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麻黄汤类方歌(八首)一、麻黄汤 : 麻黄汤治太阳寒 ,麻桂杏草四味联。
表实无汗头身疼,脉紧气喘更恶寒。
二、大青龙汤 : 大青麻杏石膏枣 ,桂姜相加七味好。
不汗烦躁身疼痛 ,饮流四肢肿胀讨。
三、小青龙汤 : 小青龙汤用麻黄 ,桂芍辛味与干姜。
半夏炙草同剂量 ,表寒里饮病为殃。
四、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麻杏石甘四味施 ,汗出而喘肺热居。
身热脉数证方是 ,不恶寒兮别桂枝。
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 麻黄连轺赤豆汤 ,湿热兼表身发黄。
麻翘姜辛梓皮枣 ,杏仁赤豆煮潦浆。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 : 麻黄细辛附子汤 ,太少两感用此方。
发热恶寒脉不起 ,温经解表有专长。
七、麻黄附子甘草汤 : 麻黄附子甘草汤 , 伤寒两感阳气伤。
此方原来无里症 , 助阳发汗保安康。
八、麻黄升麻汤 : 麻黄升桂汤芍姜 , 知膏天冬苓术黄。
归蕤炙草十四味 , 寒热并用和阴葛根汤类方歌(三首)一、葛根汤 : 葛根桂枝加葛黄 , 无汗项背几几强。
二阳合病下利治 , 刚痉无汗角弓张。
二、葛根加半夏汤 : 葛根加夏病二阳 ,下利呕逆表邪强。
疏表解肌利肠胃 , 合病治法好思量。
三、葛根黄芩黄连汤 : 葛根芩连加甘草 , 协热下利喘汗宝。
清热生津解表里 ,葛根用至八钱好。
抵当汤类方歌(三首)一、桃核承气汤 : 桃核承气硝黄草 , 桃仁桂枝五药讨。
太阳蓄血腹痛急 , 其人如狂功效好。
二、抵当汤 : 抵当汤中用大黄 , 虻虫桃蛭力最强。
少腹硬满小便利 , 攻瘀逐热治发狂。
三、抵当丸 : 抵当丸即抵当汤 , 捣药成丸煮水浆。
连渣服之只一颗 , 缓攻瘀血正不伤。
栀子豉汤类方歌(七首)一、栀子豉汤 : 栀子豉汤治虚烦 , 懊?颠倒不得眠呕吐少气加姜草 , 胸窒结痛药不添。
二、栀子甘草豉汤 :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三、栀子生姜豉汤 : 见栀子豉汤方歌内四、栀子厚朴汤 : 栀子厚朴药有三 , 栀子厚朴枳实煎。
心烦腹满分上下 , 清烦泻满两证兼。
五、栀子干姜汤 : 栀子干姜治心烦 , 身热不去泻又添。
麻黄汤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下是 7 条关于麻黄汤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1. 嘿,你可知道麻黄汤怎么煎煮吗?就像煮一碗美味的汤一样,要先把药材准备好呀!麻黄呀、桂枝呀等等。
把它们仔细地洗一洗,然后放进锅里,加适量的水。
就像给它们洗个舒服的澡一样,水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哦。
比如说,你放了一大把药材,却只加一点点水,那怎么行呢!2. 哇塞,煎煮麻黄汤的时候可得注意火候呀!不能大火呼呼地烧,那不就煮干啦。
要小火慢慢炖,就像耐心等待一朵花慢慢开放一样。
你想想,要是心急火燎地用大火,汤不就煮坏了么。
就好比跑步,不能一下子冲得太快,得保持节奏呀,记住了没呀。
3. 哎呀呀,麻黄汤煮好了可别急着喝呀!得让它稍微凉凉一下。
你总不能烫得嘴都受不了就往嘴里灌吧!这就好像刚出锅的饺子,你会马上就吃吗?肯定得等一等呀,不然会烫得你直咧嘴的。
等温度合适了再喝,这样效果才好呢。
4. 嘿,喝麻黄汤也有讲究哦!不能一口气全喝光啦,要慢慢品。
就像品尝一杯美酒一样,一小口一小口地感受它的味道和效果。
你要是咕噜咕噜全喝了,可能都没感觉到什么呢。
就像听音乐,要仔细聆听每个音符,而不是一下子就放完了,对不对?5. 哇,煎药的锅也很重要啊!不能随随便便找个锅就行。
就像你不会拿个破碗去盛美味佳肴吧。
得用专门的药锅,这样才能保证药效最好呀。
你想想,要是用个不合适的锅,那不是白瞎了这么好的药材了么。
6. 诶哟,喝麻黄汤的时候可别乱吃东西哟!像那些生冷的、油腻的,都先别碰。
这就像你跑步的时候不能一边跑一边吃东西一样,会不舒服呀。
你得让身体好好地吸收麻黄汤的药效,别让那些不合适的食物来捣乱呀。
7. 记住啦,麻黄汤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喝的。
孕妇呀、小孩呀,得特别小心。
这就像有些游戏不是谁。
麻黄汤的配方【麻黄汤的配方】麻黄汤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的常用方剂。
临床上主要用于风寒闭肺,咳喘,痰涎壅盛,风水浮肿,风湿痹痛等病症。
【配方】麻黄(去节)各四两,杏仁(去皮尖)十二枚,甘草(炙)二两半,桂枝二两,生姜十八片。
【用法】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再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闭肺,表实无汗,咳喘,痰涎壅盛,风水浮肿,风湿痹痛。
【方论】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此方乃杏、甘、姜辛温宣发之品,麻、桂温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以上俱为辛温发汗解表之品,佐以生姜,助麻、桂之力,并可调和营卫,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本方是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剂。
适应于风寒闭肺,咳喘,痰涎壅盛,风水浮肿,风湿痹痛者。
【临床应用】 1.本方用于风寒闭肺,而有咳喘痰多者,可配合杏苏散发汗解表、宣肺止咳,以上均为辛温发汗解表之品,若邪气壅实,肺气壅满,喘咳胸满,烦闷不安,则需配伍葶苈大枣泻肺汤之类,以增强泻肺平喘之力;2.本方用于风水浮肿,症见面目及全身肿胀,小便不利,泛吐痰涎,舌苔白腻或滑数,属于痰饮内停之证,但因风水浮肿与脾肾阳虚有关,故在治疗上仍当从脾肾入手,既可使水肿消除,又可兼顾到祛痰化饮。
