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试卷分析(共5篇)
- 格式:docx
- 大小:39.95 KB
- 文档页数:25
毛概试卷分析(共5篇)
第一篇:毛概试卷分析
毛概试卷分析
选择题10*2 辨析题正确或错误(不要搞一个片面的)+80字论述5*4 简答题300字左右4*10 论述题500字左右1*20
以上是老师指点及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如果你们老师有明确的提示或说明,请以你们老师说的为准,最后祝愿大家考个好成绩!!
第二篇:《毛概》试卷
2010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
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答: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4分)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分)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2分)第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分
2、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保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目的,是硬道理。发展首先是经济,但不仅仅是经济,也包括政治和文化诸方面的全面进步。改革是动力,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前提,是发展和改革必备的政治社会条件。
3、怎样看待当前的收入差距
答:(1)以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4、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答:见教材第59页
5、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自选主题和角度写一篇论文,600至1000字。(记得写论文标题哦~)
答案略.
第三篇:毛概试卷A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试卷 A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答题框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奥妙就在于它有(B)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体系。
A、开拓创新
B、与时俱进 C、实践性
D、解放思想
2、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D)。
A、遵义会议
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D、中共七大
4、在当代中国,只有(C),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的思想
5、党的(C)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二大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本质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三个有利于 ” 标准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9、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C)。 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10、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A)。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稳定
12、(A)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改革创新
D、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13、《反分裂国家法》的主题是(B)。A、实现“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B、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的活动 C、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
D、必要时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14、当今时代的主题是(C)。
A、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B、战争与革命 C、和平与发展
D、独立自主
1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A)。A、坚持以人为本
B、实现共同富裕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A)。
A、中国共产党
B、统筹城乡发展
C、统筹区域发展
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17、解决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民族平等
18、“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A、香港问题开始的B、台湾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19、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A)
A、党的领导权问题
B、团结问题
C、作风问题
D、指导思想问题
20、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A)。
A、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B、反贪污
C、反浪费
D、反官僚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答题框内。每题2分,共10分)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要能够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就必须正确处理其与两个联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D)。
A、第一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
B、第二联盟(即无产阶级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
C、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D、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正确地发展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相互促进
2、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BCD)。A、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 B、遵守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到高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AB)。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将向共产主义过渡 D、我国社会还存在着剥削和两极分化 4、2005年3月,胡锦涛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意见,这主要是(ABCD)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绝不动摇 B、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绝不放弃
C、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绝不改变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妥协
5、关于群众路线,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BCD)A、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 B、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要求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群众路线要求党要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三、问答题(既写出要点,又作出阐述。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E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我国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城乡基层政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的民主权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民主权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全体公民直接参与的特点。包括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第一,发展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证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事物的权利,首先必须保证他们在基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其它社会事物中当好家作好主,这是实现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基础。
第二,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民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进一步创造条件。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①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②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③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④ 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⑤ 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