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子学共96页
- 格式:ppt
- 大小:9.54 MB
- 文档页数:96
國學基礎的概念、總目及參考書目概念對國學的解釋:梁啟超受日本影響於1901年提出“國粹”一詞,1902年又提出“國學”一詞,指中國的學術。
章太炎於1906年在日本東京開辦“國學講習會”,1910年出版《國故論衡》,“國故”指中華民族過去的典故文化。
1923年胡適在《國學季刊》發刊宣言中說:“‘國學’在我們心眼裏,只是‘國故學’的縮寫。
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對國學一詞的異議:陳獨秀於1923年發表《國學》一文云:“國學本來是含混糊塗不成一個名詞。
”1931年錢穆出版《國學概論》,云:“學術本無國界。
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
特為一時代的名詞。
”1938年馬一浮寫成《泰和宜山會語》,云:“今人以吾國固有的學術名為國學,意思是別於外國學術之謂。
此名為依他起,嚴格說來,本不可用。
今為隨順時人語,故暫不改立名目。
然即依固有學術為解,所含之義亦太覺廣泛籠統,使人聞知,不知所指為何種學術。
”現今定義:中國傳統的學問(龔鵬程《國學入門》);現代西學傳入之前古代中國人所從事的學術(劉紹軍主編《國學基礎教程》)。
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指一切古代的學術,狹義指經典學術。
廣義又指古代文化的一切形態,包括物質、技藝、知識。
又有“新國學”之稱,指受西學影響的學術。
新時期國學復興的原因: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及文革徹底否定傳統的反思;對專業分科過細的反思;國力提高後對民族文化認同及對世界文化貢獻的思考總目1.論語類纂(67)2.孟子類選(31)3.大學注中庸注(28)4.周易選注尚書選禮記選孝經(52)5.老子注莊子選注(49)6.荀子選墨子選韓非子選(20)7.蒙學選注(38)8.古代文化常識(19)參考書目入門類*龔鵬程《國學入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梁啟超《讀書指南》,中華書局2010年章太炎《國學概論》,中華書局2009年劉夢溪《論國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劉韶軍《國學基礎教程》,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譚平、萬平《國學經典導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總集選集類《十三經注疏》,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諸子集成》,中華書局2006年羅安憲編《聖賢氣象——儒家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魏常海主編《百家之言——諸子百家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朱學勤主編《帝國往事——國史經典選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四書類*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1983年蔣伯潛《四書讀本》,新世界出版社2010年*李鍌等臺灣高中教材“四書”《高級讀解》,海峽文藝出版社2009年劉寶楠《論語正義》,中華書局1990年*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5年傅佩榮《傅佩榮細說論語》,上海三聯書店2009年李澤厚《論語今讀》,三聯書店2004年錢穆《論語新解》,三聯書店2002錢遜《〈論語〉讀本》,中華書局2007年[明]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1987年*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2010年*王文錦《大學中庸譯注》,中華書局2008年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孝經類[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華書局1985年[宋]朱熹《周易本義》,海南出版社2000年[清]孫星衍《周易集解》,中華書局1985年李鏡池《周易通義》,中華書局1981年高亨《周易古經今注》,中華書局1984年高亨《周易大傳今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南懷瑾《周易今注今譯》,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周振甫《周易譯注》,中華書局1991年黃壽祺《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中華書局2004年*李民、王健《尚書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金兆梓《尚書詮釋》,中華書局2010年[清]孫希旦《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89年*王文錦《禮記譯解》,中華書局2001年楊天宇《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90年李夢生《左傳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胡平生《孝經譯注》,中華書局2009年老莊類[魏]王弼《道德真經注》朱謙之《老子校釋》,中華書局1984年馮達甫《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辛戰軍《老子譯注》,中華書局2008年*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中華書局2010年[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2010年[清]王先謙《莊子集解》,中華書局1987年楊柳橋《莊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張松輝《莊子譯注與解析》,中華書局2011年*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中華書局2009年荀子、墨子、韓非子類[清]王先謙《荀子集解》,中華書局1997年張覺《荀子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清]孫詒讓《墨子閒詁》,中華書局2007年吳毓江《墨子校注》,中華書局2006年章培恒等《墨子選譯》,鳯凰出版社2011年張覺《韓非子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周勳初等《韓非子校注》,鳳凰出版社2009年蒙學類吳蒙標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李逸安譯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中華書局2009年尚聖德主編《中華經典蒙學集注》,華文出版社2002年唐松波、耿葆貞注譯《孝經二十四孝》,金盾出版社2008年周知民、王慶平譯注《朱子家訓增廣賢文》,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文化常識類*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第4版),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年葉嬌《古代文化常識》,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許嘉璐:《中國古代衣食住行》,北京出版社2011年商景桂《中國佛教文化常識》,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葛兆光《道教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研究類*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張豈之《中華人文精神》,人民出版社2011年曲慶彪等《現代視覺中的國學》,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郭齊勇《中國儒學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詹石窗、謝清果《中國道家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洪修平、陳紅兵《中國佛學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注:標*者為重點書目。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史学·典籍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
大概情形如下: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
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
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主讲人:李里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学与国学的关系,要探讨什么是国学,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叫学问,人类学问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几种欲望,人类一共有五种欲望,食欲、色欲、真欲、善欲和美欲,食欲色欲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食欲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欲望,所有的动物,都要由食欲来摄取能量,来维持生命,第二种欲望,色欲,人类生命的延续要通过色欲,这两种欲望既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也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无奈,所以佛家里边有一句话说人是莫名其妙地来,无可奈何地生,糊里糊涂地死,为什么这样讲呢?人要找吃的,你看动物也要找吃的,人也是找吃的,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在工作当中,人只要进入了社会这张大网,就会被牢牢地套住,想抽都抽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食欲。
有了色欲的催促,人就要去追逐异性,在追逐异性的同时,就会产生爱恨情愁,结了婚以后,又有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的关系,家庭这张网又把你牢牢的抓住,所以有了食欲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这张网,由色欲所建立起来的家庭这张网牢牢地把人套住,一般的人想逃都很难得逃出来,这两种欲望就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
但是人呢,他又不同于禽兽,所以人有不同于禽兽的另外三种欲望,就是真欲、善欲和美欲,真欲就是人总想探讨这外边是什么呢?总想把外在世界搞清楚,走在一个新环境,总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为什么就最多,有部书叫《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给小孩子的,这是人的真欲,但正是由于人对外在世界希望了解的欲望,促使人类创造出科学,人还有善欲,什么是善欲呢?举个例子,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不管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只要你表扬他,称赞他,他就会很高兴,其实这种喜悦,并不是人喜欢听别人赞扬,而是觉得自己的善得到了一种承认和肯定,这就是善欲的表现。
国学(人文)基础知识【两仪】阴、阳【三才】天、地、人【四象】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五行】金、木、水、火、土【六合】上、下、左、右、前、后【七星】天枢、天旋、天机、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九宫】乾宫、坎宫、艮宫、震宫(四阳宫)、中宫、(四阴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定义国学国[1]学[2]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定义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编辑本段范畴.我对国学的认识!最近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出纷纷的议论。
其始作俑者,是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八十周年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造舆论。
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识者请教;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吧!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
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