如用于阴水肿,即本方加五味子,泽泻,防己之类,以加强利水之功。
【组成】麻黄(去节)各四两,杏仁(去皮尖)十二枚,甘草(炙)二两半,桂枝二两,生姜十八片。
【用法】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温再服。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闭肺,表实无汗,咳喘,痰涎壅盛,风水浮肿,风湿痹痛。
【方论】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此方乃杏、甘、姜辛温宣发之品,麻、桂温散风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以上俱为辛温发汗解表之品,佐以生姜,助麻、桂之力,并可调和营卫,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本方是宣肺平喘、发汗解表的代表方剂。
适应于风寒闭肺,咳喘,痰涎壅盛,风水浮肿,风湿痹痛者。
麻黄汤的临床应用研究麻黄汤出自《伤寒论》,是中医方剂中经典的解表方剂之一。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在临床上,麻黄汤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其应用也需要严格遵循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
麻黄汤的主要适用证为外感风寒表实证。
患者往往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
其中,恶寒、无汗、脉浮紧被视为麻黄汤证的关键指征。
在现代临床中,麻黄汤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当患者因外感风寒而出现高热、恶寒、无汗、周身疼痛等症状时,运用麻黄汤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通过麻黄的发汗作用,使风寒之邪随汗而出,从而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麻黄汤对于支气管哮喘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多与外邪袭肺、肺气失宣有关。
麻黄汤中的麻黄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能够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呼吸功能。
但在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化裁,如加入苏子、地龙等平喘止咳的药物。
对于急性肾炎水肿,麻黄汤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水肿的形成与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有关。
麻黄汤能够宣发肺气,促进水液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减轻水肿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麻黄汤则需要谨慎,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在临床应用麻黄汤时,需要准确把握其禁忌证。
麻黄汤为辛温发汗之峻剂,对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疮疡已溃、失血患者等,均应禁用。
同时,由于麻黄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心脏等作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
在剂量的运用上,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麻黄的用量多在 9 15 克之间,桂枝 6 9 克,杏仁 69 克,甘草 3 6 克。
但对于儿童、老年人以及体质虚弱者,剂量应适当减少。
为了提高麻黄汤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常常需要与其他方剂进行合方应用。
例如,与桂枝汤合方,称为桂枝麻黄各半汤,适用于表郁轻证;与五苓散合方,称为麻黄五苓汤,用于治疗风水水肿等。
麻黄汤中药鉴定题型一、麻黄汤的基本信息麻黄汤是中国古代著名医生张仲景所创立的方剂,属于伤寒论中的一种。
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等中药,具有较强的发汗解表作用。
二、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1. 发汗解表:麻黄具有较强的散寒发汗作用,能够促进体内热量散发,从而达到解表发汗的效果。
2. 暖阳固表:桂枝能够温阳固表,调和气血,使体内阳气不易外泄。
3. 安神定志:甘草具有安神定志的作用,能够缓解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4. 止咳化痰:杏仁能够止咳化痰,缓解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咳嗽等问题。
三、麻黄汤中药鉴定题型1. 鉴别真伪:首先需要对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等中药进行真伪鉴别。
麻黄的真品应该呈现出黄棕色的条状或细长的圆柱形,具有明显的香气和苦味。
桂枝应该呈现出灰黄色或灰褐色,具有较强的香气和味道。
杏仁应该呈现出淡黄色或淡棕色,具有清香和甜味。
甘草应该呈现出淡黄色或淡棕色,具有甜味。
2. 鉴别混伪:其次需要对中药进行混伪鉴别。
常见的混伪品包括猪鬃、藤椒等。
