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38
胸腔闭式引流术名词解释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医学手术,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情况。
在这个
手术中,医生通过在患者的胸腔内插入一个管道来引导积液或气体流出。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患者会进行局部麻醉,
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位置在胸腔插入一个管道,通常是通过腋窝或者胸部的侧面。
管道的尺寸和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引流的液体类型而定。
当管道插入胸腔后,一个密封装置会被固定在皮肤上,以确保胸腔保持闭合状态。
通过管道,积液或气体可以从胸腔中引流出来,并通过一个容器收集起来。
这个容器通常是带有负压系统的收集器,可以帮助稳定胸腔内的压力,促进引流的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是通过引流积液或气体,减轻胸腔内的压力,恢复呼吸
功能,并防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这个手术常用于胸部外伤、胸腔手术或其他胸部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或气胸。
它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可以在医院或手术室进行。
然而,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例如,可能会出现引流不畅、感染、出血或胸膜损伤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这个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权衡风险与益处。
总的来说,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引流胸腔内的积
液或气体。
它有助于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经皮穿刺或外科手术置入的引流系统,用于从胸腔中排除异常积液,以促进康复和治疗。
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一根塑料管或橡胶管被插入胸腔中,通过引流系统将积液引流出来。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收集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闭式引流系统、消毒液、纱布、无菌手套、无菌巾、局部麻醉药、穿刺针和导丝等。
其次,准备好手术室,确保手术器械和环境都处于无菌状态。
最后,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认无备孕、过敏等禁忌症,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解释手术目的和过程。
2. 患者定位和准备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前,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定位和准备。
通常,患者被要求平卧或半卧位,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操作。
然后,医生用无菌巾将手术部位(通常在胸部)进行覆盖,以保持无菌环境。
接下来,医生使用适当的局部麻醉药对手术部位进行麻醉,以减少术后疼痛和不适。
3. 穿刺和引流管置入一旦患者就位并麻醉完成,医生可以开始穿刺和引流管置入。
医生戴上无菌手套,并将穿刺针插入胸部,穿过肌肉和肋骨,直接进入胸腔。
在穿刺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来确定穿刺的深度和角度。
当穿刺针到达胸腔后,医生会感到一种明显的“弹性”感,表示已经进入胸腔。
然后,医生会将导丝沿着穿刺针慢慢地插入胸腔,并将穿刺针从导丝上拔出。
接下来,医生会沿着导丝的路径将闭式引流管插入胸腔。
引流管的尖端应位于胸腔积液的最低点,以便有效排出积液。
一旦引流管正确安置后,导丝会被拔出,并将引流系统连接到引流管上,使其与引流瓶相连。
此时,医生会检查引流系统是否牢固,确保不会发生漏液或感染。
4. 引流和观察一旦引流管置入和连接完成,医生会观察引流系统的效果,并开始引流积液。
引流瓶应放置在低于患者胸部水平的位置,以利于引流。
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引流系统的吸引力,以确保积液能够持续有效地排出。
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目的(一)引流胸膜腔内积气与积液,纠正呼吸和循环障碍。
(二)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
(三)消除残腔,预防胸膜腔感染。
二、适应证、禁忌证(一)适应证。
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大量的胸腔积液:用穿刺抽吸方法一次难以抽吸净,需反复抽吸者。
3.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4.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5.乳糜胸。
6.开胸手术后多做闭式引流。
(二)禁忌证。
1.非胸腔内积气、积液,如肺大疱、肺囊肿等禁用。
2.肝性胸水,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相对禁忌证)。
3.结核性脓胸,持续引流可导致引流管口长期不愈及混合感染(相对禁忌证)。
4.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相对禁忌证)5.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于耐受操作者。
(相对禁忌证)三、实施要点(一)术前准备。
1.查对患者,说明目的,并签知情同意书。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并行胸部叩诊、听诊进一步证实,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二)操作步骤。
1.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体位。
2. 0.5%腆伏消毒局部皮肤3遍,消毒范围为引流部位周围1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
3. 2%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4.在胸壁引流部位皮肤做一小切口(肋间切开插管法2〜3cm、套管针置管法1〜2cm)。
5.以中弯血管钳伸入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
6.肋间切开插管法以血管钳夹住胸腔闭式引流管经胸壁切口插人胸腔,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套管针置管法经套管针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管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7.紧密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局部皮肤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
8.术后整理用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9.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交待注意事项,洗手、记录。
四、注意事项(—)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的目的,以消除患者顾虑。
