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胸腔闭式引流术名词解释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医学手术,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情况。
在这个
手术中,医生通过在患者的胸腔内插入一个管道来引导积液或气体流出。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患者会进行局部麻醉,
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位置在胸腔插入一个管道,通常是通过腋窝或者胸部的侧面。
管道的尺寸和材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引流的液体类型而定。
当管道插入胸腔后,一个密封装置会被固定在皮肤上,以确保胸腔保持闭合状态。
通过管道,积液或气体可以从胸腔中引流出来,并通过一个容器收集起来。
这个容器通常是带有负压系统的收集器,可以帮助稳定胸腔内的压力,促进引流的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是通过引流积液或气体,减轻胸腔内的压力,恢复呼吸
功能,并防止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这个手术常用于胸部外伤、胸腔手术或其他胸部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或气胸。
它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且可以在医院或手术室进行。
然而,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存在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例如,可能会出现引流不畅、感染、出血或胸膜损伤等情况。
因此,在进行这个手术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权衡风险与益处。
总的来说,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引流胸腔内的积
液或气体。
它有助于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然而,在进行手术前,患者应咨询专业医生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益处。
胸腔闭式引流术一、目的⑴引出胸膜腔内的积液和积气,纠正呼吸和循环障碍⑵保持胸膜腔内负压,促使肺复张⑶消除残腔,预防胸膜腔感染二、适应症、禁忌症1、适应症①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②大量胸腔积液:用穿刺抽吸方法一次难以抽吸净,需反复抽吸者③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④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器官、支气管瘘者⑤乳糜胸⑥开胸手术后多做胸腔闭式引流2、禁忌症①非胸腔内积气、积液,如肺大疱、肺囊肿等禁用②肝性胸水,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相对禁忌症)③结核性脓胸,持续引流可导致引流管口长期不愈及混合感染(相对禁忌症)④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相对禁忌症)⑤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穿刺术者(相对禁忌症)三、实施要点(一)术前准备1、查对患者,说明目的,并签知情同意书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检查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并进行胸部叩诊、听诊进一步证实,尤其是局限性包裹性积液引流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二)操作步骤1、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合适体位2、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3遍,消毒范围为引流部位周围15cm,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洞巾3、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4、在胸壁引流部位皮肤做一小切口(肋间切开插管法2-3cm、套管针置管法1-2cm)5、以中弯血管钳伸入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6、肋间切开插管法以血管钳夹住胸腔闭式引流管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7、套管针置管法经套管针置入胸腔引流管,引流管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8、紧密缝合切口,固定引流管,局部皮肤消毒,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9、术后整理用物、分类收集医疗废物10、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交待注意事项,洗手、记录四、注意事项1、术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以消除患者顾虑2、术前正确检查、定位对于确定引流部位十分重要3、分离肋间组织时,血管钳要紧贴肋骨上缘,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4、留置在胸膜腔内的引流管长度一般应控制在3-4cm,不宜插入过深5、引流管接水封瓶后注意观察水柱波动情况、引流物的形状、有无出血及出血量6、大量气胸患者不宜排气过快,避免出现复张后肺水肿;胸腔积液首次引流量不超过600ml7、拔出引流管时,应嘱咐患者吸气末屏住呼吸、右手迅速拔出引流管的同时左手立即以纱布覆盖伤口,避免空气进入胸腔8、严格无菌操作9、术中、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操作步骤及评分表(肋间切开插管法)科室:姓名:得分:操作步骤及评分表(套管针置管法)科室:姓名:得分:。
闭式胸腔引流胸腔闭式引流术【概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利⽤患者呼吸时和引流瓶低位液封形成的胸膜腔内与外界压⼒差,将胸腔内的积液或者积⽓引流到体外,平衡胸膜腔内压⼒,复张患肺,抑制纵隔摆动,恢复并稳定⾎液循环的操作技术。
⽬前国外出现了液封瓶与负压吸引器组合的引流装置,能到达尽快解除胸腔内积⽓积液对正常组织的压迫,在创伤性⽓胸如开放性或张⼒性⽓胸的急救中更具优势。
【适应证】1.⽓胸:a)中⼤量⽓胸。
b)创伤后⽓胸包括开放性⽓胸。
c)张⼒性⽓胸紧急穿刺减压后。
d)在机械通⽓治疗中出现的⽓胸,需要继续机械通⽓者。
e)⽓胸合并⽣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应在复苏治疗同时⾏闭式胸腔引流。
2.胸腔积液:a)⼤量胸腔积液需持续并彻底引流者,如恶性胸⽔。
b)⾎胸中等量以上或需持续排⾎者。
c)乳糜胸。
d)脓胸或⽀⽓管胸膜瘘。
3.其他:a)开胸或胸腔镜术后。
b)胸膜粘连术。
c)⾷管破裂合并胃液返流⼊胸膜腔者。
d)拔除胸腔引流管后⽓胸或⾎胸复发者。