对于猪鬃,其表面光滑,没有毛孔,并且没有香气和苦味;对于藤椒,其外观与桂枝相似,但是没有较强的香气和味道。
3. 鉴别质量:最后需要对中药进行质量鉴别。
一般来说,中药的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1)外观:中药应该干燥、无虫蛀、无霉变等;(2)重量:同等体积下,质量越大说明质量越好;(3)水分:水分过多会影响中药的质量,一般应该控制在13%以下;(4)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对中药的主要成分进行检测来判断其质量。
四、麻黄汤的应用1. 发热感冒:麻黄汤可以缓解发热感冒等症状,促进身体康复。
2. 外感风寒:麻黄汤可以发汗解表,缓解外感风寒等症状。
3. 呼吸道感染:麻黄汤可以止咳化痰,缓解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五、注意事项1. 孕妇和婴幼儿慎用;2.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3. 服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六、总结麻黄汤是一种具有较强发汗解表作用的方剂,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杏仁和甘草等中药。
汤头歌诀二、汤头歌诀·发表之剂汤头歌诀二、汤头歌诀·发表之剂1、麻黄汤〔寒伤营无汗〕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伤寒服此汗淋漓。
【方源】·张仲景本方由麻黄(去节)三两,桂枝二两,杏仁(去皮尖)七十枚,炙甘草一两,四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服。
适用于外感寒邪,邪气在表,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痛,无汗而喘,舌苔白,脉浮紧,也就是《伤寒论》说的“太阳伤寒证”。
麻黄辛温,有发汗散寒邪的作用,是本方的主药,所以用它做方名。
桂枝也是辛温药,能引营分的寒邪,透出肌表,随汗而解。
杏仁苦温,有降气平喘和润肺解表的作用。
炙甘草甘温,益气和中,还有轻微的解表作用。
所以四药配合在一起,就能由发汗驱除在肌表的寒邪。
但是,汗是人体津液所化,倘若过分大汗,反能伤人。
所以《伤寒论》服麻黄汤后有“复取微似汗”的规定,书中又有汗多亡阳的告诫。
因此歌诀所说“伤寒服此汗淋漓”的“淋漓”,应该活看,不应当认为是服麻黄汤后的正常现象。
2、桂枝汤〔风伤卫有汗〕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太阳如疟此为功。
【方源】·张仲景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的一张方剂。
由桂枝、芍药、生姜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共五味药组成,水煎分三次温服。
太阳中风,就是通常所说的外感风寒在表的症候,症状是发热,头颈强痛,恶风自汗,或者恶寒,还可能见到鼻鸣干呕的现象。
因为自汗是表虚,所以不用麻黄。
本方以解肌和营卫为主。
解肌就是用一种比发汗轻的方法来解除肌表之邪。
所以用桂枝解肌散风以调整卫阳,芍药敛阴以调和营血。
再加炙甘草合中益气,生姜散寒止呕,大枣养脾益阴。
于是营卫合,风邪去,发热恶风自汗等症状也就消除。
桂枝汤与麻黄汤在治疗上主要的区别是病人的有汗与无汗。
古人曾说:“有汗不得用麻黄,无汗不得用桂枝”,就是指桂枝汤与麻黄汤两张方剂而言的。
但也有时需要把麻黄汤和桂枝汤各一半,合成一张叫作“桂枝麻黄各半汤”,实际上是由桂枝汤、麻黄汤的各三分之一组成。
射干麻黄汤的功能主治一、射干麻黄汤的概述射干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经典中药方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中。
该方剂以麻黄、桂枝等为主要药材,通过煎服或熏蒸等方式使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射干麻黄汤有着广泛的功能主治,特别适用于某些病症的治疗。
二、射干麻黄汤的功能射干麻黄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1.散风寒:射干麻黄汤中的麻黄具有温散风寒之功效,可快速驱散体内的寒邪,从而缓解相关的症状。
2.解表发汗:麻黄与桂枝等药物能够引发人体的出汗反应,有助于解决体内的湿邪,改善病情。
3.通经活络:射干麻黄汤中的药物成分能够温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疼痛相关病症。
4.化痰止咳:射干麻黄汤对于某些痰湿阻肺型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咳嗽、喘息等症状。
三、射干麻黄汤的主治病症射干麻黄汤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1.感冒发热: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射干麻黄汤有良好的疗效。
2.表寒风邪:射干麻黄汤能够迅速散寒、解表,对于寒邪侵袭引发的寒战、寒热不止等症状有效。
3.风寒湿痹:麻黄与桂枝等药物的温肾健阳作用,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难忍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4.咳嗽哮喘:射干麻黄汤的化痰止咳作用,对于咳嗽、哮喘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5.肺结核:射干麻黄汤可辅助治疗肺结核相关病症,促进病情好转。
四、怎样使用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的使用方法如下: 1.剂型:常见的剂型有水剂、丸剂、糖浆等,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剂型。
