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术新版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40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2.肝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1.术前准备(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 透明塑(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2.麻醉与体位1 1 2%(2)体位:半卧位。
气3.手术步骤1 2 3cm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
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
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
2〜3 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3、。
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因取半卧位,以利引流,2、水封瓶因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结头牢固固定,3、保持引流管长短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5、更换引流瓶时,因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管低于胸膜腔,拔出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指征以及方法
引流是外科手术后的一项常规操作,可预防手术创面产生血肿,减少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而闭式胸腔引流则是用来有效排
出胸腔内积液的一种方法。
在使用闭式引流器时,需要注意选择正
确的引流位置、管径及引流量。
以下是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及方法:指征:
1. 胸腔积液:胸膜腔积液是导致气胸、肺部感染以及其他疾病
的常见原因之一。
2. 胸膜腔出血:胸部手术或创伤后,可能导致胸膜腔出血,这
时需要采取引流以减少血液积聚的风险。
3. 胸膜腔空气:由于外伤、手术等因素导致肺部气胸时,需要
进行引流。
方法:
1. 选择引流位置。
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位置来进行引流。
推荐位置为第五肋间或第六肋间前侧胸壁。
2. 选择合适的管径及长度。
一般采用内径6mm的管子,长度
根据需要而定。
注意避免过长,以免刺激肺组织。
3. 做好消毒。
在进行操作之前,需要彻底清洗和消毒操作部位,以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4. 进行局部麻醉。
为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需要使用局部麻醉剂。
5. 插管并连接到负压引流。
在插管之前,需要注射少量的局部
麻醉剂,并等待麻醉效果产生。
然后轻轻插入引流管,并将其连接
至负压引流。
6. 定期更换引流。
根据情况定期更换引流,以确保引流的有效性。
这就是胸腔闭式引流的指征及方法,但请注意,具体操作还需
遵循医生的指导。
医院呼吸科
(一)
(二)
(一)根据体征或胸部X线、超声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积气部位,并在胸壁上予以标记,以利于术中定位。
(二)术前应向病友介绍手术概要,争取配合,危重病人应向
(三)
(一)
(二)在原胸壁标记处作胸腔穿刺,确定位置后,一般取6—8肋间或合适的最低位引流,单纯气胸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引流管,置引流管于胸腔后,将其固定于皮肤上,末端接
(三)引流管放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
(四)术中应取胸腔积液作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测定药物敏
(一)
(二)首次排液排气量应适量,如发现病人有心慌、咳嗽、大
汗、呼吸困难等纵膈摆动征时立即停止,并予以适当处理,
(三)逐日记录引流的数量和性质,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
(四)。
胸腔闭式引流术目的: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放无菌水封瓶、无菌生理盐水1000ML或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瓶、无菌棉签、0.5%碘伏或安尔碘、垫巾、止血钳2把、清洁手套、弯盘、胶布、别针、或S 挂钩、笔。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指导内容:1、嘱患者不要拔出引流管及保持密闭状态,引流瓶低于胸腔。
2、每隔2-3小时做深呼吸锻炼8-10次,促进肺膨胀,将多余的气体、液体排出。
注意事项: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拖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做好记录。
如引流液量增多时,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7、如接负压吸引时,注意压力不得过高。
8、拔除引流管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相关知识:1、胸腔闭式引流目的:1.引流胸腔积气、积血和积液。
2.重建胸腔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
3.促进患侧肺膨胀,防止感染。
2、气胸分类:1.闭合性气胸。
2.开放式气胸。
3.张力性气胸。
3、胸腔闭式引流置管位置:1.积气: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或腋中线第3肋间置管引流。
2.引流积液:腋中线6-8肋间插管。
3.脓胸:常选择脓液聚积的最低位置置管。
4、适应症:1..胸部开放伤的创口经处理后,应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以引流胸膜腔可能产生的积血、积液,观察有否持续出血,预防感染。
2.创伤性或自发性张力性气胸、部分闭合性气胸均应做胸腔闭式引流。
5、禁忌症:1.凝血功能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
(一)目的
1、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量。
2、保持胸瓶内有一定水位,以防气体进入胸腔。
3、利于胸腔内积液积气的排出。
4、保持胸瓶无菌,防止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若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引流。
2、水封瓶应位于胸部以下,不可倒转,维持引流系统密闭,接头牢固固定。
3、保持引流管长度适宜,翻身活动时防止受压、打折、扭曲、脱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作好记录。
如引流液量增多,及时通知医师。
5、更换引流瓶时,应用止血钳夹闭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
注意保持引流管与引流瓶连接的牢固紧密,切勿漏气。
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
6、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
7、拔除引流管后24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如有变化,要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步骤引言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疾病。
该手术通过将引流管插入患者的胸腔,将积液或气体排出体外,以减轻胸腔内压力和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将详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1.术前准备: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手术目的和预期效果。
同时,医务人员需要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
2.仪器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设备,包括引流管、穿刺针、注射器、导丝等。
确保这些器械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进行消毒。
步骤二:局部麻醉1.选择合适的局部麻醉方法,可以使用表面麻醉剂或局部浸润麻醉。
在选择麻醉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疼痛耐受能力等因素。
