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之子学共94页
- 格式:ppt
- 大小:9.40 MB
- 文档页数:94
国学原典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8月课文目录(1)周易▪乾坤▪▪▪▪▪•▪▪▪▪▪▪▪▪▪▪▪▪▪▪▪▪▪▪▪▪▪▪▪▪▪▪(2)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庄子▪逍遥游▪▪▪•▪▪▪▪▪▪▪▪▪▪▪▪▪▪▪▪▪▪▪▪▪▪▪▪▪▪▪(4)孟子▪公孙丑上▪▪▪▪▪▪▪▪▪▪▪▪▪▪▪▪▪▪▪▪▪▪▪▪▪▪▪▪▪(5)礼记▪乐记▪▪▪▪▪▪▪▪▪▪▪▪▪▪▪▪▪▪▪▪▪▪▪▪▪▪▪▪▪▪▪▪(6)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7)报任安书…………▪▪▪▪▪▪▪▪▪▪▪▪▪▪▪▪▪▪▪▪▪▪▪▪▪▪▪(8)说文解字序▪▪▪▪▪▪▪▪▪▪▪▪▪▪▪▪▪▪▪▪▪▪▪▪▪▪▪▪▪▪▪▪(9)书谱序▪▪▪▪▪▪▪▪▪▪▪▪▪▪▪▪▪▪▪▪▪▪▪▪▪▪▪▪▪▪▪▪▪▪▪▪▪(10)秋兴八首▪▪▪▪▪▪▪▪▪▪▪▪▪▪▪▪▪▪▪▪▪▪▪▪▪▪▪▪▪▪▪▪▪(11)与秦太虚书▪▪▪▪▪▪▪▪▪▪▪▪▪▪▪▪▪▪▪▪▪▪▪▪▪▪▪▪▪▪(12)牡丹亭▪游园▪▪▪▪▪▪▪▪▪▪▪▪▪▪▪▪▪▪▪▪▪▪▪▪▪▪▪▪▪▪▪(13)西湖七月半▪▪▪▪▪▪▪▪▪▪▪▪▪▪▪▪▪▪▪▪▪▪▪▪▪▪▪▪▪▪▪▪(14)读第五才子书法▪▪▪▪▪▪▪▪▪▪▪▪▪▪▪▪▪▪▪▪▪▪▪▪▪▪▪▪自学存目:1.《三字经》2.《千字文》《周易▪乾坤》学习要点一、了解易传的构成及其与易经的关系,卦与爻的关系。
二、理解乾、坤二卦的主体思想,乾、坤二卦各爻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记忆乾、坤二卦经文。
第一卦乾乾:元、亨、利、贞。
〔卦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爻辞〕《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国学基础一、何谓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这个题目,国人听得太熟。
但是,最熟的名词,往往含有最重要的意义。
先说中字。
根据尚书和论语的记载,尧王禅位给舜王时,最要紧的交代话,就是「允执其中」。
后来舜让位给禹时,所受的命辞,就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尧舜传授的辞句虽有多寡不同,但主题都是中字。
禹王以后的圣君,例如成汤文武,都是以中字为道统。
至圣孔子虽然不得其位,但能把中字教授给许多贤人,使贤人君子有入道之门,继往开来之功尤其伟大。
孔门中的贤徒,能了解中字者,首推颜子、曾子、以及再传的子思。
子思惟恐后世失去中字真义,便作一篇中庸。
中庸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就是中字的注解。
天命二字,郑康成注为性命。
孔颖达说是自然。
朱晦庵解,天是理,天命是道心。
综合这些注解,可知天字就是理体,最空最寂,但有灵明之知,绝不虚无,所以,加一个命字,显示理体空而不空,寂而常明。
天命合起来说,就是空有不二的性。
这性就是不偏空不偏有的中。
中是宇宙人生的本体,不可思,不可议。
且以虚空与万相作比喻。
虚空无尽,万相也无尽。
虚空包含万相,万相也包含虚空。
例如一点新发的草芽,因其占有一定的空间,固然是包含在无尽的虚空之中,但无尽的虚空也包含在这草芽之内。
如果芽内没有虚空,何能吸收阳光风雨,内在的生机如何发展。
含在芽内的虚空,绝不是草芽那样微小,而是与全体虚空同无限量。
全体虚空虽无限量,却被含在一点草芽之中,因此虚空不能称为大。
草芽虽然微小,却能含容全体无限的虚空,因此草芽不能称为小。
称大称小都是世间假设语。
真空妙有相即的中没有空间的远近,没有时间的久暂,没有动静之分,没有人物之别。
无穷的宇宙无处无时不是中。
吾人随处任何空间与时间,都是中的所在。
中能圆融一切,成就一切。
中是人人真实的自性,是真我。
但,谁也不认得自性。
所以,圣人指点,允执其中,谁能允执其中。
谁就能成己成物,无往而从容中道。
就成己说,可以扫除时空幻相与生死错觉。
国学基础知识国学基础知识让厚重的国学变得生动,让灿烂的文化变得鲜活史学·典籍1、史书是何时才独立成一类的?是不是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一部分,习惯上也称"乙部"。
我国很早就有史籍产生,现存最古老的典籍大多具有史的性质,但在汉代以前,史书只是六艺的附庸,直到隋代才独立出来。
大概情形如下:汉--《汉书·艺文志》中史书附在《春秋》之后,称"春秋家"。
魏晋--图书有甲乙丙丁四分法史籍开始独立成部,或入丙部,或入乙部,但无"史部"名目。
隋--《隋书·经籍志》首分经、史、子、集四部,史部名目下又分为13类。
唐--《新唐书·艺文志》史部亦分13类,但与《隋志》不同。
宋--武公《郡斋读书志》亦分史部13类,但不同于《隋志》。
清--《四库全书总目》分史部为15类。
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分类法。
2、史书一般有哪些分类?史书的分类一般包括以下五类:(1)正史。
以纪传体、编年体为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记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的史书为正史。
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2)杂史。
只记载壹拾之始末,一时之见闻或一家之私记,是带有掌故性的史书。
(3)别史。
主要指编年体、纪传体之外,杂技历代或一代史实的史书,有时与杂史难以区分。
(4)野史。
有别于官撰正史由私家编写的史书。
(5)稗史。
通常指记载闾巷风俗、民间琐事及旧闻之类的史籍,如清代潘永因的《宋稗类钞》,近代人徐珂的《清稗类钞》。
有时也用来泛指"野史"。
3、史书主要有哪些体例?史书体例主要由以下六类。
(1)纪传体。
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应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记"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用"表"记录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
国学复习资料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仪礼》、《周易》、《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三纲: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哲学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代十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阴阳家。
第二部分 精神的思想一、《论语》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君子有三戒: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孔子的几种观念:①师生观:师生平等②快乐三观:益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善,乐多贤友,益矣。