2.用量:一般情况下,成人一次服用剂量为1015g,一日23次,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剂量。
3.服用方式:可以煎服、熏蒸或者口服等方式进行用药,具体服用方式需要根据药剂剂型和医生指导来决定。
4.注意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 忌食辛辣、生冷、寒凉食物。
- 儿童、老年人使用需遵循医嘱。
五、射干麻黄汤的不良反应及禁忌症射干麻黄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较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出现口干、多尿、心悸等症状。
《伤寒论》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汤导读:本文收集了麻黄汤的条文,麻黄汤的功效与作用,失治误治后处理,麻黄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麻黄汤条文】 1.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倶紧者,名为伤寒。
(3) 2.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35) 3.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36) 4.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7) 5.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麻黄汤主之。
(46) 6.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51) 7.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52) 8.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55) 9.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232) 10.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35)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按:用量可据病症轻重、体质强弱增减,然桂枝、甘草绝不可大于麻黄。
【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煎服方法】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2次温服(药凉影响发汗)。
覆被使微汗,一服愈,止后服。
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以防蓄水。
【功效主治】太阳病,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咳喘,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浮紧者。
【麻黄汤加减】1. 脉不浮紧,反沉而微细,少阴病也,加附子。
(参考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2. 兼口咽干燥,喜饮思冷,烦躁等内热证者,加石膏。
(参考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3. 脉虚无力,或素体虚弱,或大病后、产后,酌加人参、黄芪、当归、熟地。
麻黄汤的功效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显著疗效的传统中药方剂。
一、麻黄汤是麻黄汤的功效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
为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二、组成与用量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药组成。
具体用量为:麻黄(去节)9g,桂枝(去皮)6g,杏仁(去皮尖)6g,甘草(炙)3g。
三、功效与主治麻黄汤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适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四、方解1. 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为本方君药。
2. 桂枝:解肌发表,温通经脉使气血津液畅行,可缓解头身之疼痛,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故为臣药。
3. 杏仁:降肺气,具平喘之功,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为佐药。
4.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为使药而兼佐药之用。
五、用法与禁忌现代用法为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注意,麻黄汤属于辛温发汗的峻剂,需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擅自服用。
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汗出过多,损伤人体正气。