【禁忌证】1.绝对禁忌征:肺脏壁胸膜完全粘连。
2.相对禁忌征:可于不良状况纠正后,⾏胸腔闭式引流。
a)凝⾎功能障碍、⾎⼩板严重减少或者正在接受抗凝治疗等有出⾎倾向者。
b)肝性胸⽔,持续引流可导致⼤量蛋⽩质和电解质丢失。
c)结核性脓胸。
【设备与⽤物】胸腔引流包(内有中弯⾎管钳4把、线剪1把、⼑柄1把﹑⼑⽚1块、持针钳1把、三⾓针2根、1号丝线1卷、4号丝线1卷、中单4块、⼱钳4把、⼩消毒杯、棉球、纱布、弯盘)﹑⼿套两双﹑治疗盘(含有1%有效碘的碘伏溶液﹑胶布、注射器两只)、1%利多卡因⼀⽀。
引流系统:1.单瓶系统:最基本的引流⽅式,主要靠重⼒引流,单瓶兼具⽔封及收集瓶两种功能。
缺点是为若引流液过多,升⾼的液⾯将影响引流效果与患者呼吸,因此需经常更换引流瓶。
2.双瓶系统:连接患者胸部引流管的第⼀瓶为收集瓶,第⼆瓶为⽔封瓶。
3.三瓶系统:三瓶分别为收集瓶、⽔封瓶及负压瓶。
除重⼒原因外尚利⽤负压原理,应⽤于须引流较多空⽓或液体者。
胸腔闭式引流术手术目的胸腔积液或气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胸痛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是:- 排除积液或气体,减轻胸腔内的压力- 恢复胸腔内正常的生理状态- 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过程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
手术的步骤包括:1. 术前准备: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健康状态,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 引流管插入:通过切口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将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3. 引流装置连接:将引流管与闭式引流装置连接,确保积液或气体能够有效排出。
4. 引流过程:通过引流管将积液或气体引流出胸腔,持续观察引流量和引流液的性质,调整引流装置的参数。
5. 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护理引流装置和切口,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6. 引流管拔除:在积液或气体完全排除后,根据医生的判断确定是否拔除引流管。
注意事项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风险。
- 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引流液的性质,及时调整引流装置的参数。
- 注意观察引流管插入部位的感染或出血情况,并做好伤口护理。
-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引流装置的引流量和负压力度。
-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
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胸腔积液或气胸的方法。
通过合理的手术操作和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胸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同样重要,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时,医生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护理流程,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胸腔闭式引流术
一.适应症
1.外伤性血胸,中等量以上积血。
2.张力性或闭合性及自发性气胸,经穿刺抽气后又很快增加,或病人需呼吸机辅助通气者。
3.腐败性脓胸、脓气胸、或预计脓液不能自行吸收者。
4.胸部常规手术后。
5.食管、气管胸膜瘘。
6.部分原因不明的大量胸腔积液。
二.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不良者。
2.肿瘤晚期、严重恶液质。
3.胸部切口瘢痕附近。
三.操作步骤
1.仔细进行胸部检查,病人状况和条件允许时可进行胸部X线检查,确定引流恰当的部位。
选择适当大小的引流管,为排气内径0.5cm即可。
为排除胸腔积液,要求内径在1cm左右,管前端剪成鸭嘴状,并在近前端剪1~2个侧孔,引流管应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
2.确定引流安放部位:为排气目的,常选择锁骨中线第二或三肋间。
为排液目的,一般选择腋中与腋后之间,胸腔或脓腔的低位,常选第七、八肋间。
最常用肋间插管法。
3.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预定引流部位沿肋骨上缘切2~3cm 小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后,以血管钳分开胸壁肌层。
于肋骨中央戳破壁层胸膜后,感觉阻力突然减弱,可见切口有液体或气体溢出。
4.用大血管钳平行夹住引流管鸭嘴部,送入胸腔。
远端用血管钳夹闭。
5.将引流管连接水封瓶,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调整好引流管在胸腔内的长度,一般在2.5~5cm,间断缝合切口,用7号线将引流管固定在胸部皮肤上,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
1.操作时,胸膜切口不宜过大,引流管远端夹闭可靠,进管要迅速。
2.胸腔内大量积液时,不应一次放液过多过快,避免纵隔摆动。
3.对于支气管瘘者,切开后应尽快吸出脓液,防止脓液倒流引起感染扩散或窒息。
4.防止引流管脱出,搬运病人或病人活动时注意勿予牵拉。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阻塞不通,及时处理。
随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性质和量,观察有无漏气。
5.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利于肺复张和液体排出。
6.拔管时机及方法原则上是胸腔内已无积气或积液,肺膨胀良好,即可拔管,一般24~72小时。
拔管时准备5~6层凡士林纱布,铺于无菌纱布及棉垫上,创口消毒,拆除固定缝线后,嘱病人深呼吸,于深吸气末迅速将引流管拔出,立即将准备好的敷料覆盖,加压包扎此时病人再正常呼吸。
五.临床意义
1.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可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液体,维持胸膜腔内的负压状态,使肺处于正常的膨胀和气体交换状态。
2.通过对引流物的观察,可以判断胸腔内脏器的病变及治疗效果。
六.常见并发症
1.出血多系肋间血管损伤所致。
经肋间引流时紧靠下一肋骨上缘进管多可避免。
一旦出血,轻者可用止血药物即可,如出血较多,应输血、补充血容量应用止血药物,甚至扩大切口结
扎血管。
2.气胸出现时应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漏气,皮肤切口是否缝合严密,为防止切口处漏气,皮肤切口应低于肋间及胸膜切口。
3.感染应按时换药,病情危重者尽早拔除引流管。
4.伤口疼痛多系引流管过粗过硬刺激所致,故应选择合适的引流管。
可应用止痛药物或作肋间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