③交友三观: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④敬畏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二、《孟子》1.性善论:养心说与养气说2.四端:仁、义、礼、智3.快乐三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浩然之气是什么?答: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
孟子认为,一个人有了浩气长存的精神力量,面对外界一切巨大的诱惑也好,威胁也好,都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达到“不动心”的境界。
也就是孟子曾经说过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情操。
三、《墨子》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墨子》的主要内容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兼爱:完全的博爱 (与儒家的亲亲相对反,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亲人对待方式,扩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战争对于败者的伤害及,伤人命、损其才,是没有意义的破坏行动。
而对于胜方而言,仅仅是获得了数座城池与税收,但总的来说伤害与损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战争是没有意义的行为)。
定义国学国[1]学[2]指的就是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 国学奠基人——孔子像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
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
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定义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编辑本段范畴.我对国学的认识!最近全国各地包括港澳都掀起了“国学热”,引出纷纷的议论。
其始作俑者,是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八十周年活动和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造舆论。
为了弄清一些来龙去脉,我翻阅了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似乎有了一知半解,姑且成文,向识者请教;充其量是一篇读书笔记吧!首先得说说何谓“国学”?为什么要研究“国学”?国学的含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含义,是相对于晚清以后“西学东渐”而言;从这点上说,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应该特别指出,由于历史形成的观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脉是儒家,儒学是中国学术的正统,甚至把《论语》奉为“东方圣经”。
这恐怕不符实际,对此容后再及。
至于为什么要研究国学,我完全同意一位学者所说,研究国学是为了把握历史文化的走向,是为了承前启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够站在世界前列的中国。
奇怪的是,在“西化”风潮中,反而流行起“国学”,这好像是相反的;其实是相辅相成的。
这不,五四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重新检讨中国的传统文化。
当时胡适提出“整理国故”,就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
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第一讲多彩的子学主讲人:李里节目导视:天地运化有道,人世更迭依理,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的瑰宝,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依旧光芒四射,青年国学学者,四川师大特聘教授李里先生做客名家论坛,与您一起回望那段群星璀璨的夜空,探求国学精义之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花。
李里: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名家论坛》,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子学与国学的关系,要探讨什么是国学,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叫学问,人类学问的产生源于人类的几种欲望,人类一共有五种欲望,食欲、色欲、真欲、善欲和美欲,食欲色欲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食欲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欲望,所有的动物,都要由食欲来摄取能量,来维持生命,第二种欲望,色欲,人类生命的延续要通过色欲,这两种欲望既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也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无奈,所以佛家里边有一句话说人是莫名其妙地来,无可奈何地生,糊里糊涂地死,为什么这样讲呢?人要找吃的,你看动物也要找吃的,人也是找吃的,人的工作都是为了找吃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在工作当中,人只要进入了社会这张大网,就会被牢牢地套住,想抽都抽不出来,所以我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是食欲。
有了色欲的催促,人就要去追逐异性,在追逐异性的同时,就会产生爱恨情愁,结了婚以后,又有复杂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一个家庭的里里外外的关系,家庭这张网又把你牢牢的抓住,所以有了食欲所建立起来的社会这张网,由色欲所建立起来的家庭这张网牢牢地把人套住,一般的人想逃都很难得逃出来,这两种欲望就是人与禽兽所共同的欲望。
但是人呢,他又不同于禽兽,所以人有不同于禽兽的另外三种欲望,就是真欲、善欲和美欲,真欲就是人总想探讨这外边是什么呢?总想把外在世界搞清楚,走在一个新环境,总会问很多为什么,所以小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的为什么就最多,有部书叫《十万个为什么》,是专门给小孩子的,这是人的真欲,但正是由于人对外在世界希望了解的欲望,促使人类创造出科学,人还有善欲,什么是善欲呢?举个例子,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不管是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只要你表扬他,称赞他,他就会很高兴,其实这种喜悦,并不是人喜欢听别人赞扬,而是觉得自己的善得到了一种承认和肯定,这就是善欲的表现。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中国四大名楼是指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江西)、黄鹤楼(湖北武昌蛇山)、蓬莱阁(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