同时,对于“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等特殊人群,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等情况下,麻黄汤是禁用的。
六、现代应用麻黄汤在现代医学中仍有广泛应用,除了治疗上述疾病外,还可用于五官科的鼻炎、鼻息肉、喉炎、中耳炎;泌尿科的怠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前列腺增生;另外,尿崩症、肝硬化腹水、血栓性静脉炎、变态反应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等也有运用麻黄汤的机会。
总之,麻黄汤是一种具有显著疗效的中医方剂,但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有效。
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外感风寒表实证)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临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辛苦性温,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用为君药。
因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
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
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
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兼佐药之用。
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麻桂相须,发卫气之闭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畅营阴,则发汗解表之功益彰。
二为麻杏相使,宣降相因,则宣肺平喘之效甚著。
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外感风寒表虚证)用法:温服,温覆,取微汗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芍合用,寓意有三:一为针对卫强营弱,体现营卫同治,邪正兼顾;二为相辅相成,桂枝得芍药,使汗而有源,芍药得桂枝,则滋而能化;三为相制相成,散中有收,汗中寓补。
此为本方外可解肌发表,内调营卫、阴阳的基本结构。
麻黄汤Vs桂枝汤同属辛温解表剂,都可用治外感风寒表征,然麻黄汤中麻、桂并用,佐以杏仁,发汗解肌力强,又能宣肺平喘,为辛温发汗之重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无汗喘咳之表实证;桂枝汤中桂、芍并用,佐以姜、枣,发汗解肌之力逊于麻黄汤,但有调和营卫之功,为辛温解表之和剂,主治外感风寒所致恶风发热而有汗出之表虚证。
大承气汤(峻下热结----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者热厥、痉病或发狂)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临床:i. 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截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ii. 热结旁流证:下利清水,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麻黄汤麻黄(去节)6~9克、桂枝5~6克、杏仁(去皮尖)5~9克、炙甘草3克,上药麻黄另包,用水600毫升,先煮麻黄。
煎至400毫升时,再加其它三药共煎,取药汁150毫升为第一煎;然后再加水250毫升如上法煎取药汁15o毫升为第二煎。
将两次煎取的药汁混合,共300毫升,分两次服,每次服150毫升。
服药后卧氏盖被以温暖取微汗。
服一次即出汗者,可停服第二次药。
如服第一次药后,未出微汗,的过4~5小时可继服第二次药。
第二次药服后,如仍未出微汗,可再煎一剂药(煎服法同前)继服。
以取微汗为度。
有的人服4~5次后才取效。
附注:(1)文中所说的水量及煎取药汁量均为大概而言,或稍多些,或略少些,须看具体情况而定(如火的大小、容器、气候、量器等等),不可机械死板。
见煎汤药,方法基本如此,即分为第一煎、第二煎,然后,把两煎药混合,再分两次服。
(2)本方的煎法详细写出,可供各地参考。
以后各方剂中则简称第1煎取汁若干,第2煎取汁若干,不再详述,以免重复。
本方为辛温解表的代表方剂。
有辛温发汗,驱散在表的风寒之邪从汗而解的作用。
主治伤寒太阳表实证。
具体症状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骨节疼痛,胸满而喘,畏冷无汗,口不渴,其脉浮紧或浮而略弦。
风寒之邪伤人皮表,使人产生脉浮紧、无汗、头痛、身痛、恶寒发热诸症状者,为太阳表实证。
凡遇表实证,应用辛温发汗法来解表散寒。
本方以麻黄辛温升散为主药;辅以桂枝辛温助阳,能助麻黄之升宣,味甘固表,节制麻黄之太散。
其证属实,故必以麻黄为主药而不可颠倒。
更佐用杏仁之苦温而降,既温助麻黄逐邪于玄府(指皮毛窍孔而言),又肃降逆气于肺胃;更使以甘草之甘平,佐桂枝以和内而拒外。
饮入于胃,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溱溱汗出,使在表之邪随汗尽去而不留,头痛、寒热、气喘、身痛等症自然得解。
此方为张仲景辛温发汗的代表方,示后人以辛温解表的组方方法。
历代医家在此方的启发下,根据具体情况又创造出不少辛温解表的有效方剂。
麻黄在眼科的用法与用量
麻黄是一种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眼科疾病。
在眼科领域,麻黄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
