀钳钝性分离达胰腺上方门静脉前。
自胰颈部超声刀横断胰腺,找见胰管,见其宽约0.5cm。
5.提起十二指肠残端,自上向下、由外侧向内侧游分离十二指肠侧壁,见十二指肠降段近壶腹部肠壁增厚,与周围组织稍粘连。
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闵军
【期刊名称】《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年(卷),期】2013(0)4
【摘要】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涉及脏器多,消化道重建复杂,其中胰肠吻合更是该手术的难点。
一旦术后出现吻合口瘘,后果极其严重。
因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一直是最有争议的术式,要求术者不但有丰富的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临床经验,还要有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得益于手术器械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国内外关于LPD的报道也日渐增多,迄今已完成700余例。
但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总页数】3页(P275-277)
【作者】闵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普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J], 孙惠;张星星
2.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配合技巧 [J], 杨雁麟;喻晓芬;洪晔
3.56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配合总结 [J], 王冬梅;项晗;蒋丹
4.完全腹腔镜“下入路,钩突优先,动脉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J], 杨帆;刘亚辉;刘松阳;张威;贾宝兴;王英超
5.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洪氏一针法"联合"陈氏缝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J], 金浩;刘会春;王勇;满忠然;庞青;胡小四;朱超;杨云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手术记录姓名:*** 住院号:***手术日期: [手术时间] 至 [手术时间]术前诊断:术中诊断:手术名称:[手术名称]手术指导者: [手术指导者]手术者: [手术者] 助手: [助手]麻醉方式:[麻醉方式] 麻醉者: [麻醉者]手术经过、术中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患者取平卧位, 气管插管全麻, 留置颈内静脉置管, 取头高脚底低分腿位, 常规留置导尿管、消毒铺巾, 取脐下切口长约1cm, 气腹针穿刺入腹建立气腹, 调节二氧化碳气腹压力12mmhg, 置入10mm Trocar, 置入腹腔镜, 分别于左侧锁骨中线及右侧锁骨中线上置入12mm Trocar, 分别于左侧及右侧腋前线置入5mm Trocar, 置入腹腔镜下操作器械。
镜下探查腹腔:腹腔内无腹水, 肝脏呈暗红色, 边缘圆钝, 胆囊大小形态正常, 大网膜、壁腹膜、脏腹膜、肠系膜等均未见明显异常。
1.做Kocher切口, 沿右肾前筋膜、十二指肠第二段、胰头后方平面向左侧游离至腹主动脉左侧缘于肠系膜根部左侧无血管区寻找到肠系膜下静脉, 予以解剖分离后向上沿右肾前筋膜至肝门部后方。
2.解剖肝十二指肠韧带。
沿胰颈部上缘解剖, 悬吊肝总动脉并予以清扫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周围淋巴脂肪组织, 解剖游离胃十二指肠动脉动脉, 于根部予以上双血管夹夹闭后切断。
解剖胆囊三角区, 游离胆囊动脉及胆囊管, 分别上血管夹夹闭后切断, 顺行切除胆囊。
自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上方离断肝总管, 显露门静脉, 清扫门静脉前方及后方淋巴脂肪组织。
3.离断胃。
打开大网膜囊, 游离切断大网膜血管, 解剖显露胃网膜右血管及胃右静脉, 分别上血管夹夹闭后切断, 清扫幽门上下淋巴脂肪组织。
游离胃后壁及小弯侧, 使用EC60A行远端胃切除术, 切断远端30%的胃, 断端仔细止血。
4.离断胰腺。
分离胰腺颈部下缘, 建立胰后隧道, 使用超声刀离断胰腺颈部, 剪刀切断胰管, 断面自仔细止血。
5.离断空肠。
健康/大看台>>>医疗新技术HEALTH REVIEW 编辑/朱建平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对于非转移性的前列腺癌主要采用局部治疗,手段有两种,一是根治性切除手术,另一种是根治性放射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仅适用于病变局限于前列腺(T2或以下)的肿瘤;而根治性外照射既是T2或以下前列腺癌的治疗选择,同时还是T3(肿瘤已穿透前列腺包膜)或更大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大量临床试验数据的证实,放射治疗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当,并且放射治疗的病人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故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前列腺癌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 )是一种四维的放射治疗技术,它在三维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因数的概念,充分考虑了解剖组织在治疗过程中的运动和分次治疗间的位移误差,如呼吸和蠕动运动、日常摆位误差、靶区收缩等引起放疗剂量分布的变化和对治疗计划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在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中利用各种先进的影像设备对肿瘤及正常器官进行实时的监控,并能根据器官位置的变化调整治疗条件使照射野紧紧“追随”靶区,使之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治疗。
浙江省肿瘤医院采用带有图像引导(IGRT )的直线加速器,可以在病人治疗体位轻松、快速地获取图像,并实现图像的无缝配准。
利用获取的容积图像与计划CT 图像进行对比和配准,可以对前列腺和治疗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探测和校正,实现在线图像引导放疗,也可以采用离线或在线模式实现自适应性放疗,提高靶区投照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最终实现在提高靶区受照剂量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与体积,从而提高生存率,降低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对IGRT 放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普遍副反应较轻,放疗总剂量有望提高至76Gy 左右,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治疗前列腺癌已成为放疗新趋势。
(徐刚)不久前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曹利平主任带领的医疗团队连续完成了两例完全腹腔镜下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