2.在手术区域进行局部消毒,使用无菌巾覆盖周围的皮肤,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
步骤三:穿刺胸腔1.使用无菌巾覆盖患者的身体,暴露出手术区域。
2.使用穿刺针在胸腔穿刺点处进行局部消毒,并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
3.通过穿刺针插入胸腔,穿透肋间隙并进入胸腔。
在插入穿刺针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避开肋间动脉和静脉等重要结构。
4.确认穿刺针已经进入胸腔后,将其与引流管连接,并通过导丝将引流管插入胸腔。
步骤四:固定引流管1.在引流管外侧与患者皮肤之间放置适当的固定装置,如缝线或胶布。
这样可以确保引流管的稳定性,并减少移位的风险。
2.在固定装置周围使用透明敷料进行覆盖,以保持引流管干燥和清洁。
步骤五:连接引流系统1.将引流管与引流系统连接,确保引流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检查引流系统是否漏气或漏液,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修复或更换。
3.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调整引流系统的负压力和引流速度。
步骤六:观察和护理1.在手术后的观察期间,医务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指标。
及时记录并报告异常情况。
2.定期更换敷料,并确保引流管畅通无阻。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抽吸或冲洗操作以维持良好的引流效果。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操作,用于胸腔积液或气体引流,能够有效缓解胸腔内的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胸腔闭式引流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认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目的和注意事项,获取患者的同意。
然后,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材料,包括引流管、导管固定器、消毒液、手术巾等。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进行手部消毒,穿戴手术衣、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术前准备。
在术前准备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引流部位和引流方式。
在术前准备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焦虑情绪,为手术操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3. 引流操作。
在进行引流操作时,首先需要确定引流部位,进行局部消毒,然后进行局部麻醉。
接着,进行切口和穿刺,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内,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
在插入引流管后,使用导管固定器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的脱落和移位。
引流管固定后,连接引流瓶或引流袋,开始引流。
在引流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情况,及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和引流量,以确保引流的顺利进行。
4. 术后处理。
引流操作完成后,需要对引流部位进行包扎和固定,避免感染和出血。
在术后处理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引流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术后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因此术后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密切观察患者的引流情况,及时调整引流量和引流管的位置。
最后,术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需要做好术后观察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胸膜腔闭式引流术)【适应证】1.气胸:中等量以上的气胸。
2.血胸:难以自行吸收或难以用穿刺抽吸法消除的血胸。
3.脓胸:量较多,脓液粘稠或合并有食管、支气管瘘者。
4.开胸手术后均作闭式引流。
【准备工作】1.器械准备: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包、胸腔引流瓶和引流管、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局部麻醉药、纱布、棉签、胶布等)、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
2.确定引流部位:根据病情选定插管部位。
3.体位:依病人情况采取坐位或半坐位。
取半坐位时病人宜靠近床边,上肢抬高抱头或置于胸前,头转向健侧。
【操作方法】1.肋间切开插管法:多用于病情较危重或小儿脓胸病人。
(1)消毒铺单后,在确定插管的肋间以1%~2%普鲁卡因做局部浸润麻醉。
(2)用刀在皮肤上做一约3cm长小切口。
(3)以中号弯血管钳伸人切口、贴近肋骨上缘向深部逐渐分离,撑开肋间肌,最后穿人胸腔。
用血管钳扩大创口,为插人胸管开辟大小合适的通道。
(4)以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的前端或将钳尖插在引流管的侧孔内,经胸壁切口插入胸腔。
退出血管钳,将胸腔引流管往前推进,使侧孔全部进入胸腔。
插管深度以管端在胸腔内3~4cm为宜。
如用蕈形管作引流,则使蕈形头刚好留在胸腔内。
(5)紧密缝合切口1~2针,利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胸壁。
引流管末端连接于水封瓶内。
2.套管针置管法:此种引流术插入的引流管较小,用于排除胸腔内气体或引流较稀薄的液体。
(1)麻醉方法同前。
于选定引流部位作1~2cm皮肤切口。
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好切口周围软组织,右手握住带有闭孔器的套管针,示指固定在距针尖4~6cm处,以防刺入过深。
套管针紧贴肋骨上缘,用稳重而持续的力量来回转动使之逐渐刺人,当套管针尖端进入胸腔时有突然落空感。
(2)退出闭孔器,将末端被血管钳夹闭的引流管自套管针的侧孔插入,送A胸腔。
(3)一手固定引流管,另手退出套管。
当套管尖端露出皮肤时,用第2把血管钳靠近皮肤夹住引流管前端,松开夹在管末端的第1把血管钳,以便套管完全退出。
胸腔闭式引流术标准操作规程1、准备1.1 无菌气胸包、消毒用具(安尔碘、消毒棉枝、纱块)、水封瓶(瓶中置外用生理盐水使水面高于引流管下端开口1~2cm)1.2 药品:2%利多卡因5ml X 2、安定10mg X 1、0.1%肾上腺素1mg X 11.3 术者准备无菌手套、戴无菌帽、口罩。
2、操作方法2.1 嘱患者取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2 气胸穿刺点一般多取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如为局限性气胸或胸腔积液者则应根据X线胸片或在X 线透视或B超检查下选择适当部位,穿刺点用蘸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标记。
2.3 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
2.4 用2%利多卡因5ml在穿刺点下一肋骨上缘自皮肤至胸膜壁层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2.5 术者左手固定穿刺点周围皮肤,右手握手术刀沿肋骨走向切开1~2cm皮肤切口,用血管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至胸膜,轻轻刺破胸膜,取出血管钳,然后用直钳夹住引流管送入胸腔,松开直钳,调整引流管使引流管置于胸腔内4~6cm,在助手帮助下接水封瓶确定有气体或液体流出,夹住引流管,然后用角针缝合切口并固定引流管。
2.6 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用胶布固定后嘱患者静卧。
2.7松开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
2.8术后2小时内由操作者或助手完成操作记录。
3、注意事项3.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镇静。
3.2术前应查凝血三项、血小板计数;操作前记录血压、脉搏、呼吸。
3.3 操作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3.4严格无菌操作。
3.5出现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病人平卧吸氧、补液,如出现休克可根据情况给予升压药维持血压。