使用方法:
1. 麻黄颗粒:将适量的麻黄颗粒注入凉开水中,搅拌均匀后,用纱布滤出清液。
每次用药前需先激活,即将清液放入冰箱冷藏1-2天,取出时搅拌均匀。
每次用药前先使用莲子心液清洗眼部,然后使用麻黄清液滴眼,每天1-2次。
2. 麻黄汤:取适量的麻黄进行煎煮,过滤出汤液后,待稍微冷却后使用。
将麻黄汤液用棉球涂抹于双眼周围,轻轻按摩,每天1-2次。
使用剂量:
具体的用量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成人每次用药的麻黄颗粒用量在1-1.5g左右,频率为1-2次/天。
对于麻黄汤的使用,用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请注意:
1. 使用麻黄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遵医嘱进行使用。
2. 麻黄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3. 在使用麻黄时,应避免接触到眼睛,并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频率。
4. 以上介绍的用法与用量仅供参考,具体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一、功能主治麻黄汤是中医药学中一种常用的经方,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1.发散风寒:麻黄汤具有温通表里、发散风寒的作用。
它能够驱散体表的寒湿之邪,解除表寒引起的症状,如寒热往来、头身疼痛、鼻塞、咳嗽等。
2.宣肺止咳:麻黄汤对肺有宣肺开竅的作用,可袪除肺寒、平喘息、止咳嗽。
它适用于风寒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3.解表利水:麻黄汤还有利水的作用,能够对肾脏和泌尿系统起到排湿利尿的作用。
它适用于水湿不化引起的水肿、尿少等症状。
二、组成麻黄汤的组成比较简单,主要由以下几味药物组成:1.麻黄:为麻黄科植物麻黄的干燥茎。
麻黄具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的作用,是麻黄汤的主要组成药物。
2.桂枝:为樟科植物桂树的干燥枝条。
桂枝具有温通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能够增强麻黄汤的散寒作用。
3.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树的种仁。
杏仁具有温肺止咳的作用,能够增加麻黄汤的止咳作用。
4.石膏:为矿物质石膏的粉末。
石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的作用,能够增强麻黄汤的利水作用。
三、用法用量麻黄汤的用法用量为:1.煎服:将麻黄、桂枝、杏仁、石膏按比例配伍,加水煎煮,去渣后取汤剂口服。
2.用量:一般成人每次服用10-20g麻黄汤,分2-3次服用。
请注意,麻黄汤具有较大的刺激性,服用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可自行调整剂量和用药方法。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麻黄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麻黄汤具有刺激作用,不适合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
2.体质虚弱者慎用:麻黄汤具有刺激性,体质虚弱者应慎用,避免引起不适。
3.避免剂量过大:麻黄汤具有一定的毒性,剂量过大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应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4.不宜长期服用:麻黄汤属于草药,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应避免长期使用。
以上是关于麻黄汤的功能主治和组成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在使用麻黄汤前,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麻黄汤临床应用麻黄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方子组成比较简单,只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
其虽组方简单,但是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但也要辨病用药,掌辨证治疗的要点。
辨病用药1、流行性感冒:恶寒,高热,头痛,舌质淡,苔薄白。
2、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咳嗽,无汗而喘,鼻塞流涕,痰多色白,舌质淡,苔薄。
3、荨麻疹、风疹、皮炎、银屑病:皮肤瘙痒,无汗干燥,皮屑多,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
4、肾炎、尿潴留:小便不利,浮肿,恶寒,发热,无汗,兼咳嗽气喘。
5、关节炎、肩周炎:关节肌肉疼痛,因寒加重,舌质淡,苔薄白。
应用要点1、麻黄汤是解表剂中的辛温解表方,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恶风、体痛、咳喘、无汗、身痒、高热、浮肿、脉浮紧是其治疗疾病的关键体征。
2、麻黄汤不仅适用于单纯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当阳明与太阳合病时,若证属麻黄汤或病势更急时,同样可运用麻黄汤治疗。
只要邪在太阳,无汗,脉浮紧、但浮不紧、浮数,也用麻黄汤。
3、麻黄汤经常被用在正气不虚,邪气旺盛的外感患者身上,不宜用在正气不足的外感患者身上。
就算是无汗,但若辨证属正气不足,也不能用麻黄汤,否则伤正气。
4、据《伤寒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疼,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头痛、身痛、腰痛、骨头痛,全身痛又无汗的情况下,可用麻黄汤。
治疗痛症时,杏仁可有可无,还可加附子增强散寒止痛的功效。
麻黄汤作为汗法的代表方,无汗是其应用的要点,但是用后出汗是其是否见效的依据。
此外,麻黄汤是发汗作用极强的,临床中一定要谨慎用量,尤其是麻黄。
麻黄用量配比1、麻黄汤散寒解表力强,风寒束表重症要重用麻黄。
2、微汗解表时,麻黄量小; 大汗解表时,麻黄量大。
3、由于麻黄的特殊药理作用,对于睡眠不好的患者,麻黄用量不宜过多,且不宜睡前服用,否则易加重睡眠问题。
4、年老体弱者麻黄不宜用量过大,这样容易发汗过度,耗损精气。
三九会员招募啦三九配方颗粒积分商城会员持续招募中~会员0元兑换超值礼品~。
麻黄汤
麻黄汤是发烧感冒的三大处方之一,但因为这个处方中有麻黄,所以会用、敢用的医生不多,社会上的中医基本不敢用,我的病人拿着我的处方到中医院开药,结果12克的麻黄医院只给她3克
病症:无汗、发烧-多数是高烧、怕冷、身疼
第一:无汗--你必须用手去摸病人的背或手臂,摸起来很光滑就是无汗,有汗的话应该会感觉到很粘;
第二:发烧--不象桂枝汤那样是低烧,因为桂枝汤症是有汗就是说热有出路,但麻黄汤症的话是表被寒封住,毛孔不开,热被封在表皮下所以发烧和皮疼;
第三:桂枝汤是怕风因为其为被风所伤,麻黄汤则是被寒所伤,所以特别怕冷,有的病人在大夏天还要裹着厚被子,更有甚者病人的后背皮肤特别疼,那是因为汗水往外走毛孔又不开,造成堵塞的症状;
处方: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处方讲解:
麻黄:就是宣肺,肺主皮毛,别的药都不好使,比如说病人喘的很凶,麻黄和甘草两位药,两碗水煮成一碗,喝了就停喘;麻黄的量过了就会伤心脏,人很兴奋,不睡觉,麻黄碱就是由麻黄提炼的;但是我们正宗的中医是非常讲究阴阳的,用等量的杏仁就可制衡麻黄。
所以在伤寒、金匮的处方里,但凡用麻黄的大部分都和杏仁一起使用,没有杏仁的是利用麻黄其他药性。
孩子的使用就是在服用的量上,用勺子喝,一摸有汗就停止服用;大人在服用时也是这么个策略,喝几口停一下,一出微汗就不喝了。
桂枝:是用来把堵塞在汗水通道里的汗水发出体外,麻黄没有发汗的功能,所以只有用桂枝。
炙甘草:作用有两个,在少量使用炙甘草的经方中其实都是这两个作用,1:增强肠胃的功能2:让药性慢点发挥,不要太快。
小便多也是出汗的一个现象,除了问汗还要问小便是否多了
再次强调:感冒发烧完全好之前千万别吃肉类、寒冷食物。
记住:心脏病患者不能用麻黄。
只要一饿就OK了,别吃肉。
小孩子就吃粥和咸菜,得了,大人吃粥咸菜和面条。
用麻黄的时候有个窍门
你如果觉得心脏不舒服就要减量了
不听的后果,你们在治疗病人之前可以自己试试。
再说高烧问题,除非你切除了扁桃腺否则不会烧出问题的,扁桃腺就好比是那个保险丝。
没听说过热极生寒吗?如果高烧用凉药退不下去就得用附子去再升温牢记人体是个环,不是直线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2:41
这个是无汗发烧的方子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2:54
大家问为什么我不给出具体的剂量啊?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3:27
我都叫你们去买原著的《伤寒论》,原著的《金匮要略》了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3:36
里面的量就是不能改的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3:50
你按照它写的去抓药就是
西江桂枝(2390487269) 21:25:24
大家就去乘法换算就是了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5:01
你们来这个群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5:16
我就是要你们能学会简单病的治疗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5:38
如果连感冒都不会治疗~都要去找医生~那不浪费人力财力吗?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5:55
我到底是害人了还是为国家好为人民好啊?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5:59
我也不知道啊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6:07
反正你觉得好你就学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7:51
以后我不会说别人的方法行不行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8:21
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我的方法是宗经派(北派中医),治疗疾病肯定行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48:59
过去发表对别的人的方法的意见一律无效~我坚决不对别人发表任何评论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53:57
所以像自己当自己的医生,没这量本书是不行的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54:05
网上的资料不可信
西江桂枝(2390487269) 13:54:22
花几块钱买本书就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