胸腔闭式引流术注意什么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方法。
由于该手术涉及到胸腔内的操作,因此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手术前的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术前需要做好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检查,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并规划好手术方式和操作方案。
2、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理应的准备工作,包括神经、心血管、肺部、肠胃系统、泌尿系统等各项检查,确保手术时患者无其他不适应手术的疾病。
3、患者体位:手术时需选择合适的体位,这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进展。
一般将患者置于俯卧位或半坐位,以利于引流管的插入和取出。
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1、手术场所:手术时需要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
因为手术过程中涉及到胸腔内部,所以一定要保证操作区域和器械的无菌,以防止细菌的感染。
2、操作顺序:手术时要按照先引流、再控制的顺序操作。
主要操作步骤包括局麻、皮肤消毒、穿刺切开、引流管插入和胸腔塑封等。
3、操作技巧:引流管的插入和取出需要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同时,还要注意操作技巧,避免经过心肺区域等部位,以防止意外损伤。
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1、监测: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内周密的监测,以及定期的术后随访和胸部CT检查,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正常。
2、并发症:手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术后出血、胸腔感染等)是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3、生活护理: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方面的护理,包括严格的卧床休息、口服抗菌药物、低盐饮食等,避免因疏忽和不合理的生活习惯而影响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项常见的、有效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方法。
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都需要注意细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巧,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成功恢复。
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步骤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等疾病。
下面将简要介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1. 术前准备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完成必要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病程、症状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
其次,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等。
最后,医生需要为手术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并对手术步骤进行充分的了解。
2. 术中操作胸腔闭式引流术通常在手术室内进行。
在手术开始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使其进入无痛状态。
然后,医生会进行局部消毒,并进行手术切口。
3. 引流管置入在手术切口处,医生会使用导丝引导引流管的插入。
通过皮肤切口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内。
在插入引流管之前,医生会使用透明贴膜将切口周围的皮肤固定,以保持切口的干净和干燥。
插入引流管后,医生会通过透明贴膜观察引流管是否置入正确位置。
4. 引流系统连接引流管置入后,医生会将其与引流系统连接。
引流系统通常由一个负压引流瓶和一个负压泵组成。
负压引流瓶用于收集胸腔内的积液,并维持负压状态,以促进液体的引流。
负压泵可调节引流的速度和压力,以确保引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5. 引流管固定为了防止引流管的移位和滑出,医生会使用透明贴膜和纱布来固定引流管。
透明贴膜可以将引流管固定在切口周围,纱布则可以起到吸收污液的作用。
6. 检查引流情况引流管置入后,医生会定期检查引流情况。
他们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
如果引流液量较大,且质地较稀薄,则说明引流效果良好。
反之,如果引流液量较少,且质地较浓稠,则可能需要调整引流系统或重新定位引流管。
7. 观察患者病情在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他们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并定期进行胸部X 线检查,以评估胸腔引流情况和疾病的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知多少?01什么是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另一头连接胸腔引流瓶并连接负压,将胸腔内气体、液体引流出来,以恢复、保持胸膜腔负压,维持纵隔正常位置,使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02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目的是什么?(1)通过放置的引流管排除心包或纵隔内渗血、渗液,并通过观察其引流液量、颜色、性质,评估和判断术后有无出血,预防心包填塞。
(2)促进肺复张。
03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瓶应该注意什么?(1)体位管理术后采取床头抬高30~45°C角,依赖重力作用引流,并间断翻身、促进左右两侧的引流。
鼓励患者咳嗽,咳嗽时胸腔内压力增高,可促进引流,咳嗽时可嘱患者双手交叉抱一枕头于胸前,能有效减轻咳嗽带来的疼痛感,如患儿年龄小,不能配合,可采取拍背法,方法为用空心掌,在背部两侧由下至上拍击,避开正中脊柱位置。
(2)引流管的挤压术后医护人员会间断挤压引流管,根据引流液的多少决定挤压间隔时间,术后早期每0.5~1小时挤压,待引流量减少后改为3~4h一次。
挤压方法为,站立在患者一侧,在距离引流口10~15cm处双手前后捏住引流管,左手在后折住引流管,保持密闭状态,右手在前挤压引流管,然后右手换至左手之后,折住引流管,左手重复右手之前的挤压动作,两手交替进行,频率要求较快,这样能形成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开口,可冲开血凝块,保持引流通畅,对于引流量过多,挤压时持续大量引流液流出的患者,及时汇报医生。
(3)妥善固定,保证管路的密闭和无菌患者入科时会仔细检查引流管固定缝线是否存在脱落、松解等情况,引流管是否固定牢靠,引流管长度是否合适,是否不影响翻身护理。
引流管留有足够长度,避免牵拉、折叠、扭曲或压迫。
(4)活动指导在床上时患者采用半卧位。
翻身时,确保引流管有足够长的活动空间,翻身时不会脱出;翻身的幅度不宜过大。
床边康复训练及下床活动时,从放有引流瓶的一